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特殊的義診!溫州「超女」把愛送上雪域高原

2021-01-08 騰訊網

緊緊握住醫生的手,久久放在自己的額頭上,藏族同胞一次次以這樣的方式感謝溫州醫生。在西藏,這是至高的感激之禮。

7月的西藏嘉黎,空氣中夾雜著寒意。連續輾轉數日,從飛機、火車到大巴車,溫州「超女來了」志願服務隊成功攀上「世界屋脊」,將溫州優質醫療服務帶到海拔4500多米的雪域高原。

這是一場充滿「溫情」的義診:經溫州援藏幹部牽線,市人民醫院率先響應,市衛健委、市總工會勞模工匠服務隊、廣州溫州商會、溫州市白求恩慈善基金會等溫州市各部門、機構共同參與,跨越千裡,種下溫嘉兩地友誼的種子。

高原上的一場特殊義診

海拔4500米

7月27日一早,嘉黎縣人民醫院裡就排起了長隊,聽說溫州來了一群大專家,當地百姓紛紛趕來求醫問藥。

「超女來了——嘉有溫行」主題公益醫療系列活動的橫幅下,一幅醫患情的動人畫面徐徐展開。

當天,50多歲的卓瑪起了大早,徒步走了個把小時,趕到縣人民醫院。長期以來,她經常腹痛,早年也去拉薩醫院看過,醫生建議她到內地大醫院去做手術。在嘉黎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她,根本不知道怎麼走出去找醫生。「超女來了」志願團隊婦科主任醫師陳聰為她做了詳細的檢查和診治。

義診現場,「超女來了」志願者團隊不僅派出了超聲科和婦產科,還包括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急診科以及護士等共11人,相當於一家流動的「三甲醫院」。

「超女來了」團隊醫生志願者為藏族同胞做腹部B超。圖片由溫州市人民醫院提供

援藏醫生許智利告訴記者,不少藏族同胞患有高原疾病,比如心臟病、痛風、關節病等,但嘉黎縣地廣人稀,就醫路途遠,小病小痛忍一忍、熬一熬,成了當地人的習慣。「此次活動前半個月,我們就動員鄉村醫生對大家進行疾病的初篩,篩選出需要進一步檢查診治的對象,詳細囑咐義診的時間和地點。」

坐車2小時趕來就診的拉姆,同時看了心內科和婦科,還做了腹部B超。志願者仔細向她講解服藥注意事項,她雙手合十,不停地用藏語說著:「謝謝,謝謝!」

溫州市人民醫院特別為此次活動準備了大量的藥品,包括心血管、婦科、關節炎、胃腸道、呼吸系統等用藥,免費贈送給當地群眾。據統計,當日贈藥的價值超6000元。

溫嘉兩地的一次緊密合作

跨越4000多公裡

跨越4000多公裡,一場攜著愛與溫暖的醫療公益活動,讓溫州與嘉黎變得更緊密。

「超女來了」送醫入藏,得益於溫州援藏工作組的牽線。工作組成員許智利援嘉黎縣人民醫院後,發現不少藏族同胞有心臟問題,但當地缺乏專業的超聲設備和技術。「沒有超聲檢查,就無法發現疾病,後續治療更是談不上。」由此,以強大的超聲技術為支撐的溫州「超女來了」志願團隊進入到援藏工作小組的視野中。

溫州援藏工作組的一通電話,與「超女來了」團隊負責人、省勞模水旭娟一拍即合。今年5月,浙江省第九批援藏指揮部副指揮長、中共嘉黎縣常務副書記周建清帶領援藏幹部及相關人員來到溫州,與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趙翬商討醫療援藏事宜,得到醫院大力支持。

溫州市人民醫院聯合嘉黎縣人民醫院共同成立「超女來了」公益醫療項目實踐基地。

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胡建鋒說:「醫療援藏,醫院是下了大決心的!」從醫生配備到藥品、設備,都是根據西藏當地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定製」的。此次團隊中超半數成員是黨員,醫院把此次活動作為一次生動的黨課,把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到高原上,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周建清告訴記者,第九批溫州援藏工作組進藏以來,致力於發揮醫療小團組的合力,努力推進以「嘉有溫行」為主題的社會公益活動項目,旨在充分利用溫州後方強大的醫療資源和公益團體,為那曲市嘉黎縣貧困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超女來了」志願服務,就是「嘉有溫行」主題公益醫療系列活動的重要一項。

醫療扶貧的一個生動實踐

覆蓋200多人

「超女來了」醫療援藏,還帶去了溫州人民的深情厚誼——廣州溫州商會委託溫州市白求恩慈善基金會定向資助「超女來了」送醫入藏公益活動。商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金中芳說:「我們希望藉助『超女』的力量,把溫暖之州的大愛播撒到千裡之外的雪域高原。」

在嘉黎縣,「超女來了」志願團隊還走村入戶,為當地5戶貧困患者送去幫扶和慰問。

3歲小女孩美朵康珠,從出生起患有腦癱,至今只能躺在床上。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葉華幫孩子檢查時,發現孩子不能支撐著坐,交流時連簡單的詞語都不會。孩子的母親抱著孩子不停地流淚,這一幕,讓團隊成員們很觸動。葉華說,回到醫院後將孩子情況與康復科專家進行討論,看看後續是否能介入幫助康復。

力所能及地給予更多人更好的幫助,是「超女來了」公益活動的初衷。此次西藏行,水旭娟特地將「超女來了」科普宣傳視頻、文字材料打包儲存到U盤中,贈送給嘉黎縣人民醫院,通過當地醫院和鄉村醫生,把健康科普知識傳到千家萬戶。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公益活動覆蓋的人群超200人。

為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市人民醫院聯合嘉黎縣人民醫院共同成立「超女來了」公益醫療項目實踐基地,雙方建立了微信群,對疑難病例進行遠程會診,今後該縣人民醫院醫生還可以到溫州來進修學習。

此外,溫州市人民醫院醫療團隊就當地如何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形成建議報告,由援藏指揮部轉交嘉黎縣人民醫院。

「超女來了」大事記

2012年:澤雅義診,開始「超女」之行

2013年:洞頭元覺,開啟聯合多學科義診模式

2014年:永嘉西岸村義診,延伸走村入戶義診模式

2015年:獲共青團溫州市委「春芽計劃」志願服務項目3A獎

2016年:獲全國青年文明號

2017年:獲浙江省志願服務大賽金獎、「超女來了」第一次走出浙江,走進青海格爾木義診

2018年:獲第四屆中國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2019年:浙江省「超女來了」公益聯盟成立

2020年:抗疫期間,率全省之先開展「超女來了」線上諮詢義診活動;走進西藏嘉黎縣義診

陳聰(「超女來了」團隊成員、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在4500米的高原義診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作為婦科醫生的我需要不停地站起、坐下、彎腰、低頭。義診現場的火爆程度超過預期,一刻不停地問診、檢查、開藥,一陣陣頭痛,默默地深呼吸,就怕突然呼吸困難。隊友遞來高糖水,感動地喝下,一直忙到下午2點才在前臺工作人員的斡旋下勉強收工了。幾天的援藏活動,讓我感受到西藏的風景是很美,可比風景更美的是那一群為建設西藏、為改善藏族同胞生活條件一往無前的工作者。有了他們,才有了希望,才有了我們這一批批踏著他們的足跡而來的援藏團隊。

索朗扎西(西藏那曲市嘉黎縣人民醫院醫務科科長):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更作為一名志願者,我親眼看到了「超女來了」一行用愛心和精湛的醫術去幫助每一位患者,為需要服務的農牧民患者免費送醫送藥。在海拔4500的高原地區他們兢兢業業地服務於每一位患者,將「缺氧不缺精神」的公益心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和藹可親,對待患者家屬熱情微笑,雖然語言不通,需要通過藏族醫務工作者翻譯,但是那微笑和耐心便是最好的交流。

來源/溫州日報全媒體、溫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太極神鳥雪域高原系列詩歌
    朝聖路上6、太極神鳥(穆凱)雪域高原隨感:天路情雪域高原一場夢,格桑花海犛牛聲。川藏線上72拐12、太極神鳥的雪域高原大寫意:犛牛部落雪域高原大孤獨,純真年代老藏族。雪域高原的民間水磨坊14、太極神鳥感悟雪域高原的人文意境:天上西藏的五彩經幡川藏線上天路謠,系上天湖翻波濤
  • 雪域強國吐蕃:高原上的故事
    吐蕃王朝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從此之後,她在中國史書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實在無法想像,在這樣一片雪域高原當中,是如何孕育出這樣一個,足以與唐朝、大食、回紇相匹敵的強大政權。青藏高原能養育那麼多人口嗎?能承受得了高昂的戰爭開支嗎?她的制度文化積累,能支撐得起一個疆域萬裡的大帝國嗎? 事實是她做到了,正因如此,才令人忍不住去揭開她的面紗。最先接觸到的資料,就是關於她疆域的描述。嚯,真是嚇了一跳,以前就知道她很大,但沒想到這麼大。
  • 援藏故事:《用超聲技術溫暖雪域高原》
    在雪域高原,經常會有援藏醫療隊出現的身影。醫務人員援藏過程中,哪些事讓人記憶猶新?一起來聽聽醫生的故事。 《用超聲技術溫暖雪域高原》
  • 雪域高原多了「白衣天使」
    雪域高原多了「白衣天使」 2020-12-14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鷹笛,雪域高原上的自然鳴響
    吹奏之聲直擊心靈,餘音繞梁 實屬一場心靈震撼之旅 悠揚頓挫的笛聲配合打擊樂的輕擊 左手中指按上孔,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下兩孔;管身豎置並稍微向左或右傾斜,嘴含上口,用舌尖堵住管口一半,吹氣衝擊管壁,使管中空氣柱振動,並通過手指按孔而發音。
  • 熱帶水果「落戶」藏區雪域高原
    中新社迪慶2月21日電 題:熱帶水果「落戶」藏區雪域高原作者 繆超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300米,屬於高原高寒氣候。近日,記者在迪慶州了解到,熱帶水果竟然「爬上」雪域高原,改變了當地金沙江河谷地區的貧困面貌。
  • 17首原創軍歌唱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
    胡亞軍攝 「軍號吹響在雪域高原,戰馬馳騁在雪山間,湖水倒映藍天白雲,映出男兒那赤誠報國心……」寒冬時節,陸軍某團巡邏分隊行進在沒膝深的積雪中。一首名為《只待軍號響》的原創歌曲,唱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該團巡邏區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氣非常稀薄,是有名的「生命禁區」。
  • 馳騁在雪域高原的摩託車宣講隊
    進入10月,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多貢麻鄉迎來了一場大雪,整個鄉銀裝素裹。然而,摩託車宣講隊的到來,卻讓大山深處的牧民暖意融融。2016年以來,多貢麻鄉把開展「七五」普法擺上重要位置,針對全鄉基層宣講服務半徑大、通信網絡覆蓋不到位的實際情況,先後多次召開會議,詳細計劃成立摩託車法治宣講隊的相關事宜。「2017年,摩託車法治宣講隊正式成立,多貢麻鄉有3個村,我們也有3支宣講隊,每隊10個人,組成了一支30人的摩託車法治宣講隊。」艾旺說。
  • 雪域高原致富的「金豆子」
    「每一粒黑青稞都飽含著高原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每一滴黑青稞酒都濃縮著高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我們創業的初心就是紮根在青藏高原,作黑青稞產業的引領者,把幸福的滋味帶進千家萬戶。」
  • 「小博文,你好,我是你父親生前的戰友……」來自雪域高原的問候
    通過朋友圈轉發,胡博文的催淚作文也傳到了他父親胡永飛生前的營地,很快,位於海拔4300多米高的駐藏某邊防部隊為這對母子送上了心底的祝福。【新聞回顧】揚州梅嶺小學西區校五年級學生胡博文在作文中「揭秘」了媽媽隱瞞他十年的「秘密」——「爸爸犧牲10年,媽媽瞞了10年」。十年前,為救戰友,胡博文的父親胡永飛在雪域高原壯烈犧牲,那一年,胡博文才16個月大。
  • 繼空降兵之後,中國76集團軍重型合成旅,也抵達4200米雪域高原
    根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在前段時間的報導,我們得知,雖然現如今西北戈壁灘的溫度已經達到了35攝氏度,而雪域高原的溫度卻已經達到了零下9攝氏度,然而這依舊沒有能夠改變我國軍人們的訓練熱情。曾經,我國空降兵某部只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將7000多名官兵,以及數百臺裝備,運送到了雪域高原上面。
  • 雪域高原 火炮就位 戰神怒吼
    深秋時節,新疆軍區某部在海拔5200米的雪域高原組織火炮實彈射擊考核。 根據高原氣候惡劣的特點,炮兵分隊採取精確打擊、多彈種協同打擊等方式,完成了不同背景下的火力打擊任務。
  • 雪域高原邊防官兵過冬保障全面加強
    雪域高原邊防官兵過冬保障全面加強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劉建偉 孫興維等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12-11 08:31 雪域高原邊防官兵過冬保障全面加強■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孫興維 通訊員 楊仁韋
  • 2015年12月16日(七)雪域高原上,這塊牌匾為何閃閃發亮---黨建網
    2015年12月16日(七)雪域高原上,這塊牌匾為何閃閃發亮 發表時間:2015-12-17    來源:黨建網微平臺字體: [大] [中] [小] [列印] [關閉]     2015年12月12日,中宣部《黨建》雜誌社在雪域高原上的首個群眾工作聯繫點,落戶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才納村。
  • 雪域高原試飛,直-20實現全疆域作戰,我國20系列再添一員大將?
    自從我國國產水面艦艇下餃子已經不再是新聞後,近日一則視頻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視頻中我國新研製的通用直升機直-20在雪域高原進行了試飛,短短50秒的畫面,使無數網友激動不已,我國直-20繼美國黑鷹、俄羅斯的米系列直升機後,也實現了全區域、全天候的飛行。
  • 人工智慧、三維可視…讓前沿技術紮根雪域高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已經紮根世界屋脊開展醫療幫扶工作整整一年了,在提升醫療技術、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同時,也讓醫學交叉學科最前沿的科技新風吹向了這奇麗的雪域高原。
  • 國家非遺進社區——麻塘醫院送義診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讓很多市民對健康有了更高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提升市民健康意識、普及疾病知識和加強疫情防護宣導,也為創建健康鹹寧,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同時讓國家非遺《鎮氏風溼病馬錢子療法》走進社區,讓市民更加了解非遺,享受非遺。
  • 雪域高原上潔白的哈達——常德一醫麻醉科醫生雷奇援藏手記
    簡單休憩一晚,我們又馬不停蹄繼續趕路,高原上起起伏伏的公路,猶如畫下的五線譜,好似我忐忑不安的心情。翻越過兩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山後,我們終於到達了對口支援的目的地——隆子縣人民醫院。來之前,這裡的環境和氣候讓我擔心會產生明顯的高原反應,但到達後,自我感覺還不錯,測了血氧飽和度有88%,是正常反應,只吸了下氧氣稍作緩解。
  • 羅克全:雪域高原踐初心
    「羅院長鼓勵大家結合西藏特殊的區情、民情,積極開展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研究,這對我們邊疆民族地區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為我們進一步拓寬思路,未來和吉林大學乃至全國高校共同開展相關課題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礎」,學院院長尼瑪次仁表示。「不負祖國培養,建功援藏事業」,是羅克全在援藏工作筆記本扉頁上寫給自己的話,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
  • 零下13℃的天山腳下 看雪域高原「降魔神兵」是如何「煉」成的
    一場緊貼實戰的演練考核在新疆軍區某防化團野外練兵場拉開帷幕。 新疆軍區某防化團位於祖國西部的天山腳下,擔負西北地區核生化防護保障任務。歷年來,他們始終堅持練兵備戰,著眼防化兵使命任務,爭當雪域高原「降魔神兵」。 此次演練,指揮員模擬了各種戰場的突發情況。惡劣的低溫環境,對射手的情況處置、精準打擊度考驗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