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劍」的文化與意義

2020-12-17 騰訊網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劍被賦予了神聖的文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劍被渲染的出神入化。歷史上,史書對劍的著墨,遠勝其他兵器,劍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儘管劍的實用價值和顯赫的軍事地位,只存在於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初期,但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影響力卻從未削弱,尚劍之風發展為以「劍』夕代「武」,人們常常以「劍」作為習武的象徵。後來與俠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劍文化。

1.帝王把劍作為自己權力和地位的象徵物

劍是神聖的,中國古代帝王均備寶劍。《刀劍錄》載:「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歲次丁己,採北抵銅,鑄兩劍,各長三尺二寸」,然後「令李斯做小篆『定秦』兩字,分別埋於阿房宮的閣下和觀臺下」。

在古代,寶劍並不多見,所以一旦發現自然歸屬於有權勢和地位的君王。《兵略篆聞》有:時人孫炎隱居谷中,有人「以一寶劍奉炎,炎以為劍當獻天子,斬不順者,我人臣不可私受」這裡名劍理所當然屬於君王的觀念,顯然是受等級禮儀思想的束縛。統治者得到寶劍意味著君權神授王莽造「神劍」,「練五色石為之,銘曰神勝萬裡伏」,諸如此類,都表明劍是古代帝王自視一統天下乃受命於天的神聖象徵。魏齊王芳在正始六年鑄一劍,常服之,無故自失,但有空匣如故。「後有禪代之事,兆始於此,尋為司馬氏所廢」這種學說其實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都未絕跡,劍便與帝王之間,與江山社櫻之間產生了特殊關係,並經常扮演著預言王朝興亡,天下治亂信息的角色。

寶劍代表了君王的權威、威儀和力量。能在特定的時候作為君王代表或權力的象徵。周昭王「鑄五劍,各投五嶽」:漢武帝「鑄八劍」、「五嶽皆埋之」,都有替代君王鎮守四方的用意。《三方圖會》錄有「惟皇寶之,優而弗玩」,說明寶劍為皇家專有。「漢帝相傳以秦王子嬰所奉自玉璽,高帝斬自蛇劍」:李自詩亦有「一朝讓寶位,劍璽傳無窮」。這些足以證明作為這種象徵,劍又代代相傳。

2.佩劍之風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度盛行

古代佩劍具有明顯的等級觀念,隨著劍在戰場上作用的減弱,佩劍之風的流行,等級之分也更加明顯。據考證,早在西周末春秋初,就有佩劍之風「簡公六年,令使初帶劍」1973年在長沙城東南彈子庫的戰國楚墓中發現了稀有的藝術珍品—人物御龍帛畫,帛畫長37.Scm.寬28cm,畫面中心人物神情瀟灑自若,身材修長,高冠長袍,腰間佩帶長劍,威武而高雅。當時的佩劍,其功用主要是防身自衛和便於舞練。

劉邦建漢後,「自天子以至百官,無不佩劍」。在當時劍不僅可以防身自衛,而且也是一種禮儀制度,用來表示人的英雄氣概。佩劍是有要求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劍在左,刀在右:劍在左,青龍象也」

漢後「唯朝帶劍。晉世始代之以木,貴者猶用玉首,賤者赤用蚌、金銀、,帽為雕飾」。以目劍代替鐵劍來佩飾,只能是顯示沿襲前朝之俗和做等級鑑別之用,與防禦無關。佩鐵劍的目的十分明確,即防身迎敵之器用。在《隋書·禮儀志》所記載的輿服制度中,按官品的高低作出各種不同的佩劍規定「一品,玉器劍,佩山玄玉二品,金裝劍,佩水蒼玉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品名號侯雖四品、五品,並銀裝劍,佩水蒼玉,侍中己下,通直郎己上,陪位則象劍。帶直劍者,入宗廟及升殿,若在仗內,皆解劍。一品及散郡公,開國公侯伯,皆雙劍二品、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品號侯,皆只佩,緩亦如此」從佩劍看,等級也是分明的不諳劍術的人,為了炫耀等級,往往也要佩劍。

3.武當尚劍(劍是道家降妖除魔的法器)

劍器在武當道內原是做法事、搞慶典等必備之器物。武當劍器原本是以桃木劍為假借,以特定的環境為道場,以具有較高智慧的修真高道為主導,開展所謂「降妖驅邪」,以「安其身」或以「定其所」的道教活動時使用的器具。後又演化為道徒拜別師父時,師父將拂塵、紅絞及劍贈與徒弟作為告誡和醒示物三尺青鋒寶劍斬斷情線塵緣。道徒一旦被俗事所戀,難以割捨,當想起師父所贈的三尺寶劍,當機立斷,揮斬塵緣,一心向道,神定心安。所以武當道內,劍是「斬妖驅魔」的利器,是正義的象徵。修煉之時,「驅心魔」是裡,有形劍為表,由表及裡,表裡如一,軀舞劍揮,自然一體在武當道教眼裡,劍成了降妖除魔的法器,因此尚劍成了武當必不可少的信仰。

道教武當山,首先是尚劍,「武當有淵源,寶劍值千金」據宋代《玄天上帝啟聖錄》記載:玄天真帝君越海東遊時,豐乾大天帝賜給他一把「黑馳裘角斷魔雄劍」,令他佩此劍居山修煉,收斬妖魔。玄天真武帝君幾經歷險,後到武當山下,果見山藏誰沒,於是入山渡澗,擇地隱居內修。據傳到元末明初,武當拳祖師張三丰集「黑馳裘角斷魔雄劍」之特點,取山中鐵英鑄劍,並以山下龍泉之水淬劍,取亮石磨劍,歷經數年鑄成「武當龍門」古劍。寶劍上的七顆金星,若碰到妖魔就會化作萬道霞光,以鎮邪惡,故稱為「七星寶劍」。

張三丰在《熔神鑄劍》一詩中寫到「師傳鑄作青蛇法,坤鼎乾爐鍛鍊成。非鐵金生殺氣,無形無影自通靈。掣來匣外乾坤窄,收入胸中芥子生。萬兩黃金無覓處,隱然身畔斬妖精」。可見,武當劍在鑄造之初就與站要鎮邪相聯繫。以致後來遼寧北鎮人宋唯一在《武當丹派劍士》中稱:「武當劍術乃洞玄真人張三丰受真武之大法,原為護道降魔起見。嗣後,祖師立成九派,分為三乘。上乘堰月神術,即字柱、極三字之派也:中乘乃匕首飛術,即符、鑑、匕三字之派也:下乘乃長劍舞術,即釜、籌、丹三字之派也。」其中「降魔」、「堰月神術」、「匕首飛術」等都沒有脫離武當劍避邪驅鬼的初衷。

4.劍被文人視為氣質和性格的標誌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與劍就有不解之緣,表現在他們的行動中,寫在文學作品中。儒門鼻祖孔子做主持修訂的《六藝》,專門記述了臺子羽提劍斬蛟的故事。世稱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精通「武藝」「子路戎服見孔子仗劍而舞」,「勇武而精於劍術」。宋朝著名的詩人陸遊「十年學劍勇成癖」,「少攜一劍行天下」。

愛國詩人辛棄疾「劍指三秦」的劍韜武略,至今仍激勵著仁人志士的報國之心。因為劍形直而光榮,當然更因為劍的美好而神聖,在文人詩歌中,往往被用來比喻剛正不阿的道德情操。劍的殺伐功能,便指向了與賢良勢不兩立的大臣們。諸如:「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贈君,誰有不平事」(賈島《劍客》)王維的「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動百萬師」、王健的「輪劍直衝生馬隊,寸由旗旋踏死人堆」等,都是由劍的神秘所在,又追同到現實人世間。

根據多方考察,在文人的詩句中,劍具有多種象徵,囑咐友誼、自由、浪漫、修身、神聖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大大超出了劍本身的意義。

相關焦點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尤其是佛教到中國以後,蓮花化為各種菩薩的坐檯,在中國文化的地位上有是一次上升。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獨特的酒文化,中國文化的璀璨的一顆星辰。中國的酒和外國的酒完全不一樣。茶:茶是中國文化載體中不多數可以上升到」道「這一層次的,茶道,這些年也在不斷的興起,多數的中國人也都有喝茶的習慣,相比於喝咖啡,我更偏向於喝茶。
  • 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所依存的傳統文化理念及意義
    中國民間工藝的歷史意義 中國傳統工藝門類眾多,涵蓋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中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傳統工藝,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試析傳統文化中的忠孝觀念及其現實意義
    在改革開放,建設有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 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中國孝親的傳統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忠、孝道德規範的起源、發展   我國古代社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般分為「君臣、父子、夫婦、長幼(兄長)朋友」五大類,即所謂「五倫」。在五倫之中,把君臣關係和父子關係視為最重要的人倫關係。
  •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雲南民族服飾,它的藝術特點及服飾的意義
    從這樣的藝術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關於美的藝術文化中所涵蓋的關於自然與人、社會、情感等的融合之美,從自然中尋求美的變化發展和表達形式,也因此使中華民族那種傳統的特有的東方韻味氣質一直被外界評價為自然本真、寧靜致遠的和諧,受到極大歡迎。再有,對於這種與自然融合的美的形式,在藝術創作中是被特別推崇的。
  •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那些神奇動物
    《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圖鑑》 五色神石 編著 孟憲龍 繪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孫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神奇動物都有哪些?
  • 中國傳統文化中,天長地久是什麼意思?
    一直以來,天長地久四個字,經常被人應用到口語中,表示對某一事物或情感的肯定表達,形容永久不變,通常人們都表達對各種情感永恆不變的愛情。那麼,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天長地久都有什麼樣的理解,都是什麼意思呢?本文大茶經就通過老子的道德經來探討,中國傳統文化中「天長地久」是什麼意思?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社會人類學影響
    理性主義傳統是啟蒙運動的產物,大致呈現英法兩個脈絡:法國的傳統從孟德斯鳩開始,他主張社會中的一切事物之間的聯繫有其內在的客觀必然性。孟德斯鳩使用「法律」一詞。指從事物本質派生出來的各種現象之間的必要關係,更像我們今天說的「規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人類社會可能存在的條件和使某一特殊類型的社會可能存在的規律。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符號之:武術
    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的總稱,是所有亞洲武術的始祖,他獨特的傳統運動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豐富的哲學內涵使其獨具魅力。今天,武術已經成為國際化的一項體育運動。中國武術的中心思想: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 錢力成:歷史社會學中的文化與意義
    錢力成 | 歷史社會學中的文化與意義【摘要】文化和意義是否可以成為一種歷史社會學的解釋? 它們在歷史社會學中具有什麼樣的角色和位置?其次,我會列舉兩個研究案例,具體來看文化和意義在歷史社會學解釋中的角色。再次,在看完這些案例之後,我會在方法論和認識論方面做一些分析並提出相關的問題。最後,我們可以就這些問題進行開放討論。大概就這麼一個思路。首先,核心問題就是: 文化與意義在歷史社會學的解釋中具有什麼角色和位置?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釐清另一個問題,即我說的文化和意義到底是什麼?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體育遊戲特點
    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在陝西長安縣灃河西岸客省莊附近的西周京城遺址範圍內,從一座戰國墓出土的陪葬品中,發現兩塊透雕銅牌。銅牌圖案的主體形象是一對相互彎腰摟抱的摔跤手,兩側各有一匹馬。摔跤者長發隆鼻,上身赤裸,下著燈籠長褲。據考證,墓主是北方遊牧民族。與此相類的銅牌,在遼寧省西豐縣和東遼縣的漢墓中亦有出土。
  • 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醫魅力
    有目共睹,在這場疫情中,當中醫成為主場時,從「殺病毒」到「扶正固本」,主體思想觀念的轉變徹底扭轉了局面,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在心識帶動下的整個能量場的關鍵性轉變。中醫不負眾望,雖然被壓抑多年,但關鍵時刻大顯身手,用事實回應了中央關於「挖掘、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的倡議,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應驗了古今中外的預言:21世紀只有依靠華夏文明的智慧才能解決人類的危機。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都蘭太陽神織錦
    在古希臘藝術作品中,四馬駕車不僅是赫利俄斯的專乘,甚至普及為希臘眾神的常用車乘。至羅馬帝國時代,太陽神崇拜更是風行一時。也正是從對四馬駕車的描繪開始,古希臘人首創了正面透視畫法並逐漸通行,後來為古羅馬藝術廣泛採用。這種具有神話意義的馬車圖案主題,不僅在古希臘時期的埃及、北非及古羅馬時代的藝術作品中頻繁出現,在西亞、中亞、印度和我國的古代遺蹟中也可見到。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雕塑文化,兩個卑爾根
    這種家族、本土觀念固然既有源自維京時代以家族為單元的木屋聚居傳統,同時也與航海業命:運叵測的職業特點有關。當某一家族的成員因為海上事故而去世的時候,家族的其他成員有義務替死者繼續擔負起對他的孩子的撫養義務。這種見多識廣與重視家族觀念之間的矛盾性,在今天05然潛藏在卑爾根人的意識中。我在卑爾根的幾天時間裡,經常會跟隨巴德穿行在那裡的大街小巷中。巴德經常會不經意地說這家是一個船長,那家是一個船員。
  • 文化中國·中國文化進萬家優秀傳統文化高峰論壇(走進文昌)
    各有關單位和經濟文化界人士:為總結文化抗疫經驗,慶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落實文化強國戰略,展示抗擊新冠疫情期間文化事業所取得的成績,加速文化事業的「解凍」,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為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推廣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和文化模範先鋒人物。
  • 當「傳統文化」遇到「企業文化」
    文 | 範雪為豐富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魅力,高密農商銀行姜莊支行工會小組邀請高密聶家莊泥塑傳承人聶鵬到姜莊支行職工之家講學啦。當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相遇,會碰撞、綻放出怎樣的魅力芳華?
  • 網路遊戲掘金傳統文化,要對歷史有敬畏、對傳統有方向
    在《王者榮耀》的世界中,李白被設定為「執劍行走天下,擁有俠義之心」的劍客,「將進酒,杯莫停」的臺詞加以豪邁的配音,這種設定,既讓玩家領略到「詩仙」的風採,也展現了李白很多不為多數人熟知、卻又真實存在的一面,比如李白對於俠義精神的追捧,而這在一般的書本裡是很少提到的。
  •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1.中國國畫中國畫簡稱「國畫」,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是一個意思。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中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 《俠嵐》:漫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俠義」精神在動畫中的體現
    動畫中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相關體現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和傳統,可以說我們不缺『文』了,我們當代最缺少的是『化』。文化的繁榮發展到文化自覺,我個人心得是:關鍵在一個『化』字上。——於 丹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很多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用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來形容,中國傳統文化是整個民族的瑰寶。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文化的湧入,很多傳統文化漸漸丟失,甚至被遺忘。
  • 《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 解讀中國吉祥圖案的文化寓意...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是一種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是我們祖先嚮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吉祥圖案經千年傳承,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性圖案和標誌性符號,揭示著古典中國文化的精髓。《凡俗心願: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考》近日由北京領讀文化策劃,九州出版社出版。
  • 大國博弈,如何運用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謀略智慧?
    謀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之一,它最早應用於古代戰爭,並在中國長期的社會發展中逐步形成。近代以來,中國的謀略智慧(如《孫子兵法》)在世界範圍內得以應用,廣泛應用於外交、政治、軍事以及商業等領域。01謀略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謀略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四個基本特點:一是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