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千古一帝的漢武帝,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除了他的功績,還有他的後宮妃嬪,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陳阿嬌和衛子夫,兩個人一個有"金屋藏嬌"的傳說,一個不過是歌女出身,卻能夠身居皇后之位38年,都頗具傳奇色彩。
可惜這兩位皇后的結局都非常悲慘,陳阿嬌因為"惑於巫祝"而被廢黜,只能在長門宮中悽涼度日;而衛子夫更是因為受到了兒子的牽連,只能自殺以表清白。
和她們相比,李夫人雖然沒有高貴的出身,也沒有像衛青、霍去病那樣有力的外戚,卻深得漢武帝寵愛,甚至在她死後還經常懷念她。那麼李夫人到底幹了什麼,才得到了以薄情著稱的漢武帝的厚待呢?
得益於哥哥的一首曲子,李夫人得以入宮
"傾國傾城"這個成語,從它誕生之日起,就專門來形容女子的絕世姿容。而它的起源,其實來自於李夫人哥哥李延年所唱的一首曲子。
李延年其實是一個和司馬遷一樣因為犯法而受到宮刑的平民,後來到宮中負責養狗,因為出眾的音樂才華而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有一天他在漢武帝面前唱了一首曲子:
"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而這首曲子不但打動了漢武帝,還讓一向好色的他發出感慨,想知道哪裡有這樣美麗的女子。而在這個時候,曾經成功將衛子夫推薦給漢武帝的平陽公主再次幹起了拉皮條的活計,向漢武帝推薦了李延年的妹妹,說她就是這樣的絕色佳人。
漢武帝一聽大為心動,立刻命李夫人入宮,將其納為自己的妃嬪。
聰慧的李夫人,臨死前的一招讓漢武帝對她念念不忘
李夫人入宮之後,所受榮寵一時無兩,很快就生下一子。可惜紅顏薄命,她染上了重病,已是無藥可救。就在這個時候,這個出身低微的女子依然保持著自己的聰慧和冷靜。
在漢武帝前來探望她的時候,用被子遮住自己的面孔,只要求對方善待自己的兄弟和兒子;此刻想要見到自己寵妃最後一面的漢武帝幾次要求李夫人露出臉來,都遭到了拒絕;甚至當漢武帝允諾只要能夠見她一面,就賞賜千金,同時給她的兄弟尊貴官職的時候,李夫人還是堅持了自己的做法。最終漢武帝只能失望且憤怒地走了。
李夫人的姐妹因此而責怪她,而李夫人的應對則充分顯現出了她對漢武帝的了解:
"所以不欲見帝者,乃欲以深託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從微賤愛幸於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上所以攣攣顧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見我毀壞,顏色非故,必畏惡吐棄我,意尚肯復追思閔錄其兄弟哉!"
李夫人明白自己之所以受到寵愛不過是因為美貌,而一個病人的容貌,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好看。如果漢武帝是真心愛護她,或許還會在看到她蒼白的容顏後產生一絲憐惜,可是對枕邊人的了解讓李夫人知道這根本不可能,坦誠相見只會迎來帝王的厭棄。所以即使漢武帝說得再好聽,李夫人仍然沒有動搖。
漢武帝之後的舉動,證明了李夫人的正確
沒有能夠見到李夫人最後一面,在漢武帝的心目中,她就永遠是初見時的絕色佳人。因此在李夫人死後,漢武帝不但厚葬她,還因為相思難止,特地請來方士施法,想要再次與她相會。當然,人死不能復生,他最後只不過是隔著帳幔看到了一個模糊的人影而已。
只能說,李夫人深諳男人心理,所以才能夠在漢武帝面前取得一絲從容。相較於陳阿嬌和衛子夫,她實在是幸運太多了。
當然,陳阿嬌之所以被廢,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為自認對漢武帝繼位有大功,而和自己的母親竇太主一起在宮中橫行霸道,驕奢無度,引來帝王厭惡,大婚後多年無子卻又善妒,甚至因為嫉恨衛子夫懷孕而想要殺死衛青,導致漢武帝因為無後而帝位不穩;而靠山竇太后的死亡,更是讓她的後位搖搖欲墜。
同樣得,衛子夫的死,與她因為年老色衰進而失寵有關,更多的則是因為衛青和霍去病相繼去世,而太子劉據和漢武帝因為小人作祟而產生衝突,最終導致巫蠱之禍發生。她夾在丈夫與兒子之間,進退兩難,最後只能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兩個人也曾經獲得過漢武帝的寵愛,但是這份寵愛就像露水一樣易逝,抵不過年華老去,更比不上帝王手中的權力誘人。而李夫人的聰明,也顯得那麼卑微和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