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漫文化,現在成了日本特色,它與日本古代浮世繪文化有何淵源?

2020-12-19 桃煙讀史

在今天的世界,日漫文化是日本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日本動漫產業也是日本重要的第二支柱產業,日本漫畫,動畫,手辦等一系列的動漫產業鏈,成為了日本對外貿易的王牌產品

提起日本,汽車和單反成了年長者津津樂道的東西,而漫畫作品卻是現在年輕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中國大量的動漫追番者,輕小說追更者,這些群體的形成都表示了日本這波文化輻射巨大的影響力。

日本的漫畫發達和日本江戶時代開始興起的浮世繪淵源很深,兩者都是日本市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是紙張普及后豐富日本民眾業餘生活的重要文化產品。

而對平面繪畫的喜愛和欣賞是日本民族固有的習慣,早期浮世繪大量的中國古典名著題材的插畫,和日本二戰後題材豐富的漫畫故事情節,都是日本人民思想解放,勇於接受外來文化的表現,日本先接受世界的文化,最終使日本文化成為了世界的共同財富

一.浮世繪和漫畫,町人文化的代表

1.浮世繪:江戶時代日本大眾重要的娛樂手段

浮世繪在很長的時間內等同於日本的春宮圖,其實這是片面的對浮世繪的理解,浮世繪偏重於女性題材的美人畫和裸露身體的春畫,只是對於市民階層的口味的妥協,簡單的講,畫女人畫的畫家,作品相對來說暢銷的多

浮世繪是日本社會狀況的圖畫百科全書,隨著紙張的普及和日本中底層人民的娛樂項目稀少,浮世繪成為了町人,也就是市民階級重要的文化獲取來源,早期的浮世繪有大量的中國古典名著情節配圖,比如水滸和三國的配圖,而多達二十餘種的浮世繪種類,將世界的面貌慢慢的展露在日本人民的面前。

江戶幕府時代是凝滯的日本社會迎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隨著美國人強行打開日本門戶,歐美的,中國的,朝鮮的,東南亞的文化在日本列島猛烈的衝擊著日本民眾的心靈和大腦。浮世繪中的長崎繪和橫濱繪就將外來文化一點點的展示在了日本人民的面前。

歷史的,動物的,外國的,旅遊的,各種題材的繪畫將世界展開鋪在日本人民的面前,江戶辛苦勞作的大眾,用微薄的錢就可以購買圖冊,建立內心獨特的精神世界,這對於內斂的日本人來說,是在合適不過的了,浮世繪很快的普及起來。

2.漫畫:日本男人的自我解壓

和浮世繪流行的年代一樣,漫畫流行的二戰後期,也是日本社會翻天覆地變化的時期,日本作為戰敗國,不可避免的吸收了大量歐美文化的灌輸,這些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一起,催生了日本漫畫的興起。

日本男人的敬業和勤勞,從二戰後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就可以看出來,然而有資料顯示,作為全家頂梁柱的日本男人,壓力是非常大的,他們除了喝酒唱歌緩解壓力外,一本對胃口的漫畫,成了保護內心柔軟最必要的道具。

大量的不同題材的漫畫,不約而同的都有減壓的效果,每個嚴肅的課長和職員的辦公桌抽屜裡,都鎖上幾本漫畫,很快的成為了日本男人的時尚。

而精力在家務事上的全職日本太太,也得有精神糧食讓她們從無休止的家務勞動中舒緩下來,一些討女性喜歡的漫畫題材也迅速的風靡起來,總的來說,漫畫和浮世繪都是日本町人階層緩解壓力的最愛。

二.浮世繪和漫畫,有圖像的小說

1.浮世繪的構圖和技法漫畫的共通

浮世繪借鑑了大量的中國古代唐畫和彩印畫的筆法,技巧,從早期的木板雕刻傳承模式,到了紙張印刷傳播的形式。

日本全國有大量的浮世繪大家,由於統治者對浮世繪大量色情內容的不屑,浮世繪的創作者都是民間的藝人,很多是不同畫派的被淘汰者,不同的畫風和色彩的運用,造成了浮世繪的風格截然不同,也產生了西川佑信,石川風信等大家,大家擅長的領域不同,這造成了浮世繪的多樣化,從內容到畫卷,都滿足了不同客戶的需求

而鳥山明,宮崎駿,手塚治虫等早期日本漫畫大家,也是畫風,擅長的領域不同,這種浮世繪創作運營風格的繼承,非常貼近日本社會的現實狀況,而漫畫人物大量的工筆畫,西洋風等風格的出現,就和浮世繪的畫風百花齊放一樣,畫風迥異,人物塑造和構圖大量的共通,讓漫畫仿佛成了浮世繪的現代繼承者。

2.浮世繪和漫畫都是某個產業鏈的組成部分

浮世繪大量性意味的構圖,不是沒有原因的,江戶時代起,他就是藝伎館,劇館的主要廣告形式,大量美輪美奐的繪畫只是為了引起江戶民眾對於消費的衝動,他是整個江戶特色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名的藝伎館才能請得動浮世繪的大家,而精巧的構圖和暗示,將浮世繪變成了娛樂場所的名片,他是日本市井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絢爛的色彩和誇張的人物塑造,給死氣沉沉的江戶市帶來了生活的氣息,而浮世繪本身也就成了江戶市銷金窟產業鏈的一部分,並且是非常 重要的部分。

而漫畫更是如此,好的漫畫有專門的團隊跟進,用來製作成表現能力更加強勁的動畫,這個過程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所以在眾多的漫畫作品中選出值得動畫化的漫畫,是現在日本眾多動漫工作室的重點工作。

檔期的安排,續作的預定都是根據動畫在觀眾中的反響做出的反饋,日本的動漫產業已經高度的成熟了,後續周邊產品的發售,手辦等動漫重要附加值產品的運營,都有專門的團隊跟進,一部好的漫畫作品商業上的成功牽扯著數百人的努力,漫畫只是這個產業鏈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三.浮世繪與漫畫為日本文化的輸出王牌

1.浮世繪對西洋繪畫的影響

浮世繪作為東方繪畫技藝的重要代表,深刻的影響了黃金一代的眾多歐洲畫家,莫奈,梵谷,畢卡索,都從浮世繪中吸取到了東方藝術的風韻,大大的豐富了印象派,抽象派等流派的藝術內涵。

特別是印象派,從浮世繪中得到的尤其多,日本藝術中色彩,空間和線條的獨特組合,成為了印象派技藝產生的溫床,甚至有作家認為,沒有歐洲對浮世繪技巧的發現,就不會有印象派畫家獨特的構圖方式

2,漫畫:日本文化輸出的主力

筆者在前一段時間一個報告中,曾經看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民意調查中,對日本民族有好感的國家比例很高,筆者認為,日本漫畫對這種認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戰中以殘忍和偏執而聞名的日本,戰後在美國,甚至中國人的眼中迅速的褪去野蠻的印象,無數暖人的漫畫功不可沒,日本漫畫的成功說明了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理。

日本人糅合了各種文化的精髓,創作的故事溫暖了壓力山大的現代人的內心,萌系,治癒系各個流派的漫畫,成為了現代社會高節奏的生活下受害者的良藥,死宅文化是這種療效的極端,大部分人在工作之餘,翻看幾頁漫畫,成為了生活的加油站和減壓間。

3.浮世繪與漫畫,商業化的繪畫是它的本質

無論浮世繪還是漫畫,都是將繪畫的鑑賞從高雅向市井商業轉移的過程,全球每個國家的國民,都應該有權力欣賞絢爛的畫面給人造成的視覺衝擊和心靈安慰。浮世繪和繪畫都是貼近普通民眾的文化,這因為如此,他們才更加的富有生命力,更加的成為了全人類的財富。

結語:

日本二戰後興起的漫畫文化,應該是對江戶時期興盛浮世繪文化的繼承,兩者都是將繪畫商業化,用來服務町人階層的文化行為,不管是漫畫還是浮世繪,都受到了中底層日本民眾的歡迎。

江戶時代對色情題材的偏愛,九十年代對高達題材的喜歡,都是市場對浮世繪和漫畫的選擇,高度商業化的繪畫作品營銷貼近日本的基本國情和民眾獨特的文化情結,因而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西方繪畫界對浮世繪的推崇和日本漫畫席捲世界的潮流,都表明了藝術服務於人民的基本宗旨是其能充滿生命力的前提,不是所有的普通人都能鑑賞畢卡索和梵谷畫作的,繪畫藝術中那種更樸素的正是全人類共通的情結,也是其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這個角度看,當下中國興起的治癒系,萌系解壓日系文化,還將在壓力山大的社會中長久的興盛下去。

參考資料:

《日本繪畫》

《浮世繪的故事》

《日本繪畫史》

相關焦點

  • 浮世繪:江戶時代日本浮世繪文化的發展,如何成為日漫文化的鼻祖
    浮世繪,現代人經常取其字面意思,將其理解為能夠泛指一個時代特色的人類行為的總稱。但實際上,從源頭上來看,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獨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其繪畫風格上與現代漫畫相似,內容上以風俗民物,人物花鳥等為繪畫內容,也經常用之於建築的裝飾等方面的一種繪畫藝術。
  • 日本「文化名片」浮世繪:如何從高雅藝術一步步融入世俗文化?
    江戶時代經濟發展迅速,資本主義產生萌芽,城市階級進一步興起,市民文化極度繁榮,在這種社會氛圍中產生出的日本浮世繪有著富麗堂皇的藝術表現形式,仿佛與那個恢弘的時代相互呼應。色彩豔麗,內容豐富,民俗文化氣息相當濃厚,因此這種繪畫就被日本民眾稱作浮世繪。
  • 影響百年日本文化的浮世繪,舶來藝術源遠流長
    導語:日本浮世繪文化與我國蘇州桃花塢木板年畫都已具有了百年的歷史,而浮世繪文化已浸入到日本社會方方面面。"浮世"表現現實,"繪"則表明它鮮明的色彩。對於浮世繪藝術,日本表現出包容萬象的態度,無論歐洲的油畫,還是中國唐朝時期美人圖,浮世繪都將它們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化中,並且堅持自己的特色,發展了百年之久。
  • 日本文化的最強碰撞,莫過於浮世繪與ACG聯動
    ,它的作畫部分也是分工進行的——人物部分由HOBBY STOCK製作,背景部分由傳統日本畫繪師冬奇繪製。兩位歐美面孔的眾籌發起者想把這些浮世繪風格插畫製作成原汁原味的浮世繪版畫,他們一位是這些浮世繪插畫的作者亨利(Jed Henry),另一位是木版畫匠人布爾(Dave Bull)。布爾並非出自傳統的日本木版畫工房,但是對日式版畫製作已經有了30多年的經驗,完全可以獨自完成雕刻和拓印的標準製作流程。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兩者歷史淵源深厚、製作工藝相近,又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裡大放異彩、相映成趣。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 《簪花仕女圖》與《浮世繪》:日本學唐代畫女人,二者有何不同?
    在唐朝的時候,對於描繪女性的畫卷被稱之為「仕女圖」,它作為一個單獨的畫畫種類,不僅很好地展示了當時唐朝女人的特點,還產生了許多到現在也被人廣為讚嘆的佳作。而遙遠的日本,也有著專門描繪女性的畫卷,可是卻稱之為「浮世繪」。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日本古代浮世繪春宮畫亮相香港
    簡介:  日本古代浮世繪春宮畫亮相香港  (解說)六十件日本江戶時代的春宮畫版畫和畫冊7月17日在香港亮相,展現了數百年前日本人的社會文化和生活場面。   這些是多位日本古代著名畫師的作品,包括生於約250年前的喜多川歌麿和葛飾北齋等。
  • 影響了日本浮世繪、梵谷的藝術,明代木刻版畫的文化自信
    明代的文化自信,影響了日本浮世繪、梵谷的藝術木刻版畫是從明中葉以後進入黃金時代的。當時的書籍,全有配圖,而且配圖十分精美,明以前,甚至現在的圖書,若從配圖精細美觀來講,都不如明代。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當然了,即便是這些小版畫,也成了印刷術西傳的先鋒。明代圖書的插畫興起,得益於技術革命,尤其是印刷技術的大力發展,從而引起一場文化創新,書籍配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明代木刻版畫人才輩出,當時有三大派:建安派,風格是質樸剛健。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第2797期文化產業評論幾乎無人不識日本浮世繪,它作為日本最著名、最具特色的一種繪畫形式,不僅在日本美術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許多經典圖案從江戶時代流傳至今,依舊是跨界潮流和現代藝術的常客,經久不衰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浮世繪,可以有多美?它在19世紀風靡歐洲,讓莫奈、梵谷和眾多印象派大師為之傾倒,競相效仿。其中,梵谷可能是受浮世繪影響很深的人。他不僅臨摹過不下30幅浮世繪作品,並且以歌川廣重、溪齋英泉等日本畫家的浮世繪作品為參考,繪製出了東西方藝術相遇的經典之作。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它在日本不受藝術正史待見,卻如何能以「包裝紙」的身份深刻影響了印象派和後印象派?浮世繪和中國明代書籍版畫又有著怎樣的血脈淵源?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風靡全球的名作《神奈川衝·浪裡》何以成為日本精神的標誌性符號?究竟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孕育了日本浮世繪這朵豔麗之花?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藝術近年來在中國的熱度一直攀升,各種關於浮世繪的展覽和書籍層出不窮。
  • 北齋 | 日本江戶時期浮世繪版畫家
    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1760—1849),本名中島時太郎,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浮世繪師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文化的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要以廣泛的藝術傳播讓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互促共榮。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
  • 當動漫再次遇見浮世繪,「生生浮世」尋找遺忘的江戶文化
    動畫片:《怪化貓》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意為「描繪虛浮世界的畫」。在當時,是一種記錄民間日常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以接地氣的主題和風格,受到江戶時代人們的廣泛歡迎。它反映了日本江戶時代的人文風貌、社會生活、民俗傳說、歷史典故、戲劇百藝、山川河流,被譽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19世紀中期開始,浮世繪濃烈的風格迅速影響了當時的印象派畫家,並在西歐產生了日本主義熱潮,推動了從印象主義到後印象主義的繪畫運動。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雷克、梵谷、高更、克裡姆特、博納爾、畢卡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啟迪。
  • 日本浮世繪如何攻佔時尚圈?
    ,上流社會無不以藏有浮世繪作為時髦高貴的象徵,就連克裡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的母親馬德琳(Madeleine)也是狂熱粉絲。 她把家裡一樓的房間裝修成了日式風格,也收藏有葛飾北齋和喜多川歌麿的浮世繪作品。年幼的迪奧先生對這些神秘美妙的東方元素十分痴迷,久而久之就對日本的和服和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
  • 中國美術館藏展出日本浮世繪經典!還有清代木版年畫精品
    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
  • 溪山翰跡|「浮華塵世」日本浮世繪經典作品展即將開展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版畫,多色套印,絢麗如錦,所以也稱為錦繪。其題材取自山川景色、民間風俗、市井人物等等,妙趣盎然。  十九世紀,浮世繪流傳到歐洲,馬奈、莫奈、凡高、高更再到畢卡索……不少西方藝術家都從中汲取靈感,浮世繪也因此廣為人知。魯迅先生是中國最早購買收藏浮世繪的推介者之一,他在給友人的信裡寫到,「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 日本武者繪|武士橫行的江戶時代,武者繪為何在浮世繪中突出重圍
    不過除了武士精神,在日本江戶時代的時候還有一種藝術文化在悄然興起,不僅給國內的畫家產生了巨大影響,還成為了世界上其他藝術家爭相學習的對象,這種藝術就是流傳至今的——浮世繪。正如我國古畫中分為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等分支一樣,浮世繪也有著屬於它的分支,江戶時代是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就把對國家安危的擔憂和對和平的期望加入了浮世繪之中,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浮世繪風格——武者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