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面無私的包拯,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環?

2020-12-16 騰訊網

據《宋史》中記載: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

說起包拯,可謂是家喻戶曉,他以斷案秉公執法,不畏強權而聞名古今,他所斷陳世美一案驚天動地。但是,相信很多人從沒有關注過包拯的家庭生活,而實際上包拯的家庭生活並不順暢。

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環?

原配早早去世,第二位夫人以及長子長孫皆離包拯而去

包拯一生有三個老婆,分別是兩位夫人還有一個滕妻。包拯的原配為張氏,她在與包拯結婚一年之後就去世了,並沒有給包拯留下子嗣。

之後,包拯又娶了一個妻子董氏,董氏從小受到了各種教育,所以她非常的知書達理,這樣的女子對包拯來講,簡直就是不可多得的賢內助。

包拯一生都忙於朝政大事,將朝政大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只要有冤情存在的話,他就會第一時間出現,而且清廉的他不接受任何的賄賂,將百姓的利益看的非常的重要。

但是在為官多年之後,他想到了家中年邁的父母,出於孝心,包拯便告老回鄉,當時的妻子董氏也隨他回去了,生活也是非常辛苦的,但是她卻一直堅持下來了。

在回鄉之後,包拯雖然是公正廉明,但是他的性格卻是非常的剛烈。為了老百姓,包拯經常和一些人發生爭執,有好幾次的情況極其惡劣,幸虧有妻子董氏的幫助,才化解了危機。但是不幸的是,最終董氏因病去世就。

在去世之前,董氏給包拯生下了一子兩女。長子叫做包繶。包繶在十九歲時,娶了淮陽崔氏為妻,崔氏是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跟包繶也算得上是門當戶對了。

而在宋朝一向有祖蔭入官,因為包拯的原因,包繶就被宋仁宗賜封為太長寺太祝,可他還未上任就去世了,年僅21歲,去世前留下了獨子包文輔。

然而不幸的是,在數年後包文輔早夭了,而此時的崔氏不過才二十餘歲,包拯也是開明之人,便勸她再嫁,但崔氏卻執意不從,留在包家侍奉公婆。而隨著獨子獨孫的相繼離世,包拯可以說無後了。

也有人會問,他不是還有兩個女兒嗎,這兩個女兒倒是沒發生什麼意外,而且也嫁得很好,兒孫這些也還有。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女兒嫁出去就是潑出去的水,是已經不能算在包拯家了,也就是不能認為是包家的後代。

滕妾與包拯不歡而散,沒想到分開前已有身孕

除了兩位夫人之外,包拯還有一個滕妾,滕妾也就是陪嫁的丫鬟做了妾。而之所以娶她,和當時的習俗也是有關係的,在主子去世之後,丫鬟可以被收房。

而讓包拯沒想到的是,他能夠傳宗接代,竟然是靠這個滕妾。

包拯的滕妾叫做孫氏,她脾氣不好,因此經常與包拯吵架,於是包拯也就將孫氏趕回了娘家。但是在離開之前,這個孫氏已經有了身孕,在回娘家沒多久之後就生了一個兒子。

而且因為孫氏與包拯之間的關係不好,因此娘家人也沒告訴包拯。

而得知孫氏懷孕的崔氏,背著包拯夫婦,私底下不斷派人將錢財衣物等送到孫家,等到孫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將男孩抱養在自己房裡,她名為長嫂,但實為養母。

據《宋史·包拯傳》記載「拯嘗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撫其母,使謹視之。繶死後,取媵子歸,名曰綖。」

後來,包拯年事已高,以為自己沒有子孫,每天都是鬱鬱寡歡,而到了包拯60歲生日的時候,他的兒媳崔氏突然給包拯帶來了這個由孫氏所生的兒子,告訴包拯他還有後代。

這讓包拯非常的高興,也算是老來得子,包拯將這個孩子取名為包綖,他也就是包拯的次子。

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她傳宗接代的女人卻是給丫鬟,這件事只能說是一個意外了,只能說包拯的運氣太差和太好了。太差是因為他的親人們一一離他而去,而幸運的是還有包綖讓包拯不至於遺憾終身。

包拯去世,子孫後代得以延續

1062年時包拯去世,宋仁宗親臨祭奠,他看到了年僅五歲的包綖,想到了包拯的忠義,便封包綖為太長寺太祝,並記錄在案,等包綖長大後赴任。

而在開封的喪禮完畢之後,包綖跟著家人,護送著包拯的靈柩返回合肥安葬,包綖此後也就定居於合肥,由嫡母以及長嫂崔氏撫養長大,並在入學後改名包綬。

包綬一共有四子三女,他們就是血脈上包拯的後人,另外包氏近支還有一個孩子過繼給了包繶,即包萬年,因此包拯有六個孫子。

小結

包拯一生為國為民,但是他自己的家庭生活,卻是非常的坎坷,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古代,他一心想著要傳宗接代,但是這對他來講卻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最終達成他心願的,還是一位陪嫁丫鬟。

但是,最終的結果也算是皆大歡喜了,起碼包家有後了,包拯在大眾的眼中,就是一個任勞任怨的清官,很多人對他的遭遇,也是感到非常同情的,對他一生的作為,大家都是讚美有加,能夠得到美滿的結果,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參考資料:《宋史》、《宋史·包拯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鐵面無私「包青天」,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環?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中間,這是電視劇包青天裡面的歌詞,這提到的是宋朝名臣包拯。在傳說中,包拯斷案如神,為民伸冤,同時身邊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展昭等義士相助,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大清官,人們對他的紀念,也表明了人們希望有這樣的大青天來做官,為民主持公道。
  • 鐵面無私的「黑臉」英雄,包拯傳奇的一生,為何深受百姓擁護?
    鐵面無私的「黑臉」英雄,包拯傳奇的一生,為何深受百姓擁護?歷史上有能力的官員很多,而有能力還不貪錢的官就不多見了。宋朝的包拯就是符合這一條件的官員,他因其鐵面無私、公正廉潔而被後人所稱道。而其在影視劇中,黑面的形象更是給現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古時候窮人娶不起老婆,為了傳宗接代,他們想出了一個無恥的辦法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古代是實施的一夫多妻制,只要你有錢就可以隨意納妾,一個人可以娶很多個老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制度已經不復存在了,不過在國外的有些國家還是實施的一夫多妻制,目的跟以前一樣的都是為了繁衍後代,畢竟在古代對於繁衍看的可是非常重的,甚至高過了一切,那麼問題來了,有錢人可以娶很多老婆
  • 說一說鐵面無私的包拯,有沒有曾經判錯過的案子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是不是對於這句歌詞很熟悉呢!沒錯我們今天講的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包拯。小的時候經常窩在家裡看包青天潘安,鐵面無私,是一個公正廉明好官,他在我國歷史上,可是有名的大清官,一心為民服務。
  • 民間故事:鐵面無私的包拯也有至情至善的一面,十分孝敬父母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匾中懸」。這首歌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包拯是一個剛正不阿、貼面無私的人。也流傳下來很多經典的案例比如斬美案等等。本文我們不談包拯 的鐵面無私,我們來談一談包拯至情至善的一面,十分孝敬父母。
  • 為何提到「鐵面無私」,就會想起包拯,為何他被稱為包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包青天的名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電視劇的循環播放,還是朗朗上口的歌曲,無一不體現出包拯在人們心裡的地位。宋朝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數,可是真正被大家記住並且流傳至今的卻沒有幾個人,可偏偏包拯佔了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
  • 包拯一生鐵面無私,屢受攻訐,為何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包拯被世人稱之為包青天。北宋時,包拯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御史中丞、龍圖閣直學士等職,為官清廉,斷案無數,鐵面無私,敢於犯言直諫,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可正因為如此,包拯也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屢受攻訐。
  • 鐵面無私包青天,看一代清官包拯的傳奇斷案故事
    今天振艾說人文要和大家講的是:鐵面無私包青天,看一代清官包拯的傳奇斷案故事。包拯是北宋仁宗時候的進士,曾任州、縣官,開封知府等職位,他做官剛正不阿,鐵面無私,敢於打擊權貴,為民伸冤,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百姓們都稱他為「包青天」。包拯,瀘州現今安徽合肥人,又被稱為包龍圖或包公。他出生於沒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時期家境貧困,直到二十八歲才考取了進士,開始了他的官場生涯。
  • 《包青天》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要斬了他?
    本期話題【《包青天》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要斬了他?】說起《包青天》,可以說一直是觀眾心目中難以超越的經典存在,尤其是金超群版本的《包青天》,但是你知道嗎?狄龍版《包青天》也是非常精彩的,包拯,展昭還有公孫策三人或有智慧,或剛正不阿,或武功超群,但是都心懷正義,為真正受冤的人伸張正義,主持公道,非常受觀眾的喜愛。但是如今回顧起《包青天》卻發現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曾要殺他?
  • 包拯為何有那麼大的實權?他的官職有多大
    包拯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代表。他廉潔公正、剛正不阿,敢於替百姓申不平,因此有「包青天」之名。一起提起包公,我們腦海中便會浮出一個形象:皮膚黝黑、額頭中間有一彎月亮,坐在明鏡高懸的匾額下面審案。鐵面無私的形象讓我們記憶頗深。
  • 包拯過60歲大壽,感嘆膝下無子!兒媳婦當場抱出個孩子:您兒子
    導語:包拯過60歲大壽,感嘆膝下無子!兒媳婦當場抱出個孩子:您兒子包拯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好官,他在任期間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破獲了不少冤假錯案,他不畏強權公正廉明 ,就算是皇親國戚也公事公辦,所以深受百姓的愛戴,不過包拯雖然清正廉潔一生,到老年後卻膝下無子。
  • 看圖歇後語鐵面無私包青天課外知識
    01包公斷案——鐵面無私解釋:剛直無私常用來形容包公,斷案鐵面無私.用來比喻辦事公正,不徇私情.故事:北宋時期,有一位清官叫包拯。他在做開封府尹的時候執法嚴正,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即使是親戚朋友犯了法也絕不包庇。有一次,他的舅舅犯了法,他毫不徇私,派人把舅舅抓到官府,依法用鞭子抽打了一頓。他的侄子包勉犯了法,被家人藏了起來。
  • 喜歡「參人」的白麵包拯,為何進化成了黑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作為觀眾心中最知名的宋朝官員之一,包拯最近終於在《清平樂》中上線了。一出場,包拯就率領一眾言官義憤填膺地攔駕進諫,逼得官家進退不得,只能默默用衣袖擋一下橫飛的吐沫。鐵面無私的人設,立得妥妥的。
  • 為何有人說鐵面無私的包拯當年給自己準備了20多口棺材?
    在包拯老家安徽合肥的民間傳說中,包拯為官清正,得罪了很多人,死後為了避免仇家報復,專門準備了21口棺材,其中當然只有1個是真的,其餘20個都是假的,然後從合肥的7座城門中分別運出下葬
  • 面對宰相勾結貴妃,包拯卻置之不理,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也會徇私?
    在包拯留傳後世的《包孝肅公奏議》中,據不完全統計,包拯前後彈劾的朝廷官員達50多名,其中不乏宰相、皇親國戚,例如宰相宋庠、張貴妃的伯父張堯佐、三司使宋祁、張方平等。不過,後世仍然有人雖肯定了包拯的清廉和鐵面無私,卻認為包拯確實曾經有徇私之處。其證據有兩點:
  • 開封有個包青天,事跡都靠後人編,還原歷史上不黑有點帥的包拯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多少小夥伴的童年都是伴著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長大的。一提起包青天大家都能扳著手指頭數他辦過的案子。他身邊帥氣的男神展昭,王朝馬漢張龍趙虎等等都是我們童年時期非常熟悉的角色。可要是愛說歷史的娘娘告訴你,包青天的事跡都是假的,會不會跌破眼鏡?
  • 鐵面無私《包公案》:不僅有人心險惡,還有人性本善
    被老百姓賦予正義與公道意義的包拯就是這樣的人。包拯,字希仁,宋仁宗時期官員,人稱包公,他斷案如神又鐵面無私,他一身正氣、廉潔奉公,深得百姓愛戴。民間流傳著眾多以包拯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人們將理想中「賢臣」的特性都加在他身上,使包公的形象經過一代代民間加工而愈見立體、豐滿,成為封建社會中清官的著名代表。
  • 包拯的臉並不黑的,展昭也並不存在,公孫策怎麼去世的?
    可見,包拯在小說和熒幕上的形象是虛構的,以及戲曲中的魅力也是如此。 所以把包拯塑造成黑臉的形象更是為了他那鐵面無私的一面,不可能是白臉的包拯。其實包拯很可能是一個白臉的帥哥。
  • 《新包拯》開拍,小鮮肉披著長髮飾演包拯公孫策,求放過經典
    文:《新包拯》開拍,小鮮肉披著長髮飾演包拯公孫策,求放過經典鐵面無私的包青天,是影視藝術中的不朽典型,他為人清正廉潔,英明決斷,不畏權貴,敢於替老百姓伸冤,民間將他奉若神明。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有關包拯的影視作品就開始出現,直到現在有將近70多個版本。
  • 經典文言文賞析|包拯家訓
    譯文包拯在家訓中說道:「後代子孫為官從政,如果有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的,生前不準回歸老家;死後不能埋葬在祖宗墓地裡。不聽從我的志願的,就不是我的子孫。」家訓一共有三十七個字。包拯在家訓後面籤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的文字刻在石碑上,把石碑豎立在堂屋東面的牆壁旁,用來告誡子孫後代。」家訓又多了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人物介紹包拯:(999年一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