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早起做瑜伽。我按照老師的要求呼氣吸氣,似乎依舊不能平複雜亂的思緒。於是,將目光集中在門前的樹上,力求什麼都不想,凝神、靜氣……
看久了,便覺得原來門口的綠化帶中,樹種得實在是不科學。兩棵大樹間居然只隔了不到3米,樹長出兩米高,枝葉就相互觸碰了。最蹊蹺的是,還在中間種了一棵小樹。如此一來,大樹的「營養」本身就成問題,小樹生長在大樹蔭庇下,想不「營養不良」,好像也很難哦。
其實,夫妻就像那兩棵大樹。站近了,會影響彼此的生長與發展;站遠了,不能相互扶持,共同抵抗狂風暴雨。
不由得又想起孔老夫子的那句不討女人歡心的話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細想想,他老人家說的,也許並不像世人理解的那樣,往往大家都只取前一句,說老夫子看不起女人,其實這是一個整體,要一起領略的。
簡而言之,小人之所以稱之為「小人」,必定心胸狹隘,你太貼近他,他會對你嗤之以鼻,瞧不起你;你與他保持距離,他會認為你看不起他,或是有心與他相悖。呵呵,真的怎麼都不是。女人其實也一樣啊,粘著她、捧著她、順著她,久了,她會認為男人沒個性,沒主心骨,乏味之極;為事業奮鬥,有車、有房、有鈔票,久了,她會說男人不愛她,不理會她…… 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度的把握,
加拿大資深生命教練、演說家克裡斯多福.孟的代表作《親密關係》中,有一篇叫做《你們之間最短的距離》。他在文中這樣寫道「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我們看事情的角度,只不過是千百種角度的其中一種,而且沒有哪個角度是完全正確的。雙方各自的觀點,跟問題的中心都是有段距離的」。
我家樓下原來住著一對年輕的小夫妻。丈夫在一個知名的汽車生產公司做現場管理,白班夜班輪值,一周一換。妻子是在醫院做護士,偶爾上夜班。鄰居們偶爾會聽到妻子嚷嚷幾聲,很少聽到丈夫的聲音。一個傍晚,一陣激烈的爭吵後,丈夫摔門而去,妻子一個人坐在樓道裡哭。後來,我在熱心鄰居那裡,了解了事情的緣由。
妻子上班有很多同齡的小姐妹時常傳遞一些羨煞旁人八卦。而妻子將這一些用在了自己身上,並三五不時地給丈夫發送自己的指令,用來證明丈夫在乎並深愛自己。例如,命令凌晨4:00才下夜班的丈夫9:00接自己的姐妹等。每當丈夫出門或離開一會,甚至明知他在補覺時,只要不在身邊,電話就會不停地鎖定丈夫的蹤跡,還規定必須秒接。
工作薪資還算不錯的丈夫,一心想趁年輕積極表現,以博得領導青睞,更上一層樓。因而經常要倒夜班,白天需要補覺,少數時候會在休息時和朋友聚聚。最怕也最煩妻子的電話,他把這稱為奪命連環call。
久而久之,妻子認為丈夫對自己的漠視是因為心裡沒有她,丈夫也覺得妻子的控制「勒」得讓他喘不上氣。最終,他們分道揚鑣。
所以,無論是夫妻也好,朋友也罷,都要儘自己的本分,履行應盡的職責。每個人都把對事態向好的方向上發展的期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搭建良好的分工協作關係,給彼此以適當的時間與空間,都是十分必要的。
也許,我們都要像舒婷的《致橡樹》裡描繪的那樣 :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這也許就是親密愛人之間最恰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