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王」王忠心光榮退休
號位交接
離開部隊前,4名一級軍士長最後一次參加升旗儀式
最後一次操作
本期聚焦
一代「兵王」退休了!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飛彈「兵王」王忠心。
至此,這位「建功基層、愛崗敬業」的優秀士官服役34年。
5月15日上午,火箭軍某旅禮堂,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八一勳章」獲得者王忠心和其他3名獲準退休的一級軍士長,嚴整軍容,走上前臺,告別軍旗。之後,他們同該旅4名常委一道,為8名晉升的高級士官佩戴軍銜,為旅第五批「學習王忠心礪劍班組」和「學習王忠心礪劍標兵」頒獎。
告別活動中,4名退休士官各自回到自己的號位上,在營連幹部的見證下進行號位交接。這是他們軍旅生涯最後一次走上號位,紛紛將自己相伴多年的工具、操作筆記等物資交到接替者的手中。
在飛彈技術測試車間,王忠心拿出裝備清單登記簿和標有「專業指揮」字樣的標識牌,細心擦拭一番後依依不捨地交給崗位接替者趙洋手中。
「請老班長放心,我會以您為旗幟,努力追趕,在追夢逐夢中實現軍人價值。」小趙是王忠心的徒弟,當兵13年參加了20餘次重大任務,如今已成長為該旅最年輕的專業技術骨幹之一。
「此生最難忘的是軍營,最無悔的是軍旅,最無憾的是穿了34年的軍裝。」儀式上,當了30年班長、受到習近平主席6次親切接見的「八一勳章」獲得者王忠心,成為人群中「最閃亮的星」。
回憶軍旅,惜別戰友,52歲的王忠心向戰友們深情告白:「從一個農家子弟到一名光榮退休的一級軍士長,是組織培養了我、崗位歷練了我、時代成就了我、戰友家人支持了我,而我只是旅隊眾多優秀老兵中的普通一員。」
2009年,王忠心成為我軍士官軍銜制度改革後,第一批一級軍士長中的一員。一級軍士長為我軍士官中的最高級別。
對於當兵,當一個普通的戰士,王忠心幾乎是上了「癮」,三十幾年如一日。每一天,他都兢兢業業盡好自己的本分。戰友們都敬佩地稱他為「飛彈兵王」「老班長」。
這位「建功基層、愛崗敬業」的優秀士官入伍34年來,先後被原第二炮兵評為十大礪劍尖兵、十大優秀士官、十大好班長標兵,被原總部表彰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優秀共產黨員、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新聞人物,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2016年底,達到士兵最高服役年限的王忠心本可以「功成身退」,但想起習近平主席的殷切囑託,想起自己鍾愛的飛彈事業,他還是主動申請了繼續服役。這一幹,又是3年。
近年來,該旅將高級士官培養使用納入黨委工程,先後通過成立士官工作室、結成互學對子、嚴格考核認證、崗位歷練培養等舉措,給梯子、搭臺子、壓擔子,持續激發高級士官紮根軍營建功立業。除了王忠心,另外3名退休一級軍士長同樣光環耀眼——黃宗勇當兵30年,擔任班長25年,執行重大任務數十次,帶出30餘名技術骨幹,6名入選基地技術尖子人才庫;劉豪入伍30年,擔任班長25年,是某核心專業「兵專家」,帶出20多名專業技術骨幹;嚴增勇入伍30年,擔任班長26年,累計維修車輛上萬臺次,帶出數十名專業技術骨幹……
連日來,該旅先後組織退休暨晉銜儀式、退休士官給新同志上最後一堂專業課、號位交接、高級士官與旅常委座談會,安排退役士官及家屬體檢、舉辦專題文藝晚會等多種活動,激勵更多的年輕官兵向老兵看齊,向老兵學習,在強軍徵程中傳承「兵王」精神。
走進該旅營區,二等功臣、全軍優秀士官人才獎、學雷鋒標兵、學習成才標兵等榮譽牌懸掛在道路兩旁的燈杆上,很多塊牌子後面都寫有高級士官的風採和故事,正是他們激勵著旅隊官兵繼續奮進,砥礪大國長劍爭當「馭劍」標兵。
雲南網通訊員 李振華 李鴻林 記者 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