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不論是人品道德,還是為人生存的本能,都從幼年開始建立,小時候的意識會在無形中影響到成年之後。
我們平常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是這麼個意思。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僅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要讓孩子具有獨自生活的能力。
可現在的有些家長,對孩子一味的「斷翅式溺愛」,以至於讓孩子成年之後,每天渾渾噩噩,沒有生活的動力。
02、
1986年,一位叫楊鎖的河南小夥出生了,因為生了三個女兒才有兒子,父母對他格外是溺愛,那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
從小到大,楊鎖沒有洗過一件衣服,飯菜要母親餵才吃,甚至連洗頭洗澡都要父親幫忙。
轉眼他到了上學的年齡,但是他懶得走路,因此撒潑不去學校,父親無奈,只能寒冬立夏的每天背著他送去學校。
在學校他也是渾噩度日,老師講的知識一字不聽,為此老師找到了楊鎖的家中,沒想到他父母的態度卻十分強硬。
久而久之,老師也不再理睬楊鎖,在學校也沒人願意跟他講話 ,於是他向父親提出輟學,沒想到父親竟然答應了。
03、
就這樣,楊鎖開始整日躺在家中看電視,飯好了母親就端來餵他,清閒的日子過了幾年,父親終於因為長期勞作累倒了。
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母親身上,女兒都已經嫁人,母親希望他能幫著分擔一些家務,卻換來了他的拒絕:
「你以前不是說過,那些都不是我該幹的活嗎?我才不要做!」
聽到楊鎖的話,母親後悔不已,楊鎖小的時候,經常想要幫著做些什麼,卻每次都被她拒絕,她說的話也被他牢牢記住。
如今她已經年邁,不知還有幾天好活,如果自己撒手而去,兒子的生活該如何是好?
就算自己不在了,他還有三個姐姐,母親只能在心裡這樣安慰自己。
04、
沒幾年,母親也過世了,二姐託關係給他找了一份廠子裡清閒的工作,他卻嫌棄有夜班,不肯去。
大姐夫又讓他跟著自己外出打工,可他剛走兩天便回來了,說工地上的飯簡直不是人吃的。
姐姐們前前後後給他找了十幾分工作,每份他都沒超過三天,他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不憑藉自己的力氣掙錢,反倒每天向姐姐們伸手要錢。
久而久之,姐姐們也不再管他,他就獨自一人住在家裡的老房子中。
沒有了經濟來源,他就將家中能賣的東西全賣了,餓了,他就東家走走,西家串串要飯吃,吃飽一頓就回家睡上幾天。
甚至連上廁所也懶得出門,就在屋裡挖了一個洞,就地解決。
05、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街坊四鄰幾天沒見到他出來討飯,便端了飯菜為他送去。
到了楊鎖家中,大聲呼喊也沒人答應,進門一看,才發現楊鎖蓋著一件破舊的棉襖,早已經離開了人世。
旁邊一些柴火,是用家具劈成的,還有一堆早已涼透的灰燼。
他的事情被傳到了網上,引起了網友的一片譁然,大家紛紛稱他為「中國第一懶人」。
結語:
回想上世紀60年代初,被餓死的人不計其數,那是因為自然災害,三年沒有糧食所致。
現如今的社會,只要付出勞動,就足以溫飽,楊鎖的事情固然令人惋惜,卻並不值得同情。
追根究底,楊鎖的今日還是因為父母溺愛無度所換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