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遲7 天!北鬥「最後一星」成功發射!一周裡中國航天人經歷了什麼?

2020-12-12 華輿

編輯:崔相光

北京時間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圖為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圖片來自中新社 胡煦劼攝)

中新社·華輿訊 北京時間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計劃提前半年。

收官發射一波三折,火箭殼體雞爪形裂紋致使發射推遲一周

雖然最終結果圓滿,但這次飛行任務卻經歷了一波三折。此前因中國2次航天發射任務失利,工程全線舉一反三,進行質量複查,發射時間由5月調整至6月。6月16日,因臨射前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為確保百分百成功、不帶任何隱患上天,發射再次推遲至6月23日。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副總設計師李聃告訴記者,6月15日晚,發射隊在進行發射前負12小時的功能檢查時,意外發現一個技術問題,該問題導致壓力數據低於設計指標要求。「與正常情況下的數值相差了一點幾,這可不是小事情,因為其狀態直接關係三級發動機能否正常工作,關乎任務成敗。」火箭低溫發動機副總設計師羅巧軍說。

6月15日20時43分,火箭「兩總」和技術人員針對技術問題進行緊急會商。(圖片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隨即發射隊進行問題排查,並且在短時間內找到了故障點——火箭三級發動機的I分機中減壓閥殼體上發現一個雞爪形的細小裂紋。

雖然經過排故,指標已經正常,但是在發射前中國航天人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不帶疑點加注、不帶隱患上天」。因此北鬥工程指揮部針對這一技術問題進行慎重研究,經過討論,指揮部決定推遲此次發射。

「航天人在工作中堅持『嚴、慎、細、實』也是在為榮譽而戰,每成功一次就會增加一分榮譽,但一次失敗就足以將以往的榮譽清零。」李聃說。

6月19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長三甲系列火箭「兩總」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導火箭常規推進劑洩出作業。(圖片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問題歸零:史無前例,最大規模燃料洩出

由於已進入發射前負12小時流程,火箭常規動力系統已完成燃料加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最短時間內拿出了常規推進劑洩回方案。

發射場發射測量站站長陳華強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歷史上曾進行過幾次推進劑洩出,但洩出量這麼大,並且洩出後繼續實施加注執行發射任務,這是頭一回。

火箭推進劑洩出操作,大多都是單點手動控制,開關大小的拿捏、流量流速的控制有時還需要聽聲辨識,難度很大。火箭上的開關閥門等也需要多次開啟,能否承受這些動作也是對產品質量的一次實戰檢驗。

從19到20日,粗略計算,洩出量約佔加注燃料總量的3/4,規模之大世所罕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夏季高溫情況下燃料加注後推遲發射,給航天人帶來新的難題。工作人員在對洩出後的助推器氧箱進行檢查時,發現連接傳感器的法蘭盤螺栓出現輕微腐蝕現象,需要儘快更換。

這項操作只能在狹窄的箭體內進行,操作人員要身著防化服從儀器艙艙口鑽進火箭內部,以俯臥的姿勢迅速精準完成拆除和新產品安裝工作。拆裝之間的短短數秒,還要對可能隨時遭遇的危險物質保持高度警覺並沉著應對。最終,產品裝配工人閆磊、劉永寧兩名30多歲的青年人扛起了責任,沉著果敢地完成了4個助推器氧箱24個螺栓的緊急更換任務。

6月22日發射隊進行火箭常規燃料加注工作,並在6月23日順利完成火箭發射前的準備工作。

當被問及為何敢於在這個舉國關注的發射任務中按下「暫停鍵」時,李聃表示:「此次任務發射的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的標誌。臨射前推遲發射,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但指揮部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尊重科學、堅持原則的結果。」

參考資料:

中新社,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提前半年部署完成》

中新社,2020年6月23日,《北鬥衛星為何推遲發射?長三甲系列火箭副總師李聃揭秘背後故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20年6月23日,《發射推遲的這些天,發生了什麼?》

相關焦點

  • 北鬥三號工程完美收官:發射推遲的這些天,發生了什麼?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號消息,6月23日上午,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託舉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為期7天的緊急處置,長三乙火箭以完美表現為北鬥三號全球組網發射畫上圓滿句號。
  • 石豪:北鬥收官星臨場推遲發射,這個決定背後是中國航天人幾代的堅守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2020年6月16日晨,新華社發布消息,原定於當日上午10時11分至10時50分窗口發射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因技術原因推遲發射。 北鬥工程的收官星發射吸引了全國媒體的目光,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臨場做出推遲發射的決定,決策者究竟要承擔怎樣的壓力?
  • 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任務推遲
    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臨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發射任務推遲,發射時間待定。 此前消息:發射窗口確定!楊長風講述北鬥幕後傳奇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窗口定為6月16日10時11分至10時50分,瞄準窗口前沿實施發射。航天測量船做好準備。地面測控系統做好準備。
  • 財富連線|北鬥三號成功發射收官 邢星:北鬥概念未來估值提升仍可期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6月23日,因技術原因推遲一周發射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23日上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重啟」發射後成功布陣太空,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向天圖強叩蒼穹——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從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成功入軌到我國首次行星探測遨遊天際;從探月工程7次「零窗口」連戰連捷到59顆北鬥導航衛星百分百成功發射;從我國第一枚低溫燃料運載火箭首飛到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成熟運用;從「澳星保衛戰」無畏逆行搶救衛星火箭,到北鬥收官中國航天史上最大規模燃料洩出再加注發射;從2至3年一發到1年十七八發……
  • 【眾投北鬥】「北鬥人」謝軍:我們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航天追夢人
    一個有7顆星,已在宇宙間存在億萬年之久,自古以來為人類指位定向;一個有30顆星,從無到有誕生發展不過26年,在浩渺太空卻能為人類提供精確到10米的定位。前者名為「北鬥七星」,是自然的饋贈;後者名為「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一項由中國航天人創造的奇蹟。作為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每談及此,謝軍總是有諸多感慨。
  • 北鬥最後一星發射升空組網成功,北鬥將問鼎金字塔尖
    從我國最早的北鬥一號衛星系統的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的時間了,就在6月23日,我國的最後一顆北鬥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為我國北鬥全球系統補上了最後一塊空缺。據了解,這塊衛星將在後面的幾天裡將進行相關測試和調整,最終會正式投入應用。
  • 「北鬥人」謝軍:我們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航天追夢人
    仰望星空,我們能看見兩個「北鬥」。一個有7顆星,已在宇宙間存在億萬年之久,自古以來為人類指位定向;一個有30顆星,從無到有誕生發展不過26年,在浩渺太空卻能為人類提供精確到10米的定位。前者名為「北鬥七星」,是自然的饋贈;後者名為「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一項由中國航天人創造的奇蹟。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24期:長三乙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衛星 全球...
    55顆北鬥衛星 全球星座部署完畢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到北鬥三號,我們全面實現了,星載產品百分之百的國產化。 據了解,北鬥三號系統在研製過程中共攻克數百項關鍵技術,並在星間鏈路、信號設計等三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9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獲悉,3月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五十四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成功發射
    該星經測試入網後,將成為世界現役功能最強的導航衛星之一。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星基增強服務按照國際民航標準,提供更高精度、更高完好性的導航服務。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此次發射驗證了空調連接器自動脫落等技術,意味著該型火箭已具備發射前1小時全箭無人值守的條件,安全性大大增強。
  • 「夢之藍M6+」見證北鬥三號收官之星升空 開啟中國航天更好的時代
    來源:證券日報網6月23日9點43分,隨著扣人心弦的倒計時,中國西南邊陲大涼山一聲巨響,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呼嘯衝向蒼穹,我國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北鬥三號總指揮遲軍:數萬參與者都是「北鬥人」
    任務已經成功2個多月了,遲軍面對來訪的記者,回憶這段時間的心態,也覺得有些奇怪。今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歷經2年半左右,中國以最快速度密集發射30顆北鬥三號衛星,建成世界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比原計劃還節省了半年。
  • 她是仰望星空的姐姐,擁有乘風破浪的人生,「北鬥女神」王莉的航天...
    當我們歡度「雙節」之時,千萬不要忘記有這麼一群為祖國強盛而默默奉獻的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發,只為打破國外對於衛星導航技術的壟斷,早日實現中國的航天強國夢。隨著今年6月北鬥導航系統的全球組網成功,北鬥人26年的心血終於開花結果——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時空基準」,中國在衛星導航技術上再也不受制於人。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 精心組織一心向「上」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的收官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張學宇:今天凌晨我們用長徵十一固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兩顆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探測器(衛星),這是中科院科技先導二期工程的首發,也是西昌航天發射場的收官。今年以來,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兩場高密度任務的持續雙重挑戰,連續奪取了長徵5B首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收官等國字號重大任務的圓滿成功。
  • 中國北鬥衛星曾遭某國電磁幹擾,36歲的王飛雪僅用70天破解
    當時中國想要申請頻率,遭到了某國的幹擾,某國想要在大會上刪除中國想要的頻率,後來中國聯合俄羅斯,讓計劃破產,最後,中國和歐盟聯合申請到了頻率,在2007年之前要發射,否則無效。由於和歐洲伽利略的合作出現了問題,中國「北鬥」二號2004年才立項的,所以留給「北鬥」二號的研製時間只有3年,而當時一般研製一顆衛星需要5年。
  • 長徵三號乙發射失利,30天兩次失敗,對中國航天的影響有多大?
    近些年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可以說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均是連續,高強度發射幾十枚都連續成功,把一大堆著名的載荷,諸如嫦娥3/4,各種北鬥衛星,中星、亞太、風雲四號等送入軌道,3月9日才將倒數第二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送入GEO。是國內當前發射量最大,成熟度相對高的高軌道運載火箭。
  • 最亮「星」:中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來源:海外網前不久,從火神山雷神山測繪到無人機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測高,中國北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北鬥劍指蒼穹!收官之星成功發射,為中國科技點讚!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北京時間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北鬥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終於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了!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也是北鬥三號全球且行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成功發射第四十一顆北鬥導航衛星。  此次發射的北鬥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0次飛行。廣大科技人員牢記囑託,堅定航天報國志向,堅定航天強國信念,以「萬無一失,圓滿成功」的工作標準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