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沒有發明天文學,但是他發明了機械物理學!

2020-12-10 天文在線

圖片來源:伽利略向威尼斯總督演示如何使用望遠鏡,朱塞佩·貝爾蒂尼(1858)的壁畫作品

伽利略在歷史上享有傳奇性的地位:他是最早期的現代科學家中的一位科學巨頭。作為第一個將望遠鏡用於天文學研究的人,伽利略觀測到:

木星的四顆衛星,這是第一個直接被觀測到的證據,用來證明除地球之外還存在另一組圍繞行星運動的天體。

土星的「耳朵」,後來被研究查明是土星的光環,這也是首次發現除地球之外的天體周圍,可能擁有地球都沒有的結構。

太陽上的斑點,現在已知是隨著太陽的旋轉而移動的低溫臨時區域(太陽黑子)。

金星的相位變化,顯示著金星是如何從月牙形變成半圓形再到凸月形、滿月形並循環往復,當它離我們越來越近時,它在整個相位中顯現得最小,此時它最大的形狀就是一個狹窄的新月形。

圖片來源:伽利略最初(1610年)繪製的金星相位草圖,維基百科用戶費爾南多·德戈羅西卡,已獲得C.C.A.-S.A.-3.0的授權。

然而,正如索尼·克裡斯蒂說的那樣,伽利略並不是當時唯一一個進行這種觀測的天文學家。實際上,他總結道:

即便伽利略從未使用過望遠鏡,這也不會改變天文學歷史上發生的任何事情。伽利略的名聲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發現瞭望遠鏡,以及在公開的辯論和文章裡擊敗了他的對手。

事實其實是:如果沒有伽利略,那麼或許日心說不會這麼快的被世人所接受,但是像克卜勒,以及惠更斯、哈雷、牛頓這些後來的天文學家的研究工作是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從而也會導致這些科學家得出與伽利略相同的結論。但是就算與瑕疵甚多的克卜勒實驗相比,伽利略自己的研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重大缺陷:例如,從未意識到行星的運行軌道是橢圓形而並非圓形。然而伽利略在科學方面最大的貢獻可以說並不是這些華而不實的天文學,而是一些更為平凡是東西:將球滾下斜坡。

圖片來源:Flickr用戶McPig,已獲得cc.-2.0的授權,

毫無疑問,你一定聽說過伽利略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據說伽利略從他所能去到的最高建築的頂端扔下了兩個球。這個兩個球是由相同的材料所製成的,但它們的質量卻截然不同:其中一個的重量應該是另一個的十倍。有人認為他們下落的速度是差不多的——因為更輕的小球掉落在地上的時間只比更重的那個稍稍晚一點兒,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要求他們一定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更進一步說,如果我們完全消除空氣阻力的影響,那麼所有從同一高度墜落的物體都會同時落地。

圖片來源:西格爾的研究表明,(左圖)在一定時間內(x軸,秒),1磅鐵球和10磅鐵球下落的距離(y軸,米);在右圖中,高度差被顯示為時間的函數(x軸,秒)。

這個結論是真的!如果真要用1磅和10磅的兩個鐵球在比薩斜塔的頂端進行伽利略所謂的實驗,你會發現較重的球體掉落地面的時間比輕的那個要快0.015秒。這是因為加速力與質量成正比,但是減速力(阻力)卻作用在表面積上,這意味著小球的阻力是大球的22%,但它的加速力(重力)只有的大球的10%!根據伽利略的推斷,如果完全消除空氣所帶來的影響,那麼所有的物體都會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但這會是一個在幾個世紀之內都無法完成的實驗,直到我們找到了兩個可以完成這個實驗的方法:建立一個人造真空的環境,或者我們能去到一個根本沒有大氣可言的世界。

此外,在這種加速度的影響下,物體都會在一定的時間下駛過一定的距離。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這似乎只是一項普普通通的成就,但是伽利略通過一個巧妙的實驗裝置,就能確定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在得出這個結論這個過程中,他沒有秒表,沒有任何計時工具,不能拍照,而且完全沒有任何現代技術可以給他提供幫助。

那麼他是怎麼做的呢?

將球滾下斜坡。

圖片來源:wjbaike

他花了40年才完成這個實驗,但是伽利略在不同的角度設置了斜坡然後讓球滾下來,同時在不同的間隔處放置緊繃的吉他弦,從而聽到球滾過弦時發出的均勻的聲音。他發現,這些間隔之間遵循著這樣的一個規律:1,3,5,7…這意味著對按規律的時間間隔排列的總距離而言,它隨之遵循著1,4,9,16…或者1, 2, 3, 4…這樣的規律。伽利略還發現聲音的規律與斜坡傾斜的角度無關,因此他得出結論:如果你將物體置於90度(垂直)的狀態,你不僅可以觀察到相同的規律,你還會明白加速度完全是由重力造成的!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用戶Mets501,已獲得c.c.a.-s.a.-2.5的授權。

先拋開公眾的看法不談,無論有沒有伽利略,天文學或許仍會以同樣的方式逐步發展。但是他在物理學方面的貢獻是具有變革意義的,他將其從一門理想化的哲學類科學轉變成了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前者通常只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1638年,伽利略出版了《關於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一書,這是他一生科研工作的巔峰,從牛頓定律中推導出的運動方程實際上就是對伽利略研究成果的重新闡述。所以牛頓的的確確是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發現萬有引力定律與力學定律的,在他之前,這個領域裡最偉大的科學「巨人」就是伽利略,而這與他為天文學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並沒有多大關係。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forbes-Fl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大咖——伽利略
    天文學的歷史自人類開始觀察天空,想要理解這一切以來,天文學就一直處於實踐當中了。圖解:伽利略的畫像。圖片來源: Justus Sustermans (1597–1681)伽利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工程師、天文學家和哲學家,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包括對望遠鏡的改進,後續天文觀測以及對哥白尼學說的支持。
  • 伽利略是怎樣發明天文望遠鏡的?
    11世紀時,德意志人發明了平板玻璃的製造技術,這項技術在13世紀的威尼斯得到了完善和發展。13世紀晚期,威尼斯和佛羅倫斯開始出現眼鏡製造業,之後它也出現在荷蘭和德國。眼鏡製造商們在黑暗中摸索,在沒有光學理論的幫助下,艱難地研究如何製造出更適合人類需要的透鏡。
  • 各國的超級科學家,美國選特斯拉,義大利選伽利略,那中國呢?
    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發展了這麼多年,不斷的進化,成功成為了地球最聰明的生物,在數百萬年的時間,人類不斷的創造發明,推動時代的快速發展,直到如今的二十一世紀,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紀元,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隨之到來。
  • 天文學巨匠牛頓除了三大定律之外,還有哪些讓人震撼的發明?
    坦白來說也沒有意義也沒有必要所以說我們太陽系內行星的軌跡那基本上都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求解,其實她比愛因斯坦要顯得簡潔得多另外從我們人類現在的計算機完全夠用。只有在一些超大質量的天體可能才會設計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問題,而牛頓的萬有引力的發現實際上是基於前人。發現了向心力的公式除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一重要的物理定律之外,牛頓在和物理相關的天文學包括光學領域之內也有極大的成就。
  • 伽利略:真理就是你越想要攻擊就愈加證明了它
    -- 伽利略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匯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
  • 原來體溫計是這樣發明的 測體溫最早用的是蛇形瓶
    那麼,我們來回顧一下,體溫計以及溫度計的發明歷程,尤其是那需要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的刻度又是怎麼規定的。>>>伽利略溫度計的靈感來自學生溫度計的發明是西方近代科學革命的產物,發明者大名鼎鼎,學過物理的人都認識,就是伽利略。
  • 物理學推動的偉大發明——蒸汽機
    英國發明家瓦特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出現於1世紀,其實它只是古希臘數學家希羅發明的汽轉球玩具而已,直到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於1679在觀察蒸汽逃離他的高壓鍋後製造了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瓦特並不是蒸汽機的發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現了蒸汽機。紐可門於1705年獨立發明了紐科門蒸汽機,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運用科學理論,逐漸發現了這種蒸汽機的毛病所在。
  • 科學史上的今天——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伽利略需要說明的是,世界上第一架最原始的望遠鏡並非由伽利略發明,而是另有其人。第一架原始望遠鏡的發明純屬偶然,1608年秋天,在荷蘭一架製作眼鏡的手工作坊裡,一位小學徒無意中發現,透過兩塊眼鏡片觀看遠處的物體時,物體會變得很近。眼鏡作坊的主人漢斯·裡帕希經過幾次試驗發現,前面用一塊凸透鏡,後面用一塊凹透鏡,就能將遠處的景物看得很清楚。當時缺少科學知識的人們因此稱這種筒狀的新物體為「幻境」。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2020年第2期出版「衝擊爆炸效應與工程防護專輯」。: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2), 024603 (2020) 深部非線性巖石動力學的理論發展及應用 李傑, 王明洋, 陳昊祥, 徐天涵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50(2), 024604 (2020)
  • 古代在科學發明有突出貢獻的人物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他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
  • 中國歷史上科學最輝煌的時代:一個科學巨人,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當然,這一時期,還有其他很多科學家,比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天文學家蘇頌,數學家秦九韶、醫學家宋慈、農學家陳、建築學家李誡、機械製造家燕肅等學創造發明有專長的學者等等。不過沈括是當時最出名的一位,也是最集大成的一位。
  • 人類的太空探索歷程初步:望遠鏡的發明(1608年)
    已知最早的實用望遠鏡是17世紀初荷蘭利用玻璃鏡片發明的折光式望遠鏡。它們既適用於地面應用,也適用在天文學領域。反射式望遠鏡利用鏡面聚焦並收集光線,它是在第一臺折光式望遠鏡問世後幾十年內發明的。在20世紀,人們發明出許多新型望遠鏡,包括20世紀30年代的射電望遠鏡和20世紀60年代的紅外望遠鏡。
  • 歷史上一些最著名的發明的真正發明家
    順便說一句,萊特兄弟是基於1902年的滑翔機而不是著名的1903年動力飛行機,獲得了他們的第一項飛行機械專利。他們直到1906年5月才獲得專利,在1903年3月提出申請後,也就是他們第一次成功的動力飛行前的9個月。下面是關於發明的故事,這些發明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歸咎於錯誤的人,以及為什麼。
  • 新書| 《宇宙的奧秘:克卜勒、伽利略與度量天空》
    揭秘一段漫長而糾結的天文學歷史講述兩位迥然不同的同時代科學家如何以各自方式探索星辰的奧秘宇宙的奧秘:克卜勒、伽利略與度量天空
  • 細數世界上「竊取」他人創意,而獲得巨大成功的9位發明家
    伽利爾摩·馬可尼是義大利的著名發明家,在1908年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大獎,也被很多人稱之為無線電之父,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無線電發明真正的發明者,應該是尼古拉·特斯拉,他在
  • 打工仔王海庭返鄉創業 成了食用菌機械「發明家」
    他天生愛思考,從小就喜歡搗鼓機械,憑藉著對機械製造的熱愛,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發明了食用菌自走式拌料機等實用型食用菌生產機械設備,改變了食用菌生產作業方式、提高了食用菌的生產效率,他就是駐馬店市泌陽縣馬谷田鎮肖嶺村熊莊組村民王海庭。  王海庭出生在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初中畢業後外出打拼,2006年回到家鄉種植香菇。
  • 驚呆了……原來這些發明都是女性發明的!
    世界沒有GPS和WiFi,會是什麼樣子?那麼,世界沒有女性的發明,又會是什麼樣子?你知道嗎,如果沒有女性的發明,戴眼鏡的人也許無法透過今天這樣清晰的鏡片看見世界,電影產業也可能是另一番光景。1790至1984年間,只有1.5%的專利是由女性創造的,如今,該比例已經增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