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市氫能產業政策和項目發布活動專場上,北京市經信局發布了《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
根據規劃,2025年前,北京市將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240億元。
根據氫雲鏈資料庫顯示,2020年1-7月國內氫能產業名義總投資金額超過1300億,同比增長超過30%。2018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超過850億元,2019年1-7月名義總投資規模達到1000億。在疫情影響嚴重、頂層設計缺位、國補政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況下,2020年1-7月氫能產業投資額仍實現了大幅增長,顯示了產業熱度仍在,市場對於氫能產業信心仍存。
川財證券認為,伴隨著不斷創新的技術,未來隨著各地相關文件的出臺和落地,國內氫能產業與園區管理會進一步規範化、系統化,產業鏈上下遊的配合度有望提升。相關標的:億華通、美錦能源、雄韜股份、厚普股份等。
萬聯證券認為,儘管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和國補政策不明朗等因素影響,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並未受到過多影響,氫能產業的投資規模逆勢增長。氫能產業園區和公司直投是資金的主要去向。這意味著布局氫能產業的地方政府數量在不斷增長,氫能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前景明朗。待氫能產業的產能得到釋放,將能夠有效解決目前氫能成本高昂的現狀,氫能產業園區的建設也將加速實現產業聚集。而氫能產業下遊燃料電池也將隨之在更多細分領域得到重用,建議關注氫能及燃料電池行業相關龍頭企業。
中信建投認為,從市場需求看,燃料電池應用在商用車領域顯得更加合適。商用車油耗高、排放大,用氫燃料替代效果更好。如果和純電動車比,氫燃料電池車在大載重、長續航、高強度的運行中具有先天優勢,最終可以和純電動商用車形成互補。非常看好商用燃料電池車市場在接下來的快速成長。要關注海外和國內兩個市場,鎖定擁有技術實力的系統、電堆、材料、配套設備的龍頭公司。
① 海外:重點關注巴拉德,公司有30多年的燃料電池積累,目前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全球領導者角色。由於其先進的技術,我們可以看到,濰柴在2018年收購巴拉德19.9%的股份,大洋電機也持有巴拉德9.9%股份,表明其技術得到全球認可。同時,海外還有Plug,BloomEnergy等公司,其中BloomEnergy在2018年上市,是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的代表。② 國內:重點關注擁有核心技術、布局全產業鏈的雄韜股份,以及氫氣瓶龍頭中材科技。雄韜股份:在制氫、膜電極、電堆、系統、整車運營都進行非常前瞻的布局,在2018年年底,拿到了30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配套大單,表明公司前期的布局獲得了實質性的收穫。我們看好公司後期持續的爆發。氫的運輸和儲存非常關鍵,也一直是難點,今年政府報告也提到。中材科技:已具備生產35MPa高壓儲氫氣瓶的生產能力,主要應用於公交大巴車以及物流車等領域。國內擁有很高的市佔率。公司在2018年下半年與韓國客戶企業籤訂了「燃料電池無人機儲氫氣瓶共同開發」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為共同推動燃料電池無人機開發及產業化,表明公司產品在新的領域得到海外客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