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是「中國迷信」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2020-12-19 想吃就吃大塗塗

30年前,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奄奄一息。

臨終前,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他思索了片刻,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這位老人就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

馮友蘭先生

被國人質疑是「封建迷信」,足足有6500多年的伏羲八卦,西方學者卻提出來,它其實是「超科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榮格:《易經》的卦象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

《易經》中的精髓很難被人完全掌握,不僅中國人將它看做是迷信的書籍,外國人,將它看成了咒語集,認為它的內容太過於難懂,並且一點用處也沒有。

榮格卻說: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非因果因素匯集所產生的明確結果。

榮格

當西方人還在小心翼翼地過濾、計量、選擇、分類、隔離時,中國人《易經》的卦象卻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部分。

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並製成了《國際普通遺傳表》

《國際普通遺傳表》

西方的科學家很震驚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爻象圖《遺傳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

《易經》64卦爻象圖

《易經》能夠預測人生,因為它本身就是開啟生命密碼的鑰匙。

分析比較:核糖核酸(MRNA)含有腺嘌呤(A)、尿嘧啶(U)、烏嘌呤(G)、胞嘧啶(C)四種核苷鹼基,三個一級相聯,按數學計算排列組成64個不同的三聯體(即遺傳密碼)經實驗結果推得64個遺傳密碼與胺基酸的對應關係,《國際普適遺傳表》的遺傳密碼適用於一切生物,具有普遍意義。

白晉:你不應該把二進位視為一門新科學,因為中國的伏羲早已發明了

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是一位有著極其廣泛興趣的學者。

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

他的研究領域涉及到數學、哲學、邏輯學、力學、地質學、法學、歷史、語言、法律及神學等,其中,也就包括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1697年10月,著名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與萊布尼茲開始了通信。

白晉

1697年12月,在與白晉的通信中,萊布尼茲闡明了自己的二進位觀點與設想,並希望白晉把它推薦給康熙皇帝

同年11月,白晉回復了一封長信,讓萊布尼茨十分震驚。

白晉在信中說:「你不應該把二進位視為一門新科學,因為中國的伏羲早已發明了。」

白晉建議萊布尼茨用中國的六爻來說明二進位,並附寄了伏羲六爻圖

萊布尼茲收到之後,就向他回復了書信,信中說到,他認為,伏羲是中國科學的創始人,卦爻圖是科學史上最古老的裡程碑之一。

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

當今,有人研究發現,中國幾千年以前的太極八卦圖,竟是人們苦苦的追尋的宇宙統一模式圖、宇宙統一式圖、宇宙統一方程式!

而中國的科學家,識破了伏羲八卦圖,以《易經》為基礎,完成了拉普拉斯一愛因斯坦的統一場論。提出的嶄新的科學系列理論。

楊振寧、李政道《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雖是不滅的,但不是不變的,而且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從伏羲畫八卦到現在大約6500年了!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比易經更古老的話題了。已知最早的易卦符號刻在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鹿角枝上。

甲骨文上發現的八卦符號和爻辭,已經比較成熟了,在陝西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彩陶上,就繪有雙魚追逐圖,這被認為是陰陽魚太極圖的原形。

出土的彩陶,上繪雙魚追逐圖

可見中國《易經》中的博大精深。

正所謂,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裡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易經》一共64卦,對應64個人生決策心法,道明了婚戀、家庭、教育、職場的基本發展規律。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易經》可以告訴你: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一次,成功機率放大10倍、20倍。

我周圍不少看《易經》的朋友跟我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等等。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這本《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易經》來看。

這本書才78元,現在78還能幹點啥?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易乃是變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國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還有具體到一件事,一個病,都有其變化,《易經》所講,既是變化之道,道家謂之『道『,儒家謂之』理『,佛家謂之』因果『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它以易經八卦、上古的漢語為起源,是當今世界上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從夏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脈相傳綿延不斷,從來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傳承。
  • 6500年前「橫空出世」,誤以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是迷信和佔卜,對它的印象特別差。尤其是在2019年,在《易經》被納入國考時,引發無數網友的熱議。甚至有人調侃道:「當公務員還要算卦」,可見人們對《易經》封建的思想有多麼的根深蒂固。1990年,中國院士、清華教授馮友蘭先生與世長辭,臨終前留下一句遺言:「要注意《易經》,中國將來一定會因它而大放光彩」。馮友蘭先生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6500年前的奇書「易經」,被認為是中國迷信,現在成為超科學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種學說能夠包含宇宙萬物,那非中國的《易經》莫屬。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易經》,是一本什麼樣子的書呢?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人萬象變化的書,《易經》的內容是包羅萬象、極其豐富的,無論是什麼人,都能從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智慧與答案。
  • 《易經》被質疑了三千多年,為何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
    可能一提起《易經》大家就會想起《周易》,有些朋友還會認為《易經》和《周易》其實就是一本書,但實際上這兩個其實並不是同一本書,《周易》的出現時間大概是公元前1046年左右,傳言是由周公旦所做,它主要講的是458個卦像,雖然在書當中確實也有著卦象之說,但是它的卦象只有64個,而且還夾雜著很多
  •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質疑千年的《易經》被證實為超科學!1990年老人臨終前曾留下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詢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只留下了一句遺言:「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這位老人,就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的馮友蘭先生。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第一印象還滯留在算命書上,覺得是迷信活動的書。《易經》上面記載著諸多奇妙的語言,事實上這種佔卦並不是是迷信活動!在2019年的數學思維訓練高考試題中,這道神奇的數學題型突然出世,而這道題就是來自《周易》,這讓諸多學員一臉懵,也讓諸多老師措不及防。
  •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滯留在四柱算命上,覺得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面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語言,實際上這種卜卦並不是迷信活動!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學者卻稱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於是有人驚呼,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怎麼能拿來做國考題呢?易經被中國人質疑了3千年嗎?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從漢武帝起兩千多年來一直以儒學為尊,而西漢末年的儒家代表人物、經學家劉歆,把易經定為儒家六經之首。而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研習易經,撰寫《十翼》作為後人閱讀易經的指引。被古代主流文化推崇的易經,又怎麼能說被質疑了3千年呢?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
    它是1本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現在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這篇文章帶領我們一起來認真了解一下這本書。一、經典代表作品,內函玄機實際上上本文提及的哪部代表作品,說的就是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周易》,也就是之後演變而成的《易經》。這本書的造成,很大程度上上與我國初期大家的認同度擁有 很大關係。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有些人以《易經》的名義練習迷信,因為許多人因為神秘而無法理解迷信。這加劇了我們普通百姓對《易經》的誤解。有些人甚至將易經與迷信聯繫起來,並認為易經是迷信。那麼,《易經》是迷信嗎? 《易經》和《迷信》之間有根本的區別,可以分為五個方面。易經與迷信的內容不同《易經》是一門描述,總結,論證和應用物體運行規律的學科,它基於陰陽二元論和五個要素。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以前,人們認為《易經》是一本「算術書」,是佔卜和迷信。但是卻又不是喲,《易經》叫做「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包含了萬物的一切道理。《易經》於2019年時列入國家考試,可見其重要性之大。三十年前,國家院士馮友蘭臨終前曾說過:「我們國人必須重視易經,易經才會再閃光。」
  • 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
    為什麼說《易經》是超科學?在1990年北京,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馮友蘭先生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地說出這樣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周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能讓一位博學的學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還念念不忘。
  • 為何說《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西方科學家的論證值得一看
    《百家講壇》主講人傅佩榮曾說:《易經》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經典,是需要稍加說明的。單就《易經》原本的材料來看,它是古代的佔筮用書。但經由孔子與後代弟子的研究心得而編成的《易經》的解說,使其「義理」可以充分彰顯。至於佔筮,因涉及預測未來而常受人誤解,視之為迷信或算命的人大有人在。
  • 《周易》提醒你:你經常說的話,就是你的人生預言,要慎重
    它被國人質疑了6500年,認為它是迷信,最後才發現這是一本超科學的書。《易經》也是一本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出生、上學、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
  • 被誤解6千多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外國從中研發2項高科技
    但是,這些奇怪的書仍然被許多人誤解了,我認為研究易經和瓜香是封建迷信。但實際上,許多人永遠不會學到《易經》中的智慧。許多中國人誤解了他們的《易經》,但那時更多的西方國家開始研究《易經》,證明《易經》確實是一個超科學的結論,根據《易經》的八卦,有2個條目已經研究了。先進技術已在世界各地使用。
  • 周易的告誡:一個男人後半生最好的風水,是從扔掉這3樣兒開始的
    很多人談到易經,會覺得它是一種迷信與騙術,其實,這是對它最大的誤解。從古至今,一直有學者提出證據,《周易》其實是一門超科學的存在!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其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讚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稱《周易》為「一切概念的寶庫」。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我們的研究也許不是那麼深入,但在《周易》中,那些教會我們過上好日子的本領,確實值得學習。
  • 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很多人認為《易經》就是《周易》,其實不然。《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姬昌所作,但它只是《易經》的一部分;《易經》分為《連山》、《歸藏》、《周易》三部。但前兩部已經失傳,只有《周易》現存於世。所以才讓人誤以為《周易》和《易經》是同一部書,可以說中華文明的一切都是從《易經》發源的,它就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這套哲學體系的核心就是三個詞陰陽、五行、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