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包拯家訓

2020-12-12 我愛文言文

原文

包孝肅公①家訓云:"後世子孫仕宦②,有犯贓濫③者,不得放歸本家④;亡歿⑤之後,不得葬於大塋⑥之中。不從⑦吾志,非吾子孫。"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⑧珙刊⑨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⑩後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肅之子也。

注釋

包孝肅公:即包拯,他的諡號為孝肅。仕宦(huàn):做官。贓濫:貪汙財物。本家:指老家。歿(mò):死。大塋(yíng):墳墓,此處指祖墳。從:聽從,服從。仰:敬詞,無義。刊:刻。詔:告誡。

譯文

包拯在家訓中說道:「後代子孫為官從政,如果有貪贓枉法、以權謀私的,生前不準回歸老家;死後不能埋葬在祖宗墓地裡。不聽從我的志願的,就不是我的子孫。」家訓一共有三十七個字。包拯在家訓後面籤字時又寫道:「希望包珙把上面的文字刻在石碑上,把石碑豎立在堂屋東面的牆壁旁,用來告誡子孫後代。」家訓又多了十四個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兒子。

人物介紹

包拯:(999年一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

包拯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出處

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

啟發與借鑑

包拯是我國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他廉潔公正、剛直不阿、執法如山的形象,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包拯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與其他許多洋洋灑灑的家訓家規不同的是,包拯的家訓簡潔的只有37個字,但這短短37字,卻是擲地有聲,振聾發聵。包拯的家訓,既是他對後人的訓誡,也是他一生品格的寫照。

包拯這個用生命與腐敗決戰到底的古代官員,受到了華夏子孫經久不衰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形象構成了中國古代官員執法精神的一座豐碑,這座豐碑至今仍然保持著令人難以逾越的高度。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六個家訓,你知道幾個?
    族語:「家族,責任,榮譽」(Family, Duty, Honor)和西方有些類似的是,中國也有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家族理想,那就是族規和家訓。在電視劇《白鹿原》中,我們看到白鹿原上的人們在祠堂聚會時都要跟著一起念《鄉約》,甚至還實行族規,懲罰不遵者。不過《白鹿原》中的鄉約不能經典且全面地代表中國的家庭教育文化,它代表更多的是一個隸屬於集體性質的約定。
  • 中國家訓變遷:周公首開仕宦家訓,明清盛極而衰
    記者/孔愛群  周公教育侄子成王要言而有信,首開了帝王家訓與仕宦家訓的先河。後人刻於石碑上的《包拯家訓》。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既備受關注也備受爭議的人物。他首開了帝王家訓與仕宦家訓的先河,把訓誡子侄提到「王家」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在帝王家訓形成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周公還規定了中國傳統家訓的基本定勢,成為中國傳統家訓的開創者。  孔子思想影響早期家訓  「中國古代的家訓萌芽於五帝時代,產生於西周,成形於兩漢,成熟於隋唐,繁榮於宋元,明清達到鼎盛,至清末傳統家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 古代大儒們的千古家訓,言簡意賅!
    韓愈家訓 1、有人問我塵世事,擺手搖頭說不知。 從這幾句家訓格言中,不難看出韓愈正直坦誠的個性,以及對待人生是一種因緣自適、隨遇而安、達觀的生活態度。這也是他要告誡後代的。
  • 經典文言文賞析|河豚之死
    而文言文中的「去」指離開某地,同樣「我去黃山」,文言文的意思是我離開黃山。古今含義恰恰相反。上文中的「不知遠去」,意思是河豚不懂得要遠離橋柱。又如,「吾去意已決」,意思是我離開這裡的想法很堅決。(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新包拯》開拍,小鮮肉披著長髮飾演包拯公孫策,求放過經典
    文:《新包拯》開拍,小鮮肉披著長髮飾演包拯公孫策,求放過經典鐵面無私的包青天,是影視藝術中的不朽典型,他為人清正廉潔,英明決斷,不畏權貴,敢於替老百姓伸冤,民間將他奉若神明。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有關包拯的影視作品就開始出現,直到現在有將近70多個版本。
  • 經典文言文賞析|曹衝智救庫吏
    文言文中除了用「被」表示被動外,還有其他表示方法:用「為」或「為……所……」表示。上文中的「為鼠所齧」 ,意思是「被老鼠咬壞」。用「見」或「見……於……」表示。上文中的「今單衣見齧」,意思是「如今單衣被咬壞」。用「於」表示。
  • 經典文言文賞析|黃琬巧對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烏鴉喜諛
    文言知識說「雅」:「雅」在文言文中是個多義詞。上文「雅教」、「雅曲」中的「雅」,均作「美好」解。所謂「高雅」,是指高尚而美好。今贈人作品,而題以「雅正」,意思是請高雅的人指正。「雅」又指「正確的」,《出師表》中有「察納雅言」,「雅言」即正確的言論。「雅量」本指酒量大,後多指寬宏大量。
  • 治家經典《朱子家訓》導讀
    這句名言便出自著名的治家經典《朱子家訓》。你不要以為這個影響巨大、內容豐富的治家格言的作者朱子就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其實他是清代學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伯廬)。吳昌碩題寫的朱伯廬先生治家格言也許你會以為這篇以儒家「修身」、「齊家」為核心思想、集萃人生處世處事經驗的治家經典是一部鴻篇巨製,其實這個廣為傳誦的《家訓》全文只有506個字。
  • 賞析初中文言文《孫權勸學》
    賞析初中文言文《孫權勸學》《孫權勸學》的故事節選自北宋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卷66,這個故事之所以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原因不外乎它是古人勸學的典範,故事雖簡短,但是裡面蘊含的人生哲理趣味值得中學生細細品味。
  • 這些家訓名句,你讀過嗎?
    「家規、家訓與家風」是中國傳統家庭文化的精髓,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家訓、家風既是家庭教育,也是社會教育,還與學校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范文正公家訓 百字銘》 釋義:告誡後代們要勤於讀書,尊師重道,要講求禮義,懂得謙讓,和朋友鄰居要和睦相處。 2.「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 經典文言文賞析|勤訓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包青天」包拯後代今何在?35代後代,默默守護包氏祠堂從不打工
    有人說那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給了包拯清正廉潔,為民除害的任務。其實仔細了解,這塊疤痕比想像的還要複雜。包拯出生時長相醜陋,加上面色發黑,父母嫌棄他的相貌,也覺得他命不久矣,於是狠心把他扔在路邊。這時善良的大嫂悄悄收養了他,悉心照料,撫養成人。看著包拯一天天長大,大嫂忍不住對家人公開了包拯的真實身份。
  • 新《包拯》劇照!演員大變身,超越經典難上加難
    《少年包青天》共有三部,在這三部裡共換了三次包拯的飾演者。 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周杰版包拯、陸毅版包拯、鄧超版包拯。其中深受觀眾喜愛的,奉為經典之作的是周杰版《少年包青天》。
  • 經典文言文賞析|誨學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包拯 無愧於「青天」的「清官典範」
    ●郭珊【評說包拯】《宋史·包拯傳》載:「拯知端州,端土產硯,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寥寥30來個字,明晰地勾勒了包拯在端州(今肇慶)任職時的作為和廉潔形象。所謂作為,是前面那30來字。
  • 經典文言文賞析|原谷諫父
    文言知識說「諫」:「諫」在文言文中作「好言規勸」或「用委婉的語言勸說」。上文中的「諫父」,意思是原谷對父親好言勸說。又如,「莫不諫」,意思是沒有人不規勸的。這種「諫」只能用於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如「大臣諫曰」,意思是大臣對皇上委婉地勸說。
  • 經典文言文賞析|陸賈說漢高祖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新少年包拯》開機,看到定妝照,為何「包拯」神似「公孫策」?
    在影視圈中,越來越多的經典電視劇被翻拍,不知道是為了「毀掉」經典,還是為了超越經典。不僅僅使得一部部電視劇,與某一部劇情十分相似,再就是其演員妝容,與某一演員相似,混淆了很多觀眾視覺,就像是《神鵰俠侶》、《鹿鼎記》等等,翻拍過後只能被吐槽。
  • 千古奇文,十二則名門家訓,受益終生!
    明末清初·朱柏廬《朱子家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