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史詩級的疏勒城之戰,漢軍以千人力敵匈奴數萬,僅剩13人生還

2020-12-19 尋根拜祖

永平十七年冬,漢平帝下令,由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和騎都尉劉張,領兵一萬四千人,徵伐車師國。對西域諸國出動這麼大規模戰爭,在兩漢歷史上都不多見,彰顯了漢明帝切斷北匈奴爪牙的決心。

這次戰爭中,大顯神威的是耿秉。他率領所部縱橫千裡,深入車師腹地,斬敵一千多人,大肆劫掠車師國,迫使車師國投降。

車師投降後,東漢在這裡重新設立西域都護府,和戊己校尉,行使對西域諸國的管轄權。兩位戊己校尉,一位叫關寵,屯駐柳中城,一位叫耿恭,屯駐金蒲城,各率屯田兵數百人。

耿恭與耿秉,都是東漢開國名將耿弇的侄子。隨著耿秉等人,率大軍撤離,耿恭因一場變故,被推向了歷史前臺,譜寫了一曲悲壯雄渾的讚歌。

車師國是與匈奴、西漢接壤的西域「大國」,戰略地位很重要。東漢政府之所以出動大軍,就是想迫使車師,成為牽制匈奴西翼的軍事力量。

車師降漢,北匈奴當然不高興。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單于派左鹿蠡王,率兩萬騎兵攻擊車師。對匈奴人的報復速度和力度,漢軍顯然估計不足,耿恭只能從牙縫裡擠出三百人增援車師,結果一點響動都沒有就碎了。

匈奴人殺了車師國王,又兵圍金蒲城。

耿恭滿打滿算不超過五百人,面對兩萬氣勢正旺的匈奴兵,矮小的城牆,估計經不住幾個衝鋒就得塌了。

緊急之下,耿恭登上城牆,讓人對匈奴大喊:漢家有天神護佑,凡是被神箭射中的人,都會發生「靈異現象」!

有不怕死的匈奴兵向前衝,耿恭令士兵搭弓放箭,幾個匈奴人應聲落馬。「靈異事件」果然發生了,被射中的士兵,傷口上迅速冒起大泡。

哪有什麼靈異事件,耿恭只是在箭頭塗抹了一種罕見的毒藥。匈奴人不明就裡,被嚇住了,縮在城下不知所措。

就在此時,老天幫忙,狂風暴雨忽至,匈奴人大驚:難道漢軍真有神助?就在匈奴人心神不寧之下,耿恭下令全軍殺出城去。驚恐的匈奴兵慌忙退卻,一路呼嘯:漢軍有神護佑,快撤!

耿恭與匈奴人的第一次正面接觸,竟然以戲劇性的結局畫上句號。

裝神漢只能裝一次,下次匈奴人就不會那麼傻了,金蒲城實在不利於防守,耿恭相中了疏勒城。

疏勒城並非疏勒國,疏勒國在一千七百公裡外的喀什地區,疏勒城在天山北麓的奇臺縣。疏勒城邊有一條小河經過,方便取水,城池也比金蒲城結實得多。

五月份,耿恭移兵疏勒,補充士兵千餘人,七月份,緩過味來的匈奴人捲土重來,把疏勒城團團圍住。

這一次,匈奴人也不再「憨厚」,他們佔據水源源頭,讓城中得不到一滴水。你們不是有神護佑嘛,看看這次神還能不能顯靈。

斷水遠比斷糧還要可怕,耿恭趕緊下令挖井取水。讓人絕望的是,士兵們挖了十五丈深,居然不見一點潮溼的土壤。

全軍口渴難忍,被迫從馬糞中榨取水分解渴!

照這個勢頭,仗根本不用打就敗了。耿恭仰天長嘆:過去貳師將軍以劍刺山,山泉噴湧而出,如今我朝德行彰明,怎麼會斷水呢?他整理整理著裝,莊重地衝水井拜了兩拜,並不停為全軍祈禱。

奇蹟居然再度發生,剛剛乾得發白的井下,突然水泉奔流!漢軍一片雷聲震動。

城外的匈奴人正等著準備過兩天受降,搞不清城內的漢軍為何歡呼,難道渴出幻覺了?就在他們狐疑之時,城上的漢軍玩起了「潑水節」,不停向城下澆水。

完了!匈奴人長嘆一聲,看起來漢軍真的有神庇護,撤軍吧。漢匈二度交鋒,再次以戲劇性結局。

不過,這次局勢並不簡單,整個西域的漢軍都遇上了大麻煩:六月,焉耆和龜茲反叛,突襲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匈奴人在兵圍疏勒城時,另一路大軍包圍了柳中城,關寵向朝廷發出求救信號;八月,漢明帝駕崩,救援的事被擱置,車師國在匈奴的壓力下,再次背叛東漢;同月,車師人聯合北匈奴,再度圍攻疏勒城。

這一次,耿恭不靠「神護佑」,他以絕對弱勢兵力,幾次打退匈奴和車師聯軍。好在車師後國國王的遺孀,身上有漢人血統,所以她堅定地站在漢軍一邊,悄悄給漢軍遞情報、送糧食。

就這樣,耿恭支撐到年底,糧食吃光了,連鎧甲和弓弩上的皮子,都被吃掉了。全軍在耿恭的鼓舞中,依然堅守陣地。只是巨大的傷亡,讓漢軍僅剩下幾十人。此時耿恭還不知道,幾百裡外,陳睦和關寵都已全軍覆沒,他已經是大海中的孤舟。

北單于以勝利者的姿態,派使者在城下誘降耿恭:投降吧,封你為白屋王,美女任你挑。耿恭一聽,還有這好事,沒騙我吧?上城來細談。

於是使者歡天喜地進城,一腳踩進鬼門關。耿恭將使者親手斬殺,然後綁上城頭,當著匈奴人的面,把使者點了天燈。

北單于氣得火往上冒,增兵猛攻。耿恭這幾十人,如同被淬火了一般,剛性十足,匈奴人怎麼也攻不破他們的防線。

洛陽城裡,剛剛登基的漢章帝,召集群臣,商議西域告急文書。司空第五建議放棄救援,理由很簡單,西域那地方就是個大累贅,該放棄。

司徒鮑昱堅決反對,他說,放棄為國盡忠的人,傷的是忠臣的心,將來邊關有事,誰還肯為國盡忠?耿恭他們這麼少的人,匈奴居然攻不破,說明將士們在搏命。匈奴人已是疲憊之師,只要徵發敦煌、酒泉精銳,我估計一來一回四十天就能解決問題。

漢章帝當即拍板,令耿秉屯駐酒泉接應,同時徵調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七千餘人,立刻出兵車師。建初元年正月,漢軍進入車師國,一舉殲敵三千八百人,迫使車師國再次降漢。

此時救援部隊已經得知關寵、陳睦全軍覆沒的消息,估計耿恭也應該是這個結果,所以,他們決定放棄西進計劃,撤兵回國。

隨軍中有一位叫範羌的士兵提出了反對意見。範羌是耿恭部下,被耿恭派出到敦煌領取士兵的冬裝,此刻正在救援大軍中。範羌情深意切,請求援軍務必繼續前進,去救援自己的戰友。

時值隆冬,漫天大雪,人馬行走非常困難,假如途中遇上匈奴騎兵,兇多吉少。援軍決定分出兩千人,交給範羌,執行救援任務,餘部回撤。

範羌一行,幾乎在雪地裡爬行,雪深處達一丈多深(約2米)。大軍到達疏勒城下,城裡城外一片死寂。老天幫忙,這種天氣,守城難,攻城更難,耿恭等人第三次得到老天護佑,居然一直屹立不倒!

當將士們聽到城外兵馬吵雜的聲音,以為匈奴人又要攻城,掙扎著起身準備反擊,卻聽見範羌的呼喚聲。眾人驚呆了,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還能等到援軍。

士兵們打開城門,與援軍相擁痛哭!耿恭們太慘了,一清點人數,還剩下26人,全都鞋襪破碎,臉憔悴得變了形。

大雪救了他們,也害了他們,一行人回撤速度太慢,加之長時間跋涉,全軍疲憊。果然途中他們遭到了匈奴人的襲擊,他們邊戰邊退,傷亡慘重。

直到三月份,大軍才撤回玉門關,再一清點人數,耿恭一行,連他自己在內,僅剩13人活著!

在玉門關接應的中郎將鄭眾,被眼前情景驚呆了,他親自為將士們沐浴更衣,並給漢章帝遞交了一份飽含深情的奏疏:

「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兩漢受累於匈奴的長期入侵,付出了巨大代價,也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比如張騫西域探險、蘇武牧羊、陳湯千裡追單于、傅介子孤膽斬樓蘭等等。

耿恭的事跡尤為突出,他們突破了人類的生理極限,以一顆愛國之心,把我們最偉大的民族精神,照得光彩奪目!

相關焦點

  • 徵服西域的史詩級戰爭,他從36人使團開始,用30年降服50餘國
    提到西域,人們就會想到張騫史詩級的探險之旅、傅介子孤身斬樓蘭、陳湯高呼「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千裡追殺郅支單于的故事。這些西漢的英雄們,為打敗匈奴,促使西域併入漢民族版圖,作出了不世功勳。班超抓住了一閃而過的寶貴機會,他堪稱史詩級的西域之旅拉開帷幕。西域第一站叫鄯善國,他位於塔裡木盆地的入口處,原名「樓蘭國」,一百五十多年前,傅介子就是在這裡斬殺了樓蘭王。鄯善王應該沒有忘記歷史,他對班超的到來,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 一段不朽的傳奇——耿恭面對數萬匈奴騎兵,戰至二十六人寧死不降
    作為守成之君,漢明帝劉莊做得已經不錯了,積極開拓西域領土,恢復生產和經濟,但此時的國情還無法和漢武帝時期相比,這些前提條件也一直掣肘耿恭、班超等人的工作。 匈奴騎兵有兩萬人,漢軍則只派三百人,實力相差太過懸殊,而當時還是冷兵器時代,這三百人遭遇匈奴後很快就被擊敗了,落得個全軍覆沒。很快匈奴兵臨城下,耿恭的考驗開始了。前文說了,耿恭有將帥之才,善於統兵。
  • 以300將士抵擋數萬匈奴的進攻,比斯巴達三百勇士更燃
    此時,距離洛陽萬裡之遙的西域,300多名漢軍,面對匈奴數萬鐵騎的圍攻,已堅守孤城一年之久。救?還是不救?救,得不償失,為了救那些大概率已經戰死的士兵,派大軍萬裡遠徵,朝廷要花很多很多的錢,更要死很多很多的人,這筆帳怎麼算也划不來。
  • 六路大軍,21萬兵力,漢擊匈奴戰略縱深之戰評述
    匈奴單于知道其甌脫王被俘,怕甌脫王降漢後,帶領漢軍前來襲擊,便率其部落向北之匈奴大後方遷移,不再向南方逐水草遊牧;派遣幾千騎兵屯於受降城,以防備漢軍突擊匈奴之後方;在餘吾水上架設橋梁,以便匈奴吏民隨時可以利用該橋,向其深遠後方逃逸。
  • 揮戈誓飲匈奴血:西漢前期對匈奴戰史梳理
    由於輕敵冒進,被匈奴人的示弱所迷惑,匈奴軍隱藏其精銳,露其羸弱,把劉邦的漢軍前鋒吸引至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東北),以數萬騎兵圍困漢軍七日,使漢軍裡外不得相救。在圍困過程中,匈奴人用大車圍成防禦工事,阻隔漢軍的突圍和突襲,在短期內給漢軍前鋒造成了巨大的困擾,讓劉邦膽戰心驚。白登之圍後來高祖用了陳平的計謀,漢厚賂匈奴閼氏,始得脫險,直至呂后當政,只能和親。
  • 歷史上的戰爭:漢匈河西之戰,霍去病,匈奴人的噩夢
    公元前123年四月底,跨度達兩年的漢匈漠南之戰結束,經過高闕奇襲戰、兩齣定襄之戰,整個漠南之戰,戰役共計殲滅匈奴人3萬餘人,俘虜1萬餘人,不乏一些重量級的匈奴貴族,而漢軍亦損失騎兵2萬餘人。總體來說,漠南之戰,並沒有重創匈奴的有生力量,雙方還是勢均力敵。
  • 喋血漠北:漢朝步兵對匈奴鐵騎的浚稽山之戰
    ---------李陵,《答蘇武書》公元前99年的漢匈浚稽山之戰,是留下了大量細節的漢軍出塞之戰。這也是一場改變了李廣家族和司馬遷命運的歷史事件......理論上,漢軍還會從邊疆良家子招募騎士,但是這些騎士在之前的歷次作戰中損失過於慘重:"漢兩將軍大出圍單于,所殺虜八九萬,而漢士卒物故亦數萬,漢馬死者十餘萬;兩軍之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漢軍在擊敗大宛之後:帶回了好馬數十匹,中馬以下3000多匹,但軍隊"生入玉門者萬餘,馬千餘匹"。
  • 十三將士歸玉門,史詩級戰爭鑄就東漢抗匈名將耿恭的輝煌人生
    當然了,也是耿弇(雲臺二十八將排第四)之侄。 耿家一家子名將,個頂個牛,終東漢一朝,耿家出的名將,高官上百人。是東漢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 出身名將之門,但從未享受名門富貴,他的功績,是靠自己實打實打出來的!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史詩級篇章《十三將士歸玉門》。
  • 漢匈漠北之戰,出塞14萬匹戰馬,回來不到3萬,漢軍到底損失多少
    漠北之戰發生於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原打算此戰可以作為對匈奴戰爭的收官之戰,徹底降服匈奴,但沒曾想陣前出現失誤(主要指衛青部),致使總體的收官變為階段性的收官,於是又有了後期戰爭的繼續。而結果是伊稚斜戰敗後從西北方向逃走,李廣、趙食其不僅「南轅北轍」,而且還迷失了方向。直到衛青於趙信城將匈奴糧草焚燒後回師到漠南時,才與李廣、趙食其部相遇。因此,衛青的部署失當及李廣、趙食其沒有發揮作用也是漢軍失誤的重要原因。四、漢武帝本意是讓霍去病圍殲單于主力,衛青則為機動部隊,尋殲匈奴其他主力。
  • 漢朝對匈奴首虜成千上萬,為何明蒙斬首僅三五百?三個原因是關鍵
    本文一家之言,與同好共同探討。我們先看一看漢匈萬人規模大戰的斬首數。元光五年,漢四萬騎兵分四路出擊匈奴,衛青一路「出上谷,至龍城,得胡首虜七百人」。元朔二年,衛青出擊樓煩、白羊王,「獲首虜二千三百級」,「捕伏聽者三千七十一級」。「伏聽者」,是「伏於隱處,聽軍虛實」之人,則當為匈奴之偵察兵。這句用的詞是「捕」,則當為俘虜。
  • 此漢朝將軍把勸降的匈奴人烤了吃,成了「壯志飢餐胡虜肉」的來歷
    第二年,漢軍主力班師回朝,耿恭率領數百人駐守在車師後國的金蒲城,防止匈奴入侵西域北道。但是大軍剛走,北匈奴大軍便進攻車師,殺死車師後王,隨後將耿恭的數百人包圍在城中。車師國新國王與匈奴聯合,共同進攻耿恭。 漢軍將箭矢上塗抹毒藥,匈奴人中箭後即使沒死也會傷口潰爛,一時間,匈奴軍營裡的傷病疼得鬼哭狼嚎,大大擾亂了他們的軍心。緊接著,這數百人的軍隊竟敢在雨夜出城偷襲人數數萬的匈奴軍,並且將他們擊退。
  • 雖遠必誅:陳湯遠徵匈奴的背後,是普通士卒的種種心酸
    而且這句話還因為某癌鍋電影而被濫用,成了無數人釋放廉價高潮的排洩口。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郅支城之戰究竟如何呢?真實歷史上的西域遠徵遠遠比文人們意淫的要慘烈很多。我們不妨回到郅支城之戰的歷史現場,體驗一下雖遠必誅背後,普通人的艱辛歷程。
  • 漢軍漠北戰匈奴,霍去病取代衛青對陣匈奴單于,能不能全殲對手?
    但也不能忽略此戰除了漢兵勇猛之外,衛青這位統帥也是功不可沒。衛青布置的是圍殲戰,本來還可以戰果更大。然後安排了太史公筆下神乎其能的李將軍執行最重要的穿插迂迴包抄單于後路的任務。然後,李將軍發生了什麼,想必不用我說了,事實上,李廣似乎方向感不好,經常迷路。想想朝鮮戰場,38軍迂迴包抄按時到位使計劃部署成功,就得到了「萬歲軍」的稱呼。
  • 東浚稽山下,李陵五千步卒橫挑數萬胡騎,匈奴被迫賭上尊嚴與國運
    自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戰起,漢帝國對匈奴的反擊戰已經進行了整整三十四年。這期間,漢帝國軍隊對匈奴人已經發動過無數次各種各樣的攻擊作戰。但像這樣只派出五千步兵深入草原卻是第一次。本來,李陵一開始的作戰任務是為貳師將軍李廣利的三萬騎兵提供後勤輜重保障。但這位年輕的指揮官卻決心不依託騎兵,以漢家兒男的傳統作戰方式來挑戰匈奴帝國。
  • 漠北之戰是如何爆發的?漠北之戰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漠北之戰,於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發生,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最艱巨的戰役,戰略目的是搗巢合圍單于(chányú,匈奴族首領的稱呼)。漠南、河西之戰後,匈奴單于率部遠徙漠北,企圖誘漢軍越過大漠,以逸待勞,擊滅漢軍。
  • 有東漢戰神之稱的耿恭晚年何以鮮為人知,被無情塵封?
    耿恭將駐守兵力派出三百人支援,怎奈勢微,焉能擋住數萬匈奴鐵騎?就在車師後王安得被擊殺後,車師反叛,投降北匈奴,與之聯合轉而攻打耿恭的駐地金蒲城。 此時,耿恭守城的兵卒更少,形勢堪危。不過,他知曉匈奴迷信,便將計就計逼退敵軍。 只見耿恭從容地登上城樓,指揮僅有的三百士卒與北匈奴大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