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2020-12-10 和小圈圈去旅遊

一陰一陽之謂道,隨之者善也,成議者性也。——《易經繫辭上》

很多人對《易經》的第一印象還滯留在算命書上,覺得是迷信活動的書。《易經》上面記載著諸多奇妙的語言,事實上這種佔卦並不是是迷信活動!

在2019年的數學思維訓練高考試題中,這道神奇的數學題型突然出世,而這道題就是來自《周易》,這讓諸多學員一臉懵,也讓諸多老師措不及防。

值得一提的是,《易經》還被納入國考中,這個事也引發網友的全面性反響強烈,部分網友還自我調侃道:「當公務員還需要學佔卦」。

1990年,中國院士、清華教授馮友蘭先生溘然長逝,臨終時留有幾句遺書:「要重視《易經》,我國未來肯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

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一、易經的科學性

6500年前「突然出世」的這一本《易經》,在這中間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和現代人息息相關,根據相關易經大師們的講解,在這中間記載著的事實上全是關於現代人生命的奧秘。

1953年,華生和克裡克初次提到了「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概念,這個概念一經提出,便受到其他學者的狂熱探索,覺得只要揭開了DNA的秘密就能解開現代人生命力發展的奧妙。

隨後在1966年,尼倫伯格破譯了「遺傳密碼」,並經過科學研究製作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然而隨後他們震驚地發覺,我國的易經64卦與《遺傳密碼》有著出奇的一致性!

《易經》當中記載有64卦爻象,根據專家們的講解,這64卦爻象正如同DNA的64個密碼組,這與西方生命力科學家發覺的生命密碼在順序排列方面完全相同。

二、《易經》的實踐性和指導性

《易經》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哲學思想佳作,其簡述的具體內容,是這個世界主要原因不會更改的基本定律。

早在幾千年前,我國的老祖先就己經熟練掌握了生命中的密碼。《易經》的觀點事實上就是人生道路,陰陽轉換、否極泰來,這事實上是一種哲學思想的思維模式。

就好比「否極泰來」,否卦和泰卦,地在上天在下是泰卦,天是陽氣要上升,地是陰氣要下降,這樣陰陽就溝通交流了。

人與人之間為何會有那麼多主要矛盾?關鍵就在於彼此之間有誤會,誤會不溝通交流不徹底解決,主要矛盾便會始終普遍存在。

不溝通交流就是否卦,此卦為險卦,要想調節就需要互相溝通交流,陰陽調和,新世界匯聚。

《易經》中的64卦對對應64個人生道路決策技能招式,道明了婚戀交友、家庭、文化教育、職場的基礎發展趨勢基本規律。

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悉天地萬物的基本規律,順應基本規律做事,慢慢調整自身一舉一動,把工作和工作做得更好,日常生活過得更好。《易經》告訴大家的這個基本規律,也屬於「天道基本規律」,按照這個基本規律來做就可以趨吉避兇、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易經不僅是一本用於佔卜之書,更加是一個擁有與眾不同思維模式的哲學著作,其中潛藏著萬物轉變、未來局勢發展趨勢的基本規律,同時你的一餐一粥一飯、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與這一部經典擁有 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見,《易經》並非大家想像之中的那麼高深莫測,更不是什麼迷信活動,只是有很多具體內容還有待解讀。

「易經之道」能給人們強調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的方向,傳授給人們人生道理,是「一個奇妙的未來學著作」。

縱觀古今,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道路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身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買賣做到一定水平多看一下《易經》,很有協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無窮,《易經》中「自立自強,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易經》儘管僅有沒到20頁的篇幅,可是每一頁都能利用六十四個卦象無盡延展,將天地萬物容納。裡邊蘊含的通信達,可謂令人受益一生。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覺,之前自身疑惑的地方,都能夠破解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

所以我在了解《周易》時,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邊的內容全都是大白話,淺顯易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利用需要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大家如何去分析問題,淺顯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看不懂的夥伴們能夠選擇看一下這本書,有白話,有圖解,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掌握了,對於很感興趣的夥伴真的能夠試試。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能夠讓你了解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能夠讓你受益終生!

相關焦點

  •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滯留在四柱算命上,覺得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面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語言,實際上這種卜卦並不是迷信活動!
  • 6500年前的奇書「易經」,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現在成為超科學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學說能夠包含宇宙萬物,那非中國的《易經》莫屬。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易經》,是一本什麼樣子的書呢?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人萬象變化的書,《易經》的內容是包羅萬象、極其豐富的,無論是什麼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與答案。
  • 被質疑是「中國迷信」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30年前,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奄奄一息。臨終前,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馮友蘭先生被國人質疑是「封建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迷信和佔卜,對它的印象特別差。尤其是在2019年,在《易經》被納入國考時,引發無數網友的熱議。甚至有人調侃道:「當公務員還要算卦」,可見人們對《易經》封建的思想有多麼的根深蒂固。1990年,中國院士、清華教授馮友蘭先生與世長辭,臨終前留下一句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它以易經八卦、上古的漢語為起源,是當今世界上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從夏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脈相傳綿延不斷,從來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傳承。
  • 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易乃是變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還有具體到一件事,一個病,都有其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有些人以《易經》的名義練習迷信,因為許多人因為神秘而無法理解迷信。這加劇了我們普通百姓對《易經》的誤解。有些人甚至將易經與迷信聯繫起來,並認為易經是迷信。那麼,《易經》是迷信嗎? 《易經》和《迷信》之間有根本的區別,可以分為五個方面。易經與迷信的內容不同《易經》是一門描述,總結,論證和應用物體運行規律的學科,它基於陰陽二元論和五個要素。
  •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老人,就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 為何說《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百家講壇》主講人傅佩榮曾說:《易經》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經典,是需要稍加說明的。單就《易經》原本的材料來看,它是古代的佔筮用書。但經由孔子與後代弟子的研究心得而編成的《易經》的解說,使其「義理」可以充分彰顯。至於佔筮,因涉及預測未來而常受人誤解,視之為迷信或算命的人大有人在。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學者卻稱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於是有人驚呼,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怎麼能拿來做國考題呢?易經被中國人質疑了3千年嗎?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從漢武帝起兩千多年來一直以儒學為尊,而西漢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經學家劉歆,把易經定為儒家六經之首。而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研習易經,撰寫《十翼》作為後人閱讀易經的指引。被古代主流文化推崇的易經,又怎麼能說被質疑了3千年呢?
  • 《易經》被質疑了三千多年,為何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不僅為一些諸子百家學派提供了他們立派的思想,它在20世紀的時候被西方人認為是超科學,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因為那個時候西方人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在20世紀當中的很多科學結論與成果與《易經》當中的一些卦象幾乎是一模一樣。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以前,人們認為《易經》是一本「算術書」,是佔卜和迷信。但是卻又不是喲,《易經》叫做「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包含了萬物的一切道理。《易經》於2019年時列入國家考試,可見其重要性之大。三十年前,國家院士馮友蘭臨終前曾說過:「我們國人必須重視易經,易經才會再閃光。」
  • DNA檢測證實:高廟文化存在「帝王時代」,虞朝不是第一個王朝
    虞朝,存在於距今5500-4000年的五帝時代,我們又稱它為黃帝王朝和虞舜王朝,它是存在於夏朝之前的王朝,其王朝定都在陽城北部,舜是虞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有關虞朝春秋時期《左傳》和《國語》中有一些記載,但是時間已經過去太久了,記載的非常模糊,之後由於歷史文獻的大量缺失對虞朝的記載只存在《論語》和《史記》中。
  • 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
    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在1990年北京,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馮友蘭先生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地說出這樣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周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能讓一位博學的學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還念念不忘。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
    它是1本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現在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這篇文章帶領我們一起來認真了解一下這本書。一、經典代表作品,內函玄機實際上上本文提及的哪部代表作品,說的就是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周易》,也就是之後演變而成的《易經》。這本書的造成,很大程度上上與我國初期大家的認同度擁有 很大關係。
  • 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這些還是封建迷信嘛……陰陽五行,八卦佔卜還不都是招搖撞騙的算命先生用的,其實還真不是這樣!如果你有這種想法,說明你並不真的了解陰陽五行八卦;或者是你所了解的那些也只是通過所謂招搖撞騙的人士,通過他們的加工後抱著一個並不純粹的目的告訴你的。我們就以陰陽為例子,陰陽其實就是最簡單也最博大的中國古代哲學。
  • DNA檢測證實,在6800年前中國邁進帝王時代:虞朝之前還有王朝?
    這項研究的成就斐然,其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中國在6800年前就已經進入帝王時代。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呢?那就先來看看實際的數據吧後代人口的突然擴張專家用Y染色體構建了一張中國的父系遺傳圖譜,一個讓人驚喜的數據出現,有三個個體的後代人口數量突然爆發式增長,根據計算,這三個個體對應的年代大概是6800年前、6500年前和5400年前。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中國目前有差不多一半的男人,是這三個人的直系後代。
  • CF手遊王者之戮輪迴出世活動幾號開始? 王者之戮輪迴出世活動玩法
    cf手遊上線了一個王者之戮輪迴出世的活動,好多小夥伴們都不活動在哪裡,趕緊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關於王者之戮輪迴出世活動的相關玩法介紹吧!   CF手遊王者之戮輪迴出世活動在哪  活動時間:7.10-8.5  活動地址:遊戲中主界面右上角浮窗  活動內容:
  • 中國三大姓氏很少見,常被誤認為日本姓,是中國3000年前老姓氏
    《中國姓氏大詞典》顯示,我國可用漢字記錄的姓就有兩萬餘個,而這些姓氏中, 有三個姓氏常常被誤認為是日本姓氏 ,擁有這些姓氏的人也常常被誤認為是日本人。
  • 6500萬年前,海裡的滄龍是怎麼突然滅絕的?
    這種說法是指6500萬年前的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深刻改變了地球環境,恐龍因此才突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事實是否真的是如此?陸地上的恐龍消失也就算了,為什麼連海裡的蛇頸龍,滄龍也會滅絕?滄龍是一種巨大的海洋生物,它最早是由一種蜥蜴進化而來,一開始叫達拉斯蜥蜴,在距今9200萬年開始演化出滄龍的大家族,最終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突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