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為何有那麼大的實權?他的官職有多大

2020-12-15 凱風網

包拯是位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代表。他廉潔公正、剛正不阿,敢於替百姓申不平,因此有「包青天」之名。

一起提起包公,我們腦海中便會浮出一個形象:皮膚黝黑、額頭中間有一彎月亮,坐在明鏡高懸的匾額下面審案。鐵面無私的形象讓我們記憶頗深。

民間流傳著他各色各樣的故事,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形象,就是包拯剛正不阿的形象,只知公正,不懼權貴,哪怕皇上的轎子他都剛攔。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好奇,一個斷案的判官,究竟哪裡來的這麼大的面子?到底有多大官?對於這麼問題,那就不能只停留在電視劇的印象中了,因為包拯一生做過很多官。

包拯是北宋名臣,生於一個十分特殊的年份鹹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於28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後出任建昌縣的知縣。包拯不僅是一名清官而且是當時有名的孝子。因為父母年邁,所以包拯便請求調任於合肥,放著地方一把手不做跑去當了監稅。

過了一短時間,父母已經年邁多病,不想讓包拯離開身邊,於是包拯又辭去了職務,為父母頤養天年,在父母相繼去世後,還在墓旁修了一座草房,為父母守孝。一直到1037年,時已38歲的包拯回京重新赴任,授天長知縣。

包拯一生當過很多官,從最開始進士授封的八品官,到最高的樞密副使,管理軍政,位同宰相。樞密院在宋朝可是一個不得了的地方,是總理全國軍務的最高機構,而包拯所擔任的樞密副使是正二品。

要知道,在宋朝一品官員大多都是死後才追贈的,或者是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貢獻會被封為從一品,而包拯在擔任樞密副使也只當了一年左右,便去世了。當然包拯在死後也是被追贈了一品禮部尚書。

包拯為官26年,其中最令人所熟知的職位還是「開封府尹」。大家在提到「包青天」的時候,一般來說也都會和開封聯繫到一起。有句最著名的詞調不就是「開封有個包青天」。那麼這個開封府尹到底算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呢?如果放到現在來對比又是多大?

首先開封府尹在宋朝也是很大的官的,而且也幾乎都是二品官員擔任。是北宋時的首都汴京的首府衙門。當時包拯擔任時官職是正三品官,如果轉換成現在的職位,則相當於北京的市長,是直轄市的部級領導。

包拯在擔任開封府府尹的時候,手上是有很大實權的,更因其為人剛正不阿,鐵面無私,認理不認親。連很多皇親貴族都對其十分懼怕。包拯其人嚴肅且不愛笑,但是卻又十分親民,包拯擔任開封府尹後,一舉打破了官署並不能直接接受民眾遞交案件的條規。民間許多被權貴打壓下去的冤案都得到了治理,這也是包拯之所以被稱之為「包青天」的由來。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包拯在今天是什麼官職?
    《少年包青天》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童年,包拯可以說是從老人到孩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作為一代清官的代表一直被後世的人們所稱道,那麼包拯到底是什們官職,放在今天他又相當於那個級別的官員呢?包拯,今天的安徽合肥人,在28歲那一年考中了進士,正式步入官場,他的第一份官職是正八品的大理寺評事,在今天也差不多就是縣長級別的,但是最後包拯並沒有做這一份官職,當時他的父母身體不好,於是包拯主動上書,請求把自己的官職安排在自己的家附近,宋朝以孝治國,對於孝道非常看重,所以皇帝就準許了,但是這樣一來,他的官職就變小了,從大理寺評事變為監稅,就是相當於從縣長變成稅務局局長
  • 《開封府》中的包拯和歷史上的包公相差有多大?
    第一集出現的小包拯耿直可愛,後面幾集瞪眼睛、移動式步伐更是顛覆觀眾對包拯固有的認知,再加上不同以往的套路,這部劇竟然很有看點。今天我們就以劇中的包拯和歷史上的對比對比,看看他的人生到底有多傳奇。《開封府》裡的包拯,不同於周杰、陸毅等的機靈帥氣,不同於金超群老師的威嚴持重,而是呆萌中不失正直,傻氣中不失智慧,很有小人物大情懷的感覺。
  • 東吳的4大都督誰最有實權?真正擁有大都督權力的,非他莫屬
    在三國的魏蜀吳中,東吳的存在感是最低的,不像曹魏那樣實力強盛,也不像蜀漢那樣劉關張的故事以及諸葛亮等人廣為後世傳頌,東吳的人似乎又很默默無聞,也就四大都督在眾人眼裡還有點談資,但是這四個人真的有擔任過都督嗎,真的有後世傳頌的那樣手握大權嗎?其實他們中的三個,都只是有名無實,整個東吳的實權,都掌握在了諸葛恪一個人手裡。
  • 李元芳的「千牛衛大將軍」是多大的官職?
    狄仁傑歷來被人追捧,主要是因為他為官正直,嫉惡如仇,一心為了社稷百姓,因此深得民心。位居宰相後,依然不忘初心,一心為國,輔佐武則天治理好大唐。而隨著各類影視劇的播出,狄仁傑就更加為人所知了,而且對他的印象極其深刻,因為不管大案要案,只要他經手總會很快水落石出,因此被冠以「神探」的稱號。
  • 李元芳號稱千牛衛大將軍,那麼他的官職到底有多大?
    不過這裡說的是千牛衛大將軍,而李元芳的官職前面有兩個字檢校,解釋起來就是享受千牛衛大將軍的待遇,它是虛職,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他不需要坐鎮千牛衛負責日常事務,就是待遇是正三品的待遇,實際的工作就是負責保護狄仁傑的安全,也就是說狄仁傑的「閣老」,正式官職是內史、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宰相了,而李元芳和狄仁傑的品階是相同的,都是正三品,但是李元芳實際工作還是狄仁傑的侍衛長
  • 唐朝的正三品官職,是最厲害的官職嗎?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唐初的宰相最開始有三四個,即三省的最高長官,分別是尚書令、中書令和侍中,其中尚書令是正二品,這個官職只有李世民擔任過,唐中期出現的那個就不提了。而中書令和侍中都是正三品。到了貞觀年間,尚書令就被束之高閣了,其副手尚書左右僕射(從二品)就成為宰相,這個時期的宰相有四位。
  • 九門提督官職有多大,給個兵部尚書也不換!
    喜歡看清宮戲的一定對九門提督這個官職很感興趣,聽著名字就很霸氣,無論是誰見到九門提督也要小心一點,就連皇帝身邊的紅人遇到了九門提督也要客客氣氣的,為什么九門提督這麼厲害呢?這個九門提督到底掌管著什麼,為什麼給一個兵部尚書也不願意換?
  • 《包青天》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要斬了他?
    本期話題【《包青天》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要斬了他?】說起《包青天》,可以說一直是觀眾心目中難以超越的經典存在,尤其是金超群版本的《包青天》,但是你知道嗎?狄龍版《包青天》也是非常精彩的,包拯,展昭還有公孫策三人或有智慧,或剛正不阿,或武功超群,但是都心懷正義,為真正受冤的人伸張正義,主持公道,非常受觀眾的喜愛。但是如今回顧起《包青天》卻發現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曾要殺他?
  •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可為何他至死也只是個三品官職?
    他和元芳,曾泰等人組成的「大周破案小分隊」可謂是無往不利 ,無論是多麼曲折離奇,匪夷所思的懸案,只有我們的「狄大人」出馬,那麼破案便是指日可待。
  • 古代的「一品大員」,官職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在古代的時候,雖然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天下那麼大,光靠皇帝的家族是肯定管理不過來的,因此就出現了很多的官員,一開始官員的劃分不是那麼的明確的,是採取分封制度的,由皇帝來分封,把全國劃分成若干塊,每個子孫都能夠領到一塊,然後封地上的皇族,在當地招收官員,從而管理國家,但是後來發現這裡面有很多的弊端,因此清朝當時仍然採用的是漢魏時期的
  • 歷史上的包拯,在現實當中,與電視劇中有什麼樣的不同
    通過一些影視劇當中或者是資料當中就可以了解到,包拯在做官以來,一直都有著鐵面無私的做事風格,對待周圍的人更是非常的友好,而在辦案的時候,更是不會被一些有權有勢的人所左右,是一個斷案如神的神人。除了被後世人所稱讚以外,在當時的宋仁宗對他更是有著很高的評價。其實他出生是非常普通的,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大的名氣,直到現在很多人對他都非常感興趣,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努力。
  • 黃忠的「後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 情懷與歷史
    那麼,問題來了,黃忠的「後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後將軍,官名。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於上卿。職掌為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早在漢武帝在位時,李廣曾擔任後將軍一職,以此屯兵邊境,對抗匈奴。就後將軍,和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並稱為四方將軍。
  • 為何提到「鐵面無私」,就會想起包拯,為何他被稱為包青天
    人們心中的包拯,皮膚黝黑,眉心一彎月牙,而事實,是這樣的嗎?這值得我們進行探討與研究,包拯究竟為何會有如此高的地位,被百姓擁戴至今呢?實際上影視中的包拯,並不是真正的包拯,他只是被人們賦予了自己所期望的模樣,現實中的包拯沒有那麼偉大。
  • 鐵面無私的「黑臉」英雄,包拯傳奇的一生,為何深受百姓擁護?
    鐵面無私的「黑臉」英雄,包拯傳奇的一生,為何深受百姓擁護?歷史上有能力的官員很多,而有能力還不貪錢的官就不多見了。宋朝的包拯就是符合這一條件的官員,他因其鐵面無私、公正廉潔而被後人所稱道。而其在影視劇中,黑面的形象更是給現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馬超的「驃騎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那麼,問題來了,馬超的「驃騎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呢?一陳壽在《三國志·馬超傳》中記載: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到了公元222年,馬超患了重病,於同年十二月病逝。由此,對於馬超來說,在蜀漢建立之後官至「驃騎將軍」。
  • 歷史上,有哪些官職聽上去很威風,實際上是「弱雞」?
    歷史上還有很多這樣花架子的稱號和官職,比如唐朝的衛府大將軍、右將軍王羲之、明朝的鎮國將軍,輔國將軍、清朝的「八府巡按」、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民國的大總統等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官職為什麼聽起來那麼牛,實際是這麼弱了!
  • 包拯的故事為什麼能夠流傳一千多年
    包拯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物,在《宋史·包拯傳》中的記載來看,包拯生於一個官僚家庭,但是在記載中,他的父親也只是刑部侍郎。所以從身份背景還是機遇多個方面來看,包拯是很難成為流芳千古的人物的,畢竟連當時的皇帝都沒有他這麼有知名度。
  • 夏侯淵的徵西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由此,對於夏侯淵來說,生前最高的官職,就是曹操冊封的徵西將軍。在漢末三國時期,徵西將軍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官職,比如魏延、張郃、郭淮、鄧艾等名將就曾擔任這一官職。那麼,問題來了,夏侯淵的徵西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首先,就徵西將軍來說,屬於四徵將軍的範圍。四徵將軍,包含了徵東將軍、徵西將軍、徵北將軍、徵南將軍。
  • 魏延的「徵西大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在一些人看來,如果魏延沒有被殺的話,那麼,魏延或許會取代姜維,以此來北伐中原。之所以存在這樣一個判斷,一是基於魏延的能力,不管是鎮守一方,還是南徵北戰,魏延都表現出一流的作戰水平,二是基於魏延的官職。建興八年(230年),魏延蜀漢丞相諸葛亮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從官職上來看,魏延確實成為當時蜀國武將的佼佼者了。
  • 揭秘清朝最憋屈官職:官居一品超總督,但沒實權,俸祿也低得可憐
    清朝最憋屈的官職是提督。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統轄一省綠營兵馬,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司令,官階為從一品,妥妥的封疆大吏。但論起實權,總督、巡撫在提督面前都敢橫著走,而提督見了總督、巡撫,大氣都不敢出。在清朝,一省的提督是要受到雙重領導的,提督的任免權以及麾軍隊的調動權歸兵部,而對提督日常的領導、監督、考績和彈劾則完全聽命於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