"你我今日相聚,定當不醉不歸!再來兩壇女兒紅!"每次看到古裝劇中拼酒的場景,都像約朋友出來喝酒。每逢喝酒,總有喜歡勸酒的朋友,無論如何拒絕,也難以抵擋他的伶牙俐齒。為了讓朋友心甘情願地喝酒,划拳(行酒令)應運而生。
現代人喝酒的最常見的娛樂便是"石頭剪子布",或是猜硬幣。古人的划拳好似喊口號,像是"五魁首啊!六六六!八匹馬呀!快喝酒呀!"想必很多朋友都會疑惑,"五魁首"和"八匹馬"到底是何意呢?
"五魁首"的兩種來源。
其實這些划拳詞並非是隨意編造,而是有相關的典故和來歷。在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有五項,分別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五個科目中的第一名便被成為"魁首",倘若有人同時取得五個科目的第一,便是"五魁首"。
自古文人喜愛喝酒,相互拼酒時難免要誇讚祝福對方。而"五魁首"的寓意便是希望在場的各位將來能夠狀元及第,享受榮華富貴。
還有一個說法是明朝時期,有次科舉考試中,明成祖朱棣為了解自己的"文化水平",便喬裝成普通仕子參加科舉考。自信滿滿的朱棣心想自己貴為天子,學識過人,自然能夠位登榜首。然而他的文章略遜一籌,排名第五。
自尊心備受"打擊"的朱棣便問考官:"為何我的文章會排名第五?"或許朱棣的本意是"快看看我是誰"。其實考官已經認出了朱棣,為了給皇帝面子,便一本正經地拍馬屁說:"第五名為五魁首!也是前四名之首,比第一名還要優秀。"朱棣聽完之後心滿意足,也沒有為難考官,反而認定自己的才華"天下第一"。
"八匹馬"的來源。
何為"八匹馬"呢?當然不是取自於徐悲鴻的《八駿圖》,而是來源於古代典故。《穆天子傳》中記載,周穆王養了八匹色彩不同的駿馬,他騎著這些駿馬四處遊歷。有天他來到了西王母娘娘管轄的地界,西王母和周穆王相見恨晚,便留他在瑤池飲酒暢談。
兩人互生情愫,周穆王也打算長久居住於此。然而造化弄人,周穆王收到了朝廷傳來的書信,需要立刻返回都城。西王母問他:"你還會回來嗎?"周穆王表示三年後一定回來"重塑愛情",之後便離開了西王母。
然而之後周穆王卻做了"渣男",沒有回去尋找過西王母。不知是移情別戀,還是忘記了舊情。民間也有很多說法,像是周穆王三年之後病逝;忘記了西王母的存在;神人不可以相愛等等。而"八匹馬"既可以代表帝王的權力富貴,又可以寓意美好的愛情。
酒桌上的"八匹馬"也是如此,有升官發財,愛情美滿的寓意。兩人互相祝福,即便被罰酒也是心甘情願。
古人喝酒竟有如此多的講究,當真是"附庸風雅"。很多老一輩拼酒時也會用這樣的划拳方式。而年輕朋友敬酒拼酒時,都會將對方"捧"到最高點,之後用便說"喝下去才能心想事成"、"不喝不給面子"。對方無法再三推脫,只能一飲而盡。你還知道哪些行酒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