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無人機殺人視頻震驚全網,未來戰爭形態將徹底改變

2021-01-19 珊瑚橘

蜂群無人機殺人視頻發布在本月13-17日的聯合國特定常規武器公約會議上,會議由「殺手機器人禁令運動(Campaign to Stop Killer Robots)」這一團體組織,有超過七十個國家的代表出席。這些殺人無人機並不像電影《戰狼2》裡掛著機槍到處「突突」的子彈噴瀉者,而更像是科幻片《黑鏡》裡的殺人蜂機器人,它們的控制系統被黑客侵入,「蜜蜂雖小,五臟俱全」的機器人墮落成可怖的殺人工具。




被「爆頭」的人偶模特

某水果公司發布會演示的人臉識別解鎖「摺紙化」界面


這些殺人蜂群無人機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定義,將所謂的「好人」和「壞人」區分出來,起飛後就可以掃描它們遇到的一切臉龐,通過關鍵點匹配技術將加入「死亡黑名單」的人挑選出來,然後釋放致命一擊。這種「掃臉」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想到這,筆者不寒而慄。


「腎X」就是利用前置攝像頭/紅外系統,採集無數個具有縱向深度的3D關鍵點/紅外光點,然後進行匹配,因為每個人臉龐三維輪廓不盡相同,這樣就形成了用戶ID。而一旦這些信息被洩露,很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挑選出他們「獵物」的特徵信息。




如今的無人機控制、自適應及避障飛行、實時圖傳、組隊協同等技術比較成熟,再加上彈藥系統和「掃臉」功能,有大數據快速採集與匹配等AI技術的支持,製造出視頻中出現的殺人無人機並非遙不可及。


法國parrot無人機可以背上「發射裝置」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無人機等前沿科技的迅猛發展,由此催生出了「高大上」的蜂群無人機戰術。美國、中國相關技術及實現方案也浮現在世人眼前。美國海軍發布的相關裝備,可同時協同數十架緊湊型無人機,並對敵方目標發動攻擊。這些無人機由大型空中平臺搭載和釋放,散布在空中後形成作戰集群,「蜂群」進行自組織網通訊,自主協同飛行,戰場態勢感知,目標分配與決策,一個個飛行的「炸彈」一股腦地撲向目標,讓對方防不勝防。


「蜂群」的恐怖之處並不只是簡單的TNT堆砌,而是它們的「智能」。如同給它們裝上發達的「大腦」和「眼睛」,飛行的同時進行數據採集和匹配,具有「認識目標」的能力,可實現「點對點」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


美軍演示無人機集群協同


由於美軍公布的這種袖珍無人機能像蝗蟲群一樣橫掃一切,它們被命名為LOCUST,中文的意思是「蝗蟲」,而與之巧合的事實是:LOCUST是英文「Low-Cost UAV Swarming Technology(低成本無人機群技術)」的縮寫。不管叫「蜜蜂」還是「蝗蟲」,都是形象貼切的用昆蟲集群的習性來描述這一戰術。


曾幾何時,小型的無人機還很「呆萌」。



人們操縱著大疆爬升到高空,贏得一抹「上帝視角」;駕駛著智能網聯汽車,從榮威中控臺上跳轉出由無人機傳來的路況實景。


智能汽車可通過車機對無人機進行操縱和實時圖傳,可謂「低配版」的查打一體無人機地面站


電商、物流企業也在紛紛布局可以送快遞的無人機網絡,打通「最後一公裡」。在民用領域小巧玲瓏的它們給我們帶了便利的時候,有人可能要把它們進化成窮兇極惡的殺人機器,甚至比大塊頭的「全球鷹們」更好用。


專門攔截火箭彈的以色列「鐵穹」系統,就算能對付大批量的「低慢小」無人機,但是合計對比一下攻防雙方成本,守方已經輸了


這將會改變未來的戰爭形態,這些無人機成本低廉,可通過3D列印技術快速大批量生產,篩選出攻擊對象,裝訂目標諸元,敵方將會被密密麻麻的殺人蜂們攻擊,並毫無招架之力。用防空飛彈打這些「小蜜蜂」算是殺雞用牛刀,很難對付大批量「低慢小」無人機,可行性不高。估計只能寄希望於電子對抗幹擾和電磁脈衝什麼的。


戰場上將敵人和友軍甄別出來並非易事。敵我識別是戰場態勢感知和作戰行動規劃的關鍵一環,即使是信息化和情報戰很強的美軍,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也時不時上演「友軍之圍」。誤傷平民的案件更是容易引起國際輿論的壓力和聲討。



有一部戰爭倫理電影《天空之眼》,講的是美軍情報人員發現了負血債纍纍的恐怖分子頭目,命令無人機部隊用飛彈將其「報銷」。但是湊巧的是在目標附近出現了賣餅的小女孩。一邊是稍縱即逝的打擊窗口,一邊是天真爛漫的孩子。決策層在權衡各方利弊後,最終下達了攻擊的命令,隨著無人機發射的飛彈命中恐怖分子,那個小女孩也倒在了血泊中……



美軍用「捕食者」、「死神」等無人機代替有人戰機執行「治安戰」等作戰任務,無論成本和風險都呈幾何倍下降。但是無人機發射的飛彈威力大小和波及範圍不能精準可控,總是會搭上幾條鮮活的平民生命為目標「陪葬」。如果用殺人蜂無人機執行外科手術任務,估計就會是另外一個局面。



中國電科曾成功完成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刷新此前2016年珠海航展披露的67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紀錄,標誌著智能無人集群領域的又一突破。試驗中,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演示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在短短兩年內,中美四次刷新無人機集群飛行的規模,在該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


中國去年展示了第一種箱式發射集群式可摺疊翼無人機,大規模、低成本的小型無人機系統可實現集群偵察、打擊、幹擾等功能,這種小型無人機系統還可以起到誘餌的作用,「引蛇出洞」繼而揪出對方的防空飛彈陣位。


美國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演示圖——PERDIX計劃


最有名的戰例要數貝卡谷空戰,以色列通過短短6分鐘的攻擊就徹底摧毀了敘利亞和蘇聯苦心經營10年耗資20億美元的19個薩姆飛彈陣地,而"偵察員"和"猛犬"無人機正是「敢死隊」和「急先鋒」。


它們率先飛臨敘軍飛彈陣地上空,誘使敘軍薩姆-6飛彈的制導雷達開機,並將截獲的無線電信號傳給早已等候在空中的E-2C"鷹眼"預警機,「鷹眼」再把這一信息傳給F-4「鬼怪」式戰鬥機。"鬼怪"獲得信息後,發射"百舌鳥"反輻射飛彈,準確無誤地摧毀薩姆-6的制導雷達,使薩姆-6頓時變成"瞎子"。與此同時,"偵察員"和"猛犬"無人機還把截獲的信息傳送給埋伏在貝卡谷地山腳下的大量"狼"式地對地飛彈。這樣,「狼"式和"百舌鳥"飛彈的攻擊下,薩姆-6飛彈自然全軍覆沒。


美軍的箱式發射集群式可摺疊翼無人機


在我國建軍90周年閱兵儀式上,在27個地面方隊中出現了一款反輻射無人機,即「ASN-301」反輻射無人機。該型無人機既是縮小版的巡航飛彈,又是放大版的蜂群無人機,發射後在目標空域盤旋,偵測到對方雷達信號後就撲過去「同歸於盡」,成本低廉,作戰效能良好。





蜂群無人機戰術的發展,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一架無人機作為一個戰鬥單元,會被靈活的組合與分配,戰鬥力更加細化量化,其投向與投量會更加精準。相較於傳統的精確制導武器,其成本低廉,同時還增大了敵方防禦難度,基於人工智慧的目標識別與匹配技術,更是可以讓其做好外科手術式的特定目標清除任務。


「世界上沒有用一架無人機摧毀不了的目標,如果有,那就來一群!」


當然,這都只是軍事準備,祝願愛好和平的人們頭頂上飛翔著白鴿,而不是什麼稀奇古怪的飛行機器。



↓↓↓點擊「閱讀原文」為局座投票!!

相關焦點

  • 無人機蜂群彈藥正在改變戰場模式
    美國海軍陸戰隊正在為其部隊裝備一種可單兵便攜、在空中遊弋並以蜂群方式攻擊敵軍的彈藥。這個名為「有機精準火力——步兵之光」的項目是一種可由單人從地面發射和控制的無人機系統,其滯空時間達90分鐘,航程達20公裡,能對抗敵方電子幹擾,並以蜂群戰術攻擊敵方部隊和裝備。美海軍陸戰隊正在針對未來強勁的對手重組自己的部隊。
  • 首發 | 無人化作戰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
    、指揮控制與後勤保障上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變化,從而推動著戰爭形態急劇發生改變。無人化作戰將改變未來戰爭形態新技術應用提供戰場感知技術引擎。21世紀以來,人工智慧、信息柵格、行動網路、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為提高戰場信息感知能力提供了技術支撐。
  • 無人機首次大規模投入正面戰場,AI戰爭時代要來
    而亞美尼亞方面則於9月29日發布一段視頻,畫面顯示亞塞拜然Orbiter-1k無人機被亞方防空部隊擊落。有俄羅斯媒體稱,這是一場「無人機戰爭」。隨著戰術的發展,無人機攻擊已不再是軍事強國「恃強凌弱」的專利,也成為戰爭中弱勢方的不對稱作戰「殺手鐧」。2018年1月6日,俄羅斯駐敘利亞軍事基地遭遇無人機集群攻擊。俄方稱擊落和奪取了13架從50公裡外發起攻擊的無人機。央廣網軍事觀察員傅前哨稱,用大規模無人機攻擊機場在世界戰爭史中尚屬首次。
  • 俄「獵人」無人機為試飛做準備 將改變未來空戰模式
    央廣網5月29日消息(記者紀夢楠)俄羅斯首款重型攻擊型無人機「獵人」,近日首次在快速滑跑時開展了躍升測試,以檢驗其空氣動力學特性,並為試飛做好準備。截至目前,「獵人」無人機已經在測試中自動完成滑行、起飛滑跑、加速到每小時200公裡等項目。這款無人機有何性能優勢?
  • 美軍無人機「蜂群」有多強,怎麼破
    1.追求顛覆性技術,謀求未來戰爭主動權 美軍一向重視軍事科技、作戰概念在軍力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發端於上個世紀的網際網路、GPS等技術就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最早提出使用的。
  • 中國要小心:美軍新增450個無人機操作手,未來戰爭需未雨綢繆
    未來6年時間,美軍計劃培養450名航空器操作手來壯大無人機隊伍,在中國空中力量日漸強大的今天,美軍在中國附近無論是戰鬥機還是偵察機的活動空間都不斷縮小,未來這批無人機部隊或將成為美軍的排頭兵。美軍大型無人機操作手,不出意外的話,屏幕上那輛皮卡兇多吉少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沿海地區的軍事偵察和騷擾就從未停止過。
  • 國產蜂群無人機、兵蟻戰術機器人曝光,全地形協同作戰
    繼前不久「蜂群」無人機系統亮相後,近期媒體又曝光了一款「兵蟻3型」BY-3單兵戰術機器人。據報導,這款戰術機器人的專利名稱為「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它具有性能出色、成本低廉的優勢。該平臺採用輪式8×8全驅動越野底盤,可以適應各種複雜的戰場環境;其每個車輪都能上下大幅度擺動,以自適應的方式與地面實現良好接觸,保證動力能夠正常輸出。
  • 美國企圖無人機蜂群打擊我國?班門弄斧!中國無人機請求一戰!
    圖為無人機蜂群 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美國對我國的覬覦也越來越重。為了能打壓我國,美國使出了許多陰招,卻一直未能真正地打擊到我們。 據悉,美國海軍陸戰隊一直試圖將自己重塑為一支主要的海上力量,希望能夠在中美大戰中發光發熱,被分配到打擊中國領海這樣的大規模戰爭中去。然而,美國海軍陸戰隊對中國領海實力的強大心知肚明,他們明白其派出的重要武器或許會在接近目標之前就被抓住或毀壞。基於經費等各方面的因素,這支部隊決定尋找一種體型小,威力大,能夠大規模使用的武器。最終,他們選中了無人機蜂群。
  • 無人機殺人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圖片來源:亞塞拜然國防部從戰爭雙方公布的視頻可以看到,在無人機的寬闊視野與精準打擊下,位於地面的裝甲部隊與防禦工事均無所遁形,唯有被敵方炮火從高空摧毀的命運。在無人機這種「上帝視角」下,道德的約束顯得有些不堪一擊。而英國反烏託邦連續劇《黑鏡》(Black Mirror)中的《全網公敵》(Hated in the Nation),更加集中地展示了微型無人機如何殺人於無形,科技如何裹挾著人類,走向一種前所未有的地帶。劇中的無人機是一種人造蜜蜂(ADI),可以通過面部識別來監視公民,並選擇是否將其殺死。
  • 75架無人機現身印度閱兵,模擬蜂群自殺攻擊,實戰能力如何?
    印度軍方對於首次亮相的「蜂群無人機」也十分興奮,認為這是「劃時代的裡程碑成就」,使得印軍在無人機作戰領域「大幅提升」,贏得高端衝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印媒介紹稱,所謂的「無人蜂群」指的是為實現共同目標而部署多個無人機平臺,並能夠在互相溝通的基礎上自主改變其行為,這是未來戰爭中的發展方向之一,有著非常大的實戰意義。
  • 國產蜂群無人機,兵蟻戰術機器人,讓對手躲無可躲
    國產無人機更是在完成了數千架級無人機操縱表演,創下多架無人機同時起飛的世界紀錄。實際上,在軍用無人機領域,無人機技術同樣已成為「新寵」,與民用無人機一樣,無人機也已形成規模梯隊,而這種梯隊戰術正是眾所周知的「蜂群」戰術,也是未來軍用無人機的發展趨勢。
  • 後來居上,中國無人機「蜂群」攻擊技術快速發展
    比如,2011年,伊朗就是利用電子幹擾手段徹底切斷了美軍一架RQ-170隱身無人偵察機的數據鏈通信和衛星定位信號,使其只能不斷地原地盤旋飛行,最終燃料耗盡墜落。那麼,拒止環境中的協同作戰項目要解決的就是大幅提升無人機自主化指揮控制系統的智能水平,使得其具備最初級的自主執行任務的能力。
  • 無人機蜂群在森林中穿行!
    康奈爾大學和arXivLabs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無人機研發項目:該項目使用分散和異步的系統解決方案,在無人機蜂群飛行時可以動態避開障礙物。在下面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無人機蜂群如何在森林中自如進行穿行。
  • 美軍打算拿自殺無人機蜂群,打大國之間的戰爭,可行性多大?
    圖為集群無人機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又有了新目標,打算拿自殺無人機蜂群,打大國之間的戰爭,對此有網友表示,通過大批自殺式無人機出動來奪取戰場優勢,在實戰中可行性有多大呢?美軍目前招標小型自殺集群無人機,這種無人機需要從地面發射,能夠飛行1個多小時,射程不超過20公裡,不僅具有抗幹擾能力,還能夠成群飛行,目的是消滅敵人的物資與人員,其實美軍已經裝備小型無人機,可惜的是它們並不具備集群飛行能力,為此,美軍在多年前就開始研究無人機集群技術,還在雷神公司做了有關演示實驗,至今仍在研究。
  • 中國「蜂群」戰力多猛?200架無人機組團,美國人評價:毛骨悚然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的無人機無論是性能方面,還是功能方面,較之以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無人機「蜂群」戰術也越來越受軍隊重視,全球有不少國家都在研究無人機「蜂群」戰術,而我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前段時間,中國電科集團電科院開展了陸空協同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系統的相關試驗試飛工作,而根據曝光的相關視頻中來看,此次試驗驗證了我國目前的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系統不僅可以完成快速部署、陸上密集發射以及空中懸停投放等任務,還具備精確編隊、陣型變換、對地察打以及精確打擊能力。
  • 美海軍陸戰隊招標自殺式無人機蜂群,主要用於「對付」中國
    不過美國好像忘了無人機蜂群方面,中國也一直在主攻研究,拋開反無人機作戰體系,僅依靠無人機蜂群對轟,美國還真不一定能贏。據報導,美軍招標的無人機蜂巢項目正在尋找從地面發射的超小型無人機,要求最多只需要兩人便能操作整個無人機蜂群,射程不超過20公裡,飛行長達90分鐘,既能成群飛行,也可以單獨飛行,並且要具備一定抗幹擾能力,能夠深入敵軍內部消滅敵軍人員和物資。
  • 美軍打算拿:自殺無人機蜂群跟中國集群無人機打?對轟起來真不一定...
    可以說,無人機的數量與質量目前已經成為空軍實力的重要體現,可以說,在某些環境中,手中掌握著無人機就掌握著制空權。比如,雖然坦克素來有「陸戰之王」的稱號,但可在亞阿的這場衝突中,昔日的陸戰之王卻被某些甚至可以用廉價來形容的無人機打得無法還手,就連美國人也不禁開始對坦克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表示懷疑。
  • 印度高調測試本國蜂群無人機,殊不知鄰國早就用其來放...
    而在這場歷時43天的武裝衝突中,亞塞拜然部隊也通過對無人機的熟練應用,取得了巨大的戰果。而正是因此,也讓很多其他國家意識到了,在如今,無人機在戰爭中究竟能發揮出怎樣的實力。 雖然其如今在無人機領域內確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其涉足無人機領域的時間畢竟還非常有限。而在相比之下,與其相鄰北方大國,卻早已經在軍用蜂群無人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甚至,還將其應用到了包括煙花表演在內的各種民用領域的娛樂項目之中。
  • 中國試射48架無人機蜂群,美國立刻拿出64聯裝飛彈,誰更勝一籌?
    從實際來看,亞塞拜然能夠利用僅有的一款進口的無人機,也就是土耳其的TB2無人機將亞美尼亞不斷壓制,是有實際原因的。亞美尼亞軍事實力薄弱,防空系統更是相當於沒有,此種情況下才讓阿軍的無人機如此囂張。若要對付擁有完整防空體系的對手,無人機「蜂群」戰術就得到了發展。
  • 美國研發新無人機蜂群針對解放軍,中科院:玩對轟,還真不怕你!
    美國《福克斯新聞》12月17日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部隊目前正在積極研發自殺式無人機蜂群,據了解,該項目被命名為「密火力單燈」計劃,「蜂群」只由兩個人簡易操作,飛行路程不超過22公裡,飛行時間不超過120分鐘,主要是為了摧毀敵軍物資、搜集情報而研發,最大的特點是,該蜂群還具有一定的電磁幹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