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的忠侯是夏侯惇和曹仁,蜀漢的忠侯卻是他,讓人難以理解!

2020-12-15 情懷與歷史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於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喪,賜夏侯惇諡號為忠侯。按《史記·諡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所以,「忠」實為評價最高的諡號之一了。也即能夠獲曹仁率兵進攻濡須口,不聽蔣濟所勸,慘敗於吳將朱桓,鬱鬱而終,時年五十六,諡號為忠侯,配享曹操廟庭。

由此,對於曹魏的兩任大將軍,也即夏侯惇和曹仁,最後都被追諡為「忠侯」。那麼,問題來了,對於蜀漢來說,哪位文臣武將在去世之後被追諡為「忠侯」呢?對此,在筆者看來,提到蜀漢的忠侯,很多人可能比較陌生,甚至在了解了他的事跡後,甚至會感到難以理解。

諡號是人死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比如對於皇帝來說,像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褒諡,也即偏讚揚和肯定的評價。而就文臣武將來說,「忠」則可謂評價最高的諡號之一了。在筆者看來,能夠獲得「忠侯」這一追諡的,不僅要立下大功,還需要忠心不二。比如篡奪曹魏大權的司馬懿,即便功勞再大,也不好用「忠」作為諡號。對於曹魏來說,夏侯惇和曹仁這兩位大將軍,都被追諡為「忠侯」。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蜀漢來說,也有一人被追諡為「忠侯」,此人就是陳祗。陳祗小時候是個孤兒,在司徒許靖家長大。二十歲就頗有名氣,不久被朝廷任命為選曹郎——《三國志·陳祇傳》中記載:「弱冠知名,稍遷至選曹郎。」 陳祗矜持嚴厲,相貌威武,擅長多種技藝,從而獲得了蜀漢大將軍、尚書令費禕的器重。在費禕的提攜下,陳祗在蜀漢平步青雲,成為地位較高的大臣。

到了延熙九年(246年),蜀漢四相之一的侍中董允去世,陳祗接替他擔任侍中。在陳祗之前,董允和諸葛亮等人一樣,都是反對後主劉禪親近小人的,尤其是壓制了宦官黃皓等人。但是,陳祗擔任侍中之後,卻不排斥宦官黃皓,並與黃皓互為表裡,使得黃皓開始有機會參與甚至幹涉蜀漢朝政。延熙十四年(251年),尚書令呂乂去世,劉禪於是讓陳祗以侍中兼守尚書令,並加為鎮軍將軍(此前趙雲就擔任鎮軍將軍)。

因此,憑藉著侍中、尚書令等官職,陳祗成為蜀漢後期的大臣,在權力上已經非常接近蔣琬、費禕等諸葛亮的繼承人。在此基礎上,即便是手握兵權的大將軍姜維,在朝廷的實際權力上,也比不上陳祗。就陳祗來說,不僅獲得了後主劉禪的信任,還和黃皓等宦官結交,可謂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延熙二十年(257年),中散大夫譙周見大將軍姜維多次對魏國用兵,蜀漢國力已經不如諸葛亮時期,也即難以繼續北伐下去了。於是,譙周明確反對繼續北伐曹魏。但是,對於尚書令陳祗,卻對譙周的觀點強烈反對,為此,雙方甚至在蜀漢朝堂之上展開了激烈的較量。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陳祗雖然和黃皓互為表裡,但是,陳祗對於姜維北伐中原,卻是非常支持的,這和黃皓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區別。

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尚書令陳祗的全力支持,姜維才得以在蜀漢後期繼續北伐中原,不然朝堂之上都是反對聲音的話,姜維儘管是大將軍,卻也是寸步難行。到了景耀元年(258年)9月23日,陳祗去世。在尚書令陳祗去世後,諸葛瞻、董厥等人執掌蜀漢朝政。對於諸葛瞻、董厥等人,則沒有像陳祗一樣支持姜維北伐,甚至建議後主劉禪奪取姜維的兵權。

最後,尚書令陳祗去世後,劉禪悲痛惋惜,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下詔追諡陳祗為「忠侯」。因此,在蜀漢的文臣武將中,陳祗獲得了「忠侯」這一諡號,這無疑讓其他文臣武將都非常羨慕。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從和黃皓互為表裡的表現來看,陳祗確實不配使用「忠侯」這一諡號,但是,尚書令陳祗支持姜維北伐中原,卻也不是沒有貢獻的。當然,陳祗之所以獲得「忠侯」這一諡號,主要還是因為他獲得了後主劉禪的信任和器重,這從陳祗去世後,劉禪悲痛惋惜,一提到他就痛哭流涕等情況,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一定程度上,陳祗在劉禪心目中的地位,完全可以和類比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在法正去世後,劉備也是悲痛惋惜。

此外,就蜀漢丞相諸葛亮來說,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諸葛亮去世後,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由此,對於諸葛亮來說,被追諡為「忠武侯」,也即比「忠侯」多了一個武字。在古代歷史上,武字作為諡號,意味著其人在徵伐作戰上擁有較高的功績,比如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明武宗朱厚照等。所以,在諡號上,自然是諸葛亮的「忠武侯」評價更高,也體現出諸葛亮不僅對蜀漢忠心耿耿,更在文治武功的「武功」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相關焦點

  • 曹操的手下名將,夏侯惇和曹仁究竟誰更厲害?
    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說到家鄉名將,自然是夏侯惇和夏侯淵,還有曹仁曹洪。按理說曹操姓曹,曹仁的地位應該最高,但並不是這樣,在曹操隊伍裡,夏侯惇的地位最高,夏侯惇死後,才拜曹仁為大將軍的。
  • 夏侯惇為什麼能位於曹魏眾臣之首?血親與人品,還有卓越的貢獻!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較為平庸的將領,最終卻成為了曹魏武將集團中雷打不動的一號人物,官拜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配享曹操的太廟。那麼究竟是什麼使得表現並不突出的夏侯惇在曹魏政權中地位如此尊崇呢?
  • 曹仁、曹洪、夏侯惇的後人為何沒有掌權?便宜了曹真的兒子曹爽
    曹仁、曹洪、曹休以及夏侯淵、夏侯惇這些人的後代,都沒能像曹真一樣,成為曹魏王朝的宰輔之臣。曹真去世以後,曹叡感念曹真為曹魏立下的汗馬功勞,所以將他的兒子曹爽提拔了上來。等到曹叡不行的時候,曹爽便成為了託孤大臣,此後長期執掌曹魏軍政大權。
  • 關羽被追諡為壯繆侯,有說法是名不副實,但他不愧為蜀漢第一名將
    關羽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猛將,關羽一生,勇猛善戰,和張飛一起被稱為「萬人敵」,而且,公認他們是萬人敵的人,是他們的敵人曹操手下的名臣程昱,能獲得敵人如此高的評價,非常難得,此外,東吳周瑜也稱關羽和張飛是熊虎之將,意思是非常勇猛,可見關羽的評價之高。
  • 曹仁和夏侯惇,誰的武藝更為高強?又誰的領兵才能更勝一籌呢?
    但他仍然與夏侯家族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所以,當曹操行刺董卓失敗,逃回家鄉在陳留舉起義旗的時候,曹氏和夏侯氏的本族兄弟們都紛紛來投。夏侯家有夏侯惇和夏侯淵兄弟,曹家則是曹仁和曹洪兄弟。在曹操南徵北戰、東擋西殺的歷程中,曹家和夏侯家的兄弟們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夏侯家族中,資歷最深、地位最高、也最受曹操信任的是夏侯惇,他被曹操任命為全軍總司令,掌管曹魏大軍。
  • 曹魏的六位「前將軍」:張遼上榜,另外五位分別是誰呢?
    一、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讓,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
  • 他和夏侯惇、夏侯淵是什麼關係?
    他和夏侯惇、夏侯淵是什麼關係? 曹操本姓夏侯嗎?他和夏侯惇、夏侯淵是什麼關係? 懂球號作者: 雷傑深 08-08 17:23 我們今天翻開《三國志》,可以看到《魏書》當中,先給曹魏的各個皇帝和皇后立傳,然後是董卓、袁紹、呂布等東漢末年割據一方的群雄傳記。
  • 夏侯惇武力不如許褚典韋,勇猛不如張遼樂進,為何在曹魏地位很高
    ,但是兗州之戰後,夏侯惇又升官了,被任命為建武將軍,同時賜爵位高安鄉侯,寸功未立,就被封為鄉侯,而差不多同一時間,曹操為拉攏劉備,給劉備的爵位是宜城亭侯,比夏侯惇低了一級。,還是後來追封的關內侯,比夏侯惇的在公元195年的爵位還要低。
  • 張飛在蜀漢開國時獲封的西鄉侯,是鄉侯還是縣侯,為什麼存在爭議
    張飛是蜀漢政權的重要人物,他是最早一批跟隨劉備的輕俠少年,跟著劉備輾轉幽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益州,參與或領導"長坂坡之戰"、"南郡之戰"、"宕渠之戰",尤其是"宕渠之戰"擊潰張郃保證益州安穩,可以說是勞苦功高。在蜀漢開國時期,張飛也被封為西鄉侯。
  • 曹仁,夏侯惇誰的武功厲害?誰帶兵打仗更好?
    曹仁與夏侯惇都是曹操起兵初期就開始追隨的子弟兵將領,武功都不錯,帶兵打仗的能力都很強,曹操對他們都很信任和偏愛。但曹操唯才是舉,量才而用,絕不會任人唯親,他們的軍階和爵位都是依靠自己的戰功取得。夏侯惇給人的感覺總是吃敗仗,其原因就是為了保障曹操大軍的行動,夏侯惇必須做出犧牲。世人感覺夏侯惇有些窩囊,可曹操心裡門清哦。還真不能僅僅以勝敗來看待一個人的能力和功勞,有時候一場敗仗,或許起到的作用更大。這也是夏侯惇總吃敗仗但封賞卻不少,甚至比別人多的原因。
  • 三國時期,蜀漢「平安三侯」,保衛蜀漢邊境十餘年的三大名將
    三國的蜀漢一直給人缺少大將的印象,大家都認為是靠諸葛亮和姜維在苦苦支撐。其實不然,蜀國內部還是有很多出色的名將的。今天介紹的就是三位為蜀國鎮守邊疆的名將,他們三人分別駐守漢中,抵禦魏國、駐守江州,抵禦吳國、駐守南中,抵禦南蠻。這三人被百姓尊稱為「平安三侯」。我們來看看是哪三人。
  • 打仗很少贏過,升官幾乎沒停過,夏侯惇在曹魏到底多吃香
    但是在曹魏陣營中,卻偏偏有一個例外,他作戰鮮有勝記,卻官至魏國武將之首,這個人就是夏侯惇。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縣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勳夏侯嬰的後代。少年時以勇氣果敢聞名於鄉裡,曹操於陳留起兵,夏侯惇帶著宗族部曲投靠,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從龍之臣,曹魏的開國元勳。建安三年,呂布派遣中郎將高順和北地太守張遼進攻劉備。
  • 蜀漢除了五虎將魏延姜維等名將之外,還有平安三侯和晚期四大名將
    魏延與姜維的能力不用懷疑,絕對是三國一流的,蜀漢政權從建立鼎盛時期,光有幾個將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除了五虎將和魏延、姜維之外,蜀漢的名將還有不少,比如下面說到的蜀漢中期的平安三侯和蜀漢晚期的四大名將。
  • 許褚、夏侯惇和曹仁,如果在汜水關前出馬迎戰華雄,結果會如何?
    華雄,乃是「關西人氏」,他是董卓麾下的西涼猛將,「身長九尺」,這個頭和關羽一樣高;他生的「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這形象就夠嚇人的,四種猛獸的優點集於一身:威武、矯健、迅猛、敏捷。
  • 三國時的曹魏名將夏侯惇、曹仁,誰的武功厲害?誰帶兵打仗更好?
    夏侯惇和曹仁,皆是曹操的嫡系核心將領,也是最受曹操信任的心腹愛將。從正史來講,不論是武功,還是統兵作戰能力,曹仁都要略勝夏侯惇一籌。但是,夏侯惇在曹營的地位,是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絕對的曹營第一將。曹操是東漢末年大宦官曹騰的養孫,由此,成了沛國譙縣(現安徽亳州)曹氏宗親。
  • 張飛的次子張紹::三國時期蜀漢重臣 後被曹魏冊封為列侯
    張飛的次子張紹::三國時期蜀漢重臣 後被曹魏冊封為列侯時間:2020-09-23 16:3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飛的次子張紹::三國時期蜀漢重臣 後被曹魏冊封為列侯 張紹(?-?),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車騎將軍張飛次子。
  • 蜀漢的「四徵將軍」:任職將領共有9位,其中一人歸降了曹魏!
    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諸葛亮提拔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魏延作戰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後,兩人矛盾激化,魏延爭鬥落敗,為馬岱所追斬。姜維歸降蜀漢後,諸葛亮闢姜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這一年,姜維二十七歲。
  • 曹魏的四大「徵西將軍」:一個擊退姜維,一個消滅蜀漢!
    對於曹魏的四徵將軍,徵西將軍主要負責應對蜀漢的進攻,也即負責和蜀漢的交戰事宜,所以在四徵將軍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在曹魏歷史上,共有八位徵西將軍,不過,比較有名的,則是以下四位。徵西將軍:夏侯淵夏侯淵(?-219年),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裡奔襲作戰,常常出敵不意。
  • 白馬之圍後,曹操封關羽為「漢壽亭侯」,「漢壽亭侯」指的是什麼
    早年,關羽跟隨劉備顛沛流離,四處徵戰,和張飛、劉備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三人情同手足。所以,即使曹操厚待自己,他還是選擇離開了曹操,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協助劉備、周瑜攻打駐守在南郡的曹仁。之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在荊州。
  • 同樣是曹操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淵為什麼受到的待遇差別這麼大
    在所有的兄弟中,夏侯惇所參與的戰爭最少,但曹操卻最喜夏侯惇,以致其所受待遇和封賞無人能及。夏侯惇在曹操身邊可謂是平步青雲。184年,在跟隨曹操討伐黃巾之時只擔任裨將,等到194年,夏侯惇眼睛被射傷,暫時不參與戰事,次年就被曹操任命為陳留、濟陰兩郡太守,號建武將軍,高安鄉侯。夏侯惇沾著曹操的紅利,只用十年時間從一個小將做到了侯位,可見曹操對其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