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去蕩滌生命吧!尼採思想的發源地

2020-12-24 哲思火炬

藝術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悲劇的誕生》【德】尼採

尼採是德國19世紀一位富有浪漫氣質的哲學家,早年曾在波恩大學和萊比錫大學讀書, 1869年任巴塞爾大學教授,並開始出版他的著作。

《悲劇的誕生》是尼採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前期最主要的著作,尼採的藝術觀主要就反映在這部著作裡,我們甚至可以說此著是尼採哲學的誕生地。

古希臘文明的遺蹟

《悲劇的誕生》率先探討了古希臘精神。提到古希臘的精神,你第一印象一定想到的是蘇格拉底,認為人的理性可以窮儘自然,只是可以解決一切,而人的唯一崇高任務就是用知識來探索自然。甚至於人的喜怒哀樂,道德行為,倫理要求都可以用人的理性來回答。人應當運用理性的思維來解決世上所存在著的不合理的一切。

柏拉圖等人崇尚的理性至上原則

蘇格拉底的思想在死後經由柏拉圖記載弘揚,以及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的傳承,用理性思維看待世界,成為一種習而易見的思考方式。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現代物理發現湍流問題不可解,乃至於數學方程,解析解也只能求到四次項之下,物理專有一個名詞冠以那些不可求解的現象,稱之為「混沌」。與自然相同,人們用理智去解釋人的道德行為,以及喜怒哀樂,真的是可以,或者說是合適的嗎?

湍流問題的不可解與世界的「混沌」

尼採恰恰相反,尼採發現了古希臘精神之中的另一底蘊,便是對於藝術與生命的熱愛。尼採認為蘇格拉底摒棄不理性的行為,生命的意義僅僅在於追求知識。蘇格拉底被尼採認為只是太過被動消極,乃至於沒有生命力的一種沉思,失去了生命所原有的樂觀,昂揚奮進的態度。

尼採認為生命應當從審美角度去理解這個世界,而看待自然這一過程,必然超越了理性的疆域。而只有在審美的注視之下,被理性所困頓的生命才得以重見天日,生命也因此而變得有血有肉。而之前的傳統一致的將非理性的行為視為消極的墮落的,乃至於是愚蠢的,這本身就是一種誤解。

從生命的角度理解藝術

當兒童被帶到了展廳參觀宏偉的藝術作品是卻因要遵循規則而不應大聲驚呼,這本身就違背了生命原有的吶喊,而理智的沉思藝術家下筆的神韻,又真的能讓藝術觸動你的心扉嗎?而我們背誦李白的《將進酒》,倘若不大聲朗讀,又怎能從這種沉思之中品味道李白醉酒的豪邁之氣呢?王羲之醉酒寫下《蘭亭集序》,倘若僅僅是理智的反覆練習便可達到藝術的至上高度,王羲之又何必將《蘭亭集序》視為瑰寶,代代相傳呢?

《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藝術本就充滿著生命的神韻,倘若不能促使生命本能的吶喊,與藝術遙相呼應,而感受到生命的共鳴,我們自然無法欣賞到藝術裡面,藝術家所寄託的真正情懷。

這便是西方偉大哲學家尼採的思想起源——為了掌握人生的真諦,不應像科學家那樣一味沉溺於理性的深洲,而應該學習藝術家,超越知識,用審美的面紗去把握世界。

過於執著追求真理會導致不可知論與懷疑主義的盛行,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迷惘之中,喪失生活的渴望和熱情。

用藝術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因此,為了活下去,人們需要以藝術為面紗來掩蓋人生的真理。為了熱愛生命,人們需要悲劇世界觀,以審美的態度來面對客觀世界的生成、變化,把人生的無常藝術化為審美的愉悅,使得個人的悲劇轉化為整體的喜劇。

相關焦點

  • 尼採的厲害:相比叔本華,思想覺悟選擇相信尼採,生活才有奔頭
    尼採真正接觸到叔本華的唯意志哲學,是在他在萊比錫大學修古典語時期。從舊書店淘來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讓尼採欣喜若狂,愛不釋手,不分晝夜的嗜讀,使他的思想一次次激動起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完全擊中尼採的思想認識,因此在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中,尼採仿佛找到了一位知己,這位哲人的思想,正是他一直以來的認識。因此,叔本華哲學思想中的宣揚的觀點,尼採是可以有更深體會的,是贊同之下有深究的。而尼採的可貴之處,就是沒有一味地沉入叔本華的悲觀之河,他以自己的獨特認識將叔本華的悲觀思想推向了陽光的一面。
  • 西方思想「頭號危險人物」尼採,為什麼說上帝已死?
    尼採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從此他身邊就全是女性:母親、妹妹、祖母、姑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長大後的尼採,並沒有表現出賈寶玉那樣對女性友好而曖昧的態度,而是出奇的敵意。比如他說過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你要到女人那裡去嗎?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
  • 尼採:意志是生命的本質
    尼採這源自於尼採認為基督教是弱者的思想,所謂的道德都是在保護弱者,這與他所講的強力意志背道而馳,這為後來的反猶太主義埋下了禍根。尼採反對黑格爾的哲學,他認為我們應該重視生命本身,不必對歷史過於注意,所以他批判所有的理性哲學,他說他的哲學就是要對所有的價值觀進行重新評價,使強者的生命力不會受到弱者的拖累。但強者與弱者的劃分帶有明顯的對立性,尼採剛剛否定了基督教的偽世界,馬上就親手建立了一個新的對立世界。
  • 尼採、福柯的生日 | 照亮前路的思想,可以有多「瘋狂」?
    巧合的是,他們都生於10月15日——今天是尼採的生日,也是福柯的生日,為了紀念這兩位思想家的誕辰,群學君摘錄《福柯的生死愛欲》中兩人「相遇」的章節,小標題為文景編者所加。1重遇尼採:一次「哲學的震動」1953年8月,福柯離開巴黎去義大利度假。
  • 思想巨人——尼採,邁向有意義人生的三部曲
    尼採是一位天才作家,也是一位學術神童,他對構成我們信仰的一些最深刻的思想有著非凡的洞察力。即使在今天,他對大多數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道德和哲學概念也不屑一顧。像《人類》、《人之常情》、《不合時宜的沉思》和《快樂的科學》這樣的書,摧毀了道德、宗教、理性的大廈,暴露了現代文明中心的空虛。
  • 尼採逝世120周年|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尼採
    尼採的天才就是整體意義上的,是生命意義上的。尼採是為數不多的、能讓我們重新獲取自由、領略生命的哲學家。在很大程度上,尼採的哲學根本不是哲學,而是去除了故事和感情的愛與生命。我們感受著它的純度、激情、(偶然之後的)必然。「權力意志」正是對生命的主體的勾勒:是在科學化之後再度飽滿的力量。「永恆輪迴」訴說的是生命的運動:每一個生命、每一種語言都變成了永恆。
  • 尼採——反基督
    -尼採在《反基督》一書中,多方面、多角度地對基督教進行了嚴厲地批判。總體而言,尼採反對的是基督教頹廢、令人墮落的道德觀——它把同情當作道德本身,殊不知「它可能會導致生命與生命能量的完全喪失」;它把「順從辯解成『理念』」,用牧師——這個上帝的傳聲筒——來宣揚它的神聖以及人們的原罪;它把懷疑和反抗的聲音當作罪惡,用所謂的「真理」顛倒善惡,把自然的變成非自然的,讓人們把目光聚焦於虛無的「彼岸世界」而忽視真實的「此岸世界」;它壓制生命的生長本能
  • 尼採:怪僻學者,26歲突然拋出了一本神奇的書,轟動了世人
    尼採問人們這些神話看完後,你覺得他們像是人們想像中的天國以及自己夢寐以求想要去的極樂淨土嗎?尼採繼續說道:「人類是迄今為止最健全、最優美、最令人羨慕、最富於人生魅力的種族,為什麼這些希臘人偏偏讓他們必須悲劇呢?」
  • 尼採與加繆的思想交鋒,適合那些目光深邃之人,愚者請遠離
    ——加繆道德是上帝最後的面孔,為了超越荒誕,超越上帝,尼採把自己推向了極端。人為了生存,必須自己決定做什麼,不做什麼。但這是何等的困難呀,因為人很長時間都沒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尼採認為所有的偶像或偶像崇拜,都產生於人的先天愚昧,也就是對永恆思想的信仰。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尼採隨即做了一個解說,說他的《悲劇的誕生》首次接近於自己的思想使命,即:「用藝術家的透鏡看科學,而用生命的透鏡看藝術……」這是尼採的一句名言了。但該作何解?生命、藝術、科學到底是啥關係?在尼採的話中差不多構成了一個層級關係:生命是第一位的,爾後是藝術,然後才是科學。朗佩特據此反駁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誤解:尼採是科學的敵人。尼採是科學的敵人、藝術的朋友嗎?
  • 1872年,僅26歲尼採,突然拋出一部不可思議的書,名聲一落千丈
    尼採覺得,蘇格拉底式的樂觀主義是脆弱的。帶著酒神思維的尼採,在悲劇中發掘出屬於他的極樂世界,同時也是他的藝術觀。談尼採,恐怕不能離開藝術這個詞。在尼採認為,科學主義殺死了悲劇,也就破壞了人賴以生存的根基。用尼採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用藝術家的透鏡看科學,而用生命的透鏡去看藝術。」
  • 「酒神哲學家」尼採:像哈姆雷特、堂吉訶德,像一首狂妄不羈的詩
    他為人時而充滿熱情,又時而沉默寡言,其涉獵領域廣泛,思維迅敏,擁有著超乎常人的藝術領悟力。他的思想著作曾飽受爭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禁止傳播。但是經過歷史發展的過濾,以及世界學術界積極的探索與發現,後世得以正視他的偉大成就。他的思想充滿了激情,在思想史上可謂是獨樹一幟。
  • 我不希望成為神聖的人,甚至於寧可做個怪物 | 尼採誕辰120周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尼採的思想開始被人與納粹主義與反猶太主義相連結,這很大程度上出自他的妹妹伊莉莎白對於他作品的篡改;伊莉莎白甚至主動與納粹人士合作,選擇性地解釋尼採的理論以正當化對其他人種及國家的戰爭和侵略。尼採在第三帝國的聲名高峰迭起,而他的被曲解也隨之到達了最高潮。此後,人們對他學說中的重要觀念均產生極大的誤解:納粹故意歪曲他的思想,用他作為發動霸權爭奪戰的代言人。
  • 尼採名言警句55則
    ——尼採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48、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49、常常談論自己的人,往往只是為了隱藏自己。 ——尼採 《善惡的彼岸》50、沒有真理,只有解釋。51、當心!他一沉思,就立即準備好了一個謊言。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24歲的時候,尼採便成為大學教授,如果放在當下,這個年齡就成為教授,簡直驚為天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尼採不斷發表著作,他的哲學思想逐漸成熟,顛覆了西方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同時,影響著雅斯貝爾斯、薩特等諸多大名鼎鼎的哲學家。對哲學界影響巨大,對文學方面影響同樣深遠。當時西方文學藝術在批判現實主義已經達到頂峰,後來文學主流逐漸走向自然主義和現代派。
  • 「瘋子」尼採為我們貢獻的寶貴精神食糧
    小說藝術就是上帝笑聲的迴響。」他在自己的著作《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中,也借這句諺語來描述人類自身的渺小,以及自作聰明的愚蠢行為。那麼上帝真的是一切的主宰,人類什麼也不能做,只能按照上帝的安排,老老實實地生活麼?被譽為曠世奇才的德國哲學家尼採,就對此提出了質疑。
  • 尼採是自然主義者嗎?
    於是海特認為,雖然把尼採與自然主義聯繫起來不能說是全錯,但在論證尼採是自然主義者的同時,研究者卻需要提供許多限定性條款來避免指責,這些逃避指責的附加性條款如此之多,以至於常常會超出了研究的必要性而成為一種惡。因此,與其用自然主義這樣的標籤來定義尼採,倒不如通過研究其哲學特色來豐富尼採。海特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依此來為尼採撕掉「自然主義者」這個標籤,卻未免矯枉過正。
  • BTS《Dionysus》驚豔四座,用尼採和榮格來解讀何為「酒神精神」
    尼採認為,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分別代表著理性精神和情感力量。尼採巧用比喻,便於形象地理解:太陽神精神的衝動如同夢幻,「將內在幻想世界的美妙幻象牢牢握在手中」;代表了一種包括對數量、尺度、界限在內的限定,以及對一切野蠻與野性之物的馴服。
  • 《海賊王》的哲學課——不敢問尼採的,就問尾田榮一郎吧
    臺灣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冀劍制把艾斯和克爾凱郭爾的故事寫進了新書《海賊王的哲學課:正義、夢想和人生的偉大航道》(下簡稱《海賊王的哲學課》)中,試圖從人生哲學、道德正義、公平正義、邏輯謬誤和生命美學的角度來解構這部作品。那些把動漫視作流行消耗品的人也許能從中得到不一樣的啟發:在《海賊王》中,你能讀懂尼採、羅素、笛卡爾、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
  • 偉大哲學家,尼採,筆下的「男人與女人」
    偉大哲學家尼採筆下的「男人與女人」尼採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真誠思考生命的意義,一位個性鮮明哲學家。在1886年到1887年《善與惡的彼岸》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二本書本對於「男人和女人」深刻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