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艦鐵甲出水:重約18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

2020-12-21 瀟湘晨報

新華社濟南9月19日消息,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19日傳來消息,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已成功將一塊重約18噸的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鐵甲起吊出水瞬間據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

在山東威海劉公島北洋海軍公所後院,這塊鐵甲經過測繪記錄後,正存放在專門修建的文保室脫鹽池內進行保護處理。

考古隊介紹,隊員們此前經過10多個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最終成功將這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鐵甲起吊現場全景照 鐵甲安全存放脫鹽池據定遠艦建造合同記載:定遠艦鐵甲為康邦鐵甲,即鋼面熟鐵甲的複合裝甲。此次發現的鐵甲為一整塊,長2.86米、寬2.60米、厚0.33米,重約18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

「126年前的9月17日,清末中日黃海海戰爆發,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憑藉其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面對日艦圍攻,屹立不退。而在海戰紀念日剛過,定遠艦鐵甲出水,成為甲午戰爭實物證據,這是教育警醒國人的最好教材。」定遠艦水下考古調查項目領隊周春水說。

威海衛是中日甲午戰爭的終戰之地。為探明威海灣內北洋沉艦的保存情況,自2017年開始,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牽頭的聯合考古隊開啟威海灣水下考古調查工作,並於2018年夏在劉公島東村外發現一處沉艦遺址。2019年夏,調查確認這是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沉址。今年,包括定遠艦鐵甲在內的文物上千件已經陸續出水,考古隊基本摸清艦體殘骸的整體情況。

來源:新華社吉林日報全媒體 編輯:呂遊

【來源:吉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重18.7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
    【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重18.7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 近日宣布,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最終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經過測繪記錄,鐵甲於9月18日被安全送往劉公島上,存放在專門修建的文保室脫鹽池內進行保護處理。
  • 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重約18噸
    據介紹,該鐵甲為一整塊,重約18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也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將與國內文保機構密切聯繫和合作,採取有效措施對鐵甲等出水文物進行保護處理,並適時安排公眾參觀。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一塊鐵甲在劉公島附近海域出水(9月17日攝)。
  • 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 18噸重鐵甲出水
    從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獲悉,9月17日,山東威海灣劉公島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在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附近海域,考古隊員們經過10多個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最終成功將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一塊鐵甲起吊出水。
  • 中日甲午海戰沉艦定遠艦鐵甲出水,重約18噸!系國內出水唯一一塊...
    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傳來消息,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該鐵甲為一整塊,重約18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據悉,水下考古隊此前經過10多個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最終成功將這塊鐵甲起吊出水,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真容。
  • 「定遠艦」鐵甲出水!
    「定遠艦」鐵甲出水!」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成功將「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
  • 重約18噸,定遠艦鐵甲現身!考古負責人講述裝甲板出水震撼瞬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9月17日,在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成功將一塊重約18噸的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對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了定遠艦水下考古調查項目山東領隊、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王澤冰,講述鐵甲出水激動人心的瞬間。
  • 沉入海底125年 定遠艦鐵甲重見天日
    羊城晚報記者 孫磊 黃宙輝9月17日,在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成功將定遠艦上一塊重達18.7噸的鐵甲起吊出水。這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鐵甲出水,進一步印證了定遠艦的「身份」。
  • 甲午海戰英勇「定遠艦」鐵甲出水!幕後有廣東水下考古人的汗水
    定遠艦鐵甲出水的瞬間 圖/新華社據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出水的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進一步印證了定遠艦的身份。周春水介紹,定遠艦鐵甲為康邦鐵甲,即鋼面熟鐵甲的複合裝甲。「此次發現的鐵甲為一整塊,高2.832米、寬2.60米、厚0.305米,重約18.7噸,是定遠鐵甲艦身份的關鍵證據。」
  • 沉海126年 18噸鐵甲重見天日 定遠艦水下考古有咱「揚家將」
    這就是2020年9月17日18點24分,山東威海甲午海戰終戰地「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現場實景。這個鐵塊被證實是定遠艦上的一塊鐵甲,也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歡呼的人群中,有一個來自揚州的身影,他就是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隊員張敏,從2018年到2020年,他親歷了這片鐵甲出水的全過程。
  • 山東: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又取得新進展
    央廣網濟南9月20日消息(記者桂園)記者今天從山東省威海市獲悉,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近日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從而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
  • 定遠艦鐵甲出水現真身!它與馬尾關係千絲萬縷
    據新華社9月21日報導,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19日傳來消息,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已成功將一塊重約18噸的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據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
  • 定遠艦裝甲板重現人間,重18噸!怪不得被稱作鐵甲艦而不是戰列艦
    文/山峰 甲午戰爭中沉沒的清朝北洋水師「定遠」艦正在進行打撈工作,一塊重達18.7噸的護防裝甲板在時隔126年之後重見天日。由此可見定遠艦當時被稱為鐵甲艦絕非浪得虛名,雖然這塊鐵甲在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海水侵蝕後,早已鏽跡斑斑,但依舊難掩其敦實的厚度以及在它誕生的那個年代堪稱一流的防禦能力。
  • 重要證據出水,世人再次目睹其真容
    2020年9月17日,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最終成功將一塊重約18噸的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從而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9月17日,是清朝末期中日黃海海戰126年紀念日,旗艦定遠艦憑藉其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面對日艦圍攻,屹立不退。
  • 北洋定遠艦鐵甲重現人間,鏽跡斑斑難掩超強防禦力
    近日有消息稱,於甲午戰爭中沉沒的北洋「定遠」艦的打撈工作取得了極大的進展。據報導,在經過了長達十多個小時的清淤、穿纜與起吊作業之後,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於北京時間9月19日,終於成功的讓一塊重達18.7噸的鐵甲在時隔126年之後重見天日。
  • 這塊「鐵甲」上了《新聞聯播》,啥來頭?
    昨天的《新聞聯播》提到了一艘聞名中外的軍艦——中日甲午海戰沉艦定遠艦。關於它,近日又有了新發現。 9月17日,在山東威海灣劉公島、昔日北洋海軍基地東側海面,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隊經過10多小時的清淤、穿纜、起吊等環節,成功將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定遠艦定遠號戰列艦是清廷海軍頂尖的7000噸級鐵甲艦,也是北洋艦隊的旗艦,同時期的姊妹艦還有鎮遠艦、濟遠艦和威遠艦!本來定遠艦和鎮遠艦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憑藉著堅船巨炮給日本海軍造成了較大殺傷,然而當時的北洋水師並沒有預知會和日本海軍在黃海發生大戰,以至於彈藥準備嚴重不足,鎮遠艦和定遠艦的威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作為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無疑會承受日本艦隊的最猛烈攻擊,開戰不久,定遠艦的信號裝置就被日艦摧毀,失去了與其他軍艦的聯繫,旗艦的功能無法發揮!
  • 北洋艦隊「定遠」號鐵甲艦的前輩們
    初次見到「定遠」號鐵甲艦是在威海,也就是那艘全尺寸仿製的展覽艦,對其甲板中部交錯矗立兩個碩大的裝甲炮臺感到好奇,軍艦還有這樣造的。艦上遊覽,得知此艦外觀雖然少見,但絕非獨創,其造型可追溯到英國的「英弗萊息白」號和德國的「薩克森」號,「定遠」號是它們的後代。
  • 北洋海軍為何會想德國訂購「定遠艦」和「鎮遠艦」?
    北洋海軍購買定遠艦和鎮遠艦這樣的鐵甲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個認識過程的。首先,1874年日本以琉球漁民被臺灣漁民殺害為由,出動軍艦以及運輸船入侵臺灣,稱為「日本侵臺事件」。逐漸清朝內部便產生了非得有鐵甲艦不可,應對遼闊的海域;但在完全不了解鐵甲艦之前,清朝決定購買「碰快船」,也是受制於清朝財政的折中。「碰快船」即艦首吃水線以下,設置了鋒利的撞角,故得名。此外,還有西歐國家對於鐵甲艦的熱情消退,轉而興起巡洋艦建造的影響。於是,決策人李鴻章在英國人赫德的推薦下,訂購了英國的:「超勇」和「揚威」兩艘「碰快船」。
  • 定遠艦鐵甲出水!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定遠艦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奮戰,最終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從而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這塊鐵甲長2.86米、寬2.60米、厚0.33米,重約18噸,是定遠艦的防護裝甲。它不僅是百年前甲午戰爭實物證據,是教育警醒國人的最好教材,也是記載中國近代海軍艦船發展史的重要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