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鐵面無私,屢受攻訐,為何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2020-12-16 騰訊網

包拯被世人稱之為包青天。北宋時,包拯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御史中丞、龍圖閣直學士等職,為官清廉,斷案無數,鐵面無私,敢於犯言直諫,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可正因為如此,包拯也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屢受攻訐。

然而,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雖屢被當朝權貴們構陷,包拯卻始終屹立不倒,即使因失誤被追責,每次都很快重新升官。他一生為官26年居然升遷了27次,是名副其實的官場「常青樹」。包拯的這種經歷,不僅在北宋時期極其罕見,就在中國歷史上也十分稀有。那麼,如此神奇的歷程,包拯是如何做到的呢?

宋仁宗對包拯如此寬厚的緣由,來自於包拯的赤膽忠心。立太子時,宋仁宗一直舉棋不定,以致太子位置一直空缺。包拯出於後宮穩定考慮,多次上書要求明確太子之位。宋仁宗煩了,怒問包拯:你說,到底立誰當太子?包拯不卑不亢,對宋仁宗說:諫議皇上立太子,不是為了自己,我已經60多歲了,而且沒有孩子,一無所圖,如果皇上因為此事惱怒,盡可以殺了我。一番慷慨陳詞下來,將宋仁宗感動的稀裡譁啦,後來便視包拯為大忠之臣,甚是愛戴有加。

如此以來,包拯便在皇帝面前站穩了腳跟。但如果認為包拯的際遇,就是因為有皇帝信任這麼簡單,那就錯了。在一個複雜的官場中,主要領導的賞識和信任固然重要,但一旦成為孤家寡人,下場同樣可悲。

包拯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不僅有皇帝這個大靠山,而且背後還團結著強大的集團後盾。據記載,包拯是天聖五年的進士出身,同一批次提幹為官的一共有1400多人。這些人中,後來僅做到宰相的就有2人,做到封疆大吏的就有7人,其他各個部門的高官更是數不勝數。在當時,這1400多人幾乎都視彼此為同一陣營,相互之間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和互動,勢力十分龐大。而包拯也十分注重與這些同年溝通交往,尤其和時任宰相文彥博的關係最好。

包拯不僅和文彥博是同年,而且是世交,可以說包拯能夠擔任御史中丞這個職務,與文彥博的大力舉薦密不可分。後來,包拯還在文彥博的支持下,將掌管財政大權的三司使張方平拉下了馬,自己取而代之。同年們支持包拯,包拯在工作中也有回報。《包拯集》中記載的包拯彈劾批判的北宋官員共有55人,其中僅有2個天聖五年的進士。難道天聖五年這1400多個進士都是清官賢臣?顯然並非如此,很可能是包拯出於同年之誼,留有餘地罷了。可以說,包拯的鐵面無私,也是有限度的鐵面無私。

綜上所述,包拯為官26年,能夠連續升遷27次,除了皇帝的信任外,還得益於因與同年們保持良好關係,而受到的大力支持。換句話說,就是包拯在得罪權貴的同時,又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如此以來,他才能一展胸中抱負,留下千古美名。同時,又不為宵小所害,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焦點

  • 歷史上鐵面無私的包拯為什麼會留名青史?難道他不怕遭人報復?
    中國歷史名臣將相浩瀚如海,鐵面無私、廉潔公正的好官也如過江之鯽。唐有狄公狄仁傑和徐有功 ;宋有包公包拯和寇準 ;明有海公海瑞和況鍾 ;清有施公施世綸和于成龍等等,但是縱觀歷史你就會發現,唯獨包拯青史留名,並為大眾所熟知。
  • 為何提到「鐵面無私」,就會想起包拯,為何他被稱為包青天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包青天的名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電視劇的循環播放,還是朗朗上口的歌曲,無一不體現出包拯在人們心裡的地位。宋朝有能力的人不在少數,可是真正被大家記住並且流傳至今的卻沒有幾個人,可偏偏包拯佔了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
  • 鐵面為何形容無私
    我們常用鐵面無私形容人公正嚴明。《說文解字》解釋鐵為「黑金也」,鐵是一種金屬,因其顏色為黑色,古代又被稱為黑金。鐵的突出特點是堅硬,因而便引申出了剛正、正直等用來形容人品質的含義。面是一個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字形裡面的目代表眼睛,外面一圈表示面龐,《說文解字》說:「面,顏前也」,本義即為面部、臉。
  • 鐵面無私的「黑臉」英雄,包拯傳奇的一生,為何深受百姓擁護?
    鐵面無私的「黑臉」英雄,包拯傳奇的一生,為何深受百姓擁護?歷史上有能力的官員很多,而有能力還不貪錢的官就不多見了。宋朝的包拯就是符合這一條件的官員,他因其鐵面無私、公正廉潔而被後人所稱道。而其在影視劇中,黑面的形象更是給現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為何用「鐵面無私」形容人公正嚴明、不徇私情?
    我們常用鐵面無私形容人公正嚴明。《說文解字》解釋鐵為「黑金也」,鐵是一種金屬,因其顏色為黑色,古代又被稱為黑金。鐵的突出特點是堅硬,因而便引申出了剛正、正直等用來形容人品質的含義。面是一個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字形裡面的目代表眼睛,外面一圈表示面龐,《說文解字》說:「面,顏前也」,本義即為面部、臉。
  • 「包公故裡」且聽「鐵面無私」娓娓道來
    本期「跟著成語遊合肥」遊到了合肥包公園四景之一的包公祠,去了解一代名臣包拯與成語「鐵面無私」的「淵源」。鐵面無私,意思是形容公正嚴明,不怕權勢,不講情面。說到這個成語,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包拯包青天。包拯,北宋名臣,合肥人,一生為官公正無私,斷案更是鐵面無情。所以鐵面無私這個成語幾乎成了包拯的代名詞,後人為了紀念包拯便在合肥建立了包公祠。
  • 《開封府》中的包拯和歷史上的包公相差有多大?
    第一集出現的小包拯耿直可愛,後面幾集瞪眼睛、移動式步伐更是顛覆觀眾對包拯固有的認知,再加上不同以往的套路,這部劇竟然很有看點。今天我們就以劇中的包拯和歷史上的對比對比,看看他的人生到底有多傳奇。《開封府》裡的包拯,不同於周杰、陸毅等的機靈帥氣,不同於金超群老師的威嚴持重,而是呆萌中不失正直,傻氣中不失智慧,很有小人物大情懷的感覺。
  • 有了連續性的轉換能力,還需第一性核心力才可將人生立於不敗之地
    今天看弘一法師的《從容淡定過一生》不無的感慨他的一輩子堪比別人的六輩子,六段時期各個登峰造極:比如少年成名金石書法寫作無所不能,是不折不扣的大才子,第二段是文學改變世界,唯心開西分。第三段是人體油畫先鋒,第四是音樂鋼琴引領者,第五是戲劇開創者,第六是進入宗教修成一代高僧弘一法師。
  • 推測:包拯去世後,展昭去了哪裡?
    包拯握住展昭的手,奄奄一息的說。當年包拯赴京趕考,差點命喪金龍寺。幸得當時半路相識的展昭不顧自身安危勇敢出手相助,制服兇僧救下包拯。包拯和展昭之間,不僅僅是表面的上下關係,更是有著生死交情、彼此肝膽相照的鐵哥們。1062年包拯去世後,就再也沒有展昭的消息。那麼包拯究竟對展昭說了什麼,展昭為何消失了?
  • 火影忍者:使忍者立於不敗之地的飛雷神,為何沒什麼人會呢?
    火影忍者中了當之無愧的主角漩渦鳴人外,許多漫迷都有自己最喜歡的角色,而小編自己最喜歡的角色便是四代火影波風水門,波風水門創造了鳴人受用一生的忍術——螺旋丸,並且擅長火影中最高檔的忍術類別——封印術。初次之外,波風水門最被忍界熟知的便是時空間忍術——飛雷神,憑藉速度,冠絕忍界。
  • 六界強者眾多,為何沒人敢招惹閻王?看下閻王真身,你就明白了
    閻王在我國傳說神話中是陰間的「老大」,是民間家喻戶曉的冥神,半神半鬼,掌管人間地獄眾生靈壽命生死,關於閻王的故事有很多,六界之中不乏強者,為何沒人敢招惹閻王,看下閻王真身,你就明白了。
  • 喜歡「參人」的白麵包拯,為何進化成了黑青天?
    然而有趣的是,包拯在《清平樂》上線後,觀眾的關注點卻跑偏了。不少網友對著《清平樂》中白面長鬚的包拯發出了大大的疑惑:「包大人竟然美白成功了?」確實,《清平樂》中的包拯與許多人印象裡面如黑炭,額帶新月的形象相去甚遠。但如果比照歷史畫像,就會發現《清平樂》中的包拯形象其實更接近歷史。
  • 鐵面無私的包拯,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環?
    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環? 原配早早去世,第二位夫人以及長子長孫皆離包拯而去 包拯一生有三個老婆,分別是兩位夫人還有一個滕妻。包拯的原配為張氏,她在與包拯結婚一年之後就去世了,並沒有給包拯留下子嗣。
  • 與電視劇比,真實包拯頗為黯淡:既無四大護衛也無「智囊」公孫策
    傳說他面如黑炭、額懸明月,傳說他生於棺中、面醜被棄,傳說他群俠相助、斷案如神,傳說他"日審陽世,夜審陰間"……千百年來人們將所有對清官神斷的神奇想像加諸他身上,構造了中國人記憶中共同的"包青天"還原一個真實的包拯包拯其人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 方舟:行動敏捷的普羅米無人機,靠走位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無人機這款無人機不僅可以載人,還會幫我們巡邏,發現敵人時會自動攻擊,非常的智能(簡單點來說就是開巡邏模式和主動攻擊)。使用無人機攻擊其他野生生物非常好玩,即使是迅猛龍這類移動速度非常快的生物都攻擊不到一次無人機,靠走位就能立於不敗之地。目前小編還不知道無人機吃什麼,能吃的基本都試過了,能量元素和能量碎片也不吃,有沒有大佬知道無人機吃什麼嗎?給我時間,我可以開著坦克一口氣繞地圖滾幾圈,都不用休息
  • 鐵面無私「包青天」,一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環?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中間,這是電視劇包青天裡面的歌詞,這提到的是宋朝名臣包拯。在傳說中,包拯斷案如神,為民伸冤,同時身邊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展昭等義士相助,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大清官,人們對他的紀念,也表明了人們希望有這樣的大青天來做官,為民主持公道。
  • 說一說鐵面無私的包拯,有沒有曾經判錯過的案子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是不是對於這句歌詞很熟悉呢!沒錯我們今天講的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包拯。小的時候經常窩在家裡看包青天潘安,鐵面無私,是一個公正廉明好官,他在我國歷史上,可是有名的大清官,一心為民服務。
  • 民間故事:鐵面無私的包拯也有至情至善的一面,十分孝敬父母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匾中懸」。這首歌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包拯是一個剛正不阿、貼面無私的人。也流傳下來很多經典的案例比如斬美案等等。本文我們不談包拯 的鐵面無私,我們來談一談包拯至情至善的一面,十分孝敬父母。
  • 《包青天》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要斬了他?
    本期話題【《包青天》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要斬了他?】說起《包青天》,可以說一直是觀眾心目中難以超越的經典存在,尤其是金超群版本的《包青天》,但是你知道嗎?狄龍版《包青天》也是非常精彩的,包拯,展昭還有公孫策三人或有智慧,或剛正不阿,或武功超群,但是都心懷正義,為真正受冤的人伸張正義,主持公道,非常受觀眾的喜愛。但是如今回顧起《包青天》卻發現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公孫策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卻為何曾要殺他?
  • 大譜師:包拯,開封有個包青天
    包拯以其清廉公正,鐵面無私而留名青史,民間關於包公的戲曲、故事、傳說不計其數,可見百姓對包拯的愛戴。 鐵面執法 六彈權貴 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包拯在安徽廬州出生,宋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