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畔 一蓑煙雨一首詩

2021-01-20 歲寒小築

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明初,莫愁湖進行了大規模開發建設,沿湖畔築樓臺十餘座,一時熱鬧非凡。被譽為「金陵第一名勝」、「第一名湖」。

秣陵春望有作

明·屈大均

煙雨春光澹欲無,年年愁滿莫愁湖。

清明莫向江南過,芳草萋萋是故都。

寒食雨夜

清·柳如是

玉簾通處暗無聲,春草翻為明月情。

記得停橈煙雨裡,那人家住莫愁城。

秣陵春望有作

明·屈大均

香車白馬簇城隅,煙雨春光乍有無。

多少酒旗歌板處,遊人偏向莫愁湖。

扇頭見林天素詩畫因次其韻

明·李流芳

沙邊柳色已知秋,多少琳宮在上頭。

曾向金陵門外望,莫愁湖水不勝愁。

金陵春

明·於若瀛

晴雲曉壓石城孤,江樹江煙淡欲無。

南雪未消靈谷寺,東風先綠莫愁湖。

莫愁湖

清·張鵬翮

龍盤虎踞號神都,厭氣埋金枉自愚。

何似魚磯垂釣叟,一蓑煙雨莫愁湖。

江南春

唐·李中

千家事勝遊,景物可忘憂。

水國樓臺晚,春郊煙雨收。

鷓鴣啼竹樹,杜若媚汀洲。

永巷歌聲遠,王孫會莫愁。

水西門外泛舟

明·申佳允

載酒臨寒渡,春陰罨客廚。

翠微天闕樹,煙雨莫愁湖。

雙鬢憐沙岸,孤舟寄野鳧。

江云何黯澹,欸乃若相娛。

憶金陵

明·沈守正

金陵佳麗舊皇州,夢裡猶疑浪漫遊。

燕子磯頭春漲滿,莫愁湖畔暮煙浮。

陳家玉樹隋家柳,袖底箜篌扇底喉。

聞說長橋巳傾拆,秦淮夜月不堪謀。

送張宗道之金陵兼懷諸舊遊

明·徐熥

茫茫煙水片帆輕,學得陶朱變姓名。

芳草樓臺歌子夜,梨花村店過清明。

莫愁湖送當年槳,瓜步江流六代聲。

欲作封題還自懶,知君今去石頭城。

送朱有枚之金陵

清·德元

玉勒蕭蕭踐綠蕪,王孫遊騎出姑蘇。

黯然欲別看長劍,行矣當歌擊唾壺。

禪室自開歡喜地,畫船爭渡莫愁湖。

江南處處花如綺,一路春風聽鷓鴣。

江南曲

明·于慎行  

蕭蕭煙雨秋江口,兩岸青旗拂細柳。

估客初回錦纜舟,妖姬正熟銀槽酒。

珠樓宛轉畫橋東,油壁輕舟綺繡中。

桃葉江前對明月,莫愁湖上起西風。

繁華莫唱江南曲,吳宮舊草茫茫綠。

念奴嬌 追和龔蘅圃喜予移家白門之作

明·屈大均

昔年浮宅,向金陵曾住,莫愁湖口。最是鐘山黃紫色,未遣蓬窗辜負。上岸牽舟,傍橋作屋,兒女同魚罶。殷勤公子,笑饋鶯邊春酒。

更將畫舸相迎,秦淮人至,新曲歌紅藕。正值燈船簫鼓起,廿四航間如晝。徹夜遊歡,天明忽隔,庾嶺梅花口。相思長在,汝南無數煙柳。

臨江仙 江行雜詠

清·莊棫

綠草萋萋波灩灩,出門一笑舟橫。客心何處最傷情。石城橋畔路,直是少人行。

往事六朝都不見,莫愁留得湖名。湖邊莫去訪娉婷。畫船人似玉,端正自吹笙。

南鄉子 莫愁湖

清·周祖同

閒步石城西,借問盧家舊路迷。簾外春風堂下月,都非。一片湖陰蕩落暉。

艇子莫相催,歌板無聲夢也稀。才說莫愁愁便起,悽悽。雙燕於今沒處棲。

青玉案 贈金兆民納姬

清·沈皞日  

莫愁湖畔紅樓小。正簾箔、東風曉。一夜梅花開遍了。愛他枝上,暖煙酥雨,結子春陰早。

翠禽兩兩雕簷繞。人在犀帷深處好。斜倚屏山甚幽悄。蘭芽曲砌,芹泥露溼,添種宜男草。

念奴嬌

明·張紅橋

鳳凰山下,恨聲聲玉漏,今宵易歇。三疊陽關歌未竟,城上棲烏催別。一縷情絲,兩行清淚,漬透千重鐵。重來休問,尊前已是愁絕。

還憶浴罷描眉,夢回攜手,踏碎花間月。謾道胸前懷豆蔻,今日總成虛設。桃葉津頭,莫愁湖畔,遠樹雲煙疊。剪燈簾幕,相思誰與同說。

念奴嬌 莫愁湖

清·鄭燮

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兒女態,釀出禍胎冤藪。前殿金蓮,後庭玉樹,風雨催殘驟。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

即今湖柳如煙,湖雲似夢,湖浪濃於酒。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桃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風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相關焦點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是北宋文學家蘇軾說的,出自於他的詞作《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字面的意思好理解,也就是說: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始終保持從容、鎮定,用樂觀的心態對待人生。
  • 一蓑煙雨任平生,一路坎坷一路歌!
    朋友深感狼狽,蘇軾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漫步在雨中,吟詠自若,寫下了一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賞析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正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們讀一首詩,一定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詩人經歷了什麼,才能更加懂得詩中傳達的意義。每一首詩,都是時代的反饋,詩人內心的獨白,無論詩人藉助什麼來表達,都是反映了人的心聲,詩人的想法和意志。
  •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什麼意思?
    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它是在蘇軾在沙湖道中遇雨所寫的,這也是蘇軾在黃州貶後的第三個春天,遇到風雨,蘇軾和同行的人都沒有帶傘,被雨淋溼。在雨過天晴之後,蘇軾聯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同時也表達了他曠達的胸懷、開朗的性格以及超脫的人生觀。
  • 京劇《一蓑煙雨》是一次「欣然起行」的創作
    這個探索過程也是想像和創作的過程,慢慢就呈現出了京劇的《一蓑煙雨》。日前剛剛演完一輪,受到不少關注,也收到了很多學者、專家與觀眾的熱情評論。北京大學的趙冬梅教授看完戲後寫道:「這是真正的創作,是作者(當代人)攜所面臨的人生難題,向蘇軾尋求答案的過程。」這樣一語點破創作初衷,讓我備受感動,忐忑之心稍得安慰。
  • 蘇軾最經典的宋詞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七個字究竟啥意思
    正如古人推崇詩詞經典,「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一般,今天我們談到蘇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些經典曠世的之作。「詩酒趁年華」、「天涯何處無芳草」、「一蓑煙雨任平生」。在這些詩句當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出現頻率是最高的,這句宋詞出自蘇軾被貶黃州之時。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 「一蓑煙雨任平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句話?
    一蓑煙雨任平生。「說起來,那還是蘇軾發起的遊山玩水的旅行,一路顛簸,朋友們都疲憊不堪,不過天氣倒是不錯,幾日來皆是晴空萬裡。當他們經過一片竹林時,天空突然烏雲密布,轉眼間大雨瓢潑,朋友們都嘆息不已。因為此前的天氣一直很好,那些本來攜帶的雨具都被捨棄了,如今一點避雨之處都沒有,心情很沮喪,面相狼狽不堪。
  • 十首描寫煙雨的古詩詞,一袖素衣醉狂舞,一蓑煙雨任平生
    攜一絲秋風秋雨,掬一捧秋意秋涼,到江南看一蓑煙雨。八月初的季節,雖然天氣依然燥熱,可是夜晚卻逐漸地開始變涼,山水朦朧,月光柔美,還有記憶中讓人迷戀的江南的油紙傘,以及使人難忘的潮溼的青石板。「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難怪白居易動容地說,「能不憶江南?」
  • 秋風秋雨,一蓑煙雨任平生
    閒暇之餘,獨倚欄幹,悵望遠方,煙雨迷濛,碧山隱匿,飛鳥絕跡,萬景悽涼。一時間,積存已久的情思如山洪般湧上心頭,不覺愁眉緊鎖,心意闌珊! 有人說「雨可以洗淨世間的一切塵埃」,為何偏偏不能滌淨我的內心,雜亂之感反而是有增無減。待風停雨住之時,百轉千回的思緒仍難以撫平,心中的陰霾終沒能消散。
  • 葉嘉瑩:一蓑煙雨任平生
    ——《哭女詩》(其一)但詩詞給了她力量,她把悲傷化入詩詞裡,在流淚的生命經歷中,她退到一個位置,堅韌地生活著,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先生的弱德之美,讓人讚嘆,時代的洪水沒有讓她失去原本的姿態,歷經世事,葉先生成為世間更挺拔的存在。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蘇轍伴送至鄭州,回京後,寫了一首七律。蘇軾遂步韻作和,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 小劇場京劇《一蓑煙雨》的啟示 京劇如何與當代無縫銜接
    小劇場京劇《一蓑煙雨》謝幕後,一位觀眾對她的同伴說。這位觀眾的同伴則看出了另一種味道:「結尾其實很有些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意味。」  這兩位觀眾提到的結尾是這樣的:青年蘇東坡、中年蘇東坡和晚年蘇東坡一同出現在舞臺上,自觀自身,相互慰藉。耐人尋味的是同一個結尾,有人看出了西方的感覺,有人看到了東方的傳統,東西文化的意蘊在這一刻「統一」了。
  • 三首詩帶你走進蘇軾的一生,讀懂一首詩,也就明白了人生
    看破人生路,萬事轉頭空直面人生風雨,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賞評:這首詞也帶有典型的蘇軾風格。此詩看似是在寫生活中的出遊瑣事,但其中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每日宋詞】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第946期)
    譯文清早出去,籠一蓑霏微煙雨,傍晚歸來,釣一竿迷濛風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濱的子陵釣臺西邊。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現尚存九千三百餘首,是中國現存詩最多的詩人。乾道七年(1171年)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詞人感到無比的憂傷。隨後詞人騎驢入川,頗不得志。這首詞是詞人回到越州山陰故鄉(今浙江紹興)時所作。
  • 最能體現詩人釋然灑脫情懷的五首詩
    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詩可以分為很多種,按內容可以分為敘事詩如《琵琶行》《木蘭詩》等,邊塞詩諸如《從軍行》《關山月》等,抒情詩像《天問》《離騷》等,懷古詩《後庭花》《蜀相》等。按音律分,可以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 【詩詞欣賞】雨落成詩,哪一首淋溼了你的心?
    春風習習,雨落成詩,你身邊的雨,下成了哪首詩呢?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
  •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原來出自蘇軾贈友人小妾的一首詩
    "這首詩描繪出兩個人忠貞不渝、心甘情願陪伴彼此一生的愛情。還有這樣一首詩,成了當代網絡的"網紅詩",每次品讀,都帶有濃厚的江湖味和人情味,因為寫得實在是太美了,被後人代代傳唱,一時間炙手可熱,被奉為經典,這首詩就是韋應物的《簡盧陟》: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 蘇軾用三首詩,說透人生三重境界,都與廬山有關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一生像極了一蓑煙雨,四海為家漂浮不定,流放的路程加起來足有萬裡之遙。黃州、惠州、儋州,從東京汴梁城出發,先到湖北,再到廣東,最遠到達海南島。一路上,不只是路途的顛簸和命運的多舛,更包含著生活的萬般滋味,人生的千種體會,得失、聚散、悲喜、愛憎等等。二十一年的流放生涯,耗盡蘇軾最美好的人生歲月。
  • 詩詞東湖:煙雨湖畔,邂逅醉美古風珞珈岸;西風微寒,水色闌珊……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出自魏武帝曹操的《冬十月》一詩。(曹操:字孟德,155年---220年)在冬月,北風微寒,在煙雨濛濛的中國第二大城中湖東湖旁,感覺一眼望不到邊際。東湖水域面積33平方公裡,東湖景區總佔地面積87平方公裡。東湖水域是杭州西湖的六倍。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向前行
    一任煙雨平生,坦然吟笑前行 蘇東坡之所以在黃州,真正實現了從蘇軾到蘇東坡的人物嬗變,真正走出了他的人生谷底,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排遣了內心的抑鬱和愁懣,認知了自己的人生本真,確立了正確的人生態度。對於這一點,蘇東坡在他所填寫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詞中,得到了較為充分、較為真切的體現。公元1082年,是蘇東坡謫居黃州的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