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鐵面無私的包拯也有至情至善的一面,十分孝敬父母

2021-01-09 地球是個小小的圈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匾中懸」。這首歌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包拯是一個剛正不阿、貼面無私的人。也流傳下來很多經典的案例比如斬美案等等。本文我們不談包拯 的鐵面無私,我們來談一談包拯至情至善的一面,十分孝敬父母。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包拯的父親名叫包儀,曾任朝散大夫,包儀死後被追贈為刑部侍郎。包拯從小開始為人老實敦厚,心性純良。在包拯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孝敬父母而出名,包拯的至情至善也是從小就有的,一直陪伴在包拯身邊。

包拯在公元1027年的時候,也就是他28歲的時候,中了進士。這在當時可是一件揚眉吐氣的事情。包拯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包拯老家是廬州合肥,包拯上任的地方與老家相隔實在是太遠了。包拯的父母因為年紀大了活動不方便,而且也身患疾病,常年需要吃藥,並不願意跟隨包拯到他鄉。包拯覺得自己父母年紀大了,也的確不適合長途奔波,於是主動上書辭去官職,安心在家照顧父母。悉心照顧父母起居,無微不至的關懷父母。皇帝每次提起包拯,都對包拯讚不絕口,並以包拯為楷模,大加讚賞。其他官員們也為包拯的孝心而感動,不斷稱頌包拯的美德。

幾年以後,包拯的父母相繼辭世,包拯這才重新踏上仕途。這也才有了後來包拯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辦案。

包拯在自己有大好前途的時候,毅然為了自己的父母而主動脫離仕途,悉心照顧自己的父母,說明包拯並不貪戀名利,更能說明包拯是個至情至孝的人,懂得感恩父母。我們應該好好向包拯學習。畢竟在現代社會上經常出現不贍養老人的新聞。希望包拯的故事能夠教育他們。

相關焦點

  • 鐵面無私包青天,看一代清官包拯的傳奇斷案故事
    今天振艾說人文要和大家講的是:鐵面無私包青天,看一代清官包拯的傳奇斷案故事。包拯是北宋仁宗時候的進士,曾任州、縣官,開封知府等職位,他做官剛正不阿,鐵面無私,敢於打擊權貴,為民伸冤,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百姓們都稱他為「包青天」。包拯,瀘州現今安徽合肥人,又被稱為包龍圖或包公。他出生於沒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時期家境貧困,直到二十八歲才考取了進士,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
  • 包拯為何有那麼大的實權?他的官職有多大
    民間流傳著他各色各樣的故事,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形象,就是包拯剛正不阿的形象,只知公正,不懼權貴,哪怕皇上的轎子他都剛攔。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好奇,一個斷案的判官,究竟哪裡來的這麼大的面子?到底有多大官?對於這麼問題,那就不能只停留在電視劇的印象中了,因為包拯一生做過很多官。
  • 說一說鐵面無私的包拯,有沒有曾經判錯過的案子
    沒錯我們今天講的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包拯。小的時候經常窩在家裡看包青天潘安,鐵面無私,是一個公正廉明好官,他在我國歷史上,可是有名的大清官,一心為民服務。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現在為止,保證一直被人們當成神明一樣的供奉,因為有他在,才讓更多犯罪的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 鐵面無私的「黑臉」英雄,包拯傳奇的一生,為何深受百姓擁護?
    鐵面無私的「黑臉」英雄,包拯傳奇的一生,為何深受百姓擁護?歷史上有能力的官員很多,而有能力還不貪錢的官就不多見了。宋朝的包拯就是符合這一條件的官員,他因其鐵面無私、公正廉潔而被後人所稱道。而其在影視劇中,黑面的形象更是給現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鐵面無私的包拯,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環?
    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環? 原配早早去世,第二位夫人以及長子長孫皆離包拯而去 包拯一生有三個老婆,分別是兩位夫人還有一個滕妻。包拯的原配為張氏,她在與包拯結婚一年之後就去世了,並沒有給包拯留下子嗣。
  • 鐵面無私《包公案》:不僅有人心險惡,還有人性本善
    被老百姓賦予正義與公道意義的包拯就是這樣的人。包拯,字希仁,宋仁宗時期官員,人稱包公,他斷案如神又鐵面無私,他一身正氣、廉潔奉公,深得百姓愛戴。民間流傳著眾多以包拯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人們將理想中「賢臣」的特性都加在他身上,使包公的形象經過一代代民間加工而愈見立體、豐滿,成為封建社會中清官的著名代表。
  • 包拯的故事為什麼能夠流傳一千多年
    包拯在28歲才考上進士,官職並不高說是底層也不為過,不過包拯並沒有任職,之後又被任命為他區知縣,可包拯這個大孝子怎麼可能拋棄父母獨自跑遠方去任職呢!在他和家裡說時,父母年事已高不肯跑到那麼遠的地方,所以包拯再一次推辭了官職。包拯家不富裕,朝廷考慮到這點很快就又給了包拯一個在家附近的小官,本來做的挺好的,但是包拯擔心父母就又辭官回家了。
  • 廉潔公正立朝剛毅,26年升遷25次,北宋名臣包拯是何方人物
    辭官歸養,廬親墓側,至孝也,包拯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孝子,天聖五年,進士甲科第一甲,但為了盡孝,包拯毅然辭去了官位,回家侍奉雙親。即使後來朝廷為了照顧包拯,委任了距離他家較近的職務,但因為父母的原因,包拯還是婉言謝絕了。 百善孝為先,在宋朝,孝敬老人,孝敬父母一直被朝廷和百姓所遵從的一種觀點。
  • 喜歡「參人」的白麵包拯,為何進化成了黑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作為觀眾心中最知名的宋朝官員之一,包拯最近終於在《清平樂》中上線了。一出場,包拯就率領一眾言官義憤填膺地攔駕進諫,逼得官家進退不得,只能默默用衣袖擋一下橫飛的吐沫。鐵面無私的人設,立得妥妥的。
  • 看圖歇後語鐵面無私包青天課外知識
    01包公斷案——鐵面無私解釋:剛直無私常用來形容包公,斷案鐵面無私.用來比喻辦事公正,不徇私情.故事:北宋時期,有一位清官叫包拯。他在做開封府尹的時候執法嚴正,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即使是親戚朋友犯了法也絕不包庇。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法,他毫不徇私,派人把舅舅抓到官府,依法用鞭子抽打了一頓。他的侄子包勉犯了法,被家人藏了起來。
  • 《新包拯》火熱來襲!展昭成意外之喜,看清包拯:是在開玩笑?
    眾所周知,「包拯」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人物角色,他鐵面無私,為人清正廉潔,敢於替老百姓伸冤,是很多人心中的英雄。關於包拯的很多故事都被改編成電視劇,一直備受大家喜愛。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直到現在,仍有很多人在回味這部經典。
  • 《新包拯》開拍,小鮮肉披著長髮飾演包拯公孫策,求放過經典
    文:《新包拯》開拍,小鮮肉披著長髮飾演包拯公孫策,求放過經典鐵面無私的包青天,是影視藝術中的不朽典型,他為人清正廉潔,英明決斷,不畏權貴,敢於替老百姓伸冤,民間將他奉若神明。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有關包拯的影視作品就開始出現,直到現在有將近70多個版本。
  • 大譜師:包拯,開封有個包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以其清廉公正,鐵面無私而留名青史,民間關於包公的戲曲、故事、傳說不計其數,可見百姓對包拯的愛戴。為官期間,包拯累遷監察御史。在擔任監察御史及知諫院時,包拯嚴查貪官汙吏,肅正綱紀。在宋仁宗趙禎面前,他能冒犯威嚴,大膽給領導「提意見」。被包拯彈劾的官員不知其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包拯六次上奏彈劾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 宋仁宗的愛妃張貴妃出身普通,然而容貌出眾,宋仁宗對其寵愛有加。
  • 包拯斷案出錯,罪犯被其判無罪,最後包拯成了整個開封府的笑柄
    包拯斷案也出錯,罪犯被其判無罪,最後包拯成為全開封的笑柄在《七俠五義》中,包拯被塑造為辦案如神的「包青天」,可這畢竟是小說家的臆想。在歷史上,包龍圖——包拯是不是真的是這樣一個神探?這其實也是一個問題。
  • 酷我暢聽《百家講壇》講包拯 北大教授深度剖析一代名臣真相
    提到包拯,聽眾腦海中一定會迴蕩起這段熟悉的唱詞,「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的「青天」形象已經通過戲曲、電視劇、電影等形式的演繹和傳播深入人心,但歷史上真實的包拯與演繹中的「包青天」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跟隨《百家講壇》的「名臣包公」系列,來深入解讀那些年被誤解的包青天。
  • 孝敬父母,莫等閒
    父母愛子女,人之常情,舔犢情深。那么子女應該怎麼樣對待父母呢?是誰給了你生命,是誰讓你有了未來,很老的一首歌《酒幹倘賣無》,不管是蘇芮還是那英唱的都催人淚下。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沒有家哪有你?沒有你哪有我?動物中也知道知恩圖報,羊羔跪乳,烏鴉反哺。
  • 包拯大兒媳崔氏才是包拯嫂娘的原型,朝廷給她寫表彰詞,是咋回事
    包拯包青天的故事深入人心,特別是通過國粹京戲的傳播,包拯被老百姓親切地稱呼為包青天,是真正為老百姓著想,解決老百姓疾苦的父母官。包拯不依附權貴,一心為公。包拯孝敬父母,在1027年,28歲的包拯中了進士,此時父母也年邁了,需要人照顧。開始,包拯就在家鄉做官,為的就是方便照顧父母。後來,覺得為官還是沒法盡心盡力地侍奉父母,無法守在二老的床前端茶倒水,於是果斷辭官,專心服侍父母。
  • 話題│河南開封 感受鐵面無私包青天浩然正氣
    巍巍開封府,包拯開衙現身。記者汪莉絹/攝影「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開封府包青天懲奸除惡的故事,眾人耳熟能詳;到河南開封旅遊,造訪開封府衙、看包青天斷案和演出,是必遊景點之一。歷史上包拯擔任開封府尹僅一年零三個月,卻因其執法如山、為民伸冤,成為正義的化身,流傳下來的各種故事,迄今仍讓當地百姓津津樂道。
  • 面對宰相勾結貴妃,包拯卻置之不理,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也會徇私?
    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清官,因其清廉且鐵面無私而得到後人的讚譽。在文學作品中,包拯善於斷案,為民請命而不畏強權,後人尊稱他為「包青天」。歷史上的包拯其官場生涯確實有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從事司法相關的工作,例如他曾任開封府尹、監察御史等與司法相關的職位,但他並不擅長斷案,更不可能去現場斷案。不過不管在哪個職位上,包拯都能盡職盡責,這也是他能留清譽至今的主要原因。
  • 包拯一生鐵面無私,屢受攻訐,為何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包拯被世人稱之為包青天。北宋時,包拯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御史中丞、龍圖閣直學士等職,為官清廉,斷案無數,鐵面無私,敢於犯言直諫,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可正因為如此,包拯也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屢受攻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