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稚子弄冰》等三首詩看南宋末「江湖派」和正統詩派的不同走向

2020-12-05 梧桐樹邊羽

有朋友提問:《四時田園雜興》、《稚子弄冰》、《村晚》這三首詩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題主把這幾首詩放在一塊來提問,自然是自己早已有了看法,認為這幾首詩所表達的感情類似。但是題主忽略了一個問題,《四時田園雜興》是組詩,總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那麼我們用哪一首來做分析呢?

現在提到範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一般指他這首: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六麻」部的七言絕句,描寫了夏日田園風情。詩意並不複雜,並沒有多深遠的意思在裡面。詩人從一個老人的視角出發,描寫了兒女輩成為勞動主力,而孫輩還在學習勞動的忙碌且各得其所的畫面。用筆清新,描寫細膩,讀起來逸趣橫生。

我們再看楊萬裡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七絕。不過首句入韻的「冰」字屬於「十蒸」部,屬於鄰韻,這就是首句鄰韻的「孤雁出群格」,是合律的近體詩。

宋朝關於押韻的不同格式也是詩人在韻書越來越細緻,創作卻越來越靈活之下做出的各方面試探。這種創作間接或直接地促成了韻部大合併,《平水韻》相對於《廣韻》,從206韻部到106韻部,合併了將近一半,不得不說和南宋詩人的努力有關。

這首詩從詩題就可以看出是寫一個動態場景,小孩子們早上起來把銅盆裡面結凍的冰塊取出來,用彩繩掛著當樂器玩。「鉦」,古代擊樂器。青銅製,形似倒置銅鐘,有長柄。用於行軍。然後咔嚓一聲響,脆了。「磬」,也是打擊樂器,不過是玉石製成,聲音清脆。

玩冰的是小孩子,而寫詩的呢?是老人。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徵上有諸多的相通之處,正因為如此,孩童的「脫冰作戲」的場景在老人的眼裡才有情趣。

好,我們現在就找到了《四時田園雜興》中那首詩和《稚子弄冰》的共同點,都是老人看小孩,記錄生活細節,不過範成大寫了幾個場景,而楊萬裡只抓住那一瞬間的動態,這種貼近生活的自然意趣在閱盡千帆的老人眼中,更是值得記錄和珍惜的情境。

這是一種什麼心態?湖海江河千萬裡,不及小院膝圍孫。就算我們選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組詩中的其他詩,反映的心態和情感也差不多。

我們再看南宋雷震的《村晚》,可以注意到這三首詩的作者都是南宋詩人: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平水韻「四支」部的七絕。注意韻腳字「陂」、「漪」、「吹」我們今天讀起來不押韻,但是在平水韻中是一個韻部的,也就是說在當時,這三個字的發音接近。

這首詩寫的什麼呢?在一個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山銜住落日淹沒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的的樂曲。詩的前兩句為靜景,後兩句為動態,但是疏朗清淡的描寫中無不透露出詩人對山野田園樂趣的欣賞。

這首詩成於雷震老年歸隱時期,所以同樣是從老人的視角觀察、描寫山村景色和牧童吹笛,在文字中不自覺地透露出對這種閒適生活的滿意和喜愛。

所以,我們能找出這三首詩的共同點來,這也就是題主能夠把這三首詩列到一起的緣故。

為什麼這三首作品能表達出類似的歸隱田園、熱愛生活的情感呢?

其實這後面是整個宋朝詩的演變和王朝氣象的變化,以及最關鍵的一點,這三位詩人在文學上共同的經歷。

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被忽略的巔峰——宋詩脈絡》,講到過詩在宋朝的發展和消沉。我們平時聊到南宋文學,有沒有詩人?有很多朋友可能第一反應就是愛國詩人陸遊。但是除了陸遊之外,腦海中就一片空白。這不是我們的錯,在詞牌大量崛起並開始侵襲詩的領地之時,確實也只有陸遊在南宋詩壇苦苦支撐。到後來有了「江湖詩派」出來,雖然創作激情高,但是由於創作者本身處於文壇、官場的下層,所以格調不高,藝術性也不高。

但就是這樣的「江湖詩派」還在南宋末年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詩名。

實際上南宋的詩人另有幾人,雖然沒有成派,卻算得上詩在南宋的正統傳承和變化。南宋四大詩人,陸遊、尤袤、範成大、楊萬裡。這些詩人和「江湖詩派」的區別在哪?

這幾個人,都是官場中人。即使是生平一片空白的雷震,也是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這些詩人都是家學淵源、文化層次都比較高,不說仕途是否順利,但至少都是在場面上混過的人。而這些人的老年作品都是自帶雲開雨霽,怡然自得的感覺,和「江湖詩派」以文橫行、不事雕琢、虛浮大氣完全不同。

歷經風雨之後的沉靜,對平淡自然生活發自內心的喜歡,就是這幾首詩帶給我們的感受,也是這幾位高層文人的情感表達。

我們讀詩、析詩,要把詩人、作品放到大的時代和環境中,參考詩人個人經歷,才能真正抓住作品的重點,做到對詩人表達感情的心領神會。

不論他的風格是含蓄的,還是坦誠的。

相關焦點

  • 南宋楊萬裡《稚子弄冰》背後的文化知識趣談
    南宋楊萬裡所寫《稚子弄冰》背後的文化知識趣談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的語文教材裡,開篇就收錄了南宋詩人楊萬裡的七言絕句《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教材《稚子弄冰》影像這首小詩寫得超凡脫俗,畫面感極強,具有很強的生活性。
  • 預學古詩《稚子弄冰》(五下)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楊萬裡的《稚子弄冰》。2.知詩人楊萬裡是南宋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大詩人,很多同學之前已經讀過他的一些詩,但這一首呢,比較少見。稚子弄冰【宋】楊萬裡稚子 金盆 脫曉 冰彩絲 穿取 當銀 鉦敲成 玉磬 穿林 響忽作 玻璃 碎地 聲4
  • 停課不停學:五年級語文的《稚子弄冰》要學什麼?
    上一篇文章我們學到了《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中的一些學習要點,這一篇文章我們繼續來學習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的《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詩。在這個「停課不停學」的節骨眼上,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第二首的古詩《稚子弄冰》要學些什麼呢?
  • 張華娟:品讀《稚子弄冰》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培養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因此無論在課內課外,古詩詞的學習和積累對於語文素養的提升至關重要。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張華娟老師一起來讀楊萬裡的《稚子弄冰》(《小學生必備古詩詞112首》)。
  • 詩文典講詩詞——《稚子弄冰》冬季孩子們的冰雪樂趣
    稚子弄冰宋 楊萬裡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冰碎了,遊戲也就玩完了,孩子們一鬨而散。這一切剛好都被楊萬裡看在眼裡,他就把這個過程繪聲繪色地記錄下來了,讀過這首詩你學會這個遊戲了嗎?這個冬天你要不要也試一下?語言學習: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 停課不停學:五年級語文的《稚子弄冰》要學什麼?五部曲了解一下
    上一篇文章我們學到了《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中的一些學習要點,這一篇文章我們繼續來學習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的《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詩。在這個「停課不停學」的節骨眼上,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第二首的古詩《稚子弄冰》要學些什麼呢?我覺可以從「五部曲」入手,下面的這「五部曲」各位可以了解一下。
  • 學習《稚子弄冰》,感受兒童玩冰的有趣場景,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
    現在讓我們走向冬天,看看孩童們是怎樣弄冰取樂的。理解古詩題目「稚子」指幼小的孩子「弄冰」指玩弄冰塊詩歌以成人的視角描繪了一個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了解作者和創作背景楊萬裡(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其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代表作有《小池》《舟過安仁》《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等。
  • 詩詞大會考楊萬裡的《稚子弄冰》,難住58人,觀眾:命題組調皮了
    因為自然、通俗,楊萬裡的作品入選中小學課本的不少,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稚子弄冰》。這首詩是小學就學過的,寫得很直白,按道理應該不難理解,但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它卻難倒了百人團58人。我們先來讀一次這首詩,再來看題目:《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 古詩文學習011:五年級下冊,楊萬裡《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宋]楊萬裡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注釋①〔稚子〕幼小的孩子。②〔金盆脫曉冰〕早屬從金屬盆裡把冰取出來。③〔鉦zhēng〕一種金屬打擊樂器,形狀像鍾,有長柄。④〔磬qìng〕一種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
  • 最美的聲音在心頭:欣賞古詩裡的音聲美之《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裡的一首七言絕句。創作此詩時詩人已有50餘歲,正在常州任上。據說時值立春時節,按當時習俗,立春前一日,當由地方長官執彩鞭擊打春牛,以示迎春和勸農。打春之牛初用土牛,後來多用葦或紙紮制。這首詩寫了小孩子看到大人們打春牛的場面後進行模仿的情景。
  • 五年級下《稚子弄冰》PPT+習題
    在學習了《四十田園雜興》的基礎上,學習第二首關於童趣的古詩《稚子弄冰》。這首詩描寫了孩子們在冬天的一場嬉戲,寫出了孩子們的喜樂與失望,體現了孩子們的快樂和自由。《稚子弄冰》後兩句表現了兒童的心情由開心、快樂到失望。詩歌小結《稚子弄冰》描寫了孩子們在冬天的一場嬉戲,寫出孩子們的喜樂與失望,體現了孩子們的快樂、自由。在學習古詩的基礎上做以下習題,鞏固所學知識點。
  • 江湖詩派詩人葉紹翁名詩十首: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詩選自《遊園不值》,相信我們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但是對於這首詩的作者,我們可能並不是很熟悉,他就是南宋中期著名的詩人——葉紹翁。葉紹翁是江湖詩派詩人之一,江湖詩派是南宋後期興起的一個詩派,詩人中大部分為布衣,或者是下層官吏。江湖派詩人常常會寫一些有關隱逸情緒和諷刺仕途的詩作,代表人物有劉克莊等等。葉紹翁在宋光宗至宋寧宗期間,曾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又長期隱居在錢塘西湖。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為擅長,他的詩風非常清新脫俗、意境優美、饒有趣味。
  • 筱青讀詩詞: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楊萬裡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稚子送冰臘月二十九!回到久違的家鄉!看到一張張熟悉的笑臉,聽到一聲聲熟悉的話語,仿佛時光倒流,回到很久的從前……看到路邊經久不化的冰雪和那些歡快地追逐打鬧的孩子,忽然想起萬裡的一首小詩!
  • 稚子弄冰全詩翻譯 稚子弄冰古詩意思
    《稚子弄冰》  宋·楊萬裡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賞析  詩的一、二句突出兒童的頑皮與聰明。兒童用絲線穿過冰塊,用它當銅鑼,突出而兒童的天真與機靈。第三句中的「穿」字用得極好,既有奔跑的意思,又代表聲音的傳播。將兒童得到「銀鑼」後,興高採烈的形態描繪了出來。  最後一句寫的是兒童手裡的冰塊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聲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的一樣。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稚子弄冰》學如何把古詩改成小短文
    我想等著他們,和他們一起,跨越黃線,在最美的三月來個最美的遇見。每一首詩都有自己的呼吸,都有自己的故事,心浮氣躁的人是走不進詩詞的世界的。我喜歡古詩詞,喜歡去把一首首古詩詞的呼吸、韻味、落寞,化成一片深情。如何把古詩改成小短文?以《稚子弄冰》為例。
  • 五下《古詩三首》筆記,《稚子弄冰》改作文方法,思維導圖加範文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三首》手寫筆記課後練筆《稚子弄冰》改作文方法同樣我們還可以問弄冰的動作是什麼?弄冰時發出了什麼聲音?嘴裡又說了什麼話?臉上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就是要我們添加上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第三就是要通過不同的描寫來擴展。就這樣簡單三步:一找六要素,二問怎麼樣,三擴多描寫,敘事性古詩改作文是不是很簡單呢?你學會了嗎?
  • 水晶的心——《稚子弄冰》楊萬裡
    再往湖裡面去,冰就很薄很薄了。現在還不能滑冰,不安全的。」「哦。」火松鼠有點失望,悻悻地坐下來。「雖然還不能滑冰,但是,請你聽一段演奏吧,好不好?」冰鎮熊笑眯眯地說著,拿起一塊石頭,從湖邊的冰上敲下幾塊,按照薄厚不同排開放在一塊平平的大石頭上,又拿起一根小樹棍兒,依次敲了下來。「多,來,米,發,索!真好玩。我也要敲。」
  • 看這首詩作者等人的心焦,都「閒敲棋子落燈花」了
    詩很簡單,但是卻是生活氣息較濃,又擺脫了雕琢之習,清麗可誦。我們可能更多關注於唐詩,但是宋詩卻一樣很優秀。宋詩的生活氣息都很濃鬱,而且通俗易懂,這得益宋代的文化不同於以往朝代,已經越來越傾向平民化、白話化。可以不誇張說1949前的中國歷史兩宋的文盲率是最低的。
  • 古詩詞鑑賞-《稚子弄冰》宋.楊萬裡
    【注釋】 1.脫曉冰: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裡剜冰。 4.稚子:指幼小、天真的孩子 5.磬:四聲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懸掛。 【譯文】 清晨,兒童將銅盆裡凍的冰剜下來,用帶來的絲線穿起當錚。
  • 假期要注意勞逸結合,收藏部編版五下第1課《古詩三首》預習資料
    第一首詩中的孩子勤勞、天真;第二首詩中的孩子天真可愛,自得其樂;第三首詩中的兒童悠閒自在、無憂無慮。2、這三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都寫兒童自在快樂的生活狀態,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