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星河動力夏東坤:中國的商業航天還需要三到五年

2020-12-24 IT之家

11 月 7 日,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 「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 11 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 500km 太陽同步軌道。

星河動力的成功發射,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迄今為止的四次發射中的第二次發射成功。在星河動力之前實現首次成功發射的是星際榮耀。而與尚不算高的發射成功率相比,民營商業火箭正得到越來越多資本的追捧,在 「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發射前,星河動力也宣布完成 2 億元 A 輪融資。

在接受新浪科技的專訪時,星河動力聯合創始人夏東坤表示,中國需要自己的 SpaceX,是因為可以吸引更多企業進入參與競爭。但對於中國的商業航天企業來說,更要關注的是如何建設自己的商業閉環實現正向發展。他看好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的商業航天企業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兩個角度看 「中國需要自己的 SpaceX」

「正常的物流是地面間兩點的運輸,而火箭則是把衛星從地面運送到太空中,所以火箭本質上也是物流行業。」夏東坤說,星河動力在發展的規劃是三步走,第一步是做 「專車」,也就是 30 噸起飛重量的小火箭,因為目前還沒有大量發射成功的參數積累。

夏東坤介紹,星河動力的第二步是造中型的可重複使用的液體火箭,規劃的起飛重量是 200 噸,類似於 「大巴車」,因為要湊齊足夠數量的衛星,也可以運送質量足夠大的衛星,所以發射間隔比小型火箭要長,「這可以降低發射價格。」夏東坤告訴新浪科技,第三階段就要類似於 「高鐵」的火箭,發射重量在 500 噸以上,價格更低。「更重要的是,能固定時間發射,衛星來了隨時組裝就能發射。」

民營商業航天和國家主導的航天體系不同的是,前者需要更致力於實現低成本同時保證高可靠性,這就要求民營商業航天創業公司創新自己的工作鏈條。比如,需要基於客戶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比如在工藝和測發控方面,要可以更快的實現遠程測發控,包括垂直自瞄準等。

「我們不是單純去追求某一項指標的先進而進行創新,與那種追求某一項指標達到國際前沿水平的創新也不同。」夏東坤說,作為民營商業航天創業企業,當前最應該關注的是市場和客戶的需求。

「為何成本一定要降下來,因為等路通了,很多應用才會出現。」夏東坤告訴新浪科技,我國的航天技術水平在國際上處於一流,但成本還是非常高。「我們成立星河動力,是因為認為有能力降低航天發射的成本,而一旦發射成本降低,就會帶動這個行業很多我們以前可能無法想像的應用出現。」夏東坤舉例說道,網際網路行業在早期的通信帶寬的價格非常高,隨著通信帶寬價格的不斷下降,微信、抖音和電商這些以前想像不到的應用全都出現了。

夏東坤認為,這個道理在在航天這個領域也是一樣,「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把航天運輸的價格降低,之後可能會出現很多具有經濟效益的事情,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而降低發射成本,也是當前諸如 SpaceX 等航天企業正在做的事情。

夏東坤認為,「中國應該有自己的 SpaceX」,因為在這樣的口號號召下,有助於鼓勵更多企業進入商業航天領域,共同探索低成本的航天運輸,行業才會繁榮發展;但從另外一方面說,SpaceX 在美國和其他商業航天企業在中國,生存的土壤和環境是不相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必要追求中國的 SpaceX。」夏東坤說。

在當前階段,中國的商業航天創業企業更應該關注的是在國內航天領域裡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夏東坤認為,首先重點解決的問題是商業航天的閉環問題,如何去實現商業化運營,第二,是商業航天的技術攻關問題,如何去針對發展的要求開展相關的技術研究和技術攻關。第三,則是商業航天的氛圍打造上,需要強化整個社會對商業航天的認識,然後吸引更多的企業、更多的人才進入到這個領域裡。

中國的民營商業航天還需要 3-5 年

隨著 SpaceX 數次獲得發射成功並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關注,中國的航天愛好者也有一個疑問,中國的民營航天創業企業何時能像 SpaceX 那樣獲得成功。

「(要做到像 SpaceX)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因為它已經發展了 18 年左右,即使我們以同樣的進度,想追上它至少需要 18 年的時間。」夏東坤認為,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如果保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速度,在三五年之內一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表現。

商業航天的特點是 「三高一長」,指的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以及長周期。夏東坤認為,這個行業的投入很大,所以一旦選定了技術路線,就很難去做技術路線的轉換。但是如果有技術突破,那麼這個技術會擁有大概三、五十年的回報周期。

「從這個角度來講,這個行業總體上還是比較依賴於資本的。」夏東坤表示,雖然對資本有依賴,但商業航天企業需要儘快形成自我造血或者自我閉環的能力。就需要儘可能降低研製風險、對資金依賴的風險等等,從商業上實現一定的資金回流和閉環,這樣能夠有助於企業的發展。「發射成功之後的三五年時間,民營航天企業會有一個比較好的業務上的表現。」

當下,資本正在湧入民營商業航天領域。2020 年 8 月,星際榮耀宣布完成 11.925 億元人民幣 B 輪融資。9 月藍箭航天宣布完成 12 億元的 C + 輪融資;9 月,星河動力也完成了 2 億元 A 輪融資。11 月,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

「穀神星」火箭發射成功後,夏東坤透露,本次發射準備周期在三四十天左右。「之後,我們會逐步加快發射的流程和周期,並在未來通過這樣的發射進一步產生規模效應,或者走向產品化的發展。」夏東坤告訴新浪科技,「穀神星」火箭是一個原型火箭,降低火箭成本的空間還是有限的。

未來,隨著火箭逐步成熟,星河動力會把這些產品直接做上百套,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它的成本。同時開展火箭生產方面的流程優化,未來進一步提高量產的規模,然後以一種更優的流程把火箭的研製生產、飛行包括對接飛行等通過一個更優化的方式去實現。

夏東坤還向新浪科技透露,星河動力已經開展液體發動機的研製,這個發動機是一個可以重複使用、可以變推力的發動機。可以把火箭的一級火箭,也是成本最大的一部分回收重複使用,進一步大幅度降低發射成本。

相關焦點

  • 對話星河動力CEO劉百奇:中國商業航天行業不會出現「泡沫化」
    11月7日,星河動力研製的「穀神星一號(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從公司成立到『穀神星一號』發射入軌只花了一個億。在全球航天企業中,我們經費最節約、人員最高效、用時也是最少的。」在2020年12月的T-EDGE全球創新大會後臺,民營火箭企業星河動力創始人兼CEO劉百奇接受鈦媒體採訪時這樣說。後來,他又把這句話在圓桌論壇上重複說了一遍。
  • 新浪科技專訪 | 王劍飛:中國需要自己的Space X
    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 星河動力的成功發射,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迄今為止的四次發射中的第二次發射成功。在星河動力之前實現首次成功發射的是星際榮耀。而與尚不算高的發射成功率相比,在政策的加持下,民營商業火箭獲得越來越多資本的追捧。
  • 商業航天企業展現中國力量|2020 T-EDGE全球創新大會
    11月7日,商業航天公司「星河動力」自主研製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 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順利將載荷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繼星際榮耀後,星河動力成為第二家成功實現火箭入軌的中國商業航天公司,也是中國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向全球展現商業航天中國力量。
  • 專訪北航投資王劍飛:雖然周期很長 但中國需要自己的Space X
    星河動力的成功發射,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迄今為止的四次發射中的第二次發射成功。在星河動力之前實現首次成功發射的是星際榮耀。而與尚不算高的發射成功率相比,在政策的加持下,民營商業火箭獲得越來越多資本的追捧。
  • 航天科技月報|星河動力完成A輪2億元融資,長光衛星完成24.64億元...
    星河動力在宣布完成A輪融資後隨即成功發射「穀神星一號」,成為第二個成功入軌的民營航天企業。除此之外,中國、阿根廷、日本、印度在本月均有遙感衛星發射升空,說明各國對遙感行業越發重視。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入軌首飛圓滿成功北京時間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自主研發的「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星河動力運載火箭成功首飛
    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km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喜訊很快刷爆朋友圈。 北航投資於2018年參與星河動力融資,是星河動力最重要的天使投資人之一。北航投資是穀神成功飛天的見證者,也是商業航天堅定的支持者。
  • 航天專家對話2021:中國商業航天如何「殺出重圍」?
    要讓火箭進行一個拐彎的動作,是需要改變它的運動方向,有一種辦法或者說目前主流的火箭採用的辦法,是擺動發動機噴管的方向,讓它推力的方向發生變化,我們叫「推力矢量控制」。如果有一些網友是軍迷,聽這個詞一點都不陌生,殲20、F35、F22是世界上唯三的三款五代機,五代機相比三代機、四代機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發動機的推力能夠改變方向,它的發動機也是能夠擺動的,在航空業裡面也是叫做推力矢量控制。
  • 中國商業航天未來幾何?宇宙生活指南尋找中國「馬斯克」
    從2015年開始,商業航天在我國快速興起。商業運載火箭、商業衛星、商業衛星應用、商業航天產業投資等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期,商業航天在國外也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本期第五期百度百家號《宇宙生活指南》將來到北京SKP,進入造夢篇,邀請多位商業航天航天領域的專家,聊聊「如何到太空去創業」,敬請關注8月23日16:00
  • 專訪銀河航天創始人徐鳴:衛星網際網路是一場科創革命 商業落地不是...
    今年11月下旬,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估值近80億元,成為我國商業航天以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而在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銀河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徐鳴表示,投資人、商業機構對於衛星網際網路賽道企業的支持,意味著商業航天的科創時代真正來臨。
  • 星河動力固體運載火箭上面級姿軌控動力系統全系統熱試車成功
    上面級姿軌控動力系統全系統熱試車澎湃新聞從民營航天企業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獲悉,其「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先進上面級姿軌控動力系統全系統熱試車日前取得成功,累計工作時間約900秒,系統有效總運行時間超800秒。
  • 星河動力液體火箭發動機「心臟」完成大範圍變工況水力試驗
    澎湃新聞從民營航天企業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獲悉,其自主研製的「蒼穹」液氧/煤油發動機大範圍變工況渦輪泵水力試驗日前取得成功。「蒼穹」液氧/煤油發動機渦輪泵是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心臟,是對氧化劑和燃料進行增壓的一種聯動裝置,來自貯箱的氧化劑和燃料經渦輪泵增壓後可供應到推力室進行燃燒。燃氣發生器相當於心臟起搏器,它通過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驅動渦輪泵工作。
  • 中國航天超級2020:十大成就盤點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太空精釀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人類面臨了眾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在超難模式下,中國航天不斷創造奇蹟,又迎來了厚積薄發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飛、衛星導航系統、月球與深空探測與商業航天等領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年是中國航天的超級2020,這些高光時刻值得銘記。
  • 火箭民企星河動力「穀神星一號」火箭完成整流罩分離等試驗
    星河動力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3日電 (郭超凱)記者3日從中國民營航天企業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獲悉,該公司「穀神星一號」遙一火箭近日陸續圓滿完成火箭整流罩分離試驗、慣組精振試驗、軌姿控上面級全系統冷試等地面試驗,繼續為火箭首飛提供堅實的地面考核驗證支撐。
  • 銀河航天拿下新融資 CEO徐鳴:構建中國的網際網路衛星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樊俊卿】11月17日,中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頭部玩家銀河航天官方宣布,該公司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投後公司整體估值近80億元人民幣。銀河航天創始人、CEO徐鳴表示:本輪融資後,銀河航天將持續發力衛星網際網路技術研發,並快速構建新一代網際網路衛星的低成本批量化製造能力,助力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銀河航天於2018年正式投入運營,經過兩年的發展已成為國內商業航天領域的領跑者。
  • 中金公司:中國商業火箭快速發展 頭部公司引領入軌競賽
    技術方面,商業航天企業持續突破技術高地:NASA太空人搭乘 「龍飛船」完成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而SpaceX的下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星艦」正在快速測試與迭代;中國企業方面,星河動力、藍箭航天、星際榮耀等商業火箭公司均取得技術突破。Starlink在軌數量已達955顆,顛覆性應用不止於寬帶通信。
  • 深扒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中國能複製美國商業航天傳奇嗎?
    No.9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挑戰 吳寶俊:近年來,中國商業航天公司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這帶來了哪些新的機遇?或者說對傳統航天起到了怎麼樣的影響?電動汽車的確是未來,石油汽車已經是受益者了,不會有那麼強的動力去做這件事情,不能顛覆自己,這在本質上就會被束縛。 張偉:現在的商業航天,更多的是被稱為航天商業化,還沒有到一個商業航天的新路子上。我們下一步要走的,就是走到商業航天,需要有創新的基因、創新的理念、創新的路子。
  • 銀河航天CEO徐鳴:全球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加速,太空基礎設施時代來臨
    銀河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稱,隨著技術的發展,衛星低成本批量化生產以及組網正在成為可能,一條條信息高速公路正在太空「破土動工」,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建設。銀河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稱,全球衛星網際網路建設加速,太空基礎設施時代即將來臨。
  • 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將於4月24日線上開幕
    據了解,第三屆中國航天大會·商業航天產業國際論壇(線上)由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未來宇航研究院承辦,網易科技協辦,太倉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江蘇省太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商業航天產業聯盟、《中國航天》新媒體
  • 商業航天行業深度報告:誰能成為中國的SpaceX
    同時,衛星研製生產周期也將從傳統的 30 個月縮短到數周/天時間。 衛星導航:北鬥三代性能接近 GPS,關注垂直行業發展機會。北鬥三代全星座部署完成後,在中國及周邊地區定位精度優於 0.3~0.6 米,性能接近 GPS。
  • 航天電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星河中學落戶黃江
    航天電器董事長陳振宇、星河控股集團董事長黃楚龍、副董事長兼總裁姚惠瓊也受邀出席。在東莞市委、市政府領導及現場400多名國內外商界精英的見證下,星河控股攜手航天電器籤署合作協議,未來依託星河(黃江)人工智慧小鎮項目共同打造航天電器大灣區生產研發總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