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無人機殺人視頻發布在本月13-17日的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會議上,會議由「殺手機器人禁令運動(Campaign to Stop Killer Robots)」這一團體組織,有超過七十個國家的代表出席。這些殺人無人機並不像電影《戰狼2》裡掛著機槍到處「突突」的子彈噴瀉者,而更像是科幻片《黑鏡》裡的殺人蜂機器人,它們的控制系統被黑客侵入,「蜜蜂雖小,五臟俱全」的機器人墮落成可怖的殺人工具。
被「爆頭」的人偶模特
某水果公司發布會演示的人臉識別解鎖「摺紙化」界面
這些殺人蜂群無人機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定義,將所謂的「好人」和「壞人」區分出來,起飛後就可以掃描它們遇到的一切臉龐,通過關鍵點匹配技術將加入「死亡黑名單」的人挑選出來,然後釋放致命一擊。這種「掃臉」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想到這,筆者不寒而慄。
「腎X」就是利用前置攝像頭/紅外系統,採集無數個具有縱向深度的3D關鍵點/紅外光點,然後進行匹配,因為每個人臉龐三維輪廓不盡相同,這樣就形成了用戶ID。而一旦這些信息被洩露,很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挑選出他們「獵物」的特徵信息。
如今的無人機控制、自適應及避障飛行、實時圖傳、組隊協同等技術比較成熟,再加上彈藥系統和「掃臉」功能,有大數據快速採集與匹配等AI技術的支持,製造出視頻中出現的殺人無人機並非遙不可及。
法國parrot無人機可以背上「發射裝置」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無人機等前沿科技的迅猛發展,由此催生出了「高大上」的蜂群無人機戰術。美國、中國相關技術及實現方案也浮現在世人眼前。美國海軍發布的相關裝備,可同時協同數十架緊湊型無人機,並對敵方目標發動攻擊。這些無人機由大型空中平臺搭載和釋放,散布在空中後形成作戰集群,「蜂群」進行自組織網通訊,自主協同飛行,戰場態勢感知,目標分配與決策,一個個飛行的「炸彈」一股腦地撲向目標,讓對方防不勝防。
「蜂群」的恐怖之處並不只是簡單的TNT堆砌,而是它們的「智能」。如同給它們裝上發達的「大腦」和「眼睛」,飛行的同時進行數據採集和匹配,具有「認識目標」的能力,可實現「點對點」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
美軍演示無人機集群協同
由於美軍公布的這種袖珍無人機能像蝗蟲群一樣橫掃一切,它們被命名為LOCUST,中文的意思是「蝗蟲」,而與之巧合的事實是:LOCUST是英文「Low-Cost UAV Swarming Technology(低成本無人機群技術)」的縮寫。不管叫「蜜蜂」還是「蝗蟲」,都是形象貼切的用昆蟲集群的習性來描述這一戰術。
曾幾何時,小型的無人機還很「呆萌」。
人們操縱著大疆爬升到高空,贏得一抹「上帝視角」;駕駛著智能網聯汽車,從榮威中控臺上跳轉出由無人機傳來的路況實景。
智能汽車可通過車機對無人機進行操縱和實時圖傳,可謂「低配版」的查打一體無人機地面站
電商、物流企業也在紛紛布局可以送快遞的無人機網絡,打通「最後一公裡」。在民用領域小巧玲瓏的它們給我們帶了便利的時候,有人可能要把它們進化成窮兇極惡的殺人機器,甚至比大塊頭的「全球鷹們」更好用。
專門攔截火箭彈的以色列「鐵穹」系統,就算能對付大批量的「低慢小」無人機,但是合計對比一下攻防雙方成本,守方已經輸了
這將會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這些無人機成本低廉,可通過3D列印技術快速大批量生產,篩選出攻擊對象,裝訂目標諸元,敵方將會被密密麻麻的殺人蜂們攻擊,並毫無招架之力。用防空飛彈打這些「小蜜蜂」算是殺雞用牛刀,很難對付大批量「低慢小」無人機,可行性不高。估計只能寄希望於電子對抗幹擾和電磁脈衝什麼的。
戰場上將敵人和友軍甄別出來並非易事。敵我識別是戰場態勢感知和作戰行動規劃的關鍵一環,即使是信息化和情報戰很強的美軍,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也時不時上演「友軍之圍」。誤傷平民的案件更是容易引起國際輿論的壓力和聲討。
有一部戰爭倫理電影《天空之眼》,講的是美軍情報人員發現了負血債纍纍的恐怖分子頭目,命令無人機部隊用飛彈將其「報銷」。但是湊巧的是在目標附近出現了賣餅的小女孩。一邊是稍縱即逝的打擊窗口,一邊是天真爛漫的孩子。決策層在權衡各方利弊後,最終下達了攻擊的命令,隨著無人機發射的飛彈命中恐怖分子,那個小女孩也倒在了血泊中……
美軍用「捕食者」、「死神」等無人機代替有人戰機執行「治安戰」等作戰任務,無論成本和風險都呈幾何倍下降。但是無人機發射的飛彈威力大小和波及範圍不能精準可控,總是會搭上幾條鮮活的平民生命為目標「陪葬」。如果用殺人蜂無人機執行外科手術任務,估計就會是另外一個局面。
中國電科曾成功完成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刷新此前2016年珠海航展披露的67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紀錄,標誌著智能無人集群領域的又一突破。試驗中,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演示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在短短兩年內,中美四次刷新無人機集群飛行的規模,在該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
中國去年展示了第一種箱式發射集群式可摺疊翼無人機,大規模、低成本的小型無人機系統可實現集群偵察、打擊、幹擾等功能,這種小型無人機系統還可以起到誘餌的作用,「引蛇出洞」繼而揪出對方的防空飛彈陣位。
美國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演示圖——PERDIX計劃
最有名的戰例要數貝卡谷空戰,以色列通過短短6分鐘的攻擊就徹底摧毀了敘利亞和蘇聯苦心經營10年耗資20億美元的19個薩姆飛彈陣地,而"偵察員"和"猛犬"無人機正是「敢死隊」和「急先鋒」。
它們率先飛臨敘軍飛彈陣地上空,誘使敘軍薩姆-6飛彈的制導雷達開機,並將截獲的無線電信號傳給早已等候在空中的E-2C"鷹眼"預警機,「鷹眼」再把這一信息傳給F-4「鬼怪」式戰鬥機。"鬼怪"獲得信息後,發射"百舌鳥"反輻射飛彈,準確無誤地摧毀薩姆-6的制導雷達,使薩姆-6頓時變成"瞎子"。與此同時,"偵察員"和"猛犬"無人機還把截獲的信息傳送給埋伏在貝卡谷地山腳下的大量"狼"式地對地飛彈。這樣,「狼"式和"百舌鳥"飛彈的攻擊下,薩姆-6飛彈自然全軍覆沒。
美軍的箱式發射集群式可摺疊翼無人機
在我國建軍90周年閱兵儀式上,在27個地面方隊中出現了一款反輻射無人機,即「ASN-301」反輻射無人機。該型無人機既是縮小版的巡航飛彈,又是放大版的蜂群無人機,發射後在目標空域盤旋,偵測到對方雷達信號後就撲過去「同歸於盡」,成本低廉,作戰效能良好。
蜂群無人機戰術的發展,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一架無人機作為一個戰鬥單元,會被靈活的組合與分配,戰鬥力更加細化量化,其投向與投量會更加精準。相較於傳統的精確制導武器,其成本低廉,同時還增大了敵方防禦難度,基於人工智慧的目標識別與匹配技術,更是可以讓其做好外科手術式的特定目標清除任務。
「世界上沒有用一架無人機摧毀不了的目標,如果有,那就來一群!」
當然,這都只是軍事準備,祝願愛好和平的人們頭頂上飛翔著白鴿,而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飛行機器。
↓↓↓點擊「閱讀原文」為局座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