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川普黯淡退場,我勸他回家多讀點書

2020-12-16 戀愛指導員

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拜登率先獲得更多的選票,如果最終結果確認有效,拜登將擊敗川普成為美國第46屆總統。

回顧這場世界性的「選秀」活動,你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世界各地的媒體往往會更熱衷於把目光聚焦在川普的身上。

之所以這麼「照顧」川普,是因為在整場大選裡,川普可謂是鬧了不少笑話,被嘲「沒文化」、「半文盲」。

比如之前的拉票集會,本來想吹噓一波美國的超音速飛彈,卻把「超高音速」念成了「聲波水動力」,而這是美國一款電動牙刷的名字。

大選期間發推特,拼錯美國著名城市費城(Philadelphia)的單詞也就算了,可他就連「投票」這樣簡單的單詞都能拼錯。

聽慣了他演講的媒體,也嘲諷他說的是詞彙量貧乏的「川普式英語」,一千句話的演講,居然才用到480個單詞,母語水平更是歷屆總統最低。

其實,川普這些「文盲行為」,他身邊的人早就見怪不怪了,因為他們早就知道,川普平時壓根就不愛讀書。

沃爾夫在他的書《炮火與怒火:川普白宮內部》中這樣寫道:「川普沒有以任何常規的方式處理信息。他不讀書,甚至連粗略瀏覽都不會。有些人認為,實際上他就是半個文盲。」

川普的家裡,辦公桌上,沒有一本書,他坦言自己不愛讀書,在總統競選期間,當被問及是否讀過任何前總統的傳記時,川普說:「不,我從來沒有。」

川普在多個採訪中表示,他並不覺得需要多讀書。他的理由是,一個要做出正確的決定不需要太多知識,而是需要實踐經驗和常識。

為他寫自傳的寫手Schwarts,曾經和他形影不離地在一起18個月,他發現川普的注意力時間非常短,知識結構比較膚淺,而對於自己的無知也不懂得掩飾。

川普很愛看電視,很愛上網刷推特,沉浸在碎片化的快樂裡面,把這些東西全盤接收,於是就變得越來越固執和偏見。

他自己也承認,關於一些軍事和外交的建議,來自於「電視」。

所以,當我們深入了解川普,就知道他鬧那麼多笑話出來的原因了。

川普的「推特治國」、「沒有人比我更懂XXXX」、「喝消毒水治療新冠」等等,對於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來說,說出這些言論就一點兒都不奇怪了。

其實反思一下,川普又何嘗不像我們現在那些不愛閱讀、在網絡中迷失自我、很容易隨波逐流的我們呢?

有很多人,正在面臨跟川普一樣的情況,他們缺乏耐心,寧可選擇跟著網際網路上的「五分鐘讀完XX書」、「一分鐘看完XX電影」去隨波逐流,也不願花時間去閱讀一本完整的書,不願意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之前有相關機構做過一個有關閱讀情況的數據調查,發現有70%的人極少看書,而有60%的人把閱讀缺乏的原因投給了「沉迷電子產品」。

很多受訪者說,現在遇到生澀難懂的東西根本沒有專注力讀完,只對那些有聲音有畫面,短期內可以獲得巨大快樂的東西感興趣。

我們以為網際網路時代大多東西是免費的,自己沉溺其中並不會失去什麼。

可是恰恰相反,它會收割我們最為寶貴的專注力和閱讀能力,而這兩種能力是我們晉級和提升自己的路上,必不可少的東西。

一個討厭閱讀,只喜歡被動地沉浸在囫圇吞棗式的碎片化信息裡面的人,就真的永遠只能是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

而與之相反,一個真正熱愛閱讀,享受知識與價值觀在內心日積月累過程的人,最後往往受益匪淺。

白巖松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一個自己讀書的故事。

他年輕的時候,有一位長輩送給他一套《曾國藩》,他對這本書愛不釋手,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去閱讀。

而當他快要讀完的時候,覺得極為不舍,他抬頭看到陽光投射在牆上的窗影,就像穿越了歷史的長河一般,一下子覺得自己成長了不少。

而許多年過去後,有一次他再次重讀《曾國藩》,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他說,雖然書裡的大部分情節自己都已記不清了,可那些書中的價值觀卻早已融入了他的生活,悄悄改變了他。

白巖松坦言,自己之所以能夠進行深度思考,點評事件一針見血,這和自己多年愛讀書的這個習慣分不開。

讀書就是這樣,那些細枝末節你可能已經忘了,但書裡的內容其實早就在雕刻你的人生。

其實讀書對我們而言,就像是孩提時代的進食一樣。

你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而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已經長成你的骨頭和血肉。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有很多人會在碎片化的快樂中迷茫、失去方向,很容易變得心浮氣躁,我們被太多的東西佔據,疲於奔命,裹挾向前。

一個浮躁的時代,勝出的往往是心靜的人,當你感到迷茫的時候,不妨試著把書讀出聲來,去聆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去弄明白自己究竟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前段時間,有一位叫做李小剛的「工地詩人」在網上走紅。

在他的視頻裡,他會把工地上的紅磚或者麻袋當成書本,把鋼管錐桶當成道具,聲情並茂地用自學的播音腔忘情地朗誦著《將進酒》、《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等膾炙人口的名篇。

隨著這些視頻的破圈,他被央視主持人海霞邀請,去北京千裡赴詩約,共同探討朗誦的心得。

後來更是登上了江蘇衛視晚會舞臺演出,體驗了一次「人生巔峰」。

因為朗讀,李小剛的人生被雕刻成了另一種模樣。

周國平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一段文字,是心中默念,還是讀出聲來,效果大不一樣。朗讀能夠產生一種氛圍,直接調動人的情感,使人立刻進入到所傳達的文字之境中。

他說過一個自己的故事。

有一位讀者因為喜歡他的書,在他舉辦朗讀會的時候,錄下了音,把其中一張碟送到了他手中。

他聽的時候十分驚訝,覺得那些文字好像不是他寫的,聲情並茂的朗讀使它們有了一種全新的含義。

他感慨道:當我們通過好的聲音諦聽好的文字之時,我們會覺得自己仿佛霎那間遠離了塵囂,心中寧靜而喜悅。

記得學生時代,我們最喜歡的就是早自習琅琅的讀書聲,只要參與進去,就覺得渾身充滿了朝氣,早起的疲倦也能一掃而空。

踏入社會後,讀書聲漸漸離我們遠去,鋪天蓋地的信息陷阱常常會讓我們不知所措。

而想要保持獨立思考,把握自己的人生,就要靠「把書讀出來」來幫我們隔絕外界的喧囂,從而獲得一種繼續上路的力量。

曾經看過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在《朗讀者》上讀給叛逆期兒子的一封信,印象深刻。

在麥家流露真情、非常質樸的聲音中,他把自己給兒子分享的生活感悟、對人生的探討,不厭其煩的千叮萬囑娓娓道來。

從他的朗讀裡,你真的能聽到一顆不吝表達的切切愛子之心。

麥家說,觀眾的內心並不是鐵板,他們也需要一種朗讀的力量,去直面自己的內心,體會人生的種種。

我很喜歡他曾說過的一句話,讀書就是回家。

在泛娛樂化的年代,讀書能夠讓人保持平靜、釋然、清醒。

那些堅持把書讀出來的人,內心一定是飽滿生動的,他們也終將獲得一個五彩斑斕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改變了川普一生的人,懂王反咬一口的風格就來自他——川普上
    從商之路人稱「懂王」的川普,美國「兩大總統」。第一大——年齡最大。當大家看到這張臉的時候可能忽略了,這原來已經是一個73歲的老人了,當別人找了一個風水寶地養生的時候,他把世界攪成一鍋渾水。1946年川普出生在紐約市,當別人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時候,他含著鑽石出生的,川普的父親弗雷德裡克是一個頗具名氣的房地產商人。在父母的寵愛之下,川普從小就是毫無顧忌的生活,從未遇到困難的他即滿腹自信,活力四射,這也導致他根本無法安靜下來好好讀書。
  • 反智言論頻出,「沒人比我更懂病毒」,川普真的什麼都懂嗎?
    我們先從川普的「無所不知」說起。「沒人比我更懂貿易!」「沒人比我更懂建築!」「沒人比我更懂科技!」「沒人比我更懂銀行!」「沒人比我更懂病毒!」這些都是川普的原話,當然他懂的不止這些,貿易、金融、科技、軍事、科學,川普的個人知識體系覆蓋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當然,這都是他一廂情願的說法。
  • 懂王,到底懂些什麼?
    「沒有人比我更懂新冠!」「沒有人比我更懂大選!」「沒有人比我更懂……」美國總統川普(俗稱川普),上臺以來,這類「金句」不斷。仿佛天底下,沒有他老人家不懂得的事兒!白宮簡直成了劉老根大舞臺的華盛頓分場,川普本人也被網民加冕為「懂王」。但是,川普本人從不承認這些。他真心覺得自己比誰都懂!他自戀到全世界都把他當成笑話,只有他自己以為是在創造神話。
  • 年終薦書:多讀點書,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
    這些書有點多,一時也看不完,各位可以先點個收藏,等書荒的時候再來翻翻。為了方便各位的閱讀,我把書簡單做了個分類,我讀的時候不是按照這個順序讀的。第一類:暢銷書系列1、阿城《棋王》對於阿城的《棋王》,可以說是久仰大名,這次終於完成閱讀。
  • 世界懂王,最強特工,川普是如何成為美國總統的?請看這部電影
    2015年,叛逆老年,房產大亨,影視明星,靠譜之王唐·川普突然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他要競選總統,讓美國這次偉大(hunluan)。這件事立馬引起了惡魔撒旦的注意,他們也正需要一個混世魔王來攪動世界風雲,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隨後川普在撒旦的勢力與魔法的幫助下披荊斬棘,一路躺上了總統之位。通片隨處可見對川老師的針對與嘲諷,看得人是內牛滿面,非常同情。
  • 最好的方式是讀他的書,我和我愛的《正體字回家》
    同年6月30日,某報特意刊髮長文,稱賞巴蜀著名學者流沙河先生的作品《正體字回家》,稱「繁體字」應為「正體字」,而且大聲疾呼其「魂兮歸來」。提到流沙河先生,老實的說,對於那個「詩人」流沙河,我也不大了解。
  • 懂王打出最後的王牌!然而,回天已無力……
    他表示,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至此,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一起來看看,這個讓世界關注的驚心動白色的1月6日。在一片進京勤王護駕的呼喚聲中,這一天,美國的國會山淪陷!這了連任,川普先後打出了很多張牌,比如要求重新計票,結果失敗,然後是多州發起訴訟,想通過最高法院共和黨佔多數來扳回敗局,但又失敗。
  • 「川普一拜登」「川普火鍋」「懂王」竟被註冊為商標?
    除了「川普」本名,國內網友為他起的眾多「愛稱」也被搶註為商標,可以說是頂級流量了。 川普 「川普」大家都很熟悉了,川普的英文名字Donald John Trump,」川普「像是tramp的音譯。根據商標局網站顯示,輸入「川普」可以檢索到317件商標。
  • 高雄市議員竟稱屈原 「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還勸人要多讀書,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友平】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高閔琳聲稱屈原是「楚國人」不是「中國人」,還勸別人要「多讀書」,島內網友反問她:你去外面問問,有沒有任何一個臺灣人會認為孔子、關公與媽祖是外國人?網友還勸她應該多讀點書。
  • 川普緊急呼籲支持者回家 知道你們很傷心 我愛你們
    拜登還要求美國總統川普立即發表電視講話,呼籲他的支持者停止暴力行為,他稱這種暴力行為是親川普的抗議者暴力佔領美國國會大廈的史無前例的攻擊。 下午4點半,在川普總統的支持者暴力佔領美國國會大廈的過程中,在國會大廈附近發現了至少一個爆炸裝置。執法官員表示,周三下午,該裝置不再構成威脅。
  • 不懂心理學不足以話人生,你讀100年書也沒用
    訊總的一番話讓我勝讀10年書,我的一番話也讓訊總勝讀10年書。這是基於我們雙方都懂心理學,否則我們都不足以話人生,我們讀100年書也沒用。(在訊總介紹完以後,我找了3個例子來證明他說的是有道理的,然後提了幾點疑問。)我:訊總,我給的建議如下。建議的目標是提升你們遊戲的30日留存。第一個建議是讓玩家每天的第2次到第N次登錄都覺得非常值。
  • 幾本意外書丨也讀點書vol.11
    「也讀點書」「也讀點書」是藤原琉璃君(閱書無數,文景編輯,思南書局·概念店特邀選書師)的薦書欄目。每個月第二周的星期三,他將如約而至,歡迎交流切磋。3《蘊秀之域:中國明代的園林文化》[英]柯律格 著河南大學出版社身為上河卓遠之友,楊全強老師領銜的河南大學出版社上河卓遠品牌策劃的書,我基本是出一本買一本。就算他曾經走在馬路上被火車撞的行大運,鮑勃·迪倫的諾獎砸在他身上,可河大社的書不是很好買,所以我常過一陣在他們的微店下上一單。
  • 「懂王」川普如何收場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
    大選終於落下帷幕,「懂王」川普惜敗拜登。儘管他不再是總統,但他的一些言行舉止還是在「流傳」,尤其是它的演講風格,別具特色。敗了的川普該如何收場對我們來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討論下這位一直處在風口浪尖的老頭最愛用的口頭禪,藉此提升下自己的口譯水平才是最實在的。 1. huge/yuge 川普常用這個詞表示大的東西,甚至有些誇張。而紐約口音huge的h不發音,就會變成yuge。 2.
  • 父母勸他多打遊戲少看書
    ▲受訪者供圖我一直在看書,騎車也看父母勸我多打遊戲少看書因為已經放假回家,所以採訪是在線上進行的。出生於1998年的胡嘯宇,是成都人。聲音低沉,語速緩慢,每次回答問題前都需要思考一段時間,長達20分鐘,短則3分鐘,繼而井井有條地回復。
  • 川普:沒人比我更懂幽默!
    川普最近這些日子在網絡上挺紅的,隔三差五就登上熱搜榜,究其原因卻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卓越的執政能力,而是因為他自創且幽默的「相聲表演」,一度被網友稱為「一個被總統耽誤的喜劇演員」。經常在網上看川普表演「小品」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他的口頭禪:「沒人比我更懂……」他不管在新聞發布會等任何場合下,都會習慣性地來一句口頭禪——「沒人比我更懂稅務和收入了」、「沒人比我更懂競選資金了」、「沒人比我更懂科技了」、「沒人比我更懂無人機了」……這樣一個「全能型」的總統,卻著實讓美國民眾欲哭無淚。
  • 姜文給3個孩子取「日本名」遭網友質疑,網友:有空多讀點書
    姜文給3個孩子取「日本名」遭網友質疑,網友:有空多讀點書說到姜文,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不論是《末代皇后》還是《芙蓉鎮》,每一部都能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末代皇后》中成功塑造了一個可憎可悲、可憐可嘆的溥儀,他為這個角色做了很多功課,全面了解了溥儀的一生,他演的真好。
  • 川普的「最後一戰」!
    懂王支持者的「暴力衝擊」造成了4人死亡,但沒有形成重大的衝突;之前說好共和黨100多名「挺川派」要在國會會議上發起大規模異議,也沒有發生,對拜登勝選結果的確認很順利就搞定了;甚至懂王本人也終於放棄抵抗了,聲明1月20日總統權力交接日將「有序過渡」。
  • 提倡「自由」的時代裡:我仍然勸你對婚姻多點耐心
    可自從他妻子迷上了短視頻後,妻子總會對他進行各種各樣的測試,比如說「我和你媽掉水裡了你先救誰」「我和女兒誰才是你的小寶貝」這些問題,每天問得他疲憊不堪,但也可以將就。這讓他十分鬱悶,於是給我傾訴。他們的事情大嗎?真的不大,從那個男生的口中我聽得出他的愛意,但畢竟房貸和消費壓在他的頭上,他也無法做到喜怒不言於色。
  • 她說:過年我不想回家!此時,我不勸你孝順!
    在別人心裡,回家的路近在咫尺,但對她來說,卻遠在天涯。她無數次地在心裡預演和父母交流和解的畫面,但是卻克服不了那種強烈的恐懼感。勸她回家的人越多,她越痛苦,她邁不過心裡那道坎,說不上來是什麼攔住了她。她說:為什麼所有的親戚都對我各種勸說和指責,把所有罪過都推到我身上來,讓我一個人承受?難道他們不知道他們對我做過什麼嗎?
  • 川普的「最後一戰」,就這?
    懂王支持者的「暴力衝擊」造成了4人死亡,但沒有形成重大的衝突;之前說好共和黨100多名「挺川派」要在國會會議上發起大規模異議,也沒有發生,對拜登勝選結果的確認很順利就搞定了;甚至懂王本人也終於放棄抵抗了,聲明1月20日總統權力交接日將「有序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