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已經打定主意不再入藏,要把眼光投向廣闊的亞非拉,去增進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友誼的,但沒想到老魚的唐蕃古道計劃一出,被人輕輕的一誘惑,當時便潰不成軍,乖乖的打點行囊緊緊跟上。
唐蕃古道,指的是從唐王朝的國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到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拉薩)的大道,跨越今山西、甘肅、青海和西藏4個省區,全長約3000公裡。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就是沿著這條唐蕃古道入藏的。
進藏6條線:新藏線、滇藏線、川藏南線、川藏北線、青藏線、唐蕃線,要說前5條線可是大名鼎鼎,驢子如織,5條線都走全了的驢子也不在少數。偏偏最後這條唐蕃線,歲月最古老,歷史最深厚,卻最是低調神秘,識者無幾。它沒有青藏線的便利,沒有滇藏線的秀美,沒有新藏線的神聖和高絕,沒有川藏南北線跨越大山三江的奇險壯麗,但是它卻有著遠離人世的質樸和風情。
我們這次要走的,就是唐蕃古道上從西寧到拉薩的109國道、317國道這一段。
09年7月24日晚,唐蕃古道隊齊集西寧,吃喝採購,摩拳擦掌,只待出發。
行程:路線西寧出發109線+317線(2620公裡)
費用:4000元=食宿+租車+油費+過路費+門票(酒店一般100元以內2人,吃路上小店多是川菜,門票很少,我們走自然景觀)
車輛:5車24人(領隊1人,司機4人)
時間:11天(09年7月24-8月4日)
Day 1:西寧—塔爾寺—日月山—鳥島(青海湖)(251公裡)
Day 2:鳥島(青海湖)--共和 (241公裡)
Day 3: 共和-鄂拉山-花石峽-瑪多-黃河源-瑪多(341公裡)
Day 4: 瑪多-巴顏喀拉山-通天河 (三江源紀念碑)-新寨瑪尼城(154公裡)
Day 5: 玉樹結古鎮—文成公主廟—巴塘天葬臺—覺隆嘎峽-囊謙--(167公裡)
Day 6: 囊謙-類烏(213公裡)
Day 7: 類烏齊-孜珠寺-丁青(145公裡)
Day 8: 丁青—斜拉山-巴青 (217公裡)
Day 9: 巴青-索縣-比如 (341公裡)
Day 10: 比如—多多卡天葬臺(骷髏牆)--那曲 (231公裡)
Day 11: 那曲—當雄—納木錯—拉薩 (329公裡)
天氣預報說今天西寧有雨。倒也沒怎麼鬱悶,雖說戶外的美景一靠天公,二靠靜心,不過北京朝陽大雨海澱驕陽的事情也多了去了,天知道那塊雲彩下雨呢。
上午先本塔爾寺而去。5兩車,24個人,自是浩浩蕩蕩,好大一碗魚湯。
大名鼎鼎的塔爾寺,離西寧市25公裡,是藏傳佛教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為著名的黃教六大寺之一,在全國乃至世界都享有盛名。寺內的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稱為「塔爾寺三絕」,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很高的藝術價值。
這樣的大寺,自然是應該金頂燦爛、寺廟林立、佛像儼然,讓人肅然忘塵。只是千想萬想,也沒想到,原來竟是個大型展覽會。
可能是因為周末的緣故,人山人海(這是個好俗的詞,可是真的很貼切啊很貼切),隨便拍張照片,都能展現出和諧中國的蓬勃發展的精神面貌:全國各地的兄弟姐妹們都在我的相機鏡頭裡簇擁著、微笑著、芙蓉姐姐著……還有大腹便便的中年官樣男子挺胸背手,向著正在介紹的導遊昂然問著:做班禪需要有什麼樣的背景?….
只好落荒而逃,偏偏人潮湧動,逃不出去,只好隨波逐流著流過一個殿又一個殿……
可即使是這種環境, 仍然有信徒心無旁騖,專心的在殿前轉著經筒,磕著等身長頭。
不由得好生敬佩。或許紛擾不堪只是我等俗人的想法,對於心中有佛的人,這裡再多的人,再多的喧囂,他只當是草芥幻影,不足一提。不過至於我,當我看到塔爾寺山門前修的頗似金水橋的廣場後,我想,我不太會主動再來這個地方了.
獨舞:人世的幸福,便也在這一轉中了
自塔爾寺收兵回來,返回到西寧吃了午飯,便是向青海湖進發了。
午飯時,小雨已經開始飄飄灑灑的落了下來。及至城外,雨開始時停時下,終於不可抑制的變成了傾盆大雨,車窗外一片迷濛。
我們頂著這一片迷濛,過了日月山。----可憐連日月山的山尖在哪裡,都沒有看到。
日月山的山頭自然沒有什麼好看的,但是日月山的意義卻是重大。作為唐蕃古道上的要衝,在唐時,這是唐蕃的分界嶺,過了這裡,便是離開了大唐了,昔日有「過了日月山 兩眼淚不幹」的民謠。日月山是農業區和牧業區、季風和非季風、外流河湖區和內流河湖區的分界線,也是黃土高原的最西邊緣,但是這些地理坐標上的意義,都抵不上文成公主經過此地時留下來的若干神話傳說。
包括那個「文成公主一回頭,山崩地裂水倒流」的著名的倒淌河。
可惜天公不作美,本來想攛掇著老魚來一次「魚湯隊一回頭,地崩山摧水橫流」的念頭也只好作罷。
車隊沿著109國道在青海湖的南沿挺進著。陰雨天的壞處顯現無遺。
搖曳的油菜花和青稞地,將路邊分割出各種幾何形和線條,夾雜著大片的紫色白色的野花, 端的是秀美非常--要知道,青海湖可是拍油菜花的三大聖地之一(其他兩個是雲南羅平和江西婺源)---偏偏配上了陰霾的要滴水的天色,連成一片的烏沉沉的雲朵,還有遠處成鐵灰色一點都不可愛的青海湖,就像一個清純可愛的小美女,偏偏穿了一件黑漆漆的修女服,身邊還站了一個憂鬱肌肉醜男。
叫人如何不嘆息呢!
偏偏魚湯隊還生猛的很,逮住不下雨的空擋頻頻停車,各個舉起長槍大炮四處掃射。也是,不管怎麼樣,「美女」還是「美女」,看見「美女」怎麼能不照相呢。終於,在一片被鐵絲網圍起來的廣闊的油菜花地旁,魚湯隊經不起誘惑,紛紛沿著鐵絲網上的一個缺口走了進去,掃射了一番後,才發現被民族兄 弟堵個正著, 甕中捉鱉狀,每人奉上10塊大洋才算從鐵絲網中脫身。不由得感慨民族兄弟們聰明啊,這個缺口留的好啊!
天越來越陰,雨又開始轉大,飽受打擊的魚湯隊終於決定全速前進了,老魚將拍照的宏偉計劃放到了明天。
越過青海湖最大的源頭布哈河,我們在鳥島景區外的美湖賓館住下。
今晚,因為誤了航班而遲到的上海隊友阿願會追上我們,而明天,期待著是一個豔陽天。
路邊的美景:即使天公不作美,但是漂亮就是漂亮
Day 2:鳥島(青海湖)--共和
天公是個好同志,他聽到了我們的呼聲,於是,今天是個豔陽天。
浩瀚的青海湖,這個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最美的湖,在晴朗的天氣裡簡直讓人驚豔,那種大氣磅礴的美麗,刺痛眼帘,直灼人心,任何見過她的人,絕對不會再忘記。
所以,今天的歷程記述將主要是照片,而非文字。
青海湖面積4500多平方公裡,是我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蒙語叫「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波」,意思是「青藍色的海」,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我們要去的是鳥島。鳥島是青海湖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以島上棲息著數以十萬計的候鳥而得名。鳥島有2,一東一西,西邊的小島叫蛋島,東邊的大島叫海西皮。一般說的鳥島是指蛋島,但是貌似蛋島此時沒有開放,我們被環保車直接送到了海西皮(鸕鷀島)。
7月並不是看鳥的最好季節,但是確是看油菜花的最好季節。看來魚和熊掌總是對立的。
從看到陽光下的青海湖的那一刻,魚湯隊就沸騰了,借某個言語貧乏的傢伙的語錄:真TMD的太漂亮了.
青海長雲暗雪山
離開鳥島,我們沿著昨天的路原路返回。同樣的路線,但是完全不一樣的風貌。昨天的陰鬱版小姑娘,突然搖身一變,換上了豔麗的彩妝,旁邊陪伴著俊朗的白馬王子。這變化足以讓魚湯隊情緒激昂了。老魚本著不走尋常路的精神,車頭一拐,已經從公路轉到了路邊的土路上,不多時,我們就陷入了一片燦爛的黃色花海中。
湛藍的天空下,無邊無際的油菜花地,一直鋪到天邊,濃烈的色彩宛如油畫,似乎就要這麼直直的流淌出來。油菜花在輕風中微微搖動,無數蜜蜂輕盈的飛舞著,不時會落到我們頭上身上,似乎對這群突然冒出來的陌生人頗為好奇。
小心翼翼的一邊抖去撞上來的小蜜蜂,一邊毫無技術含量的用相機四處亂拍著。反正藍天白雲黃花,隨意皆可入景。
美麗的油菜花世界-1
離開了那片讓人沉醉的油菜花世界,在151基地景區西側,順著一條支線公路向南,慢慢的開始盤山向上, 僅僅盤了幾圈,魚湯隊已經一片歡呼聲,從高處俯視青海湖的感覺竟然如此之美。
車隊在半山腰停下,俯視青海湖。那一片藍色,點綴著岸邊的片片金黃,讓人心胸陡然一蕩,豪氣頓生。
終於離開了青海湖,戀戀不捨的,開始向唐蕃古道的縱深開去。沿著109國道回到倒淌河鎮,轉入214國道,開向共和縣。
214國道的柏油路面修建的很平整,魚湯隊在上面毫無難度的肆意奔馳著,那個時候,恐怕包括老魚在內,都以為唐蕃古道的道路沒有什麼難度,和新藏線層出不窮的搓板路是萬不能比的,我們將輕鬆的度過這段旅程。後來,事實給了我們狠狠的打擊,我們才幡然頓悟:不要小瞧了任何道路,畢竟,這是西藏,老虎不發威,也不能當人家是Hello Kitty啊.
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夜宿共和縣,這也是海南州州府和恰卜恰鎮政府的所在地,看上去還頗為繁華。
有趣的是,在縣城內,看到一個公司叫做「元年貿易」,簡稱為「共和元年」,咦,好名字。
明天,將要見到黃河源,不過,4000多米的海拔對我們是個考驗。
路邊的小草原.小休--魚湯隊美女們的齊攝圖。瞧見沒,有個美女,手裡明明沒有相機,偏偏架勢十足,典型的魚目混珠狀。
Day 3: 共和-鄂拉山-花石峽-瑪多-黃河源-瑪多
一早,魚湯隊開拔,離開共和,雄赳赳乎氣昂昂。
仍然是平整的柏油馬路。也自然,2009年1月1日,隨著全長2315米的河卡山隧道正式建成通車,西寧至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結古鎮之間長達820多公裡的路段全部達到二級以上公路標準。二級以上公路標準……這在青藏高原上,絕對可以稱之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路邊的草甸延
伸開去,一直到遠處的山腳下。牧民著騎著摩託車在放羊,片片羊群如流雲一般,在草場上划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到我們一排長槍大炮停下來照相的緣故,或者僅僅是自己在玩耍,放羊的小夥子們興高採烈的驅趕著羊群變化著各種隊型,在我們面前漫湧而過,煞是好看。
一句很俗的句子叫做」草原上的羊群像星星」,這裡的羊群可比北京能看到的星星多。
上山、盤山、下山…..然後,我們被堵住啦。
因為鄂拉山路面施工,所以僅半幅通行,其實也就是單向放行。於是,我們被堵住了,等待放行。前有大貨車,後有運鈔車,堵車的隊伍長又長。
這一堵,就堵了將近2個半小時。
閒極無聊,有四處去」唱歌」的,有在馬路上散步的,有坐在馬路邊專心吃瓜子的,有下到山谷的溪流邊曬太陽的,有以運鈔車全副武裝的押送人員為背景做蒙面狀照相的……
天氣太熱,陽光太曬,人心很浮躁。於是,人的劣根性開始顯露出來,開始有小車往前蹭,努力加著塞,於是N多的小車效仿紛紛前蹭,試圖把自己擠的更靠前一些;更有一些警車、運鈔車、軍車,仗著自己是特殊車輛,蹭到警戒線後,用各種方式,強硬或溫柔地硬是衝過警戒線,揚長而去。不得不說,有人心的地方就有黑暗,即使是在這片離天最近的高原上,也並不是所有的人心都是離天最近的。
苦苦等了兩個多小時,眼巴巴看著一輛又一輛車蠕動到前面加塞,看著對面一輛又一輛的車開過來,一次次希望變成失望……在青藏高原上行車,一定要有被堵的覺悟。出來行走,哪能不堵車呢?當我們最終可以通行上路時,南瓜自我感覺已經快奄奄一息了,因為高高的海拔,因為灼熱的太陽。
鄂拉山堵車圖(南瓜攝,場景記錄,非作品)
路上自是不敢再耽擱,今天的重頭戲黃河源還在遠遠地遠方呢。溫泉鄉、花石峽……魚湯隊狂奔而過。下午四點左右,終於到了瑪多縣。
瑪多縣是個小小縣城,歷史上是由內地進入西藏的一個驛站,也是一個古渡口。瑪多,藏語裡的意思即為「黃河源頭」,瑪多縣又號稱「千湖之縣」,共有湖泊4000多個,最著名的是被稱為黃河源頭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在兩湖中間是黃河源頭的標識「牌子」。這三個景點也就是我們將要去的黃河源景區。瑪多海拔4200多米,有的資料上也稱這裡是「世界最高的縣城」,至於它和理塘到底誰更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雖然已經有2天的適應期,但是這裡超過了4000的海拔,仍將會帶給我們很多人一個受折磨的夜晚。
黃河源景區離瑪多縣城,還有100多公裡的路程。從瑪多至黃河源收費的大門口,都是砂石路,一路煙塵,倒還平整。不過妙的是,從瑪多到收費大門,只花了40多分鐘;但從收費大門處,開到牛頭碑,卻花了將近一個半小時。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在搖擺著前進。
進了收費大門不久,路邊便出現了藍色的鄂陵湖的身影,伴著路的延伸,洄還曲折,迷人的藍色便越來越多的展現在我們眼前,讓人有一頭融進去的衝動。可是老魚的頭車還在執著向前,並不停車,我們也只好一邊看著身邊湛藍的湖水流口水,一邊努力跟上。
路沿著山嶺繞了幾繞,原本還算平整的沙石路開始有了坑凹,然後坑凹越來越多,於是車開始上下左右前後,朝著各種方向顛簸的同時還要正向前進,後排的3個人毫無懸念的滾成一團。只聽老魚在對講機裡高呼一聲:」後排的(男生)把雙手舉起來……」,南瓜一邊在後座翻滾著一邊奮力的諮詢:「這是何意?」,終於在車重重的落入一個大坑又爬上來後,副駕位置上的小馬哥悟出了答案:」這是怕誤會……」。也是,後排的男生女生肯定都滾成一團了,男生也只能把雙手都舉起來以示清白了。
就這麼搖滾著,我們一直到了措哇尕什則寺,寺前的湖灘號稱「迎親灘」,據說當年文成公主入藏,松贊幹布就是在這裡迎接文成公主,並完成婚禮的。當年這片藍色旁邊,應該是人山人海,歌舞喧天吧。
措哇尕什則寺後的山頂上,就是我們的目的地:牛頭碑。牛頭碑立於1988年9月,由已故的十世班禪大師和胡耀邦同志分別題寫了漢藏文的「黃河源頭」字樣,海拔4610米,純銅鑄造。其實這裡離真正的黃河源頭,還有200多公裡,黃河從源頭流出時,還只是條孱弱的小溪,當迴旋宛轉到此,被山勢所擋,才形成黃河最上遊的2個大湖,而當黃河再從這兩個大湖中流出時,便已經積蓄好能量,即將開始它那哺育整個中國北方的偉大行程。
山不高,最起碼目測不算高,可上去的路卻很奇險,整整25個坡度幾乎接近45度角的回頭肘子彎,更要命的這還是嚴重坑凹的肘子彎。南瓜死死抓住能抓住的地方,一邊望著窗外越來越壯觀的鄂陵湖,一邊心裡默念:我就是一顆搖滾版土豆…
終於一群土豆搖滾上了山。
山上無人,我們是僅有的遊客。山風烈烈,吹動著滿山頭的經幡颯颯飄動。牛頭碑矗立,沉默不語。向右看,是灰白色的扎陵湖,向左看,是藍綠色的鄂陵湖,這黃河源頭的姐妹湖,在這人跡罕至的高原,默默相偎,孤傲不言。那被黃河哺育的廣大的中原,又有幾個人知道這曾經哺育過黃河的姐妹湖呢?
縱然有大美不言……但是來這裡的路很長,來這裡的路很爛,來這裡的路很險,來這裡的路海拔很高……
我只能慶幸我已來此。
返回的路要輕鬆很多,老魚發現了小狐狸、羊、水鳥(原諒我,實在不認識是什麼品種)等等,除了去騷擾動物同學們試圖誘導出某種pose外,老魚繼續本著不走尋常路的精神,頻頻把車開到沒有路的山坡/山崖上。臨湖遠眺,那碧藍不知所起,不知所終,只淡然的看著我們這群過客為她瘋狂歡呼。
貪看景色,加上補胎,即使我們埋頭苦奔,回到瑪多縣城的時候,仍然已經幾乎晚上10點半了。
海拔甚高,這一夜,魚湯隊很多隊員都被高原反應折磨了一把,包括南瓜在內。
蔚藍色的鄂陵湖。
Day 4: 瑪多-巴顏喀拉山-通天河 (三江源紀念碑)-新寨瑪尼城-玉樹
當早晨的太陽升起時,魚湯隊又變得生氣勃勃,昨晚高反的折磨已經無影無蹤。
瑪多是個小城,但是瑪多城邊卻有一個大大的經幡陣---最起碼,是南瓜見過的最大和最奇特的。經幡在山坡上構成了一個大大的寶塔形狀,而且除了這個「寶塔」,在整個山坡上都布滿了經幡,各種各樣,獨立的、成行成列的、放射狀的、帳篷狀的……五色交雜,豔麗非凡。
絕對的大工程。鑑定完畢。
寶塔經幡,不知耗費了多少精力才成形
經幡陣畢竟只是個小插曲,待得昨天飽受蹂躪的越野車修車返回,魚湯隊便開拔了。
經過瑪多城邊的號稱「黃河第一橋」的瑪多黃河橋,經過了星星海……不能不說,瑪多的「千湖之縣」的稱呼確實名副其實,沿著平整的214國道,路邊緩緩鋪開的青蔥的高原草甸上,點綴著或大或小、星星點點的湖泊:大一點的,反映著藍天白雲,碧藍嫵媚;小一些的,成串成片,波光閃耀,璀璨動人。草原上野花盛開,間或有野驢、犛牛或者羊群遊蕩出沒,草地間打洞的鼠兔也時不時的躍出洞來看看我們再一閃而過,一派安詳美麗的景色。
但在安寧靜好的氣氛中,海拔一直在緩慢而堅定的升高,因為我們要過巴顏喀拉山埡口了。巴顏喀拉山埡口,是我們在青海境內過的海拔最高的所在,不過巴顏喀拉山埡口的意義,不在它的海拔,而在於它地標性的意義。按照資料上而言,它的意義如下:其一,就河流而言,這裡是長江與黃河源流區的分水嶺;其二,就氣候而言,這裡是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界線)的分界;其三,就自然地理和行政區劃而言,這裡是玉樹州和果洛州的分界線;其四,就文化而言,這裡是安多藏區和康巴藏區的分界線。
而且,據說,這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幾個埡口之一。(世界上最高的山口為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埡口)。
但是這麼大名鼎鼎、含義重大的山,這個時節看起來也就是一個稍稍高一些的山丘,無雪無冰,看起來慈祥而無害。這真是一件讓人苦惱的事情,這山要是放到內地,那就是老大;可是放到這青藏高原上,它就是一個馬仔,沒有人會關注它。
巴顏喀拉山埡口(南瓜攝。場景記錄,非作品。好歹也是一個近5000的高度不是?)
順山勢而下,國道兩邊的山脈看起來都低伏平緩, 山脈間的山谷平坦廣袤。公路兩邊,經常有成群的犛牛和羊在安然遊走著,據說這一帶,雨量充沛,是青海南部重要的草原牧場,盛產「高原之舟」犛牛和舉世聞名的藏系綿羊,故有「犛牛的故鄉」之稱。
都說「川藏線看森林,青藏線看草原」,就是看那地勢高寒、人跡稀少卻又生機盎然的高原草場。草甸上,草皮並不算濃密,但是經常點綴著大片大片黃的、白的、紫色的野花,在胖胖的雲朵映襯下,隨風搖曳,漂亮的讓人恨不得直接匍匐進花叢,來個近距離接觸。遍地的野花,絕對是我們這條線上最值的看的風景之一。爛漫絢麗,無處不在,多的有時候令人髮指,撥的人心痒痒的,卻又無從著手。
停下來和花朵糾纏合影數次後,魚湯隊終於開始「改邪歸正」,又開始狂奔,過清水河鎮,過雁口山埡口(4458米),過歇武鎮,我們前方,是那大名鼎鼎的通天河。
通天河、通天河,大河通天,但凡是中國人,有幾個人不知道通天河呢?在那麼一部《西遊記》之後。
位於直門達峽谷的通天河渡口周圍的景點不少,通天河大橋、三江源紀念碑、唐僧曬經處、再走遠一點還有當卡寺、桑周寺等等…..
通天河是長江的上源;而三江源,顧名思義,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本著青藏高原景點的一貫風格,雖然個個都是背景深厚嚇死人的那種,偏偏表現出來的就是面目普通人畜無害的樣子。
通天河大橋和三江源紀念碑:看起來都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南瓜攝,場景記錄,非作品)
趕了一天的路,終於在傍晚時分,到了我們今天最重頭最重頭的戲肉:新寨瑪尼城(嘉納瑪尼城)
嘉納瑪尼石經城位於玉樹州結古鎮外3公裡處的新寨村,海拔3600多米。相傳嘉納瑪尼石經城由藏傳佛教高僧嘉納活佛所創建。相傳1715年左右,嘉納活佛來到新寨村時,發現了自然顯現六字真經的一塊瑪尼石,遂以此為緣定居在該村東面山坡上,同僧俗民眾一起刻鑿堆放瑪尼石度過一生。
隨著歷年添加,嘉納瑪尼石經城的體積越來越大,至1955年,瑪尼石已達約25億塊,有「世間第一大嘛呢堆」之稱,現存的據說也有約2.6億塊。嘉納瑪尼石經城中,瑪尼石層層疊疊,堆積如山,中間還有道路分割,周圍建有一座大轉經堂、一座佛堂、十個大轉經筒、三百多個小轉經筒、十幾座佛塔,分明就是一個小城寨。
傍晚時分,高原的陽光正烈,我們緩緩的順時針繞著瑪尼城走著,瑪尼石上刻有六字真言、經文、或者佛像,大如桌面,小如卵石,或顏色豔麗、或色彩斑駁。不時有轉經的信徒,或好奇或默然,腳步匆匆, 超過我們。時光和信仰的力量,真是可怕,一點一滴,竟成那麼恐怖的數量。
在瑪尼城一側,有工匠雕刻成的瑪尼石出售,和同伴一人買了一塊,手掌大小,色澤鮮豔,想了想,還是在石頭背後籤了名(怕菩薩們分不清是誰供奉的),然後也放到了瑪尼城上---瑪尼城又高了五公分。
說到底,心願而已。大大的瑪尼城,無數的心願。
今夜宿玉樹州府所在地結古鎮,頗為繁華,鎮中心廣場上有巨大的格薩爾王雕塑
Day 5: 玉樹結古鎮—文成公主廟—巴塘天葬臺—覺隆嘎峽-囊謙
玉樹是個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但是魚湯隊畢竟只是匆匆的過客,一夕之宿,驚鴻一瞥,不知道漏掉了多少美麗的風景,只能留待以後有緣了。
一早要去的是文成公主廟,離州府結古鎮20公裡左右的貝納溝中。文成公主廟,據說「是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沿途留下的規模最為宏偉壯觀的珍貴歷史文化遺蹟」,但就實際所見,「宏偉壯觀」說不上,「精巧玲瓏」倒還差不多。佛堂只有一進,不大,甚至有幾分狹窄昏暗,供奉的大日如來佛像,精美華麗,寶相莊嚴,旁邊的柱子上懸掛著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的畫像,任何一個學過中學歷史課的人都會很容易的認出他們兩個:一個面如滿月菩薩般的女子和一個帶著尖帽子的男人。
突然有些悵然。漢代和親的江都公主劉細君,曾做《悲秋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但是文成公主,這個錦衣玉食的宗室少女,16歲時去國離鄉,驛路煙塵中走向青藏高原---那是在現代也被很多人視之為難以抵達的所在—--便再未回頭,即使在她25歲時松贊幹布去世後的幾十年中,也一直獨居吐蕃,未返大唐。現在如果北京的哪對兒父母敢把16歲的女兒嫁到……不用遠---嗯,青海湖邊上或者黃河源邊上---估計肯定有人告他們虐待未成年人;但是彼時彼刻,這個16歲的少女就那樣走進了高原,走進了歷史煙塵,直到變成了怎麼都不像真人的一個的概念、一個象徵、一個符號。
貝納溝口有著壯觀的經幡,尤其映襯著「玲瓏」的文成公主廟,這種壯觀更為明顯,長長的五彩經幡連接著兩側的山峰,鋪滿了幾乎整個山坡,在風中颯颯的飛舞。
在文成公主廟,我們並未停留太多時間,出了貝納溝,很快拐上了一個山坡,這就是巴塘天葬臺,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前天葬臺」。因為玉樹州正在修建巴塘機場,距離天葬臺很近,所以為了安全 (我猜想,是為了避免禿鷲大戰747之類的新聞),天葬臺已經搬遷,只留下了一排白塔、一片經幡、一塊柵欄圍起來的石臺和空地、和旁邊不起眼的400多年的班慶寺。
巴塘天葬臺,據說已有千百年的歷史了,是一塊佛經中所描述的「地有八辨蓮花相,天有九頂寶幢相」的風水寶地,一直是巴塘、結古一帶遠近聞名的葬身之地。站在白塔旁,向山坡下望去,是一片開闊的谷地,蜿蜒流過的河流、青蔥起伏的田野,遠處的挺拔的高山,秀美而富饒。怪不得天葬臺要建在這裡,也怪不得機場也要建在這谷地中,華麗麗的風水寶地啊風水寶地。
天上雲層翻滾,越壓越低,直至最後下起雨來。魚湯隊翻過海拔4504米的尕拉尕山埡口後,慢慢的開始進入一段峽谷,青山深谷,路邊清溪,甚是秀麗,可惜小雨連綿,不適合拍照。忍啊忍啊,在214國道888公裡處,老魚終於還是沒忍住,被美景引誘的停車,冒著雨開始照相大業。
在青藏高原旅行就是這樣,可能沒有什麼著名的景點,但是路邊隨時隨刻都是風景,讓人只能讚嘆大自然的壯麗和鬼斧神工,偏偏很多風景,看完了也不知道這是哪裡,不信,各位XDJM,有誰還記得覺隆嘎峽嗎?哈哈。
下面再奉上路邊的無名風景若干張,相信大家還都記得當時大家從車中撲出來歡呼著在路邊狂照的場景。雖然沒有陽光,但那開闊的美景仍然讓人心曠神
後面就是我們的峽谷時間---覺隆嘎峽。這是我們這條線路最漂亮的峽谷路段……之一。峽谷內兩山夾峙, 山勢奇峻,道路狹窄,公路邊就是激澈的流水,夾雜著褐紅色的山體,似乎一直要擠壓過來,甚至有的路段山峰相傾,頗有一線天的風採。美則美哉,但是暗藏危機,魚湯隊不做停留,急速通過。
峽谷出口是滾滾的扎曲河。回頭看,峽谷出口處兩山相夾,如屏風矗立,藍天白雲,綠樹掩映;向前看,河谷開闊,田地齊整,野花青草在河岸邊長的肆意無邊。走進草地上,深呼吸一口空氣,突然覺得已經坐的快僵硬的細胞突然活了過來。
美麗的覺隆嘎峽,美麗的扎曲河谷。
過扎曲河大橋,再經過20多公裡,就到了囊謙縣城。囊謙縣城是個只有一條主要街道的小城,煙塵飛的漫天都是。
這就是我們今晚的住宿地
玉樹至囊謙途中,下拉秀鄉,天雨不絕,只好在路邊一座尚修建中的寺廟簷下午餐,真是奇妙的經歷
那一切都回憶著,沉澱著,最終成為融化在血液裡的情愫, 或許女人去西藏有圓夢的成分, 我的第一次進藏行, 會陪我很多年嗎?
但願儘快就能在層林盡染時走趟川藏。(8月7日去然烏, 通麥和排龍, 滾滾沙石, 可夠讓人心悸的呀!好在有美景化解了恐懼-----)
Day 6: 囊謙-類烏齊
今天入藏。
從囊謙到多普瑪,114公裡,多普瑪是青海和西藏的分界點,過了這裡,就是西藏了。不像從川藏線入藏時,要越過金沙江,才標誌著入藏。這裡沒有任何自然分界線,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檢查站,老魚跳下去和檢查人員說了幾句,魚湯隊便安然通過了。估計第一次入藏的同學肯定有些悻悻然,就這麼無聲無息、安安靜靜的,我們就已經在西藏了。
今天也是一次絕對的田園之旅。
有文章稱,「囊謙是青海省最貧困的地方,也是全國藏傳佛教寺院最多的地方,更是康藏地區最美的地方。」
囊謙是玉樹地區寺廟最多的一個縣,文物豐富,據說李連杰就投身在囊謙縣的巴麥寺活佛羅貢桑仁波切門下。達納寺、尕爾寺……從稀少的攻略中,能看出這些寺廟之旅帶來的令人震撼的美,但是所有這些美景,無不坐落在道路罕至的深山峽谷中,從囊謙縣城出發,還要顛簸百十公裡小路才到,只有那些有充裕時間並不畏艱險的旅行者才有機會到達。
幸好對於魚湯隊而言,路邊也是天堂一般的美妙圖景。囊謙縣內河谷縱橫,牧區和半牧區多沿著河谷分布。從車窗望出去,路邊始終有縱橫蜿蜒的河流相隨,田地與農舍參差錯落,羊群星星點點隨意的灑落,安詳靜謐,滿足從容。
一路上青稞起伏,野花滿目。尤其是進入西藏境內後,路邊經常出現大片大片花地,浪漫漂亮的讓人尖叫---最起碼,我們每當聽到老魚在對講機中怪叫時,就知道,美景出現了。這要是在北京,估計早就被婚紗攝影團給霸佔了。
來,看老魚PP的照片吧
這一路風景的尾聲是在類烏齊鎮上。車壞了要去修車,同時路旁宏偉的大殿也吸引了我們。
殿名查傑瑪大殿,是昌都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該殿一向以雄偉壯觀的氣勢、珍藏眾多的佛像經典而聞名於世。過去,當地群眾流傳著「先去朝拜拉薩的大昭寺,而後再去查傑瑪大殿」的說法,可見它的名氣之大。如今的大殿是文革後重建的,但是規模和氣勢與過去一樣。
方型的大殿顯得高大而威嚴。殿中的喇嘛極為友好,允許我們在殿中隨意拍照,這很少見,一般經堂中都是不允許拍照的。
感受著大殿的氣勢和歷史,天色卻又陰暗下來,雨點密集的砸了下來。匆匆撤離大殿,向著類烏齊縣開去,那裡,是214國道和317國道的匯合處,也是我們今晚的宿營地
Day 7: 類烏齊-孜珠寺-丁青
今天,是內容豐富的一天。
首先, 是自力更生的早餐。類烏齊的超超小吃店,估計從來未見過25號人一下子蜂擁而入,各項要求排著隊砸過來,於是手忙腳亂之下,顧此失彼,高姐、赫姐、噶左等同學們只好挽袖上陣,自己開始包餛飩。自己包的餛飩,自然個大餡兒足,估計老闆事後要偷偷的哭泣啦。
熱熱鬧鬧的吃完早餐,開始上路。
今天,初識國道317。
第一眼的317,平凡而羞澀,看上去和西藏大多數的道路類似,頂著國道的名義,長的卻是鄉間小道的模樣 。半寬不寬的土路,連兩車道都算不上,頂多1.5個車道,還算平整,偶爾會有爛爛的大坑橫在路上---畢竟是雨季,坑裡多半積著半坑水和爛泥。這樣的路,南瓜跟著老魚走了也不知道有多少,完全不放在心上,但沒有想到,就是這條317,後來逼的」身經百戰」的老魚都忍不住在漆黑夜裡發出憤怒的吼聲。
我們這次的路線,從西寧出發,沿109國道前進,在倒淌河鎮轉入214國道;214國道入西藏後,在類烏齊,我們開始轉入317國道,一直到拉薩。
而整個317國道,基本上分為三段,而且各段之間的路況存在著重大的差別:東段(成都-甘孜-昌都)是通常所說的川藏北線,由於入藏車輛大部分走路況更好的川藏南線,所以川藏北線基本上屬於次要通道,車輛甚少,瀝青和砂石路面相間,南瓜跟著老魚在06年走過,路況還可以;西段(那曲—拉薩)已經屬於青藏線,是進藏物資最重要的通道,自然維護得力,都是高等級的柏油路面;獨獨這中段(昌都—那曲),因為與重要的318國道(昌都-林芝-拉薩)平行,運輸車輛基本上都不走這段,所以養護情況極差!極差!!其實,當我們在路上幾乎沒有看到任何維修作業的道班工人時,應該的猜得到的----即使路邊始終會出現著317國道某某道班的路牌。但是直到踏上317的第3天後,魚湯隊的XDJM們才終於理解了這個極差的含義。那是後話,暫且不提。
此時此刻,317仍然維持著它平易近人的面貌。一路前行,翻越寧靜的高山牧場,青山漸隱,紅土漸現。
在路上@317國道:看上去平凡而土氣的過道 (南瓜攝,場景記錄,非作品)
山體和道路,都變成了紅色。成片的棕紅、褐紅、殷紅,深淺不一,突然變成了一個紅色的世界。藏東的這片紅山脈、紅土地,是遠古地殼運動的作品,更是孕育出高原上幾處少有的丹霞美景。在這樣的紅色道路上馳騁,頗有幾分火焰山的感覺。
魚湯隊駛入一條數公裡長的丹霞峽谷中,名字不詳,但是美麗不遜於昨天經過的覺隆嘎峽,甚至更美。兩側的山,山巖嶙峋挺立,紅色黑色的巖石和綠色的植被夾雜著,路邊溪水潺潺相隨,遠方,峽谷的出口處,藍天白雲純淨的刺眼。這樣的峽谷,引誘的人隨時想把相機伸出去。
僧侶@317國道:路遇滿滿的一車僧侶,走走歇歇,互相超車數次,貌似大家都熟稔了起來,最後一次相遇時,都互相熱情的揮手作別 (老魚2009)
這一段路,真的美的一塌糊塗,經常想了半天,最後也只能一拍車窗,恨恨地說: 」真TMD的美!」
碧空白雲下,蒼山遼闊,草地和農田,各自帶著深深淺淺的綠色,在紅土上流暢的劃出長長短短、曲折靈動的弧線。藍天白雲、紅土綠地,各種色彩就那麼自自然然、毫不在意的混在一起,形成一幅美的讓人心痛的畫卷。
如此長天如此江山! 這是在都市的鋼筋水泥叢林中,永遠感受不到的美麗。
看看老魚的酷片吧!
選了一塊路邊開闊的臺地,坐下午餐,眼前就是開闊的美景,所謂的「秀色可餐」,便是如此了。有趣的是,路過的幾個騎摩託車的藏胞,看到我們在午餐,也停下來午餐,我們看風景,他們看我們,自得其樂,各得其所
(接57樓,Day 7 下半部)
午餐後,繼續尋路直奔孜珠寺而去。
孜珠寺,就南瓜而言,絕對是此行的最大驚喜。什麼叫做驚喜?就是本來以為會看到一塊CPU,結果沒想到看到的是CPU+GPU+Chipset的AMD的3A平臺(~~插播廣告時間~~)。
孜珠寺是西藏最大的苯教寺廟。苯教又稱「苯波教」,因教徒頭裹黑巾,故俗稱「黑教」,它是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流行於藏區的原始宗教。後來藏傳佛教興起,苯教的勢力逐漸衰弱下去,逐漸撤退到邊遠偏僻的地區存在著。苯教文化中,有些頗為有趣,是和別的宗教反向而行的,比如說轉山,藏傳佛教是要順時針轉,但是苯教是逆時針方向轉;再比如,西方基督教文化觀念中,「13」頗為不祥,但是相反,「13」在苯教中被認為是一個吉祥的數字。
早在第一次跟著老魚走川藏線時,南瓜就對無緣的孜珠寺頗為嚮往,原因呢,是因為看到攻略上說「該寺還存有一種古老的苯教裸體神舞」,是西藏僅有的,「裸體神舞」啊,於是YY甚久,好奇的一塌糊塗。
貌似跑題了,言歸正傳,讓我們回到孜珠寺上來吧。
去孜珠寺的岔路口立了一塊指示的單立柱,從317國道開下岔路,一路顛簸向下,很快,越過一座橋,我們開始進入峽谷中。峽谷頗深,兩側峭崖相對,谷底是一條紅褐色的河流,砂石土路就沿著河邊一直向前。正欣賞間峽谷間的美景,毫無心理準備的,車頭一轉,開始奮力向上。
路很爛,於是搖滾土豆們再次閃亮登場。
和黃河源的「牛頭山」類似,我們面前的也是一個又一個幾乎360度大迴環的陡峭的肘子灣;不同的是,「牛頭山」的山坡還是和緩一些,心理上總是想,如果車衝出路去,就大不了滾啊滾的滾下去好了,可是這裡,山勢陡峭,下面還是河流,這若掉下去……伸手先把兩邊的車門都鎖上,然後一邊大聲讚美著或者批判著老魚,一邊歡呼或者尖叫著,一邊在後座搖滾或者碰撞著,一邊順帶著把手伸出去拍兩張照片,最後再一邊爭先恐後的去慰問號稱睡著了的恐高的費哥幾句……總而言之,很陡很瘋狂,很險很刺激。
小雨一直淅淅瀝瀝的下著,從車窗望出去,對面的山、下面的河流看起來都很迷濛而詩意,但是這沒有減低環境的艱險感,反而另外一種刺激慢慢浮上來:坡陡路爛,天雨路滑…那個…請司機同志們小心駕駛。
根據事後統計數據,在搖滾土豆們搖滾過42個肘子彎,垂直海拔上升了800多米後,孜珠寺到了。
號稱有兩三千年歷史的孜珠寺位於丁青縣覺恩鄉境內的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我們自己測得4400米),它是康區一帶現存規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儀軌保存最完整的寺廟之一。孜珠山與阿里的岡底斯山,林芝的本日深山,玉龍的梅裡雪山一起被稱為苯教四大神山。「孜珠」意為六座山峰,孜珠寺為觀音的道場,六座山峰代表六道眾生,也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忍辱,持戒,布施,禪定,精進,般若,還象徵六道輪迴。孜珠寺的眾多寺廟建築就散落在這六座奇峻的山上。
一直聽說孜珠寺是位於懸崖峭壁上的寺廟,等到身臨其境,才體會到這話的真實含義。
峰上有峰,山頂上突兀的又升起一片怪石嶙峋的尖峰,便在這險峻難臨之地,居然凌空散落建築著若干小房屋,讓人不禁嘆為觀止。
看老魚的現場PP
小雨初歇,大家頂著溼漉漉的一團空氣四散開來,向著山頂爬去。南瓜跟著人群,向著那自然混成的「天門」爬去,目標就是那個孤零零的懸在天門頂的小屋。狹窄的小路盡頭是一根獨木砍削出來的簡陋小梯子,順著小梯子心驚膽戰的再向上攀,過一個小平臺,再爬……終於一幫人戰戰兢兢的擠在一小塊空地上,恨不得像壁虎一樣貼在山壁上,此起彼伏的驚呼聲,不管是恐懼還是起鬨,都在高呼「天吶,這怎麼下去啊~~」,小房屋的後門緊縮,從縫隙看進去,恐怕也是許久沒有人跡了,否則若是有人在此修行,只怕再高的道行,也會被這一幫尖叫的女人給嚇出來。
又戰戰兢兢的從梯子上挪動下來,站在天門下俯視著後山。濃重的霧氣終於稍微散開了一些,露出了那壯麗的景色。
那是誰也沒有料到的會讓人肅然起敬的壯美:山脈浩蕩,溝壑縱橫,一脈流水在殷紅的背景上蜿蜒奔去。
這是真正的紅河谷。
真不知孜珠寺的建寺活佛是如何尋找到這樣一塊神奇詭秘的寶地的:山前高山挺峻;山上怪石嶙峋,山勢特異;山後河谷空曠奇麗,端得是修行聖地啊。
向腳下看下去,半山腰有一條小路,經幡飛揚,那是條轉山小道,有人群在逆時針轉著山,隱隱有嘹亮的歌聲傳來,提醒我們,我們的腳下,就是被無數人敬仰的苯教聖地。
紅河谷3張 (貝殼攝,場景記錄)
從「天門」下來,沿著小路,繼續探險其他的禪洞和建築。開始有人尖叫,慢慢放藍的天空中,有大鳥展開雙翼滑翔而過,開始有同伴激動地大叫「禿鷲!禿鷲」。大鳥很多,盤旋著在天空中掠過,或停在山峰上,姿態桀驁,動靜威猛。魚湯隊都端起長槍短炮,對著就攝。
這麼多的禿鷲,只有一個可能,附近有天葬臺。在旁人的指點下,才發現在山腰,就在我們停車地旁邊,有一座不起眼的亭子樣的建築,被經幡圍得嚴嚴實實,那就是孜珠寺的天葬臺,瓊布乃至藏區葬場最大、送葬人數最多的天葬臺。幸好,今天,看上去,沒有業務。
老魚沒有和我們一起爬山,反而有機會拍下了一系列美麗的照片
兩個多小時過去了,在老魚的催促下,魚湯隊戀戀不捨的開始下撤,孜珠寺,這個宏大神奇的所在,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時間去探索,而這次離開後,這個常人難至的地方,我們是否還有機會再來一次?
42個肘子彎(網上說是43個)後,魚湯土豆們一路搖到山腳,卻發現路被堵住了:一輛拉鋼筋的卡車,把鋼筋灑落到地上,工人們正在努力的收拾。魚湯隊只好停了下來,無聊的在路邊坐著、聊天、抽菸、吃瓜子、摘野果、散步、打電話、看BobLi在對面的陡峭山坡上爬啊爬順帶編排點8卦……嗯,青藏高原上的露天下午茶時間,很閒很悠閒。
不過又過了兩個多小時後,很閒很悠閒的魚湯隊終於忍不住了,卡車看起來挪動的希望不大,老魚決定冒險從開車旁邊蹭過去。頭車很驚險,幾乎是直直的側豎起來,BobLi等同學狂撲上去連拉帶拽,試圖幫忙保持車的平衡,終於頭車有驚無險的蹭了過去,大家才鬆了一口氣。有了頭車的經驗,再加上大家把旁邊的土堆挖平了一塊,後面車基本上看上去通過的要平穩容易一些,老魚親自上陣,把車一輛一輛的開了過去。
一片歡呼。讚美老魚。再次上路。
經過這麼一耽擱,等我們轉回317國道時,天色漸晚,偏偏要命的是,路邊的景色居然又開始美的要命,田地切割形成的複雜迷人的幾何線條和顏色拼盤,讓魚湯隊開始集體嘆氣。暮色降臨,光線昏暗,就是大神現身,估計也照不出照片來了。有心拍照,無力回天,徒呼奈何啊。
要是我們沒有耽誤那兩個小時……繼續嘆氣,埋頭狂奔。
丁青,終於到了。
肘子彎@孜珠寺 (貝殼攝,場景記錄,可惜照片中不能表現出肘子彎的坡度
Day 8: 丁青—斜拉山-巴青
早上出發時,一切還都很美好。
清晨溼潤的淡淡雲氣,在青蔥的山峰上繚繞,各種顏色的小花精神抖擻的在草地上招搖著、鋪展著,展現出一派詩意寧靜的景象。
路邊的野花可以踩 (老魚 2009)
然後,沒多久,情況就不美妙了。
對面來車的司機帶來的消息,前面路堵了,貌似很嚴重。青藏高原上行車,堵車這事,可大可小,小到幾分鐘,大到N多天,端看人品和運氣了。
先是前面出現小小的人群,應該就是堵車的地方了,忍不住把頭從車窗探出去大大的張望著,好像是輛小巴士陷在泥裡。出乎意料,魚湯隊只是稍有停頓,便又慢慢前行了。咦,看來沒事啊,虛驚一場。
但是很快,就發現,高興的太早了,原來大頭在後面。
在一個彎道處,對講機裡傳來老魚的急促的指示:停車,後退。然後前方傳來打探的消息:據說已經堵了兩天了……
紛擾了一會兒,打探地形的同志們歸來,開始兵分兩路,司機們開車跟著老魚,試圖從山梁上翻過去,繞過堵車處,其他人步行前進通過堵車處。
沒有人覺得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大家輕裝前進,什麼也沒帶,三三兩兩,談笑著開始徒步。
兩輛卡車深陷在爛泥裡,怎麼看都不像短時間內能解困的樣子。前後堵了將近二十輛車。
我們越過堵車處,再徒步一二百米,翻越過4470米的窮尼拉山口(曲泥拉山口),景色豁然開朗,不同於山口來時的平緩, 山口的這邊谷底開闊,望的極遠,可以看到公路盤旋而下直到天邊,公路邊散落著點點房屋。有種錯覺,仿佛可以這樣一直悠閒的走著,一直到巴青。
山口這邊的路同樣很爛,所以爛泥中同樣陷著車,讓人頗有啼笑皆非之感,貌似這段路就像一盤糖稀,粘住了若干膽敢在它表面上經過的小爬蟲。雨季行車或許就是這樣,有著蓬蓬勃勃的景色,但也有著爛泥暗伏的陷阱。
走下山口幾百米,大家原地停下來等候我們的車隊。但是誰也沒有預料到,這一等就是三個多小時。
開始時,大家還興致勃勃的討論老魚會帶車人從哪個位置翻下來;慢慢的,大家開始望眼欲穿,向前看向後看,無論哪個方向過來的車都會被我們眼巴巴的盯著看是否我們的車;再然後,大家開始改站為坐,保存體力;再然後,實在無聊,有人開始專注的練習拍攝野花朵朵;再然後,有人從路邊的道班工 棚中要來了一壺熱水;再然後,有人從過路車那裡要了幾個蘋果,同時得到了「有幾輛車在那邊山頂上,上不去下不來」的情報;再然後,天開始下雨,大家只好都擠入道班簡陋的帳篷中避雨……
開始有些焦灼,然後有點絕望。沒帶食物沒帶飲水沒帶衣物沒帶N多東西;老魚和車隊打不通手機;叮咚去查看情況,一去不返;最後費哥小馬哥都返回去查看情況,於是龍哥帶著一堆MM作望夫石狀佇立在路邊……
小雨下了又停,終於費哥帶回來了好消息:車隊就要過來了。
當第一輛車出現在遠處的山口時,大家都忍不住歡呼鼓掌起來,像迎接凱旋的戰士一樣。(老魚們像凱旋的戰士,我們其實更像甲方乙方裡面那個吃光全村雞的傢伙,熱淚盈眶的看著車隊:終於來啦~~)
這才得知,我們的車隊在翻越山嶺時時如何的驚險:雨季的山坡,草滑路滑,我們有兩輛車沒有四驅,前進上不去,後退又陷進沼澤中,然後又拖出來,拖上山坡……又從坡度極大的山坡上衝了下來……如此種種,驚險萬分。
真是跟著老魚走,不走尋常路啊。
堵車處 (南瓜攝,場景記錄,非作品)
過了馬色村,路盤山陡上,開始翻越海拔4875米的斜拉山埡口(雪拉山埡口)。開始的時候還未在意,驀然間突然發現曲折迴轉間,已經爬升的很高,山谷間的河流和道路已經變成了粗細不一的線條,俯視下去,越發覺得山高谷闊,河流秀麗,只是經典的肘子彎路再現,也一圈圈的繞的人頭暈,讓人想起養樂多的腸子廣告。
秀麗河谷 ( 老魚2009)
痛和快樂總是相伴的。
從斜拉山之前,五號車水箱就開始漏水,只好不停的停車,從路邊補水。終於,在我們看完了一座不知名的漂亮雪山後,下一個工作就是全體化身工蟻,開始用大大小小的飲料瓶給五號車補水。幸虧這是雨季,路邊溪水河流不斷,若是冬季前來,可就太讓人鬱悶了。
基本上,看到這個場景,就可以預估到我們後面命運,最起碼,今晚的命運,那就是--夜奔。
我們走走停停,給五號車加水,給四號車修車,再接著給五號車加水……暮色一點點的滲開,但是我們離巴青還有令人絕望的N多公裡。本來原計劃是今晚要宿索縣,但是現在看來,午夜前能到巴青就很幸運了。
老司機安慰過南瓜,說,夜奔比白天奔安全,因為注意力集中,因為晚上更容易發現對面來車;南瓜自己安慰自己,說,夜奔總比裸奔強,畢竟晚上就算裸奔誰也看不見。
黑夜中,魚湯隊沉默的奔著,黝黑的大山在夜色中化作心懷不軌的怪獸,帶來隱隱的令人恐懼的壓力。開始時,還努力睜大眼睛看著車外,試圖辨認著路邊到底是深不可測的懸崖,還是輕緩的坡地,但是慢慢的,睡意侵佔了神智,昏天昏地中,午夜時分,魚湯隊終於到了巴青。
這一夜,陰天,沒看到什麼星星。甚是遺憾。
以下是引用貝殼0813在2009-9-1 15:00:27的發言:
我們住的賓館外表不起眼,裡邊別有洞天,這次沒記錯了吧
沒記錯。巴青的這個酒店頗為有趣,門面小小的,但是進去後卻是一個大的離譜的大堂,擺著沙發茶座,客房環繞在四周。感覺像一個恐龍,小小的頭,卻有大大的肚子。
Day 9: 巴青-索縣-比如 (上)
巴青在藏語裡意為「大牛毛帳篷」,是西藏境內少有的苯教徒聚集地,境內清一色是苯教寺廟,神山眾多,過去幾乎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山,有很多人跡罕至的美景。
但是對魚湯隊而言,巴青只是我們意外停留的一站,我們要直接殺向索縣。但老魚打聽到巴青正在舉行賽馬節,八月草長馬正肥,正是草原上舉行賽馬節的好時候,老魚心癢難耐,好機會怎可錯過,於是魚湯隊在原來的線路上小小的出了次」軌」。
賽馬節在離巴青縣城幾十公裡的一個鄉舉行,叫做」巴青縣江綿鄉首屆賽馬藝術節和物資交流會」。大會在一處開闊的谷底中舉行,從主路上拐下去,趟過若干爛泥坑和小溪流,就開始看到路邊有被裹的華麗麗的馬兒在吃草,應該就是要準備參加賽馬的馬兒們----只是一直到離開,也沒搞明白為什麼用毯子之類的把馬兒裹那麼嚴實作甚?
賽馬節的停車場嚇了我一跳,和猜想中那種牧民騎著馬趕著牛車來參會完全不一樣,停車場裡滿滿的停著越野車和摩託車,富裕啊富裕。但是打聽來的消息說,明天才會賽馬,今天看起來,像是開幕式加文藝匯報演出,大大的舞臺,圍滿了藏胞,很多都是盛裝出席,頭上、頸上、腰上都配滿了精緻的首飾物件,別有風情的美女和帥哥也時時湧現,真是難得好時機。於是魚湯隊端著相機,就像餓狼看見小羔羊,高高興興的散入到人群中,開始四處拍照,拍路過的美女、拍遠處的老人、拍正在執勤的小武警、拍好奇的小帥哥…….我們拍他們,他們看我們,估計彼此都看的有點發毛O(∩_∩)O~
在草地上吃完了豐盛的午餐,才得知五號車水箱又漏啦,已經先期開回巴青去修車去了,於是大家擠在四輛車上,浩浩蕩蕩又開回了巴青和五車會合。當然,據說五車已經焊好了,但是小小的憂慮始終揮之不去,後面據說還有二百多公裡不知道長成什麼樣的路呢。
會場全景,只是一直好奇賽馬的場地在那裡?(南瓜攝,場景記錄,非作品)
Day 9: 巴青-索縣-比如 (下)
今天后面的行程,基本上可以以索縣作為分界點。
索縣之前,317國道仍然維持著那種平凡羞澀的模樣,基本平整,路邊有著曲曲折折怎麼看怎麼溫柔的河流,有著一片片冷傲熱烈的花地,一如以前,美麗而安靜。
路邊美麗的花地(老魚攝)
在索縣加油站,我們停下來,開始四處打聽去比如的道路情況。最後反饋的消息極為混亂,據說有一條近路可以去比如,花費的時間從兩個小時到一整天不等。可憐的老魚,不知道他是怎麼在腦海中排列組合這一堆自相矛盾的信息後做出了決斷,反正如果這一堆混亂的信息塞進電腦,電腦肯定指示燈大閃,瘋狂計算一陣後,冒一股青煙後歇業。
魚湯隊再次上路。而苦難從看到贊丹寺開始。
贊丹寺是索縣著名的寺廟,依山而建,氣勢恢弘,外形酷似布達拉宮,是藏北地區最早的黃教寺廟,也是藏北最大的佛教古建築群。寺廟就在鎮邊,經過317國道的路人絕對不會錯過它。
幾乎從看到贊丹寺開始,路面風格突然一變,開始出現無數的坑窪,原本搖滾土豆們只是前後左右的搖,現在突然加入了大量的上下搖。只顧著拍照的南瓜好幾次被突然逼近的車頂嚇了一大跳。
搖啊搖,我們開始進入峽谷。路邊就是怒江。不再像前幾天見到的河流的溫柔模樣,怒江江水土黃,奔騰急流,僅僅是看著,就能感受到江水中蘊藏的催山撼地的力量。峽谷其實很漂亮,但是逼仄的道路和咆哮的江水,讓人更多的感到莫名的心寒。
偏偏對面來的大卡車一串接著一串。
於是每每聽著老魚在對講機中通知前方來車,然後每輛車就開始就地尋找合適的地方,把自己緊緊的貼住崖壁停下,讓大卡車從旁邊慢慢的蹭過去,車輪經常離懸崖咫尺之隔,讓人不禁深深的佩服大卡車司機的膽色,更加深深的慶幸魚湯隊是在內道。
(後來晚上趕路時,魚湯隊終於轉到了外側,居然深夜還有會車,老魚遂通知道:大家都跟著頭車,在路邊外掛排好。
南瓜由此總結出兩個名詞:「壁虎」和「外掛」。「壁虎」就是大家趕快貼內側崖壁停車,有多緊靠多緊,最好能把一邊的輪子都翹起來靠在崖壁上;「外掛」呢,就是大家趕快貼路邊停車,儘量靠邊。)
一路上「壁虎」了N多次,也在爛泥路上顛簸了N多次。這段路,峽谷路險的可怕,非峽谷路爛的可怕。
一個接一個的積水大坑、爛泥路、水毀路段,魚湯隊只能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蹭過去,不幸中的大幸,我們還沒有碰到滑坡泥石流等大的地質災難。這段317國道的質量,當真讓人無語。
自然,魚湯隊前進的速度極慢,暮色已經微微降臨的時候,我們才剛剛踏上了所謂的去比如的近路。
這段近路的質量倒比前面要強不少,路面少了那如影隨形般的爛泥坑,路面也少了那一串串的大卡車,車速驟然快了不少。天上又開始飄起雨來,但是人人心中,充滿了樂觀和興奮。
老天爺很及時的讓我們平靜下來。
一條溪流擋在我們面前。確切的說,是一條橋垮了的、湍急的、布滿石頭的溪流橫在我們面前。
這條溪流,非雨季的時候,估計大家就直接從溪底的石頭踩過去了,可是連天陰雨,水量驟然加大,這小溪,已經變成了不容人小瞧的激流。
所有人下車,探路的頭車勇敢的開了下去探路,但是顯然現在運氣不在我們這一邊,頭車陷在水中央。男生們不顧冰冷的冰川水,都跳進了水裡去推車、墊石頭……連旁觀的藏族兄弟都上手幫著推……幾經掙扎,頭車又回到了原點。(向跳進水裡的英勇男生們致敬!)
雨越下越大,大家的心裡也開始冰涼起來,前進還是後退?好像都不是個容易的選擇。在我們觀察探路的時候,有幾輛摩託車和一輛帕傑羅還是悍勇的衝過了溪流,但是我們,終於決定原路返回,繼續走317國道去比如,抄近路行動失敗。這是個不容易下的決定,也是一個明智的決定,畢竟,我們有兩輛車的四驅壞了,畢竟,我們這次沒有帶絞盤車,衝動的勇敢可能會帶來更難以收拾的後果。
掉頭返回,暮色已經徹底降臨,雨還在下。前面,等著我們的,是幾百公裡的爛爛的317國道。心中嘆氣,今夜不知何處宿,雨霧爛泥怒江邊。
夜奔II號行動正式展開。
黑暗之中,魚湯隊又奔回了317國道,在暗夜中摸索著前行。爛泥大坑、水毀路段並沒有因為黑夜而消失,反而變本加厲的橫亙在我們面前。老魚在對講機中的標準語言已經變成了「減速、減速、有大坑……」。
在搖過若干大坑之後,久經考驗的戶外高手、經歷過N次阿里可怕的搓板路的老魚,終於在沉默中爆發,糾集了頭車的XDJM們,一起向著夜空發出憤怒的吼聲:317,你大爺的!
老魚誠懇的向我們承認:他低估了317;敢情317比阿里的路還可怕。
南瓜及時總結了317的優點:第一鍛鍊身體,我們搖擺了一路,這完全的有氧運動啊;第二增進感情,大家都在後座滾成一團,互相擁抱著,感情急劇升華;第三有利於泡MM,道理同第二條。
同時南瓜發出倡議:第一,如果你恨一個人,就引誘他來317吧;第二,讓我們也在317上挖個坑吧,為把317建設成為最爛的國道而添坑加泥。
雨已經停了,怒江隨著我們時遠時近,在夜空下閃著微弱的光。今晚仍然沒有星星,雲層很厚,天光在雲層後透過來,在天空上形成了漂亮而糾結的紋身。四周很靜,只能聽到怒江的嗚咽聲。高原上的夜晚,分外的寂寥。
不知道過了多久,怒江終於離開了我們,路面也開始平整起來,坑窪少了許多,但是,另外黴運纏上了我們。車開始頻繁的壞:五號車水箱漏水,走一會就要停下來加水;車開始爆胎,二車修好三車繼續爆……
我們終於上了柏油路,但是平整的路面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夜奔結束。繼續開車,繼續壞車,斷斷續續的,我們努力前行。開始的時候,南瓜還努力維持的神智的清醒,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已經陷入昏沉中,只記得時不時魚湯隊停下來修車,然後繼續前行,然後總也到不了終點……意識在黑暗的迷霧中遊蕩著,突然清醒過來,車外大雨如注,我們終於到了比如縣城。
天,已經亮了。
縣城中沒有找到賓館,只好大家直接去吃早飯,省住宿費一晚。
夜奔II號行動落下帷幕
Day 10: 比如—多多卡天葬臺(骷髏牆)--那曲
上午在比如縣城自由遊蕩著。這個深藏在藏北腹地的縣,是一塊尚待開發的旅遊處女地,但對我們而言,翻山越嶺來此,目的只有一個:骷髏牆。
藏北骷髏牆,這個名詞僅僅聽著似乎就散發出一絲邪惡、神秘、血腥、傳說……種種你可以想到的東西。骷髏牆的歷史有說300多年的,有說100多年的,說法不一,而至於天葬後保留頭骨的原因,更是一個謎團。在一堆混沌的資料中看來看去,比較靠譜的解釋是說,很久以前一個活佛定下的規矩,天葬以後,人體的其他部分都餵食禿鷲,只有頭骨保留,讓後來的人明白,人死之後,不論貴*,都終生平等的意義。---"天葬師阿旺丹增說:』把骷髏頭留下來,砌成牆,無非是告誡活著的人,要多行善,少有俗念,無論什麼人,死了不過如此。』"
死了之後,不過如此。
……
老魚動用了朋友關係,等到中午時分,縣裡派了人來帶我們前往骷髏牆。沿著我們昨晚走過的柏油路向回開去,雨早就停了,此時陽光明媚,道路平坦,路邊綠地如茵,而我們,就在這美好的天氣裡,要去看骷髏頭。
離縣城30多公裡的茶曲鄉,達摩寺旁,就是著名的多多卡天葬臺,也就是一般意義上所指的骷髏牆。天葬臺看上去更像一個小院子,依山而建,面臨怒江,周圍是一片青稞田,成熟的青稞在陽光下正喜悅的低下沉甸甸的頭。
視線掠過怒江,在江的對面,也有個小小的寺廟,那裡,也有著一處骷髏牆。據說整個西藏,過去曾保留死者頭骨的有三座寺廟,都在比如縣內,除去達摩寺的多多卡天葬臺外,還有對面的日丹寺天葬臺和附近的缺代寺天葬臺,可惜文革期間骷髏頭大多被毀。後來文革後落實宗教政策後,缺代寺沒有繼續保留死者頭骨,日丹寺仍然保留著部分的骷髏牆,但是規模遠不如多多卡天葬臺骷髏牆。
有一枯瘦的老人,守在去天葬臺的道路上,據說是村長。他手裡拿著一面管理說明,大意就是拍照要收費云云。反覆溝通勸說,來回拉鋸若干時候,最後終於同意開門放我們進去,門票10元,帶1個相機100元。我們排著隊,把一張一張的大團結遞到老人手裡。老人沉默而堅定的站在那裡看著我們,我突然很好奇,對於他而言,這一道骷髏牆,到底意味著什麼?
院子不大,坐北朝南,西門供活人進出,南門是抬屍體的入口。院子中間,有石頭鋪成的池子,就是天葬臺。南面和東面的一人左右高的院牆上,整體的排列著一排排的骷髏。沒有想像中多、沒有想像中大、沒有想像中的陰森和震動。
只是站在那裡,看著被歲月侵蝕變了顏色的骷髏頭;看著眼角掛了蛛網灰塵的骷髏頭;看著還有著未掉的牙咧開一個奇怪角度的骷髏頭;看著一排排很像似笑非笑表情的骷髏頭。
這些骷髏頭,他們都是誰呢?他們可願意自己的頭顱被留下來被人如此參觀嗎?
死了之後,不過如此……
多卡卡天葬臺 2張:從外表看,是個很普通的小院子 ( 老魚2009)
Day 10: 比如—多多卡天葬臺(骷髏牆)--那曲 ((繼續,下半部分)
我們在骷髏牆停留的時間並不太長。畢竟,無論從哪一方面講,這裡都不適合作為一個沉思打坐聊天野餐的場所。
辛辛苦苦和317糾纏了一整天,就是為了到這裡看這片刻。
心願已了,後面的行程突然間變得非常輕鬆。
沿著柏油路的縣道開回昨晚317土路和柏油路相接的地方,從那裡算起,120km外,就是那曲了。陽光藍天下,再看317,似乎也沒有了昨晚的可惡面貌。魚湯隊走走停停,在路邊的草地上小憩一會兒,和路邊的溪流旁談笑片刻……
翻過一座山口,肘子彎盤旋而下,眼前是一片開闊的谷地,天邊黛青色的山丘波浪般的起伏著,大朵大朵的雲彩壓的很低,一直連到了山丘頂部。藍天白雲開闊的草原,黃昏金色的陽光鋪下來,給所有的景物都籠罩上一層溫暖明亮的光芒,讓人心底油然而生歡喜安寧。
光線越來越金黃,明亮而濃鬱,沐浴在這金黃中,整個世界變成了美麗的油畫。魚湯隊跳將下來,興奮地四處掃「攝」著。
不過好景不長,從我們來的方向,遠遠地天邊,天色開始暗黑,烏雲開始一團團的凝聚成更大的一片濃稠的黑幕,顯然,那片的天空下,要開始下雨了,這在高原上很是常見。但是很快,烏雲開始蔓延,翻卷著撕扯著開始向我們覆蓋過來,但是仍有那金黃的光線,頑強的在烏雲上撕裂開縫隙,照射下來。
這是一幅奇怪的景象,黑雲低垂,沒有人懷疑那裡面正蘊育的驚天動地的暴雨咆哮,偏偏黑雲中射下聖潔之極的溫暖之極的明亮黃光,黑暗和光明交織在一起,那是一種讓人震撼的美麗。
匆匆拍完最後幾張,在黑雲徹底吞沒光線之前,魚湯隊開始狂奔逃竄。似乎只是一瞬間,噼啪的聲音響起,冰雹砸了下來……再看看,沒錯,是冰雹。周圍的天色徹底黯淡下來,視線所及的天空,似乎都已經被烏雲佔領,只要我們要去的方向的天邊,還有一角空隙,露出明亮的天空。黑色的背景下,閃電如蛇,在我們周圍遊走著,狂閃而過,冰雹似乎越來越凌厲了,耳邊全是細密的撞擊聲,讓人懷疑我們的擋風玻璃還能支撐多久。
老魚說,前面再翻過一座小山,就是那曲城了。於是逃啊逃,魚湯隊終於翻過了那輛小山,逃出了烏雲的魔掌。天已經黑下來,被一輛翻在路基下的車可能帶來的堵車小小的驚嚇了之後,那曲城,終於到了。
再見大城市,似乎熟悉,又似乎陌生。那曲,意味著唐蕃之行已經到了尾聲,也意味著我們要一步步的回歸到鋼筋水泥的城市生活中去了。
明天,拉薩。
馬兒兩張:都披上了金黃色的光芒紗衣 ( 老魚2009)
在拉薩送走一個個隊友後留下的是失落,幸好和老魚走了山南小環線,盡收沿途美景。
我們終於見識了比317更他大爺的路----加查山,孤車單行,泥濘深坑,開鍋缺水,熄火陷車,無數的卡車越野在泥濘中掙扎,夜幕降臨後看到的是不再移動的一個個彎道中的車燈,直到一個個放棄掙扎原地休息等待天明。但我們還是一次次的等到了好運,有給讓道的,幫忙推車的,免費提供水的,提供路況信息的,協助拖車的,總之幸運之神一次次的降臨,終於在深夜2:00 安全到達加查縣城。
神湖-拉姆拉措確實是一面神鏡,在我們之前的一隊因風雪而返回,但半小時後我們卻就等到了神湖的真面目,沿途美景在老魚的照片裡已有體現。神湖---拉姆拉措,進藏不可不去的好地方。
感謝加查山讓我們改變了路線,得以遇到令人震撼的經幡,領略朗縣、米蘭、林芝的美景,南迦巴瓦終於在雲霧中露頭,最終拍到了日照金山。
感謝老魚,感謝隊友們的好人品,讓我目睹了沿途所有雪山的真面目,岡仁波齊、納木那尼、冷布崗日、西夏邦馬、拉布吉康、卓奧友峰、珠穆朗瑪峰、洛子峰、馬卡魯峰、念青唐古拉主峰、南迦巴瓦峰,一座座神奇的雪山,同時親密接觸了一個個聖湖,留下美好的記憶和友情。
感謝費哥,小白讓我在山南環線拍到更好的片子,費哥的鏡頭和老魚的禮物三腳架讓我拍到了南迦巴瓦。
感謝一路走下來的兄弟姐妹,我們一起走過--是緣,我們攜手度過一個個難關--是情,我們一起歡樂--是幸福,我們還會相聚在地球的某個角落,我們會再次相擁!
本次西藏之旅告一段落,10月將再次踏上這片令人神往的聖地,期待著!
那裡有神山聖水,有觸手可及的雲彩星月,藍天白雲下譜寫著友誼和生命力,時刻有著感動和感恩。
人在旅途,我們時刻都在旅行,追尋心中的夢,在那心靈的深處是我們幸福的家。
Day 11: 那曲—當雄—納木錯—拉薩
最後一天,全是柏油路。經歷過了317的磨難後,再看柏油路,不自覺地,都有一種俯視的姿態。當然了,對於魚湯隊的座駕而言,就沒那麼輕鬆了。經過這一路上顛簸折磨,這些車兄弟們估計也快到了崩潰的邊緣。一大早,就看到2號車在酒店的院子裡推車啟動(應該是2號車吧,我看到了羅拉在推車,由此判斷);出門沒多遠,又有車要換胎。
再次慶幸,幸好幸好,今天全程柏油路。
路邊的草原風景和前幾天比起來,只能叫做平淡,只有藍天白雲,仍然是那麼美麗。
過那曲大橋,過羅瑪鎮,過桑雄,過古露鎮……路邊有人群聚集,貌似是個小小的賽馬會,魚湯隊跳下車去湊熱鬧,可是只趕上個尾巴,人家已經結束了,只好遺憾的互相照來照去。
路邊平行的青藏鐵路上有貨車通過……2號車又熄火了,大家又去幫著推車啟動…..瑣瑣碎碎的小事,可是大家心情都很快樂。
當然,老魚又及時的跳將出來,開始煽情,為將要到來的別離造勢,並在對講機中對大家宣稱,他已經成功的把頭車的MM們都煽情哭了……
(BS老魚,因為他只顧煽情了,今天一張作品都沒有產生。)
柏油路筆直的向前延伸著,遠處,白雲飄動間,念青唐古拉山脈的雪峰已經開始閃現了。
念青唐拉山在宗教上是全藏著名的護法神,也是北部草原眾神山的主神,苯教和佛教信徒都敬奉此山,海拔7117米的主峰,終年白雪皚皚。在西藏古老的神話中,念青唐古拉山和納木措不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聖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侶夫妻。納木錯湖因為念青唐古拉山的守護而更加的嫵媚動人,念青唐古拉山因納木措湖的依偎而更加的英武不凡。
後來,在我們看完納木錯湖之後,貝殼評價說:念青唐古拉山的老婆真漂亮!(南瓜想了半天,倒是覺得納木錯的老公還不夠英俊……)
中午時分,到了當雄。從當雄到納木錯,還有六七十公裡的路程。這在以前,也是一條崎嶇難行艱險萬分的道路,現如今,柏油路面平整,越來越多的旅行者湧到了這裡,因為納木錯離拉薩距離近,這裡已經是越來越多的旅行團和一日遊的聖地。很多魚湯隊的隊員們也都已經來過。
翻過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納木錯的那一抹蔚藍已經跳入眼帘。
納木措,藏語意為「天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東西長70公裡,南北寬30公裡,面積1920平方公裡,是西藏最大的湖泊,中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素以海拔高,湖面大,景色瑰麗著稱。
車至扎西半島的集散地,開始自由活動。
天氣晴朗,納木錯的湛藍色與天空相映,宛如寶石,對岸白雲如山,簇擁著念青唐古拉山的巍巍雪峰。湖水晶瑩透徹,坐在岸邊的鵝卵石上,真有些悠然忘塵了。
納木錯之後的行程,就是趕路的行程了,越近人煙稠密處,越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的美景。
值得一提的是那進入鏡頭的羊。
魚湯隊停下來,拍攝路邊的雪山,幾個藏族的孩子開始湊上前來。經驗豐富的老魚指示道:不拍了,走。但是已經有個男孩子撲了上來,扯住bobo說要付錢,我們爭辯說,我們沒有拍到你啊,為什麼要給錢?男孩大聲宣稱:你拍了我的羊。魚湯們回頭看看路邊草原上散開的羊群點點,徹底無語了……最後噶左掏了十塊錢把孩子哄走了。
你拍了我的羊…….看到得意洋洋跑開的孩子們…….還是無語。
…….開啊開啊…..路邊越來越多的樹木、房屋、車輛,晚上九點多,就著最後那一絲明亮的天光,魚湯隊進入了拉薩城。
直接開去燈紅酒綠處的飯館,魚湯隊的散夥飯---臘排骨----在等著我們。
風雨十一天,見過了美景,經歷了艱險,翻越過高山,也陷進過泥坑…….魚湯隊的行程畫上了句號,最後奉上杯盤狼藉的照片一張,作為我們最後的定格。
難忘美麗的唐蕃古道。
後記
7月的唐蕃古道,正是最美麗的時候。那種美麗,不是相機能全部記錄下來的,更多的,只能在我們心裡。
魚湯隊的唐蕃古道,是快樂的唐蕃古道,快樂焦慮,美景爛泥,我們什麼都沒有拉下。
讚美一下領隊老魚,一路的辛苦大家都看在眼中;再BS一下老魚,作品拍的太少,不夠看的,不夠南瓜發的。
最後記錄一下魚湯隊友們的名字,感謝大家一起走過了這美麗的旅途:老魚、費哥、琪琪、球蛋白、羚羊、 Bobo、Bobli、羅拉、高姐、赫姐、噶左、叮咚、遷徙雁、Smartsoup(dongmei)、阿圓、小馬哥、CFO 濤歪歪、貝殼、龍哥、大彧、柚子茶、小萌,還有2位藏族司機師傅丹羅和索朗。
最後更正一下前面文章的一處錯誤:從那曲到拉薩,是109國道,不是317國道。317國道到那曲為止,南瓜引用資料時引用錯了。
好了,南瓜退場,請費哥上場,鯉魚隊(阿里老魚隊)的傳奇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