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發作有條時間線 及時發現儘早就醫降低致殘致死風險

2020-12-27 青年創投網

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簡稱「急性心梗」)是心血管病中最危急的一種,我國每1分鐘就有15人死於急性心梗。很多人認為,該病突如其來,無跡可尋。可實際上,大多數心梗患者發病有一定時間軌跡,如果能及時發現,儘早就醫,就能幫助患者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降低致殘致死風險。

發病前幾小時或幾天。有些人在發病前1個月就會出現身體不適,遺憾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注意到。研究發現,超過半數心梗患者在心源性猝死前1個月曾出現症狀,且九成在猝死前24小時會再次出現症狀,但只有19%的患者呼叫了救護車。通常,前期症狀表現包括:胸悶、胸痛、心慌、呼吸不暢、腹痛、牙疼、不明原因的噁心和嘔吐等,如近期曾出現,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醫生會為患者排查是否出現心肌缺血跡象,這時冠狀動脈還沒有完全堵塞,及時採取措施就可以避免隨後的心梗發作。

發病前1小時。這是阻止心梗發作的最後機會,一定要抓住。患者在這個階段會感覺以上所述症狀越來越嚴重,這預示著心臟中的一支冠狀動脈馬上就要完全堵塞,心肌缺血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嚴重。此時要儘早到醫院診治,還有機會把心梗扼殺在搖籃裡。一旦延誤,心梗便會發作。

發病。心梗發作時,症狀嚴重程度到達頂峰,患者會感覺胸口壓著一塊大石頭,呼吸困難,滿頭大汗,甚至有瀕死感。此時,應馬上停止活動,安靜休息,立刻撥打120尋求急救,切不可自行去醫院。

發病後幾小時。患者應該已經被送到醫院,醫生會根據病情和身體情況推薦治療方法,如冠脈介入或冠脈搭橋手術,這些治療的目的是為了儘快開通堵塞血管,減少心臟梗死面積,降低致殘致死風險。若患者和家屬猶豫不決,流失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患者的心肌和生命。所以,一定要相信醫生,給予最快最合理的治療。

術後8小時。如果手術順利,患者術後8小時即可開始康復運動,在床上抬抬手腳,如果沒問題可以坐起來。只要遵照醫囑循序漸進地訓練,身體很快就能康復。

出院。對於經歷過急性心梗的患者來說,出院後如何防止疾病再發,如何回歸社會的重要性不亞於心梗救治本身。患者除了應遵醫囑規律服藥、定期複查外,心理建設也很關鍵。要從心底接受心梗這個事實,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念,下定決心回歸社會,才能促進疾病康復,適應心梗後的生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劉 健)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為啥心梗總是靜悄悄的來?醫生:留意身體的3個表現,或是前兆
    要說起老年朋友最擔心的疾病,心梗往往可以算得上一種,不但因為心梗發作後的後果嚴重,有很高的致死率、致殘率,而且心梗往往來得比較突然,讓我們沒有做好準備就猝不及防。>生活中我們難免會有活動的事情發生,可能是自己想要運動,或者做一些家務,不過假如說當你運動之後發現自己有胸悶氣短的情況,而且通過一些休息就可以調整過來,不過下次運動後可能會再次發生,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冠狀動脈出現了異常,例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
  • 心梗發作的「魔鬼季」,別讓心臟不堪一擊
    01氣溫驟降對心梗發病率有影響問 題有研究人員發現,氣溫每下降1℃,心梗風險就增加2%,心梗和氣溫下降有關係嗎?解 答氣溫降低確實會對心梗發病率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寒冷乾燥的冬季。05吃素不會直接降低發病風險問 題一些老年人擔心吃肉太油,血脂高,乾脆徹底「吃素」,這對預防心梗有幫助嗎?解 答吃得過於油膩確實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心梗的發生風險。但老年人單純吃素,並不提倡。應該養成低鹽、低脂的多樣化飲食習慣。
  • 又到心梗「高發期」!啥是心梗?有啥先兆?怎麼救治?來看記者專訪我...
    王柏穎說,對於心梗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越早進行開通血管等治療,對心肌的損害就越小,就診時間最好不要超過發病的頭幾個小時,而且越早就診越好。在臨床經驗中,就診時間一旦超過24小時,心肌壞死部分無法恢復,致殘致死率就較高了。
  • 心梗發作前,身體這5個部位可能會出現疼痛,要及時檢查
    那麼究竟有哪些部位會出現疼痛呢?1、心前區該病發作的時候,患者心前區會出現疼痛症狀,疼痛持續的時間較長,一般會維持30分鐘以上。因此,心前區莫名疼痛的時候,一定要警惕該病,及時進行相關的檢查。2、左肩該病發作的時候,患者左肩部位也會出現鈍痛的症狀。
  • 高血脂「剋星」找到了,不是木耳,喝水時倒一勺,不怕心梗找上門
    因為喉嚨和心梗發作的神經擁有同等支配,當心臟出現缺血缺氧的時候,就會刺激到喉嚨的神經,這種疼痛擴散,就會造成喉嚨出現刺痛的情況。3、左肩和腋窩疼痛心梗會引起左肩和左臂疼痛,有時到右臂,疼痛一般為鈍性疼痛,通常局限於前臂內側,可輻射到小指和無名指,並伴有胸悶和氣短,應提高警惕,請及時就醫,不要拖累。
  • 做過8000例手術的醫生透露,心梗發作前常出現8種預兆
    第一時間識別心梗症狀,並撥打120,是心梗救治的關鍵一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從醫20多年來,做過8000多例心臟手術,他工作時有個習慣:每次手術後都會仔細詢問患者,身體有哪些變化,哪些症狀在手術後改善了、不見了……問得多了,他便總結出一系列讓人意外的心梗發作及心肌缺血症狀。
  • 25歲「小魔仙」心梗去世!急性心梗「高能」預警信號千萬要抓住
    而在前不久,聖誕節當天,被網友稱為「中國最美機長」的南航機長賀中平在單位突發心梗後搶救無效不幸離世,享年59歲。 我們感到無比痛心的同時,卻也感慨萬千!現如今,心梗致死的案例並不少見,據報導,我國每年新發心梗60萬例,僅3萬獲得及時救治,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很多人以為這是老年人的專利,殊不知,心梗的患者越來越年輕化!
  • 長期服用他汀,對身體有何影響?利弊全告訴你,儘早知曉
    曾有研究顯示,在2萬例患者中有30%左右的人因為他汀的副作用停藥,但是在4年內,就有8.5%的人發生了心梗或腦卒中,但這樣的情況在堅持服藥的人群中發生的概率較低。需要長期服用他汀的人,需要儘早知曉,對身體會有何影響?有利有弊全告訴你。
  • 心臟疾病為本市第一死亡原因,心梗發作應及時採取救治措施
    主持人:今天(11、20)是心梗救治日。據2019年本市居民健康白皮書統計:在本市戶籍人口死亡原因中,心臟病為第一位,而心梗則是心臟病中較為嚴重的一種。專家表示,為了能在突發心梗時及時開展救治,市民須掌握必要的心梗急救知識。
  • 心梗發作毫無徵兆?急救科醫生:這些部位疼痛,警惕心梗「上門」
    導語: 心肌梗死又被稱為心梗,心臟冠狀動脈由於堵塞導致血液迅速減少甚至中斷,以致於心肌出現缺血性壞死,即為心梗。 經衛生部調查發現,半數以上的心梗患者認為心梗來臨「無跡可尋」,是突然發生的。
  • 心梗來得並不突然,早期身體會給出信號,及時察覺,或能救命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精神壓力大、運動量減少等因素,高脂血症的發生率逐年上升,高脂血症是誘發心梗的重要因素,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我們知道知道心肌梗塞不會突然來臨,早期身體會發出信號,及時注意或幫助。
  • 一周噩夢大於兩次,警惕心臟病發作風險!
    頻繁做噩夢有心臟病發作風險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近日美國杜克大學學者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周噩夢≥2次會明顯增加高血壓、心梗或其他心臟病風險。噩夢頻繁會增加50%的心臟病風險這項研究共納入3468位退伍軍人,其中77%為男性,平均年齡38歲。
  • 無論男女,請及時就醫
    數據還顯示,我國平均每12秒就有一個人發生卒中,平均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卒中。 而且首發中風致殘率會高達75%,出現失語、偏癱、植物人。 這說明什麼? 別再妄想發生血管病後如何恢復,這種疾病的到來,可能它就沒想著讓你再繼續健康的活著。
  • 中國心梗救治日|這些急性心梗「高能」預警信號,千萬要牢記!
    冬季來臨,氣溫驟降,人體血管容易收縮、血液黏稠度容易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壞死,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心肌嚴重、持久缺血,導致心肌急性壞死。由於突發性強、死亡率高,心肌梗死被稱為「頭號健康殺手」,往往讓人「談梗色變」。
  • 冬季心梗高發 疑似徵兆莫大意
    當地主管醫生介紹,「經溝通後決定繼續積極採用藥物治療穩定病情後再轉診,以降低轉運風險。」但2天後劉伯病情突然惡化,很快喪失意識,劉伯談起這段經歷時說道:「當時就感覺胸口一陣絞痛,後面就什麼都記不清了,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躺在病房,身上插滿了管子,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實際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  重症心梗命懸一線 醫護直面挑戰  轉診後,真正的困難才剛剛開始。
  • 無症狀心梗,疼痛不明顯,出現12個信號時要警惕
    典型的心梗,往往是受到刺激後,忽然手捂胸口,面部表情痛苦,繼而倒地不起。但是,殘酷的事實,是那些症狀不典型的心梗,造成救治的延誤,屬於真正的沉默殺手,這類心梗,也稱為無症狀心梗。無症狀心梗,其中只有少數缺乏不適症狀;更多的情況,是症狀輕微或者不典型,沒有能夠及時發現。這種心梗,佔到心肌梗死病例中的20%到30%。
  • 94歲阿婆突發心梗化險為夷,因為家人及時做了這件事
    心梗,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近日青年突發心梗猝死的新聞再次引發關注,沒有在第一時間識別出病兆,並及時送往有資質的醫院搶救,往往是耽誤救治的重要原因。94 歲的潮汕人張阿婆近日突發胸痛,但因為團結孝順的一眾子孫平日就有意識地學習急救常識,並全力配合醫院搶救,讓老人化險為夷,順利救治。
  • 科普|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冬天防心梗,一定要做好這件事!
    疼痛的發作特點常常是今天脖子疼,第二天改成了下巴疼;或是今天疼,第二天又不疼了。出現這種疼痛轉移的現象,一定要引起注意,去醫院就診。 4.胃疼。患有肥胖症、三高且平時沒有上腹部不適的患者,如果出現胃疼要高度警惕,冠心病、心絞痛或急性心梗有時也表現為胃部有燒灼感。 5.牙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