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徵西大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2020-12-24 情懷與歷史

魏延,字文長,是蜀國著名大將,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的時候,魏延因為和楊儀之間的矛盾激化,最終被馬岱斬殺。在一些人看來,如果魏延沒有被殺的話,那麼,魏延或許會取代姜維,以此來北伐中原。

之所以存在這樣一個判斷,一是基於魏延的能力,不管是鎮守一方,還是南徵北戰,魏延都表現出一流的作戰水平,二是基於魏延的官職。建興八年(230年),魏延蜀漢丞相諸葛亮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從官職上來看,魏延確實成為當時蜀國武將的佼佼者了。那麼,問題來了,魏延的「徵西大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首先,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也即在公元230年,諸葛亮不僅積極防禦曹魏的進攻,還派遣魏延等人反擊曹魏,以此達到攻勢防禦的效果。在這場戰役中,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後主劉禪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

其中,就徵西大將軍來說,成為魏延在蜀漢的最高官職。對於徵西大將軍來說,屬於四徵將軍的範圍。按照東漢時期的武將官職,從高到低依次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方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也即按照東漢時期的官職,四徵將軍是低於前後左右四方將軍的。不過,在三國時期,這一情況出現了改變。

《宋書·百官志上》中記載:「四徵,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 「四徵,魏武帝置」,即曹操重置了四徵,此後的四徵將軍不再是「漢舊諸徵」。曹操在掌權後所置的四徵將軍皆為重號將軍,並且,四徵將軍的地位更是僅次於三公。在三國時期,一般以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個最顯赫的官職為三公。因此,非常明顯的是,三國時期的四徵將軍,自然是在四方將軍之上的,也即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比如在蜀漢武將中,諸葛亮逝世後,宗預受命出使孫吳,得到孫權的讚賞。遷後將軍,出督永安,又升任徵西大將軍,並受封關內侯。對於宗預這位武將,先擔任後將軍,然後升任徵西大將軍。由此,對於魏延擔任的徵西大將軍,地位應該也在四方將軍之上,在蜀漢僅次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此外,就徵西大將軍和徵西將軍來說,地位實際上是差不多的,之所以存在一字之差,主要是前者一般授予給資歷較為深厚的武將,比如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就在曹魏擔任徵東大將軍。

同時,在魏延擔任徵西大將軍的時候,蜀漢的大將軍一職是一直空缺的,直到諸葛亮去世後,蔣琬才成為蜀漢第一位大將軍。至於當時的車騎將軍以及衛將軍,也是空缺的,蜀漢建立之初,劉備冊封張飛為車騎將軍,張飛去世後,該官職長期空缺。當然,在公元230年的時候,諸葛亮上表後主劉禪,將李嚴晉升為驃騎將軍。由此,在當時的蜀漢武將中,魏延作為徵西大將軍,僅次於驃騎將軍的李嚴。

李嚴作為劉備的託孤重臣之一,在地位上高於魏延,無疑是非常合理的。不過,相對於在前線徵戰的魏延,李嚴的驃騎將軍更偏向於榮譽官職,也即其沒有直接參與到諸葛亮北伐中原的戰役中。對此,在筆者看來,按照魏延當時的官職,等到丞相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如果沒有被殺的話,那麼他完全有機會成為蜀國武將之首,比如被晉升為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官職。

最後,除了徵西大將軍這一官職,魏延在公元230年還被蜀國冊封為南鄭侯,在爵位上,南鄭侯的南鄭,指的是漢中郡的治所南鄭縣,也即南鄭侯是一個縣侯。在漢末三國時期,侯爵分為縣侯、鄉侯、亭侯、關內侯這四個檔次,比如黃忠曾被封為關內侯,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張飛被封為西鄉侯,也即當時的縣侯,是比較少見的。所以,魏延的南鄭侯,自然是一個含金量較高的爵位了,這也是蜀漢對魏延戰功的高度肯定。此外,在南鄭侯、徵西大將軍之外,魏延生前還被授予了「假節」的權力。假節,假(通「借」)以符節,持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古代使臣出行,持節為符信,故稱。

在漢末三國時期,獲得假節的文臣武將,無疑都是受到皇帝極為信任的,比如公元221年,劉備登基稱帝,正式建立蜀漢,就立即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總的來說,不管是從官職,還是從爵位等方面來看,魏延生前都可以說是蜀國武將的佼佼者了。等到丞相諸葛亮去世後,如果魏延沒有被殺的話,那麼他很可能更進一步,從而主導蜀國之後的北伐曹魏之戰,也即會取代姜維之後的地位。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馬超的「驃騎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在此基礎上,論功行賞之際,漢昭烈帝劉備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那麼,問題來了,馬超的「驃騎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呢?一陳壽在《三國志·馬超傳》中記載: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到了公元222年,馬超患了重病,於同年十二月病逝。
  • 夏侯淵的徵西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由此,對於夏侯淵來說,生前最高的官職,就是曹操冊封的徵西將軍。在漢末三國時期,徵西將軍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官職,比如魏延、張郃、郭淮、鄧艾等名將就曾擔任這一官職。那麼,問題來了,夏侯淵的徵西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首先,就徵西將軍來說,屬於四徵將軍的範圍。四徵將軍,包含了徵東將軍、徵西將軍、徵北將軍、徵南將軍。
  • 黃忠的「後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 情懷與歷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徵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后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由此,在蜀漢五虎上將中,黃忠官至後將軍。那麼,問題來了,黃忠的「後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後將軍,官名。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於上卿。
  • 淺談趙雲的翊軍將軍和中護軍官職在劉備集團或蜀漢中的地位
    導語:趙雲是三國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人物,因為文學形象與歷史形象差距過大。其實從趙雲的官職來看,他在蜀漢政權的地位並不算高。趙雲有兩個官職很有爭議,一個是翊軍將軍,一個是中護軍,由於《三國志》當中沒有三個政權的《職官志》,而《晉書》中的職官志涉及的是曹魏這個被視為正統的政權,而在漢末三國時期又有非常多的新設置的官職,比如趙雲這個翊軍將軍,還有中護軍在蜀漢政權中到底處於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
  • 法正在蜀漢官至「尚書令」,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彼時,劉備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所以,尚書令可以說是法正在蜀漢的最高官職了。那麼,問題來了,法正的「尚書令」,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首先,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換句話說,即使魏延有什麼想法,姜維在後面還可以抵擋一陣。當時楊儀為丞相府參軍長史,加綏軍將軍,魏延為徵西大將軍。楊儀精於軍務,魏延驍勇無敵。兩人一文一武,堪稱絕配。但是兩人在實際中卻相互不服,其中魏延更是傲慢狂放,不把別人看在眼裡。別人都怕魏延,唯獨楊儀不怕。
  • 諸葛亮一死,其部下魏延和楊儀內訌,兵戎相見,最後魏延被殺死
    三國中,魏延是劉蜀中的得力幹將,在降服黃忠時,與黃忠有過戰鬥的三位大將,除了關羽和張飛,便是魏延。然而,魏延的死最具爭議,在《三國演義》中,因為諸葛亮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認為魏延「久後必反」,於是下令將魏延斬首了,然而這只是演義中的說法,事實上魏延是直接或間接死於其宿敵楊儀之手。魏延跟隨劉備很久,但是魏延只是「曲部」出身,起初地位是較為卑微的,古時候招收壯丁入伍,這些被招的士兵,便是「曲部」,簡單的說,「曲部」就是僱傭兵。
  • 李元芳號稱千牛衛大將軍,那麼他的官職到底有多大?
    而千牛衛大將軍這個職位的級別很高,屬正三品。千牛衛起源和設置「庖丁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莊子·養生主》「千牛」為刀名,意思是刀之銳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備身邊,後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衛人員。唐代設左右千牛衛,為禁衛之一。宋代設有左右千牛衛上將軍等。遼和金亦曾設置,元以後廢。
  • 年羹堯被罷免了大將軍,被貶為杭州將軍,這個官職有多大權力?
    在劇中年羹堯有很多虛構的部分,本身他是官宦家庭,在康熙時期就已經是封疆大吏了。而在劇中他卻是皇四子胤禛的潛邸奴才,正是由於他的特別出身,使得他跟隨著雍正逐漸水漲船高,成為威震一方的大將軍。當時西北發生叛亂,雍正帝更是力排眾議選擇了自己的親信年羹堯。不過年羹堯也走上了步步作死的節奏。
  • 蜀漢的「四徵將軍」:任職將領共有9位,其中一人歸降了曹魏!
    在漢末三國時期,武將的官職從高到低大致是:大將軍(大司馬)→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後左右四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雜號將軍→偏將軍。其中,就四徵(徵東、徵西、徵南、徵北)將軍來說,不僅是三國時期比較常見的官職,也因為執掌徵伐,所以擁有較高的地位,也即基本上都是當時聲名顯赫的武將。比如魏滅蜀之戰中,徵西將軍鄧艾就率軍消滅了蜀漢。再比如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曾在曹魏官至徵東大將軍一職。當然,對於蜀漢來說,歷史上也有多位「四徵將軍」。
  • 關羽在蜀漢中的地位有多大,權力有多高?又為什麼說他是二把手?
    再加上劉備一直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不論大事小事都會先跟諸葛亮商量,甚至有時候還會跟諸葛亮睡到一塊去,無形中更是拔高了諸葛亮的地位,這也難怪會讓眾人認為,蜀漢陣營的二把手,會是諸葛亮。然而實際上,蜀漢陣營的二把手並不是諸葛亮,至於原因,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的官職和權力就知道了。
  • 七進七出的趙雲,在正史中只是一個雜號將軍,原因很多
    之後,劉備開始封賞群臣,關羽、張飛、馬超、黃忠為四方將軍,魏延為漢中太守,而最早跟隨劉備的趙雲卻仍然繼續擔任翊軍將軍。雖然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被任命為中將軍,與關、張、馬、黃這四方將軍合稱為五虎將,但這並不符合史實。
  • 年羹堯被罷免了大將軍,降級為杭州將軍,這個官職到底有多大權力
    雍親王胤禛隨後成為了雍正皇帝,為了掌握西北的軍事控制權,雍正皇帝任命年羹堯出任撫遠大將軍,率領20多萬軍隊圍剿清朝蒙古貴族的叛亂。雍正時期,年羹堯被罷免了大將軍,降級為杭州將軍。年羹堯作為康熙和雍正年間的重要將領,他曾經配合各軍平定西藏的叛亂,平息青海。年羹堯和科隆多在擁護雍正帝上位時,作出了很大貢獻,深得雍正賞識,曾官至撫遠大將軍 權力軍力都很強盛。
  • 一石二鳥之計:諸葛亮死後魏延被誅,楊儀自裁,蜀國失去兩個能人
    諸葛亮在五丈原與魏軍對峙了三個多月,始終沒能取得任何突破,最終憂思成疾一病不起。 魏延發火的原因有三:一、據《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載,當時跟隨諸葛亮北伐的眾人之中,魏延的官職是徵西大將軍,比楊儀、費禕、姜維的官職都高,軍前會議卻沒有通知他參加;二、楊儀何德何能,諸葛亮憑什麼讓他暫代軍權;三、諸葛亮死了,還有我魏延在呢,怎麼能因為一個人而慌怠了國家的政務呢?筆者以為,這第三點也是基於前兩條,魏延心中不忿,故而借題發揮。
  • 李元芳官居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千牛衛大將軍是什麼級別的官職
    很多看過《神探狄仁傑》的朋友都知道,李元芳最後的官職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因為對唐朝的官職制度不了解,很多人都會問千牛衛大將軍究竟是什麼官職?其實李元芳並不是真正的千牛衛大將軍,而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千牛衛大將軍是千牛衛的首領,官職為正三品,跟其他十二衛大將軍不相上下。唐朝的官職制度講到這裡筆者要專門說一下唐朝的官職制度,唐朝的官職制度跟其他朝代有很大的區別。在唐朝的實權官職中,級別最高的就是正三品官職,也就是說唐朝的三品官,實際上相當於其他朝代的一品官。
  • 諸葛亮的一石二鳥之計:南陽市名將魏延被誅,襄陽市名臣楊儀自裁
    諸葛亮在五丈原與魏軍對峙了三個多月,始終沒能取得任何突破,最終憂思成疾一病不起。諸葛亮眼見時日不多,在彌留之際召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與護軍姜維三人開了最後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魏延發火的原因有三:一、據《三國志·蜀書·魏延傳》載,當時跟隨諸葛亮北伐的眾人之中,魏延的官職是徵西大將軍,比楊儀、費禕、姜維的官職都高,軍前會議卻沒有通知他參加;二、楊儀何德何能,諸葛亮憑什麼讓他暫代軍權;三、諸葛亮死了,還有我魏延在呢,怎麼能因為一個人而慌怠了國家的政務呢?筆者以為,這第三點也是基於前兩條,魏延心中不忿,故而借題發揮。
  • 古代將軍官職的名稱有哪些 古代將軍有什麼官職名稱
    相信大家多多少少看過古裝電視劇,其中會出現英勇的將軍。一般將軍要麼鎮守邊疆,要麼就需要出去帶兵打仗。在打仗勝利過後,將軍就會得到皇帝的封賞,並且加官進爵。但是,大家知道古代將軍有哪些官職名稱嗎?一起來看看吧!
  • 三國時期,大將軍、大司馬、太尉,究竟哪個官職更大?
    至於加官,自然是官職上的提升了。在漢末三國時期,大將軍、太尉、大司馬成為三個最頂級的武將官職了,也即達到這三個官職的武將,幾乎都是位極人臣了。比如蜀漢大司馬蔣琬,曹魏曹魏司馬懿,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等。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期,大將軍、大司馬、太尉,究竟哪個官職更大?也即這三個官職的地位和實權,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大司馬和大將軍,在三國時期,誰的官職更高呢?
    對於魏蜀吳三國來說,都有一大批優秀的武將。為了激勵和封賞武將,自然需要給予相適應的官職。就拿曹魏來說,曹丕託孤就有四個託孤大臣,每個都是元老重臣。其中曹休、曹真分別是大司馬、大將軍。那麼這兩個職位到底有多高呢?在曹魏,大司馬是最高的官職,其次便是大將軍。這一點在託孤大臣的順序就可以看出來。曹休、曹真是前兩位的。
  • 同樣是徵西將軍,夏侯淵和黃忠誰的地位更高?
    徵西將軍是個官名。始建於東漢。它是以西進的紅眉軍命名的。在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有」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徵西將軍「。它曾在三國時期使用。雍、涼二州都駐紮在長安。在將軍的軍隊裡,有一位將軍向西進軍。三國時期,高級將領是向西方進軍的將領。東吳也有這樣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