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下半場,牛鬼蛇神大混戰!

2021-01-12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半夜放水(ID:wobushikol),作者:晴矢,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直播,始於娛樂業,卻在 2020 疫情的催化下,火爆於帶貨。

2019 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 4338 億元。有機構預測, 2020 年直播電商規模或將超過 9000 億元。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直播正處於風口,但是「天」卻不是人人都能觸及的。隨著直播帶貨不斷成熟,問題就開始出來了。

4 月 1 號,羅永浩在抖音進行了首場直播帶貨活動,三個小時的直播時間裡,支付交易總額1. 1 億元,創下抖音直播帶貨新紀錄。

從此,抖音系、快手系、淘系紛紛加入大戰,主播、網紅、企業家、甚至官員們,各個頂級流量紛紛下場,直播帶貨變成全民創富的戰場,硝煙四起。

其中, 明星企業家董明珠帶著 3 萬家經銷商一起直播帶貨, 6 月 1 日,開播僅 1 分鐘成交額便突破了 1200 萬; 1 分 59 秒破億; 3 小時 25 分破 10 億;截至 6 月 1 日晚 22 時 03 分,成交額累計已突破 50 億元。

一篇文章說,只有董明珠找到了直播帶貨的本質。

但是華麗的數據背後,一些嚴重的問題被忽視了!

1,產品低價,長期消費、透支品牌的價值

2,刷量等灰色產業鏈蓬勃發展

3,中小商家被忽悠、殺雛導致慘虧

4,實體經濟被嚴重衝擊

直播帶貨與傳統的逛商場、逛自由市場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技術擴大了商家或攤主影響力的輻射範圍。

「全網最低價,錯過等半年」,這個是眾多主播用於吸引用戶的口頭禪,事實也確實如此,與頭部主播合作的品牌商們,拿出了兜底的優惠,價格甚至比自家旗艦店的還要優惠,因為頭部主播的帶貨量實在驚人。然而,優惠活動價的背後,卻是品牌商給自己挖的深坑。

持續的優惠,讓消費者養成了沒有優惠活動就不下單的習慣,甚至有的消費者已經研究出品牌的活動時間規律,就等品牌優惠的時候薅羊毛。

如果我現在每天都能半價買到想要的商品,以後我還會原價買你家的貨嗎?

心理學上有個錨定效應會告訴我們答案:不會!

(錨定效應,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品牌商進退兩難,不做直播現在的貨賣不出去,做了直播以後的貨賣不出去!

網際網路行業有個被反覆驗證的「721」法則,即頂流收割最多利益,獲得七成收益;二級流量人數更多,卻只能拿到市場份額的兩成;更多的默默無聞的大多數只能分食剩下一成的市場份額。直播帶貨的生態,也難逃這一定律。

頭部網紅李佳琪、薇婭、辛巴等,有著絕對的資源,議價能力、坑位費、分成比例在不斷提升,賺錢能力強是毫無疑問的!

而數量更多的中小型帶貨型MCN,只能活在生存邊緣。最近網傳一張聊天截圖,驗證了「十個直播基地九個虧」的說法。

當然,其中一些機構還是能賺錢的。不過除了真正實打實的做直播內容外,更多的還是通過「優化數據」來吸引商家!

所謂「優化數據」,就是刷量!

2015 年,某主播在某平臺做遊戲直播時,聊天室觀看人數竟然超過了 13 億人,直播平臺數據造假從此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直播資本局:如何打造一個可以二十倍pe賣給上市公司的MCN公司」裡,曾經提到過用技術手段刷量的「群控」和「雲控」。除了技術手段外,還有大量真人刷量的平臺。

目前國內刷量平臺至少有 1000 多家, 100 家頭部平臺每月流水超 200 萬元,從業者累計達 900 多萬人。

在電商平臺上,有大量高度程序化、標註為1~ 10 元價格不等的直播刷數據產品。在一些微信行業群裡,也不時有人發布消息,問有沒有人想做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各大商家刷直播數據的兼職。

近期某獨角獸企業聯合某網紅主播組織了一場扶貧公益直播,幫助銷售當地農產品等,交易額約為 45 萬。但是,其真實銷售額僅 10 萬元,剩餘 35 萬是為了「面子工程」,刷單佔比達78%。

剛才說的那篇文章裡,投資人要打造一個可以賣給上市公司的MCN機構,最關鍵的一點,也是要把收入、流水這些數據給刷出來。

只要數據刷的漂亮,就有人來買單!

買單的除了接盤的上市公司,最多的就是數量眾多的中小商家。看到各個主播朋友圈發出來的亮眼銷售數據,中小商家坐不住了,都想趕緊進場,用很少的付出獲得巨大的銷量。但是:

大多找主播直播帶貨的商家都虧錢。

因為商家和網紅主要的合作模式是坑位費+分傭的模式,有些不靠譜的MCN機構,會專門做這種中小商家的「殺雛生意」。

首先,這部分MCN會先養出一批幾十萬粉絲的主播帳號,再找到商家籤訂帶貨協議,每件商品最低可能只收個幾百塊的坑位費,但是需要商家提供一個非常低的產品價格,並且還要拿最低20%起的佣金分成。

這種帶貨協議一般都約定了保底銷量,讓商家們覺得非常公平。

接著,MCN就僱水軍,或者乾脆直接用刷量平臺去刷銷售量,往往達到約定的保底銷量就收手。

最後,再把刷量買來的商品,要麼在收貨後馬上把貨退回去,要麼就通過其他平臺分銷掉,賺回最少20%的佣金分成。

有媒體報導,商家找一位主播帶貨,坑位費好幾萬,約定好直播帶貨銷量達到五萬單以上,但主播並不負責退貨情況。而後,直播結束,產品退貨率高達三成,而且因為籤訂了相關合約,商家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這就是這種MCN機構最常見的套路。如果一家MCN有 100 個帳號,每個帳號每天接 20 單,一單 500 塊,就能賺 1 萬, 100 個帳號,一天就是 100 萬!

MCN是賺到錢了,但是大部分找主播帶貨的商家,都是虧錢的。

畢竟,想要不勞而獲,就要付出代價。

對中小商家來說,現在做電商直播就是找死,不做就是等死。

直播帶貨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已經顯而易見了。

如果我能在抖音買到三折的產品,我還會在線下買不打折的同類產品嗎?

雖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在抖音裡賣,但是這個比例已經相當大了。

6 月 1 日,董明珠代表格力電器在網上直播帶貨,當天銷售額達到65. 4 億元!

而一個多月前,董明珠的首場直播,銷售額才不到 32 萬元!

董明珠被塑造成了帶貨女王。

接著就是格力經銷商的集體起義!

因為董明珠直播間的流量,大部分都是線下經銷商拉來,再通過董明珠直播間做轉化!

問題的關鍵是,線下門店幫助董明珠引流了,最終出貨卻完全不經過經銷商。

經銷商消耗掉自己一年的客戶,卻沒有清掉自己的庫存!

如果所有行業都這麼幹,那麼經銷商這個銷售體系,必然會被摧毀!

一味的追求轉化,已經讓直播帶貨這個產業走偏了。

抖音是個賣流量的廣告公司,所以做內容尋求超大播放量,再向直播間導流這套方法,其實就是個悖論。

抖音不可能讓你一直去薅他免費的流量!想要流量,你得花錢!

在抖音這個平臺裡,由於競爭激烈,直播間的買量成本已經越來越高。

越來越多的專業直播機構,投入產出比已經不足1:1。流量買的越多,虧的也就越多!

這條賽道已經擠滿了人,不如把眼光放到別的地方。

前兩天聽說一位朋友,運用騷操作做無人直播,當天的帶貨佣金達到了 100 萬!

你別問我是什麼方法,我也不知道,他也不會說。

短視頻這個領域裡面,賺錢的機會有很多,不是一定要到人最多的地方玩!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下半場」:什麼才是「王道」?
    隨著直播帶貨進入所謂「下半場」,究竟什麼才是良性發展的「王道」?  買它!消費者反被「薅羊毛」  「下單時有多痛快,收貨時就有多失望。」家住北京的陳雪(化名)這樣形容自己的直播購物經歷。然而,隨著直播帶貨快速發展,潛藏在低價與優惠背後的質量和售後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618」期間消費者對於直播帶貨類的吐槽信息超過11萬條。其中,消費者對部分主播涉嫌過度宣傳產品功效,利用直播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反映最為強烈。
  • 開課吧山頂Talk第九期:直播下半場帶貨如何入局
    本期活動以"直播帶貨下半場該如何入局?"為主題,開課吧新商業人才事業部總經理高瑋以2020年直播行業的發展為出發點,分析當下直播行業的本質和如何入局下半場直播帶貨。主播也會經歷產業周期律的變化,每個產業都會經歷從技術萌芽、摸索成長、上升紅利,應用爆發,增長泡沫進入到成熟工具期的完整的軌跡線,現在的直播處在應用爆發到頂點,開始進入增長泡沫這個階段。在這兩三年之間看到,2018年有上升紅利,2019年在行業之內爆發,而今年開始很多直播開始爆雷,無論是某些網紅開始帶假貨,有些知名的明星或者大V帶貨的時候發現所交的坑位費已經無法覆蓋業務收益。
  • 直播帶貨關係民生,頻繁翻車迎來監管
    這一過程的推動,需要消費者、國家、從業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如何構建適應直播生態、符合法律規範的新的「人貨場」,是直播走入「下半場」必須解決的問題。只有在規範、有序、健康的基礎上,直播才能「亮」得更久□ 法治日報記者 趙麗2020年,幾乎重大的民生問題都和新冠肺炎疫情息息相關,它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而直播帶貨的盛行即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觸動之一。
  • 那些在抖音直播帶貨的明星都怎麼樣了?
    作為短視頻平臺,抖音對於帶貨變現的渴求和電商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羅永浩打響頭炮後,抖音成為不少明星入海直播帶貨的選擇。這些明星的帶貨成績究竟如何?首秀即巔峰是定律嗎?CBNData星數選取了4月開始在抖音直播帶貨的14位明星,試圖梳理這一平臺上明星直播帶貨的特徵與趨勢。主持人、演員、歌手紛紛入局,首秀即巔峰?
  • 直播帶貨頻現售假風波,「羅永浩們」該如何痛定思過?
    題圖 / 圖源:網絡出品:NBS新品略  作者:吳文武最近直播帶貨登上熱搜卻多與「假貨」、「虛假宣傳」、「打假」等關鍵詞有關。那麼,我們該如何理性看待邁入下半場及未來的直播帶貨前景?那麼,直播帶貨平臺、主播、MCN機構等從最近幾件直播帶貨售假事件風波中可以吸取到哪些教訓?該如何痛定思過?第一,直播帶貨底層商業邏輯與其他形式本質一致,沒有改變。
  • 直播下半場,網紅背後的平臺供應鏈有奇效?
    辛巴事件敲響了行業的警鐘,也點名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在直播銷售數據不斷攀高的盛況之下,直播帶貨「翻車」的頻率越來越高,帶貨網紅的名譽、品牌方的商譽也隨之掃地,眼下直播帶貨虛假宣傳、產品質量無法保障、退換貨難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首要因素。
  • 10大平臺「直播帶貨」玩法大全
    固有特徵在於:1、80%左右都是店鋪直播2、多多農園、縣長直播、明星帶貨,拼多多多維度發力支持助農3、流量獲取上,主要依賴於私域流量或者公域投放廣告的方式獲取而在近期的帶貨品類中,拼多多明顯出現了新的策略變化,帶貨品類,劍指高層級客戶。
  • 直播帶貨雙十一「封神」?
    01 變化的直播帶貨,不變的供需平衡直播帶貨獲得各大平臺的重視,成為今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的主要戰場。阿里10月21日凌晨開啟雙十一商品預售,薇婭、李佳琦兩人在20日晚的直播分別吸引了1.42億人次和1.61億人次觀看,總銷售額分別錄得35.21億元和33.27億元,銷售定金超10億元。
  • 直播帶貨前端裂口越來越大
    2020,商業圈裡最神奇的就是「直播帶貨」了。「直播+電商」的方式,正在深刻影響著消費者的購物方式,並吸引明星藝人、企業家甚至地方執政者加入其中。尤其是進入2020年,直播帶貨進入井噴的一年,誕生了李佳琦、薇婭等帶貨明星。
  • 重新理解直播帶貨
    我們先來看一組蟬媽媽數據公司的統計:2017年,全國直播帶貨成交額是300多億,2019年躍升為4000多億,到了2020年突破了1萬億,預計到2021年結束,總金額會突破2萬億。此外,2020年全國每天有超過50萬場直播,今年大概率每天會超過100萬場。同時,直播帶貨在未來會為中國解決3000萬人的就業問題。這簡直就是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 2020鄭州服裝上半年:人人皆播,直播帶貨是否還有未來?
    粉絲量100萬的抖音主播「御嬰七寶」,從最開始賣孕嬰童服裝,轉向賣玩具、奶瓶、小食品等周邊衍生,粉絲量300萬的服裝類大V主播「穆姑娘的衣裳」,開始給手錶、食品、建材家居等品牌商直播帶貨。【直播電商,非直播帶貨】越來越多的服裝商走入一個誤區,將直播單純理解為賣貨,被頭部主播動輒數億元的光鮮銷售額所迷惑,甚至放棄線下、All in線上。
  • 直播帶貨的戰爭裡,羅永浩可能只是導火索
    2019年,老羅難啊,像任何一個普通的中年男人那樣,頂著壓力,屢敗屢戰,卻仍死鴨子嘴硬,口氣比天還大。業內都在分析老羅遭遇中年危機的原因:他自認為命犯太歲,圈裡人普遍覺得老羅的玩法已經不適應網際網路的下半場,還是財經作家吳曉波看的透徹:「夢太大,入錯行」。
  • 直播帶貨,這個大泡沫正在破滅!
    中消協還報告稱,系統共收集「雙11」相關「消費維權」類信息142萬多條,而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萬條!這個數據龐大的驚人!「一方面,觀看人數吹牛、銷售數據『注水』等『影響力』指標的造假,已經形成一條產業鏈。
  • 直播帶貨的迷惘與救贖
    後疫情時代下迷惘的直播帶貨著名的數據科學家作者:維克託·邁爾-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數據時代》中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下,我們的行為、位置,甚至身體生理數據等每一點變化都成為了可被記錄和分析的數據,而以此基礎形成的「反饋經濟」(feedback economy)等新經濟、新商業模式也正在開始形成。
  • 直播帶貨 紅了主播 火了疆貨
    「粉絲量大的主播收費不低,我們小企業請不起。而且,就農副產品來說,還是我們自己對商品更了解。所以,我只有努力把自己變成網紅了。」趙鵬笑呵呵地說。近年來,農村電商銷售中,農民在田間地頭開直播很受消費者的歡迎。各大電商平臺也紛紛推出各種電商助農模式。2月10日,拼多多在全國開啟了「政企合作·直播助農」,探索「市縣長當主播·農民多賣貨」的電商助農新模式。
  • 想做好直播帶貨,必看的100條直播帶貨建議!!!
    疫情之下,直播帶貨幾乎成了所有公司賣貨的唯一選擇:人人重進直播間,從員工到CEO,從餐廳等傳統公司到理髮器等消費公司,直播帶貨已經滲入到公司經營的各個環節,無孔不入。直播前的準備1. 了解四種主流直播運營方式從品牌的直播營銷手段來看,以淘寶直播平臺為例,目前有四種主流的方式:找主播帶貨、參加PGC欄目、自建直播團隊、直播代運營。主播帶貨優勢為見效快、帶貨快;劣勢有成本高,有投放風險。
  • 「明辨」直播帶貨要分三六九 不是所有的直播帶貨都有價值
    家電這樣技術含量較高,相對價值大,專業性強的產品,直播帶貨還是要讓懂產品的企業自己的高管來實施,這樣或許要比那些網紅、明星、大咖們的帶貨更具有現實意義!正如吃瓜群眾留言所說,「這些直播帶貨的亂象,是時候整治了,不但商家受傷,消費者也會被矇騙,錢都流到這些明星、所謂大V跟平臺的手中了!」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據了解這一行的專業人士所說,類似像李立這樣被楊坤和第三方公司所坑的多了去了。絕大多數人因為做直播帶貨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
  • 打假風暴嚇壞直播帶貨,辛巴羅永浩相繼翻車
    有媒體報導稱,由於涉案金額過大,辛巴或許面臨15年有期徒刑。從刷量、數據造假,到聚焦貨品質量問題、虛假宣傳,直播帶貨打假正從1.0升級到2.0模式。今年紅到發紫的網紅直播帶貨正在經歷多個維度的打擊。曾經熱鬧的直播電商會涼涼嗎?
  • 直播帶貨源碼,直播帶貨市場的冰與火之歌
    直播行業因為門檻低、收入高受到許多人的青睞。疫情衝擊下,更是加速了各類人群加入直播行業的步伐,直播帶貨行業競爭加劇的同時,在挖掘和刷新主播帶貨能力上也展開了新的局面。新局面下,帶貨主播的生存局面也受到更大的挑戰,主播們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風光。
  • 直播帶貨的「特別吸引力」是什麼?
    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買它買它買它」成為網絡熱詞——直播帶貨為什麼這麼火?100多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央視公益直播為湖北帶貨超億元,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直播6場帶貨1億元……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今年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直播帶貨頻上熱搜,「買它買它買它」儼然成為當下的網絡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