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10位日本頂尖教授寫的中國史,憑什麼能夠五次再版

2020-12-03 讀史閱世

提起日本,中國民眾普遍有種難以言表的複雜情緒在唇齒間縈繞,因為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日本對中國的所作所為對於很多人而言,提起來恨的牙根痒痒。

倒是此次新冠疫情,日本作為友邦鄰國對中國施以援手,且物資上所附的風雅詩句倒是提醒了大家中日兩國之交歷史源遠流長,彼此之間文化交流、融合更是密不可分。

其實,說到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還有一件頗為奇特之事,很是值得一提: 一套由日本十位頂級大家所撰寫的中國通史讀物,在中國被翻譯出版,成為暢銷讀物。獲得中國民眾、特別是學史、讀史的一眾文化人的認可。

甚至被國內眾多著名學者聯袂推薦,以至於5次再版印刷。其中緣由頗值得深究。而這本由10位日本頂尖教授撰寫的中國史,為什麼能夠五次再版,賣瘋了呢?

書之由來

此書名為《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是由日本最大的綜合性出版社之一的講談社出版,乃是該社建社百年的獻禮。

講談社,在日本出版界與集英社、小學館並稱為「漫畫三雄」。其創立於1909年,當時的日本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教育改革,學校大力興辦辯論堂。

一名叫野間清治的青年人,也就是後來講談社的創立者,日後被稱為「傳媒界松下幸之助」,於此時參加學校組織的「創立演講大會」。會後,他希望編纂一本演講範本雜誌,用來指導青年學生的演講技巧。

講談社

於是,講談社的第一本雜誌《雄辯》於當年創刊,同期創立的還有「大日本雄辯會」也就是講談社的前身。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兩個名字一直並用,直到1958年,才統一改為現在的「株式會社講談社」。

《雄辯》雜誌的成功後,野間清治又先後創辦了《講談俱樂部》、《趣味俱樂部》等9本雜誌,在當時轟動一時。甚至民間有著這樣的說法,只要是識字的日本人,一生中必讀一種講談社的雜誌。全盛時期,講談社雜誌的發行量佔整個出版業雜誌發行量的70%。

野間清治

此後講談社又拓展了圖書和漫畫領域,旗下曾擁有29個圖書品類、31本雜誌和38本漫畫雜誌。"渾然一體"、"誠實勤勉"、"縱橫考慮」乃是講談社的三大社訓」。

該社出品書籍始終遵從一個原則,即:定位於大眾閱讀,兼顧學術性與通俗性。因此在《講談社·中國的歷史》這套史書的撰寫上,講談社聘請專家,希望他們以普通民眾可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中華上下五千以一種既有趣又有益的形式呈現給民眾。

書之撰寫

該書的日文版編寫就花費了整整五年。 在之後的引進出版中文版的過程中,日方也並未放鬆對於品質的要求,嚴格審核出版資質,並同時尋找合適的譯者以及合適的薦者。

其中很多譯者,本人就是相關領域的權威學者,如第八卷的譯者烏蘭女士,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專門研究元史的專家。整套書從翻譯、編輯、製作地圖、選配圖片、地圖送審、重大選題送審、排版調版、設計封面等,幾乎又耗費了五年的時間。

其間歷經五次調版、十易封面,才最後呈現到我們眼前。書中用了大量的圖片來輔助理解,因此每卷書中都有地圖、照片上百幅、彩圖若干,使得讀者對於很多內容一目了然。

更為難得的是,此書中文版儘量保留日本原書的原汁原味,無論從版式、要素、編排上,都力求接近原版;甚至書中所出現的地圖,幾乎全部依樣重做;而其中的插圖無論黑白還是彩色,也都儘量以日文版為基礎稍作更新。

那麼這套由日本友人撰寫的我國通史又和我國本土作者所著有何區別呢。其實,讀史如「觀山」,所處位置不同,景致自然不同。人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不同,勾畫描繪的事件也有所區別。

因此這套由日本十位頂級學者所著的中國史書,實乃從我們同出一脈的東瀛學者的角度來反應外界是如何看待我們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歷史。

在中國史的研習上,日本學者因為佔據地理、起源、人文等優勢,因此自成一脈,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憑藉其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

該書在國內出版時,獲得一眾國內學者大咖的推薦。「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本人和當代日本隋唐歷史研究的綜合性成果,體現了日本學者觀察隋唐歷史的獨特視角。」這段話節選自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對於《絢爛的世界帝國》的推薦序中。

除此之外,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子今、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等十位國內一流學者分別為其中文版作序,傾力推薦。由此也可見此書之不一般。

而本套書的原版日本版也是共有十位不同的日本作者,每位作者都有其學術的獨創性和行文風格。

而此次講談出版社並未採用一套書統一風格的方法來進行編纂,而是尊重每位作者的獨特性,使得每一卷展現出來的對材料的把握、敘述的展開、史實和觀點的表達風格,都不盡相同,自成特色。

又由於整套書定位於寫給普通民眾的史書,因此內容都非常通俗易懂且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使得其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讓整套書沒有千篇一律之感卻又有種別致的和諧。

該書一共十卷,以第一卷 《從神話到歷史:神話時代 夏王朝》為開頭,按時間順序分別對不同朝代進行了描繪,直至第十卷《末代王朝與近代中國:清末 中華民國》。

其間每一位作者在敘說過程中都將自己的觀點融於其中,比如在最後一卷的近代史部分,作者將19世紀中葉到1936年為止歸結為「復興中華的嘗試」。

由洪秀全、孫中山以及後繼者委員長等本書中的出場人物以及後來偉人總結出當時的革命行為都是有著地方文化的差異與聯繫。都是自南方而起,燎原之勢向北方蔓延。

就連偉人也是從南方農村根據地興起朝著黃土高原的延安一路前行。在對這段政治史的描述過程中,作者還特別兼顧了該時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為我們解讀中國近代史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嶄新的角度、通俗有趣的描述、生動形象的地圖及圖畫,使得這套書一經出版即獲得民眾廣泛認可、而其不失嚴謹的學術性又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因此這套書在引進之時就得到廣師大出版社的總編輯劉瑞琳的高度評價。

其云:「今年我本人最滿意的項目當屬引進出版了日本講談社的《中國的歷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這套非本土作者所著的通史讀物可以為國內的讀者們帶來不一樣的思索與探究。

相關焦點

  • 10位日本學者寫的中國史,為何深受讀者喜愛?
    我們國家的文化綿延至今從未中斷,其中閃爍的智慧備受西方學者的推崇,除了西方漢學家之外,近日由日本學者所著《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更是風靡上下,廣受讀者喜愛,至今日已進行了第5次印刷。 那麼為什麼我們知興替的歷史鏡子變成了日式生產,但是卻能在華夏大土廣受歡迎呢?
  • 這十位日本頂尖教授,書寫一整套別樣的中國史,讀完讓人耳目一新
    唯有博覽眾家所言,並取精棄粕,我們才能疏理出一段相對完整且真實的中國歷史。為了給那些追逐歷史真相的人提供新的角度和更多的參考,今天朗讀君就帶來了一套日本學者寫就的中國通史讀物——《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日本人寫中國史?水平如何?
  • 日本人寫的中國史,顛覆!我們都該看看
    一套日本人寫的中國通史讀物,竟然在中國出版賣瘋了!震驚政商圈,精日反日都該看看! 這套書叫《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2014年,由國內知名大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
  •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再現二戰
    宏大戰爭的完整再現——評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賀新城     在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由軍事科學院編著、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五卷本)再版了。
  • 九個日本頂尖教授,寫了部有野心的世界史,白巖松羅振宇讀完都推薦
    不過,對很多以史為鑑、思考當下的讀者而言:在歷史的長河中,懂得判斷水流的方向遠比從河中撿到漂亮的石子或抓到愛吃的魚更重要;這就像從一段段跌宕起伏的帝國歷史故事中,明晰世界發展的方向趨勢、把握世界發展的未來格局一樣重要,比如這套不可錯過的《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
  • 一周加印10次,這本中國科幻小說在日本賣瘋了
    來源:視頻截圖上市一周加印10次《三體》日文版本月初正式在日本開售,僅一周時間便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日本書市。上市第一天,首印1萬冊全部告罄,短短一周時間,這本售價為2052日元(約合人民幣130元)的科幻小說便加印10次,印刷數量達85000冊。「《三體》和世界上其他最高水準的科幻作品一樣,內容真的寫得非常巧妙。
  • 【下載】外國人寫中國史系列——《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原標題:【下載】外國人寫中國史系列——《講談社·中國的歷史》
  • 甘陽、侯旭東主編《新雅中國史八講》
    這實際上表明,中國文明史在中國大學並沒有地位,不亦悲乎?2017年我全職任新雅書院院長後,常和歷史系侯旭東教授等商量如何為新雅學生開設「閱讀中國文明」課的問題。我希望這門課能達到兩個要求,一是涵蓋整個中國史而非斷代史,二是學生的閱讀材料不只是中國史學界的著述,而且包括域外例如日本和西方學界對中國文明史的研究,我覺得這在全球化時代尤為必要。
  • 這門高考輔導課,為啥近10位北大教授輪著講
    這門高考輔導課,為啥近10位北大教授輪著講) 【導讀】1月2日,備受關注的中國傳媒大學藝考初試即將舉行。預計將有超過5萬人參加這場淘汰率超過50%的考試。最近,一門面向中傳文史哲初試的考前「點睛課」,竟然動用了北大近10位教授來親自講授!
  • 重印、再版、版次、印次
    對這此漏網的錯誤,重印時可以及時改正,從而不斷提高圖書的質量。什麼是圖書再版再版是對原書作較大修改後重新排版印刷。再版僅指同一個出版單位的出版行為。如果某種圖書原由甲出版社出版,後來改為由乙出版社出版,它就不是再版書,而是乙出版社的出版書。
  • 日本學者筆下的中國科幻小說史
    上卷出自武田雅哉筆下,從中國古代神話一直寫到新中國成立前;下卷由林久之執筆,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寫到二十世紀末。像這樣研究中國科幻小說史的專著,原本應當由中國學者完成,然而卻由兩位日本學者率先寫出來了。     日本十分注意對中國科幻小說的研究。
  • 南大社《中國近代圖像新聞史》輸出日文版
    南京大學校長助理範從來、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王月清、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韓叢耀,東京大學出版社專務理事黑田拓也、出版局長阿部俊一,南京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郭學尚、副社長王偉、副總編輯薛志紅以及相關人員出席了會議。在出版交流方面,南京大學出版社也多次出版東京大學教授的學術著作,此次《中國近代圖像新聞史》一書日文版的翻譯出版,則進一步展現出雙方在學術出版方面更深層次的交流。
  • 100年前有個北大博士寫了本「性史」,卻被拿去當成小黃書
    一部《性史》誤終身就任北大教授期間,張競生還擔任了北大風俗委員會主任委員。那時,他們需要調查30多項社會現象,而性和與性相關的風俗也在其中。經過和北大風俗調查委員會的教授們的討論,張競生才決定登廣告徵集人們的性史材料。於是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但誰知《性史》的出版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
  • 《灌籃高手》的結局中,流川楓憑什麼能夠入選日本國青隊?
    跟《十日後》中的後續補充不同,這一話其實就是《灌籃高手》漫畫的大結局,而《十日後》則是為《灌籃高手》畫上的完美句號!在大結局中,流川楓身穿日本隊服出現在了櫻木花道面前,很多小夥伴不理解,流川楓憑什麼可以加入日本國青隊呢?
  • 一本美國戰地記者寫的納粹德國興亡史,何以暢銷60年?
    而今年也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周年紀念,此情此景下,重溫二戰史顯得很有必要。日前,譯林出版社推出增訂版《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這部史學經典記錄的是1933~1945年間,被稱為「第三帝國」的納粹德國迅速興起又急速覆亡的歷史,自1960年在美國首次出版以來,全球累計銷量已經超過千萬冊。
  • 中文版《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地圖審核曾退稿三次
    南都訊(記者李昶偉) 中文簡體版《講談社·中國的歷史》自近日上市以來,在學界內外的讀者中引起了普遍的好評,據出版社透露,首印兩萬冊剛上架便著手加印一萬冊。這套由日本中國史領域代表學者執筆寫給普通讀者的叢書陣容可謂強大,撰寫者包括宮本一夫、平勢隆郎、金文京、小島毅、杉山正明等知名學者。海外研究中國學,日本成就斐然,獨樹一幟,這套書可見一斑。
  • 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本與根
    就「中國文學批評史」這門學科而言,其「名」是舶來的,其「實」卻是土生土長的,是從《總目》集部的「詩文評」之中生長出來的。受西學的影響,清末我們有了「文學史」,「五四」之後又有了「批評史」。中國文學批評史開創時期的代表作,是郭紹虞、羅根澤和朱東潤三位先生冠名為「批評史」的專著。
  • 為什麼日本學者寫的中國歷史卻風靡全國政商圈?
    唯有博覽眾家所言,並取精棄粕,我們才能疏理出一段相對完整且真實的中國歷史。為了給那些追逐歷史真相的人提供新的角度和更多的參考,今天難得君就帶來了一套日本學者寫就的中國通史讀物——《講談社·中國的歷史》。日本人寫中國史?
  • 呼籲再版:2020年初的150本「絕跡」好書
    呼籲再版:2020年初的150本「絕跡」好書 2020-01-12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三體》在日本7天加印10次,韓國只賣了400本,網友:要我也不買
    劉慈欣的《三體》被公認為「中國第一科幻」,作者劉慈欣更創下過連續8年榮獲中國科幻最高榮譽「銀河獎」的紀錄。2015年《三體》系列第一部摘下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的雨果獎,劉慈欣實現了亞洲人在這一獎項上的零突破。後又入圍雨果獎,被公認是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