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世界當中,中、美、俄三個國家都有著很強的軍事力量,而且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得到強大的展現。俄羅斯之所以能夠位於世界前列,就是因為自身的重工業發展得很好,軍事力量完全不亞於美國。其實俄羅斯在之前屬於蘇聯,曾經的蘇聯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共同體,由15個國家組成。也正是因為有如此龐大的表現,所以在與美國冷戰期間,蘇聯能夠處於不敗地位,絲毫不會懼怕美國的威脅。
然而,蘇聯最後還是宣告解體,並且分裂成了15個國家。這對其中的加盟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無論是經濟還是領土方面,都有極大的損失。如果蘇聯沒有宣布解體的話,那麼發展到現在,肯定也會成為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實力甚至很有可能超過美國。那麼1991年蘇聯為何主動解體?這4點原因很關鍵,其中一個和中國有關。蘇聯解體中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自身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直到現在,俄羅斯依然都有這方面的短板,因為長久以來,這個國家似乎更注重重工業的發展,也因此帶動了自身的軍事力量成長。然而蘇聯在這一過程中忽略了基礎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漏洞。
除了經濟之外,蘇聯也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在蘇聯這個大群體當中,很多的國家都是被佔領的。他們之前屬於日本,但是蘇聯再將其佔領之後就歸於本國了,而這其中存在很多隱患,因為日本人留下來的文化以及語言都沒有辦法與蘇聯融合,所以內部的團結受到影響,再加上這些國家本身就不願意受控於蘇聯,所以蘇聯就有了一些裂痕。葉爾欽也是蘇聯解體的一個推動人物,他在當時特別希望能夠擺脫與美國之間的冷戰。
當時的美國和蘇聯都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但是兩個國家是有一定差距的。美國是各方面均衡發展,軍事強大,同樣也有強大的經濟作為保障。蘇聯就不一樣了,這個國家只有在軍事方面可以與美國媲美,但是經濟方面就顯得捉襟見肘。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蘇聯可能耗不起長久冷戰。葉爾欽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希望儘快結束冷戰,而結束冷戰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蘇聯解體,這樣美國才覺得對方不會威脅到自己。很顯然,葉爾欽做了個錯誤決定。
除了這些原因之外,我國在蘇聯解體當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蘇聯與我國曾有一段蜜月期,兩國之間的關係非常好啊,我國也得到了蘇聯的技術幫助,使得我國在軍事方面可以通過蘇聯得到一定的提升。當然,我國作為回報,也給蘇聯的輕工業帶來了很好的發展。然而,在我國與蘇聯決裂之後,就不再去幫助蘇聯在輕工業方面進行發展了。在重工業方面,我國也能夠通過自身現有的力量來進行發展,雖然艱難一些,但並不影響我國實力的提升,再加上我國當時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有所好轉,這更給蘇聯帶來了打擊,這些都促使蘇聯解體。
由此看來,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的確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而我國也在這其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同時,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不斷發展強硬的軍事力量時,也不能忘記基礎的民生問題。只有保證了人民的生活,讓經濟真正提升上去,才能夠給軍事力量的提升帶來更多基礎,這樣也就可以獲得穩定,給我們帶來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