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翻譯我給滿分!10大神譯名遊戲作品

2021-01-07 中關村在線

  一個好的遊戲名,往往能給遊戲加上不少印象分。許多國外開發的遊戲,直譯過來就很恰當,像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穿越火線(Cross Fire)、地下城與勇士(Dungeon and Fighter)等等,都是英文名直譯過來的。但是也有一些遊戲,直譯出來的名字要麼太俗,要麼很累贅。這時候就需要發揮翻譯們的智慧了。有許多遊戲名都翻譯得非常高大上,給遊戲加了很多印象分,玩家接受程度也非常高,一起來看看吧。

NO.1 《古墓麗影》

原作名《Tomb Raider》

tomb:墳墓,墓穴

raider:襲擊者,侵入者


《古墓麗影》

  比較一下「古墓入侵」和「古墓麗影」就能發現,第一個翻譯雖然非常符合原意,但是跟「古墓麗影」比起來就遜色多了。因為這遊戲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主角,單從「麗」字就能讓玩家浮想聯翩了。而「影」則突出了古墓裡神秘、陰暗的環境。古墓麗影,這遊戲名字就和內容一樣經典,這種情況在遊戲界是很少見的。兩個字,就讓這遊戲多了一層神秘和美感。

NO.2 《反恐精英》

原作名《Counter-Strike》

Counter:反擊,還擊

Strike:攻擊


《反恐精英》

  反抗攻擊顯然不如反恐精英更讓人熱血沸騰了。實際上,遊戲模式包含了人質救援、刺殺等等內容,而「反恐」正好給了玩家這樣的想像空間,比單純地翻譯成反擊、反抗要形象得多。而且還加了「精英」二字,玩家們是絕對不會對這種潛在的褒獎產生反感的。

NO.3 《鬼泣》

原作名《Devil May Cry》

devil:魔鬼


《鬼泣》

  魔鬼也會哭?惡魔哀嚎?魔鬼在五月份哭?(這樣翻譯的一定是英語十級的大神)雖然這遊戲畫面有一股歐洲哥特風(帶點陰森、詭異),但是無疑上面的翻譯都會讓這遊戲的感覺大打折扣,讓玩家沒有下手的欲望。而「鬼泣」二字,恰到好處又不過分,不得不說這名字翻譯得很有哥特感。

NO.4 《求生之路》

原作名《Left 4 Dead》


《求生之路》

  生死四人組?剩下四個人?左邊4個人死了?……一個單詞難倒英雄漢,這個遊戲名的難點在於中間的數字4。因為遊戲有4種角色可以選擇,而4的英語發音和for諧音,所以怎樣理解這個4的意思就很重要了。在這裡,譯者另闢蹊徑,沒有從字面上死磕,而是用了「求生之路」這樣一個夾雜著絕望和希望的名字,遊戲格調和內涵忽然就上升了。

NO.5 《拳皇》

原作名《The King of Fighters》

fighters:戰士,打鬥者,奮鬥者


《拳皇》

  The King of Fighters直譯過來就是戰士中的頭頭,格鬥之王的意思。實際上,在98年以前,遊戲存在幾種不同的叫法,格鬥之王,格鬥天王,拳皇……在後來,續作中場景裡出現了拳皇的字樣,說明官方已經認可。這個名字也就延續到現在。因為拳皇是一款格鬥遊戲,少不了拳打腳踢,而「拳皇」相比「格鬥之王」,給人感覺更形象,聽起來也更霸氣,所以大家更喜歡「拳皇」的叫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NO.6 《守望先鋒》

原作名《Overwatch》

overwatch:看守,掩護射擊


《守望先鋒》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譯過來,少了很多味道。而臺服翻譯成「鬥陣特攻」,有點過於普通。但是「守望先鋒」就不同了,這名字第一次聽到就覺得:不管這是個啥,肯定不會差!守+望,兩個動詞基本上把遊戲內容高度概括了,而「先鋒」,一聽就知道是要衝鋒陷陣的。對於一款多人配合的射擊遊戲來說,這名字結合了遊戲內容,跟英文原版的意思也很貼合,而且說起來也很順溜,不拗口,翻譯者是下了功夫的。

NO.7 《我的世界》

原作名《Minecraft》

mine:我的;礦井,礦;開採

craft:手藝;船;手工製作


《我的世界》

  所以,Minecraft就是挖礦手藝?開採技術?我的手藝?顯然有點失了逼格。作為一款挖挖挖、造造造、毀毀毀,充滿了童趣創意和個性的沙盒遊戲,這樣的翻譯實在表現不了這遊戲的特色。不知道哪個有才的翻譯,想出了「我的世界」這樣一個名字,跟遊戲主題微妙地結合到了一塊,又簡單好記。可以說,這翻譯既標準,又經典,接觸了遊戲之後就更加覺得這名字取得精妙了。

NO.8 《無主之地》

原作名《Borderlands》

Border:邊界

land:土地


《無主之地》

  無主之地,乍一聽有沒有嗅到一絲危險的氣味?沒有人管轄的地方,也就意味著危機四伏,必定是充滿刺激和冒險的。而遊戲確實是這樣,這是一款射擊遊戲,故事發生在一顆未知行星,這裡沒有任何法律和秩序,但是有很多危險的外星生物,你們必須依靠頑強的信念尋求生存。結合遊戲內容,如果翻譯成「邊境之地」或「邊界土地」,就生硬了許多。而且,無主之地還透露出一種荒涼的味道,與故事發生的地點——未知行星十分契合。

NO.9 《暗黑破壞神》

原作名《Diablo》

diablo:惡魔,恐懼,源於西班牙語


《暗黑破壞神》

  實際上,這遊戲最開始是被翻譯成「恐懼」。也有許多玩家直接音譯為「大菠蘿」「diao爆了」……而暗黑破壞神,不管是「暗黑」、「破壞」還是「神」,都跟遊戲原作名扯不上什麼直接聯繫,倒是跟遊戲畫風、內容十分貼合。至於這個有點中二的名字是怎麼突然出現的,還要追溯到在這之前的同名漫畫。那時候翻譯這漫畫的是位臺灣朋友,思維比較發散,腦洞也比較大,所以想出了這樣一個生造的名字。也由於這個原因,暗黑破壞神這名字就這樣沿用了下來,後來玩家們也漸漸覺得這名字非常威武霸氣,所以最後來就沒有「恐懼」、「惡魔」什麼事了。

NO.10 《極品飛車》

原作名《Need For Speed》

Speed:速度


《極品飛車》

  速度的需求?聽到名字興趣就少了一半。而作為一款賽車遊戲,有什麼速度比「飛」更狂拽炫酷?而且不只是「飛車」,是「極品」飛車,聽到名字就開始腎上腺素飆升了吧?

http://tv.zol.com.cn/634/6343966.html tv.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tv.zol.com.cn/634/6343966.html report 4504   一個好的遊戲名,往往能給遊戲加上不少印象分。許多國外開發的遊戲,直譯過來就很恰當,像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穿越火線(Cross Fire)、地下城與勇士(Dungeon and Fighter)等等,都是英文名直譯過來的。但是也有一些遊戲,直譯出來...

相關焦點

  • 一定是我開遊戲的方式不對!國外經典遊戲譯名
    眾所周知,由於文化環境及語言表達的差異,數不勝數的國外video games在中國被玩家翻譯成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中文名。雖然其中許多譯名令人大跌眼鏡,甚至不忍直視,但也不乏優秀且極具創意的譯名,為遊戲畫龍點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這位@青山水田網友整理出的遊戲不同譯名,有些還真是感覺打開的方式不對呢!
  • 國產遊戲英文譯名笑死中國玩家,逆水寒被老外翻譯成正義在線?
    國產遊戲英文譯名笑死中國玩家,逆水寒被老外翻譯成正義在線? 2018-09-06 10:20  17173遊戲網
  • 遊戲譯名有多重要?臺服的遊戲名總會鬧笑話,暴雪國服翻譯逼格高
    但是遊戲講述的對馬島是個真實存在地名和歷史事件,所以一開始自然被翻譯成《對馬島之鬼》,直到後來官方中文名的確認才改了這樣的叫法,但是為了保證國內玩家都眼熟這款作品,所以兩個中文名都有人說。但是港臺地區叫這個遊戲"對馬戰鬼",從翻譯上就能看出是一個比較簡單直接的翻譯。
  • 「神翻譯」VS「標題黨」——怎樣的桌遊譯名是你心中的靈魂翻譯?
    ,所以給這些作品取一個「響噹噹」的中文譯名,對於遊戲作品在國內的推廣和傳播也尤為關鍵。但可惜的是,《隻言片語》這個名字被盜版方率先搶註,A社的官方版在引進時不得不改譯為《畫物語》這個略顯平庸的名字。「沒內味兒」的桌遊譯名譯者們當然都希望自己的翻譯能夠形神兼備,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遊戲的中文譯名並沒有達到大部分玩家心中的預期。
  • 仙劍奇俠傳被老外翻譯成聖騎士?國產遊戲英文譯名笑死中國玩家!
    大家好,這裡是正經遊戲,我是正經小妹。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產的很多遊戲名字也起得非常有意境,什麼《天涯明月刀》、《古劍奇譚》,一聽就非常有俠客情義、兒女情長的味道,瞬間就能抓住你的眼球。不過這些名稱翻譯成英文會是什麼樣的呢?不得不說有的英文譯名實在是太奇葩了,你根本想不到!
  • 太空戰士 那些令人噴飯的臺灣遊戲譯名
    以上是想說明,之所以內地和臺灣的遊戲譯名有如此大的差別,根本在於對雅的不同理解。比如一些臺灣人覺得還蠻不錯、很雅的遊戲譯名,到了內地只會讓人覺得腦殘無語,反之亦然。不過,理解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 10大可稱經典的桌遊譯名
    ,諜影神偷更多的體現了遊戲角色的身份,而大國崛起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些國家力量,不過說實話,我覺得「世界強權」比「大國崛起」更適合。我很喜歡這個翻譯,首先這個遊戲中包含著一部分猜牌的規則,「神機妙算」這個譯名正好對應這部分遊戲內容,而且「Wiz」有「巫師」、「巫術」之意,這譯名也能夠符合其神秘特點。
  • 《守望先鋒》VS《鬥陣特工》 遊戲中文譯名那些事
    國外遊戲進入中國如果不早早確定官方譯名,那如何翻譯好遊戲標題便成為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這涉及到了地域文化等各個方面,而好的名字對遊戲宣傳的好處不言而喻,所以一個優秀的翻譯標題對一個優秀的遊戲作品來說不可或缺。
  • 日本動漫的不同翻譯,你知道《原子小金剛》是哪部著名作品?
    對於一部動漫作品來說,作品的名字是極為重要的。在現實生活中,港臺地區對動漫作品的名稱翻譯總會讓人感覺很尷尬,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那些經典動漫作品的港臺譯名!第一個,《數碼寶貝》《數碼寶貝》算是一部很經典的動漫作品了,大部分的八零後小夥伴都看過。故事講述的是幾個少年與數碼寶貝的故事。我們內地的翻譯名稱就是《數碼寶貝》,很容易讓人接受,也很經典。
  • MC的譯名為啥是叫「我的世界」?老玩家都懂
    眾所周知,為了更好地推廣,一款遊戲往往會有多個名稱,這主要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正是因為如此,每個地區的遊戲譯名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比如《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國際版名稱是叫做Minecraft,簡稱MC,這個名稱對於以英語為主導語言的地區玩家來說,自然是沒什麼,可要將這款遊戲引進國內後,那麼中文譯名自然就變得尤為重要。無論是遊戲還是其他作品,將作品英文名翻譯成中文往往是對漢化人員的一個究極考驗,當然前提是你抱著你認為你所接手的項目在國內將會很火的這種想法。
  • 為何《最終幻想》的港臺譯名曾是「太空戰士」
    當年《最終幻想12》在《Fami通》雜誌獲得了40分滿分的成績,是PS2上唯一的滿分遊戲,此次要推出的高清重製版基於十年前發售的《最終幻想12》國際版系統進行大幅變更與追加,將人物建模與過場高畫質化、並重新錄製了所有BGM、加入了自動保存功能和高速模式等新內容。
  • 細數遊戲的那些奇葩譯名,《荒野大鏢客》的臺灣譯名絕對是亮點
    首先就不得不說EA的年貨《極品飛車》了,大家猜猜他在臺灣方面的譯名叫啥?也叫極品飛車,NONONO!絕對讓你想不到,叫《極速快感》,其實這個翻譯也算得上比較不錯的了,畢竟「極速」這兩個詞放到賽車上還是合理的,不過,遊戲後面「快感」怎麼給人一種想歪的事情呢!還有惡靈古堡,大家會聯想到什麼?估計怎麼樣都不會把他們和卡普空旗下的《生化危機》聯想到一起去吧!
  • 經典日漫各種譯名,這次我支持英文譯名
    大家好,這裡是老鹹魚 上一期分享了《鬼滅之刃》的中英譯名,這一次就不再廢話直接進入主題,帶來動漫的「中英譯名大比拼」。 第二期《乾物妹!小埋》這個譯名,還有臺譯版的《我家有個魚乾妹》,和香港翻譯版的《乾物妹》這些譯名。
  • 讓人笑掉大牙的遊戲譯名,十幾年被當笑話,任天堂一句話就解決
    對於很多外來作品,作品名稱作為作品的第一印象,翻譯一直是一個頗具挑戰的工作,翻譯的好就像直譯是"滑鐵盧橋"的《魂斷藍橋》一樣讓人眼前一亮,不過翻譯的不好就很尷尬,甚至會鬧出笑話,這在遊戲中也一樣。《獵天使魔女》作為一款畫面表現和劇本都非常優秀的動作類遊戲給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單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遊戲中角色的身份和遊戲本身奇幻的風格。不過《獵天使魔女》還有個叫《魔兵驚天錄》的譯名就很讓人撓頭了,不知道這個標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標準的零分標題。
  • 我的世界的鬼畜翻譯?「黑沉沉淚」和「大火杆」你見過沒?
    於是就出現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譯……一、大火杆2011年加入《我的世界》1.3,當時MC還沒官方中文翻譯。所以早期中文譯名為大火杆,據說當年得票率超高。像烈焰棒、火焰棒一類較為正常的名字反而沒什麼投票。顯然是好事者為之。
  • 細數大陸臺灣遊戲譯名差異大的原因
    在大陸,大部分媒體在大部分情況下將《Puzzle & Dragon》翻譯為《智龍迷城》,而臺灣影響力最大的遊戲媒體巴哈姆特則收錄了《龍族拼圖》,這個翻譯來自於遊戲的繁體版官網。分析起來,《智龍迷城》 和《龍族拼圖》都稱不上是很好的譯名,前者有堆砌元素硬拼湊之嫌,後者的「拼圖」則或許會對玩家理解遊戲類型產生誤導。
  • 字幕組的翻譯大神們(組圖)
    「有次吐槽太狠,發了一段500字的糾錯文字,就有人回復我,問我Q Q號。」於是張婷被人人字幕組美劇組「星探」挖走。  比張婷早來美劇組一個月的字幕組組長吳銘,進組經歷卻頗費周折。那時他在中國人民大學學新聞,想出國,一個學姐勸他,去字幕組練練英語聽力和口語有幫助。不過進字幕組,他考了三次試。  第一次字幕組內大神給他一部國外著作的部分內容,在規定時間內翻譯出來。
  • 同一部影視作品,陸港臺三種譯名,哪個更絕?
    就拿人見人愛的「肥宅快樂水」來說,可口可樂,這個名字一聽就讓人感到快樂。其實在它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名字被翻譯成了「蝌蝌啃蠟」。看到這個名字,你還有想喝的欲望嗎?一個好的名字,對商品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大,影視作品的名字也是如此。
  • 聊聊遊戲中文譯名那些事
    當大量舶來的遊戲作品出現在國內時,如何翻譯好遊戲標題便成為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而翻譯外來語,因語言文化的差異,本身就是一個取捨與再創作的過程。因此一個優秀的翻譯標題對一個優秀的遊戲作品來說不可或缺。你可不想在《惡靈古堡》面對《惡魔獵人》打《最後一戰》吧?
  • 比卡超VS皮卡丘,遊戲譯名真的那麼重要嗎?
    誰能告訴我「寶可夢」是什麼鬼,怎麼有一股濃濃的瑪麗蘇氣質呢?看了一眼《精靈寶可夢》的英文「Pokemon」,就懂了,原來是直接音譯的,就不能翻譯得信達雅一點嗎? 其實香港人民的抗議也情有可原,在粵語發音中,皮卡丘的英文是Pikachu,也就是他們一直認同的比卡超。而《精靈寶可夢》的粵語發音則類似「精靈撲街芒」,確實有點不太可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