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電磁裝甲是坦克的未來嗎?俄軍的阿瑪塔算不算下一代坦克?

2020-12-22 騰訊網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堂主,最近電磁裝甲的概念又被炒起來了,我理解其原理就和我扔塊鐵砸高壓線的效果差不多,是這樣子嗎?電磁裝甲是如何從根源上實現防禦的,也是像反應裝甲一樣一塊一塊,還是只要有電就行?防禦高速動能彈的能量存儲介質,不比電磁裝甲省下的重量輕吧?

電磁裝甲有兩種,原理完全不一樣,必須分開說。

主動式電磁裝甲的原理與現在的攔截彈差不多,也是用雷達探測來襲炮彈,然後啟動安裝在車體周圍的裝甲板,用電磁力將其向固定方向發射出去,碰撞穿甲彈將其撞歪,從而降低毀傷效果。

圖:主動式電磁裝甲示意圖。

圖:依靠爆炸配合的主動式電磁裝甲。

被動式電磁裝甲與空心裝甲結構類似,但內外板都連接電極,穿甲彈或破甲彈射流命中內層裝甲時,就會接通電路,產生洛倫茲力破壞其結構,從而將其穿甲能力。

圖:被動式電磁裝甲的結構。

主動式電磁裝甲的重量和外觀會與爆炸式反應裝甲差不多,效果也相差仿佛,比主裝甲可輕多了。被動式電磁裝甲也一樣,據稱重量只有3噸左右,但是可以起到20噸鋼裝甲的效果。當然他們都需要一定的主裝甲支撐才行,所以下一代坦克還是要有30噸的重量才可以。

電磁裝甲還有一個好處是,車體頂部、側面都可以加強,不像現在的坦克,正面裝甲比牆還厚,側面和頂部卻如紙糊一般。

圖:國內2017年公布的電磁裝甲打靶試驗,這是主動電磁裝甲,從後面爆炸的火光看是與炸藥拋射相結合,而非單純電磁驅動。

瞬時大功率放電不能指望電池,而得靠超級電容或飛輪儲電設備才行,電容重量不大,和鋼裝甲沒法比。而再充電需要的大功率發電機則是下一代全電坦克的標配,不需要額外付出太大的代價。

從技術的發展形態來看,下一代坦克應該就是電坦克了。電動機動力、電磁裝甲、電磁炮。現在大功率配電技術已經基本沒問題,電磁裝甲、電磁炮還得等待儲電技術的突破,體積重量才能做得足夠小。

圖:毛子的阿瑪塔只能算作三代坦克,而且是三代坦克中的妖孽。它所有子系統都沒技術上的突破,只是走了一個無人炮塔,把乘員集中在車體、加強防護的路子,這肯定是不能算代差的。在實戰中,無人炮塔甚至是致命缺陷,車長沒辦法在站在最高點上露頭觀察,很難發現1公裡以外的敵方反坦克陣地。即便以後使用VR技術等,由於解析度所限,觀察效率仍然很難與車長露頭相比。

圖:胡塞武裝伏擊沙特軍隊車隊。即便這種遊擊隊的幾百米距離伏擊距離,也要求被伏擊一方的車長不要慫,露頭觀察和指揮。縮在烏龜殼裡,視野受限,早晚都只是一個死。

問:幾年前看到航天科工下轄企業出的「泰克魯斯疼瘋」 ,其燃氣輪機混動模式讓人眼前一亮,既利用了燃氣輪機效率高、體積小的優點,又規避了低速/怠速下油耗極不友好的缺點。由此聯想到可否將這種動力模式用到坦克/重裝甲車上,燃氣輪機只管運行在最佳效率區間,發電存儲起來,車輛運行完全靠電機。我猜肯定有人想過這個點子,但一直沒有實踐,要麼是技術還不成熟,要麼就是有無解的缺陷,根本沒法用。望堂主解疑。

本身混動就是下一代主戰坦克的標配了,無非是用燃氣輪機混動還是用柴油機混動,現在來看比較有優勢的是德國MTU的MTU890系列柴油機驅動的柴電混動模式,美國人的設計基於MTU890,我國也搞了山寨版本的890在試車。

圖:我國混動裝甲車示意圖。

圖:1.1兆瓦的MTU893隻有0.88立方米的體積,重1噸,而上一代MTU883是1.32立方米,重1.65噸。發動機體積和重量大幅縮小,為總體布置變化提供了前提。

這主要是因為燃氣輪機如果單機功率做得比較小的話,那單位油耗比大機器要大得多,尤其是小型機沒法使用多軸結構,只能搞單軸,熱效率就更慘了。而且燃氣輪機需要的進氣量大,需要過濾的空氣量也大,濾清器尺寸降不下來。

圖:M1坦克的AGT1500燃機,左上方是空氣過濾器,左下是變速箱,中部下方才是燃機本體,右側是控制機構。燃機本體並不大,但是空氣過濾器體積巨大。

所以MTU890可以一個車裝兩臺4缸或者六缸機,分散在兩個角落裡面,而燃氣輪機沒法兩個500馬力的分開使用,還是只能用大型機單一布置,這樣靈活性就不如柴油機。

圖:拿德國美洲獅步戰來說,它的發動機安裝在車體前部右側。如果採用電傳動,可以將2臺小型柴油機-發電機組合放到車體後部兩側,以平衡前部厚裝甲重量;車體前部放電池等設備;再加上頂置式炮塔,可以形成巨大的連續空間作為載員艙,而不會影響人員從車體後方出入。

像凱美瑞這樣的機械-電力混合驅動模式反而更適合燃氣輪機,也就是在機械傳動體系內加入電力的集中化模式才行。

問:堂主,歐洲的FREMM級護衛艦採用了CODLOG動力模式,有什麼優勢嗎?感覺巡航用柴油機發電效率更低,低速還不能用於反潛,而因為高速航行的燃氣輪機的存在,傳統的驅動軸之類的部件還不能省下,布置電動機佔的地方完全可以多布置一臺燃氣輪機,這樣軍艦的最高速度還能提升一些。

圖:水面戰艦聯合動力裝置分CODAD(柴油機和柴油機聯合動力)、CODOD(柴油機和柴油機交替動力)、CODAG(柴油機和燃氣輪機聯合動力)、CODOG(柴油機和燃氣輪機交替動力)、COGAG(燃氣輪機和燃氣輪機聯合動力)、COGOG(燃氣輪機和燃氣輪機交替動力)、COSAG(蒸汽輪機和燃氣輪機聯合動力)、COSOG(蒸汽輪機和燃氣輪機交替動力)、CODLAG(柴油機電力和燃氣輪機聯合動力)、CODLOG(柴油機電力和燃氣輪機交替動力)、CODEG(柴油機電力和燃氣輪機發電聯合動力)等。

堂主之前也說過,電力推進到底是怎麼回事,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常規推進是推進輔機和發電輔機同時工作,而電力推進把兩者合併到一起了,以解決發動機都存在的怠速時單位油耗較高的問題。

圖:LM2500燃氣輪機的油耗曲線,可見實際功率越接近額定功率,耗油率越低,也就是燃油經濟性越好。

比如說一個護衛艦低速航線,是兩臺MTU柴油機各額定5000馬力輸出3000馬力推進,四臺發電柴油機兩臺工作,每臺額定3000馬力輸出1500馬力,這樣總共22000馬力額定功率,輸出9000馬力。

那能不能就兩臺推進燃機工作,一共輸出9000馬力,其中6000馬力拿來推進,3000馬力發電?這樣再保留兩柴油機,做後面需要擴大電力輸出的電力來源,六臺不就縮減成四臺了?

圖:柴電-燃聯合動力模式,這種就是用柴油機發電滿足低速推進和輔機所需,高速航行時再啟動燃機提高推進功率。

你增加燃氣輪機只能取代巡航用燃氣輪機,沒法代替發電輔機,那巡航油耗就降不下去,而且傳動結構複雜。

低速狀態柴電驅動是可以反潛的,英國的23級就是柴電燃驅動,被認為是90年代降噪做的最好的護衛艦。

圖:不要說柴電低速不能反潛,就是我國054這種直接4臺柴油機推進的,低速時不一樣可以反潛嗎。現在不是炮戰和魚雷時代,軍艦最高航速已經不再是攻擊佔位的必須,因此已經不再重要。與其多加1臺燃氣,將航速從30節提高到33節,不如降低造價來得重要。

問:請堂主詳細講一下,歐洲如英法從何時起,僱傭兵或貴族家兵轉變為國家兵役制。粗粗一想,這需建立在資本式商品生產已成氣候,國家財政形成較充足可用的收入來源,是否如此?由此看來,甚至國民黨統治大陸時期,依然難說已到此發展階段。

普魯士國家兵役制是18世紀初期,法國是18世紀末期大革命,而英國實際上到一戰才開始搞真正的義務兵役制。

圖:名畫《自由引導人民》。普魯士當時是個封建制嚴重的小國,法國大革命時期才是義務兵役制真正有影響力的階段,畢竟法國是當時歐洲的核心,世界通用語是法語。

義務兵役制關鍵是國家隨著近代化的進程,對於基層控制力的上升,同時民族國家的形成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殘酷化。過去上層打完了下層無非換個主子就行了,歐洲18世紀人口也開始過剩,所以已經是從做穩了奴隸轉向做不穩奴隸,這時候被打敗很可能就不能換個老爺,而是要亡國滅種。所以國家也能用戰敗的威脅來恐嚇老百姓,逼得老百姓出來當兵,而且不能跟以前一樣磨洋工拖後腿。

圖:兵役制度是社會結構的產物。私兵和僱傭兵對應的是二階社會,即大多數平民與少數貴族或資本家的社會,後者出錢(或土地等財物)維持部隊,部隊拿錢幹活,平民不用幹什麼但也沒啥權力。這樣的結構雖然無法動員全社會力量,但是最有利於維護貴族與資本家的統治,因為你沒錢就沒軍事力量,也就沒法反抗統治。

圖:法國大革命時期建立的義務兵役制不同,資本家剛開始爭奪掌握國家的權力,就被拖入敵人十分強大的戰爭中,僅靠錢財不足以抵禦威脅,於是不得不以實施義務兵役制。讓人當兵打仗還不多給錢,那就得在社會權力等別的地方做補償,不然軍隊怎麼會有戰鬥力?商朝滅亡,不就是商紂王緊急實施義務兵役制,武裝奴隸的結果嗎。

英國是一直沒有面對這樣的威脅,所以不太有所謂,直到一戰前都能靠僱傭兵維持。我國則是被抗日戰爭逼出來的民族國家,都發現日本人來了你想活命都難,那就只能團結起來跟日本人打了。

圖:最賊的是美國,1940年至1972年實行選徵兵制,1973年改為募兵制。這就是二戰時力量不足,於是動員全社會去當兵,結果是戰後實施福利社會制度,比如偉大社會改革。1972年越戰結束,二戰形成的軍工利益集團徹底完蛋,立刻拋棄轉向僱傭兵制,之後1980年開始貧富分化持續加速。

問:堂主你說過漢是古典帝國,天生的強,東漢末年都是壓著遊牧民族打。但是秦也是古典帝國,為什麼楚漢之爭後,西漢被遊牧民族壓著打。

因為當時中原在打內戰,長期持續內戰後人口銳減,尤其是邊界地區因為經濟體系崩潰削弱得更厲害,劉邦想要四匹顏色一樣的馬都湊不出來。這樣的情況下,漢朝很難組織起來強大的軍隊來壓倒匈奴,所以在漢朝前期很長時間內對匈奴的姿態都很柔軟。

圖:秦末農民起義是公元前209—公元前206年,然後楚漢爭霸是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7年時間天下人口減半。估計大部分倒不是因為死亡,而是失去戶籍而無法被動員徵收賦稅。

秦代的戰亂規模比東漢末大很多,關鍵是邊界地區軍團都被摧毀了,或者南撤參加決戰,像河套地區就丟掉了,漠南草原大部分也丟掉了。

圖: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軍上將軍章邯擊殺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渡過黃河與王離軍20萬(長城軍)一起攻打趙國,與項羽爆發巨鹿之戰,被項羽破釜沉舟擊敗,秦軍主力軍團就此覆亡。

缺乏河套地區的遮蔽,中原王朝軍隊就很容易陷入明朝那種分散使用兵力被動挨打的局面,無法利用大青山和賀蘭山的山口堵住遊牧民族的前進方向,只能大量分散據點賭命,或者靠六盤山來組織防禦。

圖:秦朝時陰山在手,可以在此設郡縣部署防禦。河套失守後,遊牧部落可以在整個黃土高原多路開進,中原政權則只能分兵防守,一來一去主動權就易手了。

所以漢代反擊匈奴第一次決定性勝利就是衛青收復河南地,一步步的奪回了河套地區,從此攻守之勢就逆轉了。

圖:東漢之後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戰亂,此時發生五胡亂華,即遊牧部落大舉入侵中原,比漢初佔領河套危害更大。隋唐之後經歷五代十國長期戰亂,此時遼金元又大舉入侵導致中原陸沉。可見長期戰亂必然導致漢族實力大損,然後就被入侵。

問:堂主,能不能詳細說說日本長州藩、薩摩藩和陸軍、海軍的關係與淵源?謝謝

圖:日本近代明治維新運動中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是四強藩,分別是長州藩、薩摩藩、肥前藩、土佐藩,戰後長州和薩摩分別於陸海軍關係密切,時稱長州的陸軍,薩摩的海軍。

實際上就是維新以後,長州藩在陸軍人比較多,薩摩藩在海軍比較多,這也是因為薩摩本身就在日本最西的海邊,也是德川時期最主要的對外通道,還有琉球這個海外殖民地,所以海軍力量比較強勢,在新建海軍的時候薩摩人才多、經驗豐富,就卡住了位置。

圖:南蠻貿易圖。南蠻貿易是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中至17世紀初)日本與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商人之間實行的貿易,以肥前藩為主要通道。但是肥前藩在政壇、軍界代表很少,只有大木喬任、大隈重信、江藤新平三個,還都不是什麼強力人士。

實際上薩摩的陸軍將帥也不少,比如說日俄戰爭時期的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巖,就是薩摩藩出身的。日本前10個陸軍大將,除掉三個湊數的皇族,鹿兒島(薩摩)的有四個,而山口縣(長州)的只有三個……

圖:長州藩元老團和薩摩藩元老團。明治時期31名陸軍大將/元帥,鹿兒島縣出身的有西鄉隆盛、大山巖、野津道貫、川上操六、黑木為楨、西寬二郎、川村景明、大迫尚敏、鮫島重雄,共計9個,比例已經非常高了,山口縣也就是長州藩也不過11個。大山巖是日本陸軍第二人(第一人是山縣有朋),日俄戰爭的日本前線總指揮,與東鄉並稱為「陸之大山,海之東鄉」,日本九元老之一。

長洲的優勢實際上是在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死後,日本政壇的領袖是伊藤博文和山縣有朋,這倆都是長洲的。尤其是山縣有朋長期是陸軍老大,隨著他的扶持,在維新志士時代結束後,桂太郎等新生代取得了優勢,所以顯得長州藩在陸軍比較強勢。

圖:在山縣有朋(前中)的支持下,大正時期日本41名大將,山口縣有5個,鹿兒島縣只有2個,這就拉開了差距。山縣有朋歷任陸軍卿、參軍、參謀本部長、內務大臣、農商大臣和首相,1909年伊藤博文死後,成為日本最有權勢的元老,對內閣的交替和重大內政外交問題都有重要影響。

迷你踢館

問:M1A2如果換裝德國55倍徑120火炮,它的穿甲彈威力會更大嗎?99改為什麼重量不如M1A2,防護力卻遠遠的超過美國坦克?

並沒有遠遠超過……

99A的優勢還是少一個人,而且還是佔空間最大的裝填手,所以炮塔小,節約了大量空間,從而縮小重量。

圖:M1的裝填手,必須有很大空間才能完成取彈-裝填過程。

問:付不付費都支持大唐!巴拿馬底特容易磨損,大部分軍鞋卻都採用,優點是什麼?我軍現役軍鞋水平如何?

巴拿馬底不容易掛泥,適合鬆軟環境使用。

問:堂主,美國的黃蜂兩攻裝備的是眼鏡蛇武直,釆用雪翹式支架,沒採用阿帕奇。075直接用武直10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必竟海航飛機對防鹽鏽蝕是很嚴格的,武直10上艦必需要按海上要求重新設計!!

倒是沒必要徹底推倒重來,該防護的地方做好防護就行了,七爺八爺甚至十爺和蘇-30MKK海航不也正常用?

圖:你看英國人的兩攻用的不就是阿帕奇?

問:為啥中國古代所有朝代不重視武舉呢,都沒有從國家層面來培養那個群體,只是因為儒家思想是主流嗎?除了唐朝有武舉,純粹是因為統治者怕造反嗎,俠以武犯禁?

武舉真正規範化和普及化是清朝……武舉反而是減少俠以武犯禁的機會,讓地方豪強也有機會進入體制。

清之前還是貴族階層為了壟斷入仕渠道,所以很排斥武舉。

問:堂主,空空飛彈只能點火幾十秒,後期靠慣性,可是飛彈熄火後對方飛機做機動,飛彈跟著再做機動,就失去動能了呀。除非飛彈在點火的幾十秒內擊中飛機,等到飛彈熄火靠動能的時候,是不是就可以宣布這枚飛彈已經失敗了?

飛彈熄火時速度能達到四馬赫,飛彈把這些動能消耗掉也需要很長時間,而戰鬥機機動擺脫的時候又要做動作,又要緩慢加速,速度一般都在音速上下,這就很容易被追上了。

圖:空空、地空飛彈固體火箭發動機工作時間都很短,也就幾秒而已。飛彈在有效射程內的整個飛行時間也不長,5公裡時也就10秒,20公裡時也不超過30秒。

圖:發動機熄火就廢掉的是美國AIM-95機敏空空飛彈,這類採用推力矢量控制,熄火就沒法控制方向。

問:請堂主介紹下美國微型自衛彈藥(MSDM)與高能雷射自衛武器相互結合的防衛作戰,具體能提升戰機多少生存概率?其本身用來攔截空空飛彈,總感覺還不是那麼靠譜,畢竟射程肯定不遠的前提下,難免飛機遭受空空飛彈的破片殺傷,這項技術有多大的把握和可行性呢?謝謝

那個微型自衛彈藥是動能彈頭,直接撞上去摧毀來襲飛彈,不會引爆戰鬥部,產生的碎片傷到飛機的機率很低,而且這也比飛機被直接命中來的好啊!現在主要的問題,是這個東西要求這麼高的攔截精度,要猴年馬月才能搞出來,那個時候可能雷射攔截就真的已經裝到飛機上了。

問:……唐……可……不……可以介紹一下和平典範計劃對雙方的影響?

明明又短又小的一道題,為啥要問的這麼長?再這麼問不回答了啊!

對我國來講的意義不小,畢竟殲-8-2是當時我國最先進的戰鬥機,能在此基礎上讓我們接觸到世界先進戰鬥機的設計理念,這個是很有價值的,就算項目最後沒成,為我們改進自己的戰鬥機也提供了發展方向。

圖:我國從這引進了很多技術,包括1553B數據總線等等。

對美國的影響,就是最先進的戰鬥機讓人家玩了唄,雖然飛機照F-16差不少,但是畢竟是你最先進的飛機,拆開了一頓搗鼓也知道你的零部件拆下來不通用了。

圖:對美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打開了想像空間,從此知道同一型號的兩架飛機可以零備件互不通用。

問:堂主吉祥如意!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無限制潛艇戰讓英國如坐針氈,邱吉爾晚年還心有餘悸,美國潛艇在太平洋上大大削弱了日本的運輸能力。不知英國的潛艇有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和怎麼樣的作為呢?

除了用袖珍潛艇重創提爾皮茨之類的特戰案例之外,特別出彩的沒有,表現不能算差,中規中矩吧。整體上就是損失率很高,能偷掉一些敵方軍艦艦,搞搞偵察布雷這種活動,這也是常規潛艇部隊的共性。

圖:二戰中英國人用這種X型袖珍潛艇帶著炸藥桶潛入港裡去炸提爾皮茨,放出去6艘艇,一共24名艇員,最後只有一條X6攻擊成功,艇員被俘,此次參與攻擊的除了X10因為故障放棄攻擊撤出戰鬥外,其餘人員全部失蹤或陣亡。

德國的很多戰爭資源都來自內陸,沒法用潛艇封鎖,所以英軍的潛艇部隊表現也沒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相關焦點

  • 阿瑪塔是個昂貴玩具,T90M才是俄軍未來主力,比肩中國99A坦克
    俄羅斯陸軍目前最好的主戰坦克是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其上運用了最新的裝甲武器技術以及創新性的設計,被俄羅斯稱為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主戰坦克。不過拋開對「阿瑪塔」坦克性能的討論,這款坦克至今仍然不能進行量產,包括原型車在內只生產了幾十輛。
  • 俞碩:俄羅斯四代坦克「阿瑪塔」分析
    首先,「阿瑪塔」坦克並非橫空出世,其歷史可以追述到冷戰末期的蘇聯時代。在T-80坦克裝備蘇軍之後,蘇聯便開始了未來坦克是什麼樣的研究工作。經過研究論證之後,蘇聯未來坦克的總體設計思想基本成型:放寬車體幾何尺寸的限制,適當增加車高,將三人制乘員艙布置在由裝甲嚴密保護的底盤前部;比125毫米更大口徑的頂置坦克炮塔安裝於乘員艙之後底盤中部的無人戰鬥室之上。
  • 俄軍新坦克要涼:阿瑪塔坦克暴露大缺陷,用力過猛,設計太超前了
    自2015年俄羅斯第四代「阿瑪塔」坦克首次在紅場亮相以後,就再也沒有其他消息了,至今只是裝備了十幾輛用於部隊的試用和閱兵。之前俄軍曾報導,新一代T-14「阿瑪塔」坦克會在2018年服役,然後沒做的。後來又說2019年服役,又沒做到。
  • 戰鬥力最弱三代主戰坦克,防護能力欠佳,全靠爆炸反應裝甲撐場面
    由於其性價比較高,因此該坦克被大量出口給了其它國防壓力並不算大的國家,並且在中東等治安戰為主的戰場發揮相當大的作用。但是T-90系列並不能「上檯面」,如果今天再爆發一場類似於1991年海灣戰爭時期那樣的坦克戰的話,俄軍大量列裝的T-90A大概率又是被M1A2SEP吊打的份。
  • T72坦克的深度升級版本,阿瑪塔坦克服役前的過渡,已成經典絕唱
    環球軍事網4月13日報導了一則消息,"魔改版"T90來了,俄軍正式列裝T90M主戰坦克。俄羅斯西部軍區新聞處日前發布消息稱,俄羅斯軍隊4月已經接裝首批改進型T90M"突破"坦克。在這則消息中提到的T90M坦克,是俄羅斯最新型的主戰坦克。
  • 俄軍「步兵收割機」出新款!炮管粗了一圈,專打坦克和飛機
    根據環球時報近日消息,俄軍宣稱將在慶祝俄羅斯 2020 年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 75 周年大閱兵式上,公開展示最新款T-15 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和之前不同的是,這些T-15 阿瑪塔重型步兵戰車將配備新型 57 毫米火炮作戰模塊,因此在俄軍內部被稱為坦克和飛機的"剋星"。
  • 俄第四代主戰坦克亮相,配備全新電磁裝甲,英國都十分羨慕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俄羅斯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是世界上第一款配備有廁所的坦克。而且阿瑪塔上的廁所是可以衝水的那種,與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馬桶廁所幾乎沒什麼兩樣。如今有了專用廁所,長期在坦克內部執勤坦克兵的生活水準得到了很大提升。(阿瑪塔主戰坦克)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從一開始就是不是普通坦克。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配備的無人炮塔,這是世界上至今為止的唯一一款。我們都知道,坦克各個部位中,越高位置是越容易受到攻擊的,炮塔就是如此,而在炮塔位置操作炮塔的人就最危險了。
  • 印度要再買俄羅斯阿瑪塔坦克?就是衝著99A和15式輕量化坦克來的
    印度軍事專家認為,不僅需要在拉達克地區加強戰鬥機和超音速巡航飛彈,而且還需要加強裝甲車輛。 由於印度重型坦克,「阿瓊」計劃缺乏成效,印度對俄羅斯下一代坦克,T-14「阿瑪塔」主戰坦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印度專家指出,如果俄羅斯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出現在印度軍隊的軍火庫中,這將給他們帶來不可否認的優勢。因此,印度正在認真考慮在拉達克地區進行坦克戰鬥的可能性,其高度差從海拔2750米到7672米。印度北部該地區的溫度範圍從冬天的零下45攝氏度到夏天的37攝氏度。
  • 俄最先進坦克「阿瑪塔」測試無人駕駛模式
    俄最先進坦克「阿瑪塔」測試無人駕駛模式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7月5日報導,俄羅斯軍工部門的消息人士表示,基於「阿瑪塔」重型履帶式平臺的坦克在測試過程中演練了無人模式。這名消息人士說:「在車輛的初步測試階段,演練了無人模式。」
  • 第38裝甲研究所:第四代鉸接式坦克,配電熱炮無人機,20年後服役
    俄軍T-14阿瑪塔坦克通過無炮塔設計,以及大量的傳感器和主動防護系統的應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能夠有效對抗西方現有三代主戰坦克。但俄羅斯方面還不滿足,近日據外媒報導,在軍隊-2020論壇期間俄羅斯國防部下屬的第38裝甲研究所,提出了新的未來式坦克設計概念。
  • 國產電磁裝甲現身 或配備國產未來主戰坦克 可將重量降低一半
    因此國內外坦克工業普遍認為第四代主戰坦克應該控制重量,以便提高機動性能。前面說過傳統裝甲防護能力依靠重量增加來提高,這樣第四代主戰坦克就需要新體制裝甲來增強防護能力,電磁裝甲就是大家心目中的明星。未來主戰坦克配備電磁裝甲之後戰鬥全重可以控制在30噸以下,它的防護能力卻與60噸重的M1A2主戰坦克相當。即便發動機性能不變,坦克戰術機動性能也會得到成倍提高,對於道路、橋梁壓力更小,戰略/戰役投送更加方便,現在1架C-17運輸機只能空運1輛M1A2主戰坦克,未來主戰坦克可以增加到2輛。
  • 現代坦克有了主動防護系統,坦克自身的裝甲是否還有必要裝?
    不過,隨著現代反坦克武器的不斷發展,五花八門的反坦克武器使坦克的生存面臨著嚴重的威脅。坦克除了增加裝甲之外,似乎沒有其他方式對付反坦克武器。近年來,出現了主動防禦系統,坦克上裝備的主動防禦武器超強,這就出現了一個頗具爭論性的話題,那就是現代坦克的裝甲還有必要嗎?其實裝甲是作為坦克戰車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坦克的三大指標之一,這三個指標缺一不可。
  • 踢館:複合裝甲的抗穿性能不如鋼裝甲,為何現在的坦克還都在用?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裡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問:聽說複合裝甲在同等厚度的時候,防穿比均質鋼要差,有數據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嗎?還有鋼針太長不會斷嗎?
  • 俄稱美坦克最新技術無新意
    目前,先進瞄準和殺傷輔助系統已裝備美軍「格裡芬Ⅰ」輕型坦克,未來還將裝備「艾布拉姆斯」坦克。該系統能分辨敵方和友軍目標,並將信息實時傳遞給分隊指揮官,由其決定是否對目標進行攻擊。有美國媒體稱,這標誌著美軍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改造坦克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 病急亂投醫,為提升高原作戰能力,印度重金求購「阿瑪塔」坦克
    當地時間6月27日,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軍工聯合體一消息靈通人士成稱,目前印度正在考慮引進俄羅斯研製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最早在2015年的紅場閱兵中亮相,是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主戰坦克,採用了劃時代的無人炮塔設計,但是由於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不佳,所以俄軍也只有極少量裝備,一旦該項目屬實,T-14將成為國際軍火市場上第一種四代坦克,印度也將成為繼俄羅斯之後第二個裝備四代坦克的國家。
  • T-14「阿瑪塔」被曝在敘利亞遭擊毀,是真的嗎?
    (T-14"阿瑪塔")黎巴嫩媒體almasdarnews(AMN)5月2日引述敘利亞國內的消息稱,最近在敘利亞西北部爆發的一次戰鬥中,俄羅斯派往敘利亞用於測試的1輛T-14型坦克被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發射反坦克飛彈摧毀。據稱在交火中,除一輛俄軍最新型的T-14坦克被擊毀外,還有2輛俄軍坦克被擊傷。
  • 最尖端T14坦克極限低溫「跑酷」,俄軍揮淚:太貴了玩不起
    T-14「阿瑪塔」主戰坦克,是俄羅斯於2015年首次公開正式亮相的新一代陸戰突擊武器,它也是世界上首款第4代主戰坦克。近日,T-14「阿瑪塔」主戰坦克進行極限低溫條件下環境適應性和耐久性測試畫面流出,再次讓外界領略到了這款世界最新銳坦克與眾不同的「雄風」。
  • 裝甲戰爭99A2對比現存十級主戰坦克 AW十級車介紹
    ▲"國家榮耀"版本尖端載具99A正式出擊T-14阿瑪塔  阿瑪塔可以說是現在高級房霸主級的存在之一,全身超高護甲,大口徑高穿彈藥,加上快速的裝填速度讓他的全面性能在十級坦克中處於領先地位,一個全副武裝的阿瑪塔絕對是你最不想見到的敵人。
  • 俄羅斯抓住機會,忽悠印度買最新的T14阿瑪塔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7日報導稱,印度軍方正在考慮引進俄羅斯T-14"阿爾塔瑪"主戰坦克,並替換目前印軍主力的T-72坦克。(閱兵式上的T-14坦克)T-14"阿瑪塔"型坦克是目前全球最新列裝的主戰坦克。
  • 俄軍T-90M主戰坦克即將列裝 配備新型貧鈾穿甲彈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 俄媒稱,俄軍T-90M「突破」改進型主戰坦克已完成國家試驗,將逐步開始裝備部隊。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019年12月31日發表了題為《沒有「阿瑪塔」,T-90M成為俄羅斯最好的坦克》的報導,稱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阿列克謝·克裡沃魯奇科在接受《紅星報》記者採訪時透露,俄軍T-90M「突破」改進型主戰坦克已完成國家試驗,將逐步裝備部隊。這種性能更完善的新型主戰坦克由烏拉爾機車設備廠研製,其所屬項目被稱作「突破」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