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鐵面無私的包拯為什麼會留名青史?難道他不怕遭人報復?

2020-12-25 騰訊網

中國歷史名臣將相浩瀚如海,鐵面無私、廉潔公正的好官也如過江之鯽。唐有狄公狄仁傑和徐有功 ;宋有包公包拯和寇準 ;明有海公海瑞和況鍾 ;清有施公施世綸和于成龍等等,但是縱觀歷史你就會發現,唯獨包拯青史留名,並為大眾所熟知。

包拯是北宋名臣,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合肥古有「東鄉出相,西鄉出將」的說法。合肥東鄉,指的是今天的肥東縣。肥東縣的小包村,原名解鄉十三包,解放後改名為包公鎮小包村。

全村20多戶人家,100多口人。從表面看這是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村,然而他們大部分都是包公的後人,1000多年前,包公在這裡出生。在廬州,他一直生活到38歲。包公是一個極有原則性的人,幼年求學時就嚴於律己。不與富人結交。出仕後清廉自守,凡事出於公義。立身處世不畏權貴。不避親疏,不結朋黨。研究包公的學者認為,家庭環境,為他的性格產生了很好的環境。最後形成了名垂千古的肅嚴家風。

北宋是一個偃武修文的朝代,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目睹了諸多政權因為腐敗滅亡的情景。對官員貪贓枉法深惡痛絕,史書記載,帝深惡髒吏,內外官髒罪,多至棄市。

包拯把大半生都交給了朝廷,彈劾了很多大臣,得罪了很多權貴,但是有一個堅強的後盾一直保護著包拯,所以沒有人敢大肆報復包拯。包拯的後盾是宋朝最厲害的人物,掌握宋朝大權的宋仁宗。宋仁宗非常信任包拯,從包拯還是一個縣官的時候就注意到了這個鐵面無私的官員,後來發現這個官員不錯,作風也沒有問題,重要的是為國家做實事,因此宋仁宗開始培養包拯,不斷提拔他,給他派發一些重要的任務,慢慢的把包拯培養成自己的心腹,讓他做自己在朝中的眼線。

犯法的官員知道是宋仁宗在背後支持包拯,還怎麼敢去報復他。並且包拯和親人等有關係的人都斷絕了關係,不來往,在朝中也不拉幫結派,就是有人想報復也找不到報復的地方。宋仁宗作為一個皇帝,沒有太大的作為,是一位守城之君,但是守衛一個國家有時候比建成一個國家更難。

相關焦點

  • 包拯一生鐵面無私,屢受攻訐,為何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包拯的這種經歷,不僅在北宋時期極其罕見,就在中國歷史上也十分稀有。那麼,如此神奇的歷程,包拯是如何做到的呢? 包拯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不僅有皇帝這個大靠山,而且背後還團結著強大的集團後盾。據記載,包拯是天聖五年的進士出身,同一批次提幹為官的一共有1400多人。
  • 為何提到「鐵面無私」,就會想起包拯,為何他被稱為包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包青天的名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電視劇的循環播放,還是朗朗上口的歌曲,無一不體現出包拯在人們心裡的地位。宋朝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數,可是真正被大家記住並且流傳至今的卻沒有幾個人,可偏偏包拯佔了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
  • 《開封府》中的包拯和歷史上的包公相差有多大?
    今天我們就以劇中的包拯和歷史上的對比對比,看看他的人生到底有多傳奇。《開封府》裡的包拯,不同於周杰、陸毅等的機靈帥氣,不同於金超群老師的威嚴持重,而是呆萌中不失正直,傻氣中不失智慧,很有小人物大情懷的感覺。幼年的包拯遭父母嫌棄,被兄嫂撫養長大,笨的連羊都數不好,被二嫂誆騙推入井中因禍得福,反而變得聰明。
  • 「包公故裡」且聽「鐵面無私」娓娓道來
    本期「跟著成語遊合肥」遊到了合肥包公園四景之一的包公祠,去了解一代名臣包拯與成語「鐵面無私」的「淵源」。鐵面無私,意思是形容公正嚴明,不怕權勢,不講情面。說到這個成語,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包拯包青天。包拯,北宋名臣,合肥人,一生為官公正無私,斷案更是鐵面無情。所以鐵面無私這個成語幾乎成了包拯的代名詞,後人為了紀念包拯便在合肥建立了包公祠。
  • 開封有個包青天,如果把他歷史上的職位拿到現代,會是什麼級別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來辨忠奸。看到這句話,就應該知道小編說的是誰了,包拯包青天。我們平時沒少看關於包拯的電視劇,這幾年稍微弱了一點,不過還是擋不住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看過電視劇的人都應該知道包拯這個人,鐵面無私,出行的時候帶著三口鍘刀,分別是狗頭鍘、虎頭鍘和龍頭鍘。
  • 為何用「鐵面無私」形容人公正嚴明、不徇私情?
    當朝的內閣大學士楊榮是魯穆會試的考官,其子侄依仗楊榮的權勢在家鄉做了不少違法的事。魯穆欲將其治罪,有人勸他不能忘記恩師的提拔,也有人提醒他楊榮正執掌國政,要小心行事。然而魯穆堅持秉公處理,絕不以私害公。當地百姓們聽說後,皆佩服魯穆鐵面無私,稱其為「魯鐵面」。我們常用鐵面無私形容人公正嚴明。《說文解字》解釋鐵為「黑金也」,鐵是一種金屬,因其顏色為黑色,古代又被稱為黑金。
  • 鐵面為何形容無私
    當朝的內閣大學士楊榮是魯穆會試的考官,其子侄依仗楊榮的權勢在家鄉做了不少違法的事。魯穆欲將其治罪,有人勸他不能忘記恩師的提拔,也有人提醒他楊榮正執掌國政,要小心行事。然而魯穆堅持秉公處理,絕不以私害公。當地百姓們聽說後,皆佩服魯穆鐵面無私,稱其為「魯鐵面」。 我們常用鐵面無私形容人公正嚴明。
  • 說一說鐵面無私的包拯,有沒有曾經判錯過的案子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是不是對於這句歌詞很熟悉呢!沒錯我們今天講的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包拯。小的時候經常窩在家裡看包青天潘安,鐵面無私,是一個公正廉明好官,他在我國歷史上,可是有名的大清官,一心為民服務。
  • 開封有個包青天,事跡都靠後人編,還原歷史上不黑有點帥的包拯
    一提起包青天大家都能扳著手指頭數他辦過的案子。他身邊帥氣的男神展昭,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等都是我們童年時期非常熟悉的角色。可要是愛說歷史的娘娘告訴你,包青天的事跡都是假的,會不會跌破眼鏡?宋朝實際歷史上是有包拯這個人的,《宋史》中也有關於他的記載:包拯在安徽天長縣當縣長時,一戶人家的耕牛被割掉舌頭,遂跑到包拯這裡告狀,包拯便令他回去殺牛賣肉。
  • 歷史上的包拯,在現實當中,與電視劇中有什麼樣的不同
    通過一些影視劇當中或者是資料當中就可以了解到,包拯在做官以來,一直都有著鐵面無私的做事風格,對待周圍的人更是非常的友好,而在辦案的時候,更是不會被一些有權有勢的人所左右,是一個斷案如神的神人。除了被後世人所稱讚以外,在當時的宋仁宗對他更是有著很高的評價。其實他出生是非常普通的,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大的名氣,直到現在很多人對他都非常感興趣,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努力。
  • 大譜師:包拯,開封有個包青天
    包拯以其清廉公正,鐵面無私而留名青史,民間關於包公的戲曲、故事、傳說不計其數,可見百姓對包拯的愛戴。 鐵面執法 六彈權貴 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在安徽廬州出生,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
  • 不可否認,在心理學上擁有這樣幾個特質的人往往更加容易成功
    而在咱們歷史上成功運用了這一方法而取得成功的我想非咱們的包拯「包青天」莫屬了。首先,包拯是「瘋子」嗎?絕對是!幾十年都不笑一次的人難道還不是有心理疾病嗎?有些小夥伴們對於這位「青天大老爺」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他斷案如神,鐵面無私上,但其實啊,在歷史的記載中這位「神探」根本就沒有斷過幾次案,他的拿手之處是在於他彈劾別人身上。在當時的官場上流行這樣兩個詞語,一個是」沒包彈「,一個是」有包彈「。
  • 海賊王:草帽大船團歷史上留名的「大事件」,會在鬼之島發生嗎?
    《海賊王》是一部有完整世界觀和自己的歷史的動漫,它的歷史之中有著不少驚人的事件,還有許多是至今也未知的。今天的文章就來看看,關於草帽大船團的那件"大事件",會在鬼之島發生嗎?漫畫中提到留名青史的大事件時,草帽大船團還在"之後繼續成長"的狀態,所以可能現在就想引發那個大事件還為時尚早。草帽大船團成長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從德雷斯羅薩結束到現在,至少也應該有兩個月以上的時間了,但對草帽大船團來說成長的時間還是太短。但是,也有像那樣幾個月就成長到完全不同的程度的個例,所以用看普通成長的目光來推測那個大事件發生的時間,可能會產生錯誤。
  •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拯每次斷案時,也敢穿龍袍?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拯每次斷案時也敢穿龍袍?難道包拯不知道龍袍是皇帝的專屬嗎,他一個臣子竟然敢明目張胆的越矩!而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大名臣,看他擔任過三司戶部判官、龍圖閣直學士、權御史中承等官職,就知道他的鐵面無私是怎麼來的了!再加上他身穿黑龍袍一臉嚴肅正氣的斷案,怎麼會不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大家誤解了包拯的龍袍,那只是極為相似的蟒袍,就是和皇帝賞賜大臣黃馬褂一樣,不過是恩賞中最高級的了。
  • 包拯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不苟言笑,根本不受同僚待見
    邏輯上,屬於王安石和包拯歐陽修的推薦,友誼的同一扇門,兩人要有上下級關係,交易是對的。但是在《臨川集》,我們沒有看到關於寶正的一句話。筆者個人認為,保誠的人格可以與海瑞相提並論,但所謂的人並不完美。寶正的完美使他與外界格格不入,缺乏人類的感覺。所以寶正一生都沒有交朋友。歐陽修在討論寶正時說:「心藏在裡面,人卻看不見。留下痕跡的人出現在外部,但天下都在看著。
  • 推測:包拯去世後,展昭去了哪裡?
    「展昭兄弟,我走後你要小心敵人的報復。你的武功並不是天下第一,為了安全切記要按我的布置去做!」包拯握住展昭的手,奄奄一息的說。當年包拯赴京趕考,差點命喪金龍寺。幸得當時半路相識的展昭不顧自身安危勇敢出手相助,制服兇僧救下包拯。包拯和展昭之間,不僅僅是表面的上下關係,更是有著生死交情、彼此肝膽相照的鐵哥們。
  • 民間故事:鐵面無私的包拯也有至情至善的一面,十分孝敬父母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匾中懸」。這首歌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包拯是一個剛正不阿、貼面無私的人。也流傳下來很多經典的案例比如斬美案等等。本文我們不談包拯 的鐵面無私,我們來談一談包拯至情至善的一面,十分孝敬父母。
  • 喜歡「參人」的白麵包拯,為何進化成了黑青天?
    然而有趣的是,包拯在《清平樂》上線後,觀眾的關注點卻跑偏了。不少網友對著《清平樂》中白面長鬚的包拯發出了大大的疑惑:「包大人竟然美白成功了?」確實,《清平樂》中的包拯與許多人印象裡面如黑炭,額帶新月的形象相去甚遠。但如果比照歷史畫像,就會發現《清平樂》中的包拯形象其實更接近歷史。
  • 面對宰相勾結貴妃,包拯卻置之不理,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也會徇私?
    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清官,因其清廉且鐵面無私而得到後人的讚譽。在文學作品中,包拯善於斷案,為民請命而不畏強權,後人尊稱他為「包青天」。歷史上的包拯其官場生涯確實有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從事司法相關的工作,例如他曾任開封府尹、監察御史等與司法相關的職位,但他並不擅長斷案,更不可能去現場斷案。不過不管在哪個職位上,包拯都能盡職盡責,這也是他能留清譽至今的主要原因。
  • 王爺中了包拯的計,皇上意想不到會是他,心痛
    ,顯然幕後主使人極可能便是他!是那王爺的女婿楊牧的屍體,此時包拯現身,把王爺震驚的說出,包拯心裡想比還活著我為什會死,便命人將那些大膽賊子拿下,韋東欲抵抗想讓包拯再死一次卻遭展昭擊斃,趙怡呢自然就束手就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