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為什麼愛吃炸醬麵?

2020-12-19 騰訊網

編者按| 這是大董先生撰寫的炸醬麵系列文章之中的一部分,我們把這些文字重新整合刊發,一起發現老北京炸醬麵裡的馥鬱香氣和講究。

北京炸醬麵的起源是個謎:有說,當年慈禧太后西逃長安,聞香路遇炸醬麵館,後帶回北京。此說為戲言,不可信。

如果說不清北京炸醬麵的起源,就按薛兆豐的經濟學原理,誰做得好就認誰的。

炸醬麵除北京之外,實則很多地區也有。但還是北京的炸醬麵影響大,這歸結兩點:一是北京人吃炸醬麵講究;二是文人的傳播。

1

麵碼兒裡的四季味道

炸醬麵在北京這兒,四季不一。

講究之一,是麵碼兒要隨著季節變換:早春吃野雞脖兒韭菜;仲春吃楊花蘿蔔;季春吃掐菜;暮春吃香椿芽兒;初夏吃嫩芹菜;仲夏吃紫邊嫩豆角兒;一立秋,心裡美蘿蔔就上市了,把蘿蔔切細絲,好看又爽快;冬天老百姓的面碼是大白菜,切了絲,焯熟。冬天吃炸醬麵,最講究的菜碼,是嫩黃瓜。過去冬天北京大冷天兒,去哪找嫩黃瓜。嫩黃瓜不是沒有,只是那時的老百姓吃不起。過去專門有給宮裡種「鮮兒」的大棚,頂花帶刺的黃瓜,數九寒冬也能吃到。

帝都的炸醬麵,要七碟八碗。春天沒那麼多菜碼,就用豆兒湊:五香黃豆嘴兒,鹽水黑豆,清水綠豆嘴兒,掐菜,黑豆芽,扁豆絲。吃個炸醬麵,要這麼嚇唬嗎?其實吃炸醬麵,本來特簡單,他就是吃食。非要個七碟八碗,這無非就是「講究」二字,為啥要講究呢,無非是窮,人窮就志短,就沒底氣,吃個面,不能只是禿禿的一碗乾麵,要有麵碼兒陪襯,這樣好有面子。

講究還有:黃醬要用「六必居」的,面醬要用「天源」的。豬肉要用五花的。麵條不能手切的,最好抻面「小把兒」的。

帝都的炸醬麵,面特別講究。大戶人家吃抻面,百姓人家吃切面。閒時吃手擀麵,忙時吃一把掛麵。

北京人吃麵講究,北京人卻特別懶。人人都說自己家的炸醬麵好,可誰都不會去自己抻一把面。大戶人家一般都有大師傅,但現在能抻面的大師傅也不多,現在的大師傅也就是能擀個面。

面要吃勁道兒,一,和面要硬,二,面要有筋。面勁道兒是講究,吃一碗沒勁道兒的面,讓人鄙視,懷疑你的道行兒,軟面是面軟,道行不深。

2

「炒」出來的春風十裡

炸醬麵,用「炸」,有牽強之嫌。

炸法,油多食材少;炒法,油少食材多。從烹飪角度定義,應是炒醬。我揣測,炸醬是從發音氣勢上的命名,叫炸醬多闊氣——感覺炸的肉塊,不是肉丁。

我做炸醬,用五花肉,切骰子丁,肉醬比例,肉三醬一。

五花肉肥瘦相宜

小碗幹炸,前人多有說法。有的說要提前澥開,或用水或用醬油,問過家父,說並無定法,關鍵是把生醬炸熟。「幹」炸,有香、熟之意,非為把醬炸幹。醬為甜麵醬和黃醬各半(或黃醬2/3,甜麵醬1/3)。甜麵醬遇熱易板結,加水是便於翻炒,要不然,熱鍋熱油,就凝結成坨。不加水,一定是老司機,手腳麻利,動作嫻熟。醬剛下鍋的時候,要勤翻底,防止糊鍋。

我的炒法是:寬油,放八角;微香,放肉丁,薑末;出香味,放醬。要勤翻鍋底,一刻不停。這時會有油崩濺出來,把胳膊燙得斑斑紅點。

火候和速度缺一不可

醬是鹹的,不可放醬油和鹽。吃炸醬麵,若肉丁少,透出小氣。客人會跟路人說,「吃的醬炒鹽」。炸醬可加黃酒,如喜歡威士忌或幹邑,也可加一點兒——炸醬溢出濃鬱醬酒的香氣。

幹炸,就是將醬炸熟,醬變赫色(黃色是沒熟),醬泡細碎,醬香濃鬱,油溢出鍋時,放蔥米。這時候炸出來的醬,肥肉丁晶瑩剔透,亮中透紅。醬炸透了,香味沉鬱,舌根涎津,口水瑩瑩。

炸醬,可空口吃:夾肉丁,尤其肥肉丁,吃了上癮,忍不住。把炸醬擓在烤麵包片上,麵包烤的焦香,熱熱的,再嚼肉丁(可有青蒜切末),是青春大姑娘所為,認為吃法有新意。

同樣,剛蒸出來的大米飯,配肉丁炸醬,可不用菜碼,就吃汪曾祺說的「光屁股飯」,也能吃出春風十裡。

3

炸醬麵的氣勢

在帝都,請人吃炸醬麵要有氣勢,這氣勢就是面硬、肉丁多、面碼七碟八碗。

七碟八碗擺在眼前,千萬別自己伸筷子去夾,那是露怯。有人給您夾,您只要用眼神瞄,心裡想的,她就給您夾碗裡來了。眼神是半眯著的,就像在自己家,自己坐在八仙桌前,擺菜碼的桌子是六個八仙桌拼在一起。從這頭看過去,層層疊疊,像山峰,層巒疊嶂。眼神要堅定,要氣定神閒,想,曾經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不過如此。一碗炸醬麵,氣象萬千,可揮斥方遒。

帝都的炸醬,肉丁要肥碩,尤其冬天的豬,已經膘肥三寸,這時炸了醬,油浮碗沿兒;擓一勺醬,要半勺油,吃著香美,臉上有光。

炸醬的鹹度,能吃出殷實程度。請朋友吃炸醬麵,要是一勺醬,就夠鹹了,或是醬齁鹹,那是罵人,是把你當窮人了。吃炸醬要吃醬香,寬油炸醬,油把醬炸的沒了生味兒,是熟豆熟油的香。醬色棗紅,如北京落霞後的紅,近年北京人管進口的櫻桃叫車釐子,就是這樣的紅。

4

文字裡的醬香滋味

北京炸醬麵的講究,真比不過文人的筆頭。

汪曾祺寫炸醬麵,沒有面碼的,叫「光屁股」面。梁實秋說炸醬麵有起死回生之效。

民國時的北平,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有很多文化沙龍,讀詩討論。後離散到各地,懷念北京美食,多有文字紀念。唐魯孫到臺灣,自己做北平炸醬麵,還創造出新的吃法:用「小金鉤」海米和雞蛋;關東滷蝦炸醬;還說北平到了黃魚季,一定要接姑奶奶回來,好好吃一頓紅燒黃魚。這還不夠,一定要把黃魚肉剔出來,用魚肉拌麵,固然不是炸醬麵,可是鮮腴適口,比一般炸醬麵尤有過之。

唐魯孫先生寫的出神入化,看的人不咽口水都不行。他說,這種大鍋大量的紅燒黃魚,汁稠味厚,捥骨擇刺,把剔出來的黃魚蒜瓣肉,摻進少許豬油渣,加少許蝦子油回鍋再燒,拿來拌麵。

鮮美溫淳,清腴爽利,比起炸醬又別是一番滋味。

文 |大董

圖 | 作者供圖,部分來自網絡

今日好物

初春在家裡吃一碗炸醬麵,把春天的鮮嫩味道和濃鬱的肉醬香味拌在一起,最是舒坦。

大董肉丁炸醬,採用三斤肉和一斤醬的豪華配比,肉丁精選五花肉,切成大顆肉丁,肥瘦相宜,不柴不膩。醬底將花雕酒、草菇老抽和幹黃醬等調料按比例配置,精心調配濃鬱滋味,再用新鮮豬肉配蔥油炒制。

肉香與醬香,細膩交融,雙倍醇香,可拌麵條、可配米飯、可夾饅頭、可燜醬餅,嘴裡是實實在在的香味,心裡好像沐浴老北京的十裡春風。

大董肉丁炸醬(罐裝)

規格:200g/罐 售價:48元/罐 兩罐起售

相關焦點

  • 「家常」又「講究」的北京炸醬麵
    北方人喜好麵食,但如果北京人說「今天吃麵」,那說的就是—麵條。麵條有許多種,北京人首選的肯定是「炸醬麵」。作為北京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張名片,「炸醬麵」常常被冠以「北京」二字。在北京街巷的麵館牌匾上,「北京炸醬麵」前還會用個「老」字作前綴,外地人進門來,往往會被「小碗幹炸」「七碟八碗兒」一類的「術語」弄得不明所以。
  • 比烤鴨還好吃的5種地道北京美食,北京人都愛吃,吃過就不想走了
    推薦語:北京的美食緣自魯菜,北京美食很多早就揚名天下了,比如去了北京一定要吃一次烤鴨,但其實北京還有其它很好的小吃值得一嘗。下文轉載自作者:廚房樂悠比烤鴨還好吃的5種地道北京美食,北京人都愛吃,吃過就不想走了提到北京的特色美食,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北京烤鴨,然後對北京其他小吃就不太了解了。其實北京有很多比烤鴨還好吃的地道美食,讓人吃過後流連忘返。今天生活君就為大家介紹下去北京一定不能錯過的五大美食!炙子烤肉。
  • 老北京炸醬麵,老炮兒教你怎麼炸醬,醬香味濃全家愛吃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伴隨著無數人的成長,乃至是一生。說起北京味道,你會想起什麼?是一碗美味的炒肝,還是一道外形粗糙、味道驚人的菜?還是有名的北京烤鴨?北京的味道還不止這些。從早上的豆汁到中午炸醬麵,還是豌豆黃、驢肉卷等小甜點,北京的風味數不堪數。每一種口味都有無數忠實的粉末。
  • 如何做出美味的炸醬麵?只要這樣做,大人小孩都愛吃
    炸醬麵是中國傳統美食,最初起源於北京,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作為南方人的我還是很喜歡吃麵食的,但其中最喜歡的就是炸醬麵。因為炸醬麵不同於其他面,非常適合自己在家製作,不僅簡單易學還非常美味,想吃一碗正宗炸醬麵真的不容易呀,吃了很多地方的炸醬麵,各地的口味都不同,可味道往往不如自己懷念的那碗炸醬麵,今天自己終於做出了那個正宗的味道令自己太滿意了,全家人都愛吃。其實一碗美味的炸醬麵重在它的醬,醬就是整個面的靈魂。
  • 老北京炸醬麵,到底是碗什麼面?
    北京20天新增328例,全國人民都在為北京加油,為炸醬麵加油,讓人心裡暖暖的。 為什麼是炸醬麵呢?當然也可以給北京烤鴨加油,給滷煮加油,給豆汁兒加油……可說起來,總是不如炸醬麵這樣震撼人心。只要炸醬麵在,一切都會過去。
  • 做炸醬麵,最忌直接炒醬,北京老大爺:很多人都不懂,難怪不好吃
    導讀:做炸醬麵,最忌直接炒醬,北京老大爺:很多人都不懂,難怪不好吃!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不同的地方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和傳統美食,重慶的酸辣粉,武漢的熱乾麵,北京烤鴨,內蒙牛肉乾等等,這些美食陪伴著不同人的成長,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北京的炸醬麵,相信不少朋友都吃過吧,醬汁油亮,香味濃鬱,看上去很誘人,吃起來也會讓人喜歡,甚至還能讓人回味無窮,一碗吃完後會覺得意猶未盡,因此很多人都會嘗試在家裡做炸醬麵,但是口感並不那麼好吃
  • 北京炸醬麵 色香味面面俱到
    "北京炸醬麵"是北京地區的一道特色麵食,深受北京人的喜愛。北京的炸醬麵館"北京炸醬麵」看似平常、普通,它卻以獨特的「醬味」和「醬香」深深地打動著北京人的味覺和味蕾,銘刻在了北京人的飲食記憶中。老北京炸醬麵,紮根於古老的京城,伴隨人們共同見證著古老京城的歷史興衰和繁榮發展。
  • 老北京炸醬麵,炸醬是關鍵,多數人弄錯了,難怪炸醬不香也沒味
    自製炸醬麵,炸醬是關鍵,做法配方全教你,做一大盆不夠吃!對於愛吃麵條的人來說,#一碗炸醬麵的好吃與否,炸醬是關鍵,如果醬沒有炸好,那就算配料再多再美味,這碗面都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老北京炸醬麵應該是炸醬麵中的第一名了,很多人去北京除了吃烤鴨,來一碗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也是最流行的,老北京炸醬麵,炸醬是關鍵,多數人弄錯了,難怪炸醬不香也沒味!炸醬中的肉一定要選擇肥瘦相間的豬五花肉,切成2釐米左右的肉丁。
  • 做炸醬麵,用黃豆醬還是甜麵醬?大廚教你正確的做法,味道倍兒香
    大廚教你做老北京炸醬麵,正宗炸醬,香味濃鬱,大人孩子都愛吃!炸醬麵是咱們國家的傳統美食之一,最初起源於老北京,還被多次評選為「十大麵條」之一。現在全國各地很地方都有人愛吃炸醬麵,炸醬麵的做法比較簡單,關鍵就是熬好炸醬。
  • 北京炸醬麵,這麼經典的美食,你知道怎麼做嗎?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單是北京的美食連續吃一周也不會重樣,看見中國美食的數量之多。說到北京的美食,你們知道哪些北京的美食呢?今天我要著重你講一下這道美食,或許大家都吃過了,它就是——炸醬麵。炸醬麵,可以說是我國的特色美食了,而且也是我國「十大麵條」之一,炸醬麵最出名的還是北京的炸醬麵,一碗煮好的麵條再拌上鹹度適中的醬,香味十足,對於喜歡吃麵的人真是一大「殺器」。
  • 炸醬麵快要保不住了嗎?看看中國炸醬麵和韓國炸醬麵,區別很大
    如今這種傳統麵食面臨一個問題——很多中國人已經不知道炸醬麵起源於中國北京,看了不少韓劇後,已經覺得炸醬麵來自韓國。特別是很多年輕人,由於不太了解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的特點,而老北京出名的美食太多,這小小一碗家常的炸醬麵被隱藏在諸多小吃之後,現在名聲還不如韓國炸醬麵來得大。肯定有人以為炸醬麵是韓國人發明出來的。
  • 北京傳統美食——炸醬麵,從大江南北傳來的「中國十大面」
    炸醬麵是中國傳統的面。最初起源於東北,滿人進入海關後拿到了北京。因為從很早以前就產大豆,所以有東北的味增,做成了炸醬麵這樣好吃的東西。炸醬麵是北京的美食之一。從大江南北傳來的「中國十大面」之一而聞名,北京、天津、山東、河北、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將烹飪線、炸醬麵混合製作而成。然後製作炸醬,用油炒碎末、蔥、生薑等,加入大豆。豆粉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辣椒、醋等調味料。這個更適合自己的口味。也有拉撈出後用冷水洗,再加炸醬、蔬菜軟線的,稱「過水麵」。
  • 小滿時節過後,北京人的夏天,這樣過的!
    北京的胡同有很多,逛一逛紅牆綠瓦的北京胡同巷子,北京有名的胡同也很多。但是百年以來的北京地方文化,北方地區的北京。氣溫逐漸升高的夏天,北方一些地方的氣溫很容易異軍突起,使用流動水和洗手液洗手。最正宗的炸醬麵在每個北京人的家裡,對於北方地方來說。小滿時節過後,對於北方地方來說,可真的要進入夏天了。
  • 那些鍾愛中國美食的體育明星 科比愛吃炸醬麵福原愛喜歡小龍蝦
    科比愛吃炸醬麵每次來中國,科比都會吃上一碗地道的中國「炸醬麵」,雖然拿著叉子挑著吃的動作有點「違和」,但是科比對中國麵條可是真愛。據說,科比在義大利長大,小時候就愛吃義大利麵,來到中國後不吃一碗怎麼行呢?韋德愛吃肥牛火鍋
  • 分享老北京炸醬麵最正宗的做法,不出門就能吃到北京美食,太美味
    導語:分享老北京炸醬麵最正宗的做法,不出門就能吃到北京美食,太美味大家好啊,今天又和大家見面啦。有沒有想念小編帶給大家的美食啊?民以食為天,喜歡美食無可厚非。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咱們北京的美食。去過北京的人應該都知道,北京好吃的美食簡直是太多太多啦,而且每一種美食都會讓我們難以忘記它的味道。
  • 米其林推薦,王思聰舔碗,北京必吃炸醬麵入駐和平菓局啦!
    說起在北京人心中無可替代的老北京美食,當然要說炸醬麵了,這地位絕對是響噹噹大哥級的無可撼動。 八、九十年代的夏季,每逢傍晚,試問哪個北京的大老爺們兒沒光著膀子蹲在胡同口呼嚕呼嚕地埋頭吃著一碗家裡做的炸醬麵,絕對是賽過神仙的享受。
  • 北京炸醬麵的做法,炸醬的比例和配方詳細分享,這個味兒才對
    近期,北京新冠肺炎疫情牽動很多人的心,一時間,大家紛紛為北京祈禱:熱乾麵熬過去了,烤冷麵也熬過去了,咱們炸醬麵也一定能行!相信北京,北京加油!今天,小寧就做一道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麵,在家中感受老北京的味道,用自己的方式來為北京加油!
  • 老北京炸醬麵家常做法,醬汁油亮味濃,做法簡單,連吃兩碗
    說起南方和北方的飲食差異,最大的地方莫過於主食,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麵,基本如此。有的人把吃米和吃麵,分別歸類為「粒食主義者」和「粉食主義者」,果真如此的話,那我家應該算是「粉食主義者」,雖然不排斥吃米,但是更愛麵食。
  • 鄭州本地老北京炸醬麵,河南電視臺多次上榜美食,味道就是中!
    炸醬麵最初起源於北京,也是中國十大麵條之一,屬於山東魯菜,不過在它火遍大江南北之後,做法變得更加繁多,因為每個地區人的飲食習慣和口味都不太一樣,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口味稍作改良,所以很多外地人吃到的炸醬麵可能並不正宗。
  • 閒話老北京炸醬麵的典故
    常有朋友問我:北京哪家館子的炸醬麵最正宗?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因為北京街頭出現專門的炸醬麵館子也就是近幾年的事。在早先,炸醬麵都是百姓居家過日子的家常飯,進不了館子,也不算是街邊隨便點補的小吃。炸醬麵的最大特色當然在於醬。北京人擅長吃醬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旗人影響。努爾哈赤曾「以醬代菜」來強化部隊給養,後來清宮御膳上更是四季離不開醬——春天吃的是「炒黃瓜醬」,夏天要有「炒豌豆醬」,立秋以後上「炒胡蘿蔔醬」,到了冬天講究要吃「炒榛子醬」,這就是所謂「宮廷四大醬」。不過這些醬並不是調料,而是精緻的壓桌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