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師傅陳華順的故鄉,永春武術之魂薪火相傳

2021-01-20 騰訊網

馬東村位於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南部,南臨西江河馬寧水道,山水秀美。宋代形成村落,曾經是明、清兩代巡檢都司所在地。

馬東村村貌

村內黃甲社稷壇、天后宮、洪聖古廟、忠孝堂、陳家祠、古井、古屋等歷史文化建築眾多。2016年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悠悠田園村落,是永春拳之鄉。

這裡是一代永春拳大師、葉問師傅陳華順的故鄉。青山一處,是大師的長眠之地。

陳華順墓

「永派奉禪宗少林武術千秋頌,春拳揚國粹正統神功萬裡傳。」這座高8米、寬2米,現今世界上最大的木人樁石雕像,訴說著這個古村落的浩然正氣。

永春拳第五代傳人徐兆祥介紹,陳華順1849年出生於馬東村,13歲到佛山打工,後拜永春拳宗師梁贊為師,學成武藝名震江湖,當時與黃飛鴻齊名。葉問是他在61歲收的徒弟。後來他回到馬東開館授藝,所傳承的徒弟至今已經發展到第九代。

永春拳傳承

百年流芳,永春拳在馬東村繁衍不息,群眾基礎深厚。譚煥標的女婿和孫子均是永春拳傳承人,村裡打造東馬寧小學永春拳文化培訓基地,永春武術之魂薪火相傳。

尚武崇德,修身養性,團結互助,是永春拳的文化精髓。永春拳第四代傳人譚煥標說:「我13歲開始學永春,60幾年未斷過練習,記得師傅教我,做人最重要的是正直。」

作為傳承地的馬東,永春弟子不僅傳承了完整的永春拳法,更運用拳法哲理為人處事,強健自身,普惠他人。

每年九月九重陽節是馬東村的永春文化節,當天來自海內外的永春弟子,千裡迢迢奔赴於此切磋交流,熱鬧非凡。2013年,永春拳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

永春文化節(攝於2016年,杏壇鎮政府提供)

從陳氏大宗祠(永春拳文化展示館)出來,古樸的街道和房屋相映成趣,村中河流漫漫,小橋每隔數百米相倚而望,村民倚河而居,房屋倚河而建,構成獨特的嶺南水鄉情韻。

歷史上,馬東村還是杏壇重要的水運交通樞紐。因濱臨西江,靠水而居得天獨厚,富庶一方,曾經形成三圩六市的規模。

馬寧水道

從普濟碼頭到鎮龍圩水口坊這條朝聖大街,是村中最古老的街道。自明代開建,興盛時期有300多家店鋪,見證了馬東村昔日的榮光。

馬東村黨委書記、村委主任何志遠表示,在佛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推動下,馬東村正在打造永春文化主題村項目,以永春拳文化、古村落文化、濱水田園文化等形成一套有力的組合拳,努力推動馬東村旅遊文化產業發展。

鬱水流觴,潤澤千年。永春之鄉,精神長存。

來源:佛山市地方志辦

騰訊大粵網·佛山發稿

編輯:何敏華

相關焦點

  • 「陳華順永春拳文化節」傳承武藝 緬懷一代宗師
    10月14日,第十屆陳華順永春拳文化節在永春拳一代宗師陳華順故鄉——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馬東村舉辦。文化節現場,旌旗招展,醒獅威風,鑼鼓喧天,來自全世界50多個陳華順永春拳武術分會約1500多人云集於此,共同緬懷先輩,切磋技藝,以武會友。
  • 立明堂:永春拳正宗傳人帶你體驗中華武術
    永春拳,中國拳術中南拳的一種,源起少林,流傳到廣東順德一帶後,第一代掌門人陳華順創建了順德「永春拳」流派,並廣收弟子,形成了現在的順德永春拳派。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師葉問,正是師從陳華順。而家喻戶曉,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的李小龍,則是葉問的「封門弟子」。每一年廣東地區都會舉辦多場永春拳的隆重賽事,參賽選手從少年組到成人組不等。 為了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永春拳得到更好的推廣和傳承,立明堂將攜手永春拳第五代傳人陳績業老先生,傳授《永春拳》之正宗拳法,即可增強體質,又可防身護己,男女老少學起來毫不費勁卻能事半功倍。
  • 《葉問4》是整個葉問系列電影的完結,葉問的一生真的是這樣嗎?
    葉問4作為本系列的收官之作,其實結局稱不上很完美,但是從整部電影的內涵角度出發它是成功的,因為他所呈現的並不僅僅是功夫那麼簡單,葉問就是一位愛打抱不平又不恃強凌弱的一代宗師,所以很多人大呼:「甄子丹就是葉問本問!
  • 只有少數人知道詠春有兩套拳,除了葉問的那一套,另一套則更驚人
    氣勢如虹,出拳者,必震懾之,而其博大精深者,是以詠春,是以武術中國在武術上,從古至今都有著許多的故事和神秘的傳奇,今天就讓我們說說這流傳至今的詠春拳。在這一領域,首先我們要講的便是這葉問了,說起他,這葉問可是將它發揚光大的人。
  • 葉問弟子何金銘去世,不少詠春門人都出自何金銘先生一脈
    說到葉問這位武術大師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他不僅是中國武術界的代表,還是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可以說在武術界他是非常知名的武術大師了,他的事跡也都拍攝成了經典的電影和電視劇,讓後人更加了解他。如今葉問也成為了我們後人的驕傲,每次提到他都是滿滿的自豪感,雖然葉問老先生已經離世,但是他的徒弟可以說也是遍布天下,徒弟的徒弟更是不計其數,其中何金銘就是其中一位,不少的詠春門人,都是出自何金銘先生一脈。令觀眾和網友非常遺憾的是何金銘先生已經去世,外媒報導,著名武術家何金銘先生因新冠於多倫多逝世,享年96歲。
  •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一代宗師葉問
    葉問(1893年10月——1972年12月),原名是葉繼問 ,廣東南海縣桑園人。他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武術家和愛國者,還是「詠春拳」的集大成者和發揚光大者。在舊社會,習武之人大多出生於草莽,要不就是家貧所致。不過,葉問卻是個例外,他出生於廣東的一戶名門望族,葉家雖不是大姓,但卻代代書香,而且頗為殷實。
  • 從楊紫瓊《詠春》到甄子丹《葉問》,探究詠春拳的流傳
    這裡我要多嘴幾句,雖然葉問在詠春拳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高,但他老人家提出的起源說實在傳奇到令人想吐槽。比如:五枚師太,少林寺有收尼姑嗎?如果是五枚師太當初吹噓,那她的真實來歷究竟為何?這也是做中國傳統武術考證的麻煩之處,就是很多起源說都只是某位人士說的孤例,不但本身情節短缺或是明顯有漏洞,還沒有其他有力資料能提供佐證或參詳,這種孤例其實在歷史系的資料判讀中是非常不及格的。
  • 淺談吳仲素的實戰能力,盡得陳華順真傳,「詠春三雄」亦受其點撥
    我國博大精深的中華武術流傳迄今,其可考證的歷史文明史實已有將近4200餘年。而在傳統武術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之中,更是湧現出了眾多風格迥異的武術流派和拳種。譬如,早年曾流行於廣東和福建各地的詠春拳術,便是我國南拳體系中比較著名的一個武術流派。
  • 把詠春拳發揚光大的並非葉問和李小龍
    亂世出英雄,在民間武術界開始湧現出不少的宗師級人物。我們所熟知的霍元甲、黃飛鴻、董海川、楊露禪。他們弘揚中華武術,傳授健體強身之術,使民間習武之風日盛。逐漸地,他們得傳說事跡在民間廣為傳頌,並被百姓寄予了精神期望,從而演繹出一段段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在流傳的這些故事裡面,既有霍元甲徒弟陳真娶了日本老婆的愛情故事,也有黃飛鴻和十三姨學英語的搞笑橋段。
  • 葉問詠春正宗遭質疑,挑戰者張天志竟然是她老公。
    提到詠春拳大家第一時間會想到一個名字,葉問。他是一代武術宗師,為詠春拳的發揚光大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世界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龍的師傅。可是有人說葉問的詠春不是正宗,他的才是,這個人就是張天志。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起詠春拳的起源問題了,詠春拳是五枚師太觀蛇鶴相鬥有所感悟所創,傳於弟子嚴詠春,嚴詠春傳其夫梁博濤,後傳梁桂蘭,再傳黃寶華,梁二娣,後傳給梁贊,人稱「贊先生」,梁贊傳其子梁壁與其徒陳華順。而葉問是陳華順的徒弟,而張天志和葉問都是「佛山贊先生」的徒孫,張天志的師傅是梁壁。
  • 《葉問4》獲3項金像獎!兩千萬人痴迷的拳法,從女人拳到打遍世界
    嚴詠春之父嚴二在山下賣豆腐為生,嚴詠春從小師從五枚師太,後見到蛇鶴相爭便悟出一種拳術,經五枚大師修正,武技大成,嚴詠春請五枚師太為此拳術命名,五枚師太就借嚴詠春之名命此拳為「詠春拳」。其中得其真傳者,除了梁春及梁璧兩個兒子外,僅陳華順一個人而已。陳華順,就是葉問的師父。
  • 葉問的詠春真的不正宗嗎?張天志的目的是什麼?
    而葉問的詠春融合了高腳極肘以及反關節為主的摔法。所以相較於傳統的詠春來說,的確是不正宗的。葉問師承陳華順,是陳華順關門弟子,同時又得到陳華順首弟子吳仲素點撥。葉問後來到香港讀書,在此期間經同學介紹結識了梁贊先生之子梁璧(算是葉問師叔),並隨梁璧修練詠春拳術,受梁璧影響頗深。
  • 葉問:一個瘦弱小老頭,一生鮮少出手,是武術界的一代宗師
    中國的武術向來的是我們的驕傲,也是對世界展示中華精神的一張名片,曾經的李小龍靠自己的武術將中國「東亞病夫」的牌子踢碎,讓我們的武術走向世界,成了別人崇拜的對象,也正是李小龍的武術讓一直籍籍無名的葉問被大眾所知,在加上甄子丹的武術表演,讓葉問和他的詠春拳走向神壇,成為眾人追逐的對象。
  • 還原真實的一代宗師葉問,拋妻棄子抽大煙,他的成名得益於徒弟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前言導語由甄子丹主演的影視劇《葉問》看得讓觀眾熱血沸騰,這是一部根據武術大師葉問改編的影視劇。「富二代」葉問首先,葉問是個十足的佛山「富二代」。他曾經先後師從陳華順、梁壁先生。據傳,葉問之所以能拜這二位為師,都是因為葉問的「富二代」身份。據考證,葉問家在佛山當地是有名的鐘鳴鼎食之家。葉問自小天資聰慧,但是卻體弱多病。
  • 《葉問4》大結局:十年曆程——詠春君子「葉問」
    1900年的一個秋天,時任佛山詠春拳掌門人陳華順的府上迎來一位「貴客」,問明來意,對方告知,要把莊園裡的一個大祠堂,免費租給他當武館教拳。陳華順很高興,但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人出手如此闊綽,又有何居心呢?
  • 「一代宗師」之外真實的葉問:常以飲茶麻將為樂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一代宗師》的熱播,再度助推了國人對一代武術宗師葉問的關注。 葉問幼時天資聰穎,然體弱多病。7歲時,佛山詠春拳宗師梁贊的弟子陳華順租用桑園設館授徒,葉問便有幸拜其為師,學習詠春拳術。 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對此年幼弟子極為疼愛,自收葉問為徒後,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的關門弟子。陳華順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
  • 《葉問4》終極收官 我的觀後感
    葉問的終極殺招----「擰耳朵」中華魂是什麼?就是啦啦女帶領那幫學生欺辱若男時,葉問的終極殺招----擰耳朵。美國魂是什麼?就是以強欺弱,以男欺女,以多欺少。回總會的時候,她對葉問說:「我是經常被欺負,可我不怕他們!」18歲花一樣的女孩的美,就叫中國美,而這個花一樣的女孩的勇敢,就是中華魂。中國式的沉默與「不辯」葉問送若男回中華總會,萬會長非但沒有感謝,反而譏諷葉問想通過她的女兒拿介紹信,葉問什麼也沒說。
  • 李小龍14歲開始學習詠春拳 為何剛拜入師門葉問就斷言他會短命?
    大家都知道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是詠春宗師葉問的徒弟,只可惜其英年早逝。當徒弟李小龍拜入師門的時候,葉問為何斷言他一定會短命呢?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詠春宗師葉問先生,他出生在廣東佛山,是當地有名的大少爺,為了發揚詠春拳,他師承陳華順、梁贊。
  • 電影中以一打十的葉問,真有那麼神?來葉問堂一探究竟
    葉問堂有上下兩層主要是通過圖片資料和葉問使用過的物品來像遊客展示葉問的生平,在二樓還有一個小型的放映廳,循環播放跟葉問有關的電影。這個是複製了晚年葉問在香港的家,葉問出生在中國著名的武術之鄉佛山,佛山自古就是名聞天下的商業重鎮,一直都是崇文尚武,當地有這樣的說法,窮讀書,富學武,因為武術講究的是心法口訣,要言傳身教,傳承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而且並不能像文一樣能夠一師同時教多位學生,所以學武學費就特別的貴,一般的百姓根本負擔不起。佛山武館遍地更是從側面顯示出經濟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