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軍事觀察雜誌》網站8月24日報導,自2002年服役以來,蘇-30MKI一直是印度空軍最重、戰鬥力最強的戰鬥機,是印度空軍的中堅力量,服役數量超過270架。
儘管蘇-30MKI計劃取得了成功,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領先於印度空軍的其他戰機,更被認為是印度空軍最重要的一款戰鬥機。但一些分析人士強調,這些戰機的成本異常高昂。與中國購買的蘇-30MKK,俄羅斯最新生產的蘇-30SM等其他蘇-30變型戰機相比,蘇-30MKI的單價幾乎高出一倍。
【蘇-30MKI在發射布拉莫斯飛彈】
文章稱,儘管蘇-30MKI項目產生的爭議遠沒有印度國防部最近購買的法國「陣風」戰鬥機那樣大——印度為每架「陣風」花費了2.4億美元,並引發了嚴重的腐敗醜聞,但蘇-30成本高昂的原因仍值得探討。與蘇-30MKK、蘇-30SM和俄羅斯本土製造的其他變型相比,蘇-30MKI成本更高的一個關鍵原因是,印度的生產規模和生產線效率明顯較低。正如印度國防部次長巴姆拉所說:「與俄羅斯的蘇-30戰機相比,印度蘇-30 MKI的產量較低,規模效益無從體現。」與此同時,蘇-30 MKI的許可證生產協議中還包括了技術轉讓費用,這讓印度國防部門有一定受益,也導致了費用比從俄羅斯購買成品飛機更高。
【俄羅斯原廠的蘇-30價格只有印度生產的一半】
另一個原因是,印度國防部試圖將多個國家的現代化技術集成到蘇-30 MKI戰鬥機上,其中大多數技術都來自效率較低的防務供應商,這意味著新的子系統成本極高。蘇-30MKI集成的外國設備包括法國的「米卡」飛彈、英國的「先進短距空空飛彈」、以色列的GPS制導炸彈和電子設備,以及印度本土製造的「阿斯特拉」飛彈和「布拉莫斯」飛彈。雖然上述的許多設備和彈藥都不如蘇-30SM或蘇-35平臺上的類似產品,但它們對每架戰鬥機的成本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蘇-30MKI的高成本引起了印度國會的嚴重質疑,目前的單價大約是6200萬美元。雖然與「陣風」等西方戰機相比,蘇-30MKI仍然具有很高的性價比,但在俄羅斯生產的蘇-30SM戰機單價只有3500萬至3700萬美元,原始出廠價格更是在2500萬美元以下。
【蘇-30MKI和「光輝」戰機、「美洲虎」攻擊機都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負責生產】
文章稱,印度目前正在考慮購買蘇霍伊公司的新一代產品,蘇-57戰機。圍繞蘇-30MKI高昂成本產生的爭議可能會影響印方的最終決定:是從俄羅斯採購現貨,還是爭取在印度進行許可證生產?另外,印度的蘇-30MKI機隊也因其相對較低的妥善率而備受爭議。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印度空軍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戰鬥機本身的問題。因為印度空軍裝備中,來自多個國家的其他型號飛機也面臨類似的妥善率問題。中國和阿爾及利亞等其他國際客戶使用的蘇-30戰機沒有遇到類似問題,妥善率也要高出許多。
(作者:孔新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