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在蜀漢官至「尚書令」,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2020-12-14 情懷與歷史

在劉備的一生中,漢中之戰無疑是自己的巔峰。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最終,劉備得以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之戰,並正式進位漢中王。在漢中之戰,不僅趙雲、黃忠、馬超、張飛等武將立下了赫赫戰功,對於法正這位謀士,同樣是功不可沒。

因此,等到公元219年時,劉備在進位漢中王后,自然需要對法正等人論功行賞,以此肯定他們的貢獻。彼時,劉備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所以,尚書令可以說是法正在蜀漢的最高官職了。那麼,問題來了,法正的「尚書令」,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首先,尚書令這一官職,始於秦朝,本為少府的屬官,負責管理少府文書和傳達命令。一開始的時候,尚書令不僅官職較低,還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甚至可以稱之為跑腿的官職。但是,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位時,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開始重用尚書令,也即任用少府尚書處理天下奏章,這等於是在分走丞相的部分權力了。

到了東漢時期,尚書令的權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乃至於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丞相。比如一些大臣,往往會「領尚書事」(即錄尚書事)。當然,在東漢末年,如果大將軍、三公錄尚書事,這樣尚書令就不得不受其制約。但是,即便如此,尚書令在漢末三國時期,依然可以稱之為朝廷大臣了。就法正來說,於公元219年被封為上述兩。彼時,劉備只是稱漢中王,還沒有登基稱帝,因此無法冊封丞相。

所以,在法正擔任尚書令的時候,諸葛亮還是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在此基礎上,僅僅從官職地位上來看,法正無疑在諸葛亮之上,也即後者當時還沒有成為丞相,而法正的尚書令,已經相當於丞相,或者說是副丞相了。當然,劉備對法正和諸葛亮,實際上是有分工的,比如在漢中之戰時,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處理後方的事務,既要運送糧草,也要處置地方的奏章。而就法正來說,雖然名義上擁有處理朝政的權力,實際還是以出謀劃策,輔佐劉備作戰為主。

進一步來說,如果法正沒有在公元220年就英年早逝的話,那麼,在夷陵之戰爆發時,顯然還是諸葛亮留守成都,而法正繼續跟隨在劉備身邊出謀劃策。當然,不管怎樣,尚書令這一官職的冊封,都奠定了法正在蜀漢文臣中的超然地位。特別是在諸葛亮受封丞相之前,法正堪稱劉備手下的第一文臣。

在法正去世後,劉備正式建立蜀漢,諸葛亮於公元221年受封丞相。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他的繼承人蔣琬,一開始就被後主劉禪拜為尚書令。至於蔣琬之後的費禕,同樣擔任了尚書令這一官職,這更加體現出尚書令在蜀漢百官中的地位了,也即在沒有丞相、大將軍的時候,尚書令的地位可謂無人能相提並論。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曹魏,曹丕四位託孤大臣之一的陳群,也曾擔任尚書令一職。而在陳群之前,曹操的首席謀臣荀彧,也曾擔任尚書令一職,以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為「荀令君」。所以,在漢末三國時期,尚書令都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地位接近丞相的官職。值得注意的是,就法正來說,除了尚書令,還被劉備冊封為「護軍將軍」,這又是一個什麼官職呢、

最後,護軍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之一,但是,在歷史上,護軍將軍卻掌握了中級以上將領的考察選拔大權。早在西漢時期,陳平曾任此職,盡護諸將,也即可以監督考察各個武將。由此,對於法正來說,擔任護軍將軍一職,意味著其可以監督蜀漢的眾多武將,這無疑是一個讓人忌憚的官職。而這,自然體現出劉備對於法正的信用。雖然法正曾經是益州牧劉璋的手下,不過,自從跟隨自己後,劉備對於他可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尤其是對法正提出的計策,更是深信不疑。

對此,在筆者看來,也難怪夷陵之戰後,諸葛亮都不禁感嘆:如果法正在的話,一定可以勸阻劉備不要發動夷陵之戰。從諸葛亮的感嘆,也直接體現出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更為關鍵的是,法正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生前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也即連關羽、張飛、黃忠、龐統、馬超等大臣去世的時候,劉備都沒有在生前為他們追封諡號。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蜀漢尚書令劉巴——看不上劉備、張飛,諸葛亮卻自嘆不如!
    劉備再次盛情相邀,諸葛亮也寫信對劉巴苦言相勸,走投無路的劉巴只好謝罪歸附,被劉備任命為左將軍西曹掾(劉備此時的主要官職是左將軍,西曹掾主管府內官吏的任用)。諸葛亮對此也十分高興,因為自從劉巴上任以後,諸葛亮的工作負擔減輕了很多。劉備稱漢中王后,以劉巴為尚書;法正去世後,又將劉巴晉升為尚書令,負責處理日常政務。
  • 魏延的「徵西大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建興八年(230年),魏延蜀漢丞相諸葛亮被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從官職上來看,魏延確實成為當時蜀國武將的佼佼者了。那麼,問題來了,魏延的「徵西大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 馬超的「驃騎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在此基礎上,論功行賞之際,漢昭烈帝劉備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那麼,問題來了,馬超的「驃騎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呢?一陳壽在《三國志·馬超傳》中記載: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 常見的古代官職,追劇追小說必備的知識儲備
    小說裡常見的主簿到底是多大的官?以下僅作為科普式通講,目的最快最直觀地了解古代官職的地位和作用。古代官職雖然各朝代名稱有相同名稱,但是對應的職責和分工以及品級都不盡相同。所以請不要以學術態度追究以下內容。
  • 古代趣味官職名稱,政務官——侍郎、令尹和巡撫是多大的官?
    【尚書】始於戰國,是掌管文書的官。後來權勢漸大,漢成帝設尚書五人,開始分曹辦事。隋代始分六部,是中央行政機構,以尚書為各部長官。以後歷代相承。2.西漢年間,中書歸屬於內廷宦官機構,負責在皇帝書房整理宮內文庫檔案,與皇帝有頻繁接觸的機會,其主官稱中書令。司馬遷曾以太史公的身份擔任中書令,朝位在丞相之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中書令。9.
  • 麒麟蜀夢戰報47,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情況,蜀漢姜維當權!
    截至公元268年4月,魏蜀吳三國勢力的官職分配大數據情況,東吳政權數據如下:東吳文職:丞相濮陽興、司空陸抗、光勳祿萬彧、尚書令樓玄、中書令陸凱、御史中丞華覆、執金吾孫休、少府孟宗、秘書令薛瑩、侍中滕脩、留府長史薛翊、太學博士韋昭、謁者僕射董朝;東吳武職:鎮東將軍張悌、鎮南將軍虞汜、安東將軍陶濬、安南將軍丁奉、
  • 尚書令的董允位列「蜀漢四相」,為何大將軍錄尚書事的姜維卻不是
    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僅為尚書令的董允東漢以來「事歸臺閣」,尚書臺的職權非常大。董允作為尚書令,說是蜀漢的宰相也說得過去。但問題是蜀漢一直都是以一些重臣錄尚書事或者平尚書事,比如蔣琬、費禕、姜維都是以大將軍錄尚書事(後來蔣琬進位大司馬,不過職權上倒是沒有什麼區別),董允這個尚書令與這三個人相比還是不夠看的。
  • 九門提督官職有多大,給個兵部尚書也不換!
    喜歡看清宮戲的一定對九門提督這個官職很感興趣,聽著名字就很霸氣,無論是誰見到九門提督也要小心一點,就連皇帝身邊的紅人遇到了九門提督也要客客氣氣的,為什么九門提督這麼厲害呢?這個九門提督到底掌管著什麼,為什麼給一個兵部尚書也不願意換?
  • 黃忠的「後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 情懷與歷史
    由此,在蜀漢五虎上將中,黃忠官至後將軍。那麼,問題來了,黃忠的「後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一後將軍,官名。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次於上卿。職掌為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早在漢武帝在位時,李廣曾擔任後將軍一職,以此屯兵邊境,對抗匈奴。就後將軍,和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並稱為四方將軍。
  • 六部中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都是什麼官職
    清朝時期的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部分,其中「內閣」和「六部」為「中央官職」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類似於現今的國務院和其領導下的各職能部委。六部的官職主要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和筆帖式組成。
  • 古代的九品官到底有多大?細數明清官職十八個等級
    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這就是後來官員品級的雛形。到了元明清時代,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品級制度,文武官皆分九品,各有正、從,實際上一共有了18個等級。一品:官職有太師,太傅,太保(也就是所謂的三公),還有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等;
  • 一代名相狄仁傑,雄韜偉略,可為何他至死也只是個三品官職?
    這也就是說,在唐朝時期,幾乎不可能存在掌握實權的正一品官員。畢竟,權是權,官是官,二者不一定對等,這也都是帝王權衡之術。 早在隋唐時,為了緩和皇權和相權的矛盾,便開始在中央施行群相制度,而這最初的宰相之首是尚書省的長官尚書令,唐太宗李世民就曾擔任過這一官職。
  • 季漢陣營有哪些人擔任過尚書令?
    漢末三國時期各勢力均有相應的職官體系,有的職能類似,有的卻大相逕庭,有些還是獨有的官職。本篇就來聊聊季漢陣營的尚書令們。 尚書令掌管尚書臺,其權力取決於君主對他們的信任程度,隨著相權的削弱尚書令的權力也在逐步增加,東漢時期尚書令、司隸校尉、御史大夫就被合稱為京師「三獨坐」。
  • 吏部尚書在古代可是位高權重,那它是幾品官呢?具體是做什麼的
    三省六部制中,尚書省是中央行政執行部門,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吏部為尚書省六部之首,是中央重要的行政部門,主責銓選官員等人事職能。吏部尚書作為吏部長官,其地位不同尋常。我們以唐代和宋代的吏部尚書為例,來介紹一下這個職官的權掌和職能。吏部尚書作為重要官職,有唐一代多與宰相關係密切。
  • 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漢的忠侯卻是他,讓人難以理解!
    但是,陳祗擔任侍中之後,卻不排斥宦官黃皓,並與黃皓互為表裡,使得黃皓開始有機會參與甚至幹涉蜀漢朝政。延熙十四年(251年),尚書令呂乂去世,劉禪於是讓陳祗以侍中兼守尚書令,並加為鎮軍將軍(此前趙雲就擔任鎮軍將軍)。因此,憑藉著侍中、尚書令等官職,陳祗成為蜀漢後期的大臣,在權力上已經非常接近蔣琬、費禕等諸葛亮的繼承人。
  • 古代的科舉與官職
    應考者稱童生,未被錄取者雖至白首,不改童生之稱,童生試包括縣試、府(或直隸州、廳)試與院試三個階段。院試錄取者為生員,送入府、縣學宮,稱「入學」。歲考、科考則為考核已入學的生員的考試。《促織》中「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操童子業」是說正在準備參加童生試。 (2)進士及第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
  • 諸葛亮是丞相,諸葛瑾是大將軍,究竟誰的官職更大呢?
    其中,諸葛亮官至蜀漢丞相,而諸葛瑾則官至東吳大將軍。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是丞相,諸葛瑾是大將軍,究竟誰的官職更大呢?一首先,劉備於221年稱帝,國號為「漢」。在蜀漢建立後,劉備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 明清官職的古稱、別稱
    每部主官尚書,副職左、右侍郎,下設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以及無品級的吏員。  明朝一部一尚書、兩侍郎,清朝一部滿漢兩尚書、滿漢四侍郎。明朝都察院掌監察、彈劾職之權,主官左、右都御史,下設左右副都御史、僉都御史與監察御史。清朝則把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僅作為總督與巡撫的兼銜。
  • 夏侯淵的徵西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裡奔襲作戰,常常出敵不意,官至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西徵張魯。十一月,張魯投降,漢中平定。曹操以夏侯淵行都護將軍職,都督張郃、徐晃等平巴郡。十二月,曹操自南鄭回,留夏侯淵守備漢中,拜夏侯淵為徵西將軍。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1|中央官職:三公九卿和三省六部
    北齊至明清皆稱大理寺卿。【典客】職掌接待少數民族等事。景帝時改名大行令,武帝以後稱大鴻臚。【宗正】掌管王室親族的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禮部】掌禮儀、科舉、學校、外交等(請同學們注意「學校、科舉」歸禮部管喔)。【戶部】掌田地 、戶籍、賦稅等財政事宜。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大司農等(戶部尚書的別稱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