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科學最輝煌的時代:一個科學巨人,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2020-11-26 騰訊網

如果你問我,中國歷史上科學成就最輝煌的是哪個時代?我會樂意的告訴你是宋朝。

宋代,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歷史時期。10至13世紀的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科技史的黃金時代,當時的科學水平是西方所望塵莫及。對於兩宋的科學成就,我們可以用兩個數字來說:1個科學巨人,3大改變世界的發明。

一個科學巨人就是沈括;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就是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火藥配方的改進和完善。

先說科學巨人沈括。當然,這一時期,還有其他很多科學家,比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天文學家蘇頌,數學家秦九韶、醫學家宋慈、農學家陳、建築學家李誡、機械製造家燕肅等學創造發明有專長的學者等等。不過沈括是當時最出名的一位,也是最集大成的一位。

沈括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博學多才的科學家,類似於西方的達文西,一個全才型的科學巨人。《宋史·沈括傳》上說:「博學善文,於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簡直無所不通,都有涉獵。據說他還會武術,而且武功還不錯。

沈括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公元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沈括開始涉足天文學,之後他就十分重視天文觀測儀器的改進。他改進了渾儀、漏表等天文儀器,使之更為精確。沈括還是「十二氣歷」的首倡者。

再看他在數學方面的成就。一是創立隙積術,隙積術是一種求解垛積問題的方法,屬於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的問題。二是創立會圓術,會圓術是一種已知弓形的圓徑和矢高,求弧長的問題。這兩項貢獻早於西方數學界600餘年。

再看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沈括在物理學領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首先,關於指南針的最早的明確記載出現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他不僅試驗、研究了四種指南針的裝置方法,還發現了地偏磁角的存在,他是世界上第一位發現地偏磁角存在的學者,比歐洲人哥倫布發現這一現象早了整整400多年。

在光學方面,沈括進行了凹面鏡成像的實驗,得到了較《墨經》前進一步的結果。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解釋了凹面鏡照物成像和向日取火的原理。在沈括做過凹面鏡取火試驗400年後,美國人阿貝孔才做了相同試驗。

在聲學方面,沈括進行了聲音共振實驗。歐洲人直到17世紀才發現這一現象。

再看他在地理、地質學方面的成就。沈括第一次給石油命名。沈括記錄了延安地區發現和使用石油的狀況,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現在。沈括推斷華北平原是由黃河等河流的泥沙衝積而成,這是對華北平原成因最早的科學解釋,比英國地質學家赫登同樣的觀點要早600多年。

而沈括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夢溪筆談》《補筆談》《續筆談》系列,該系列著作總計609條筆記,基本上囊括了宋代、北宋時期那個時代全部的生活畫卷,全景式的反映了宋代的社會狀態、生活狀態和科學狀態。

其中屬於科學技術的條文約有255條,內容涉及到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動植物學、醫藥學、工程建築、冶金、兵器等等廣闊的領域。

該系列書籍記載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諸多智慧,比如畢昇的活字印刷、水工高超巧合龍門的三埽施工法、冷鍛瘊子甲和灌鋼技術、磁針裝置四法、水法煉銅法、淮南漕渠的復閘等等。

除此之外,還記載了天體運動的觀察、日月食形成的機制和極星測量;月球和海潮的關係,指南針及其裝置、利用方法的記載;地磁偏角的發現;數學中的隙積術、會圓術、圍棋變局總數的計算及其他;地貌剝蝕的原理,「石油」一詞的首先使用及石煙制墨等等。

《夢溪筆談》是中國科技史上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學典籍。

沈括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的科學巨人。

再說三大改變世界的發明。中國譽滿全球的四大發明,其中三大發明完成於宋代,包括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火藥配方的改進和完善。

那麼,我們首先要肯定的是,這三大發明是否改變了世界?

是。馬克思說:「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和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的強大槓桿。」

其次,我們要確定的是這三大發明是否在宋代完成。是。

活字印刷術發明人是畢昇,他是北宋發明家。其發明活字印刷術,比德國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他本來是一個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明活字印刷術。此技術被《夢溪筆談》收錄。

至於指南針,其實,我國很早就有應用,先秦的時候叫司南。而指南針的叫法要到宋朝。北宋時期的《武經總要》《夢溪筆談》《本草衍義》等文獻中均有使用指南針的記載。指南針的發明和應用是我國人民對人類的最大貢獻之一。

而火藥,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宋朝時候才有的發明,火藥的發明很早,至少在唐代中期就已經配製成了雛形火藥。但為什麼我們都說宋代?因為到宋代,火攻器械的巨大發展和火藥武器的使用,推動了火藥的研究和配方的改進。宋朝的《武經總要》所記錄的三個火藥配方,是世界上最早公布的最完整的火藥配方。

所以說,宋代詩中國歷史上科學成就最輝煌的時代,不僅如此,宋代科學成就遍及科技領域的各個分支,從天文、數學、物理、化學、地學、生物、醫藥、農學等學科,到機械、造船、航海、印刷、陶瓷、建築、紡織、冶金等技術工程,無不有著舉世矚目的成就。宋代在幾乎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都留下新的紀錄。

宋代,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時代。

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海賊王中的五大科學怪人,最強一位可以改變世界格局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海賊王中的五大科學怪人,看他們是如何利用科技和腦洞改變世界。5.弗蘭奇最神奇的人應該要數弗蘭奇了,他是唯一一個利用自己作為實驗體的人。小時候在水之都被海列車撞擊後,為了活下來不對不對自己進行人體改造,能對自己改造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和自信。
  • 二十世紀:科學 人類 社會
    十九世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又進一步指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而到了二十世紀,一代偉人鄧小平則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光輝論斷。這一論斷日益為科學技術在推動人類社會物質精神文明進步中不斷取得的輝煌成就所證實。二十世紀的現代科學是在近代科學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
  • 對話|清華為何建設科學博物館,這個時代為何需要科學博物館
    我本來是做西方科學史研究的,以前對科學博物館並不是很熟悉,有一度甚至懷疑在數位化時代建科學博物館是否有必要,覺得搞個虛擬的就好。2013年湖北科技館要建新館,委託我做一個科技史的展線策劃,這給了我一個機會去考察世界各地的科學博物館。當時第一次見到瓦特蒸汽機、伽利略望遠鏡等科學儀器和技術發明,非常震撼。這些東西過去都只在書本上聽說過,從來沒有見過。
  • 輪椅上的科學巨人:霍金的傳奇人生
    霍金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和思想家,是現代最具影響力的偉人之一。他的專著《時間簡史》,1988年首次出版,截止2019年,已再版十餘次,被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發行量超過2500萬冊,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著作01輪椅上的科學巨人
  • 《進階的巨人 改變世界的偉大科技》給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氣
    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25日電 備受矚目的2019年度「中國好書」盛典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晚於CCTV-10和大家見面。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米萊童書著繪的《進階的巨人 改變世界的偉大科技》在眾多好書中脫穎而出,榮獲2019年度「中國好書」!「《進階的巨人 改變世界的偉大科技》一書是送給的孩子科學啟蒙書。本書按照時間的順序,講述了生物、數學、化學和物理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原理以及人物故事。
  • 董並生:歐洲科學的中國源頭
    達文西被公認為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同時也是西方「近代科學」的開山祖師。1452年的4月15日達文西出生於名為芬奇的託斯卡納小山鎮,阿爾諾河流過的山谷附近,當時這個地方是美第奇家族統治下的佛羅倫斯共和國的領地。「文藝復興時代富於偉大的描述作品,這裡面包羅了人生經驗的全部。這
  • 四大發明的歷史價值完全碾壓西方近現代的所有發明創造
    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的銅火鏡,製造於元嘉順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由於靠火藥作為推動力,其威力較大,稱它為「銅將軍」。火藥在13世紀時傳到阿拉伯,他們把製造火藥的硝稱為「中國雪」。14世紀以後,我國製造火藥武器的技術經阿拉伯傳到歐洲。火藥武器的發明使人類從冷兵器進入熱兵器的時代,加速了戰爭的進程以及對舊社會體制的消亡,對人類的文明進步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 中國發明的火藥:改變歷史的路徑,從東方入侵西方到西方入侵東方
    不論所持觀點是哪一方,都承認火藥的發明無可替代地改變了戰爭歷史的路徑。在火藥發明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幾乎都是東方入侵西方;而在火藥發明之後,多數情況下是西方入侵東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火藥的前世今生,了解這一團黑色煙火如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 挑戰霸權的「武器」:應用科學,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
    今天的中國已經崛起,追根溯源的話,支撐我們崛起的就是中國強大的應用科學。在歐美大部分國家眼中,中國的應用科學已經是世界第一,這是今天的國人需要知道的自豪。什麼是應用科學先區分現代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可以分為兩部分: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二者時間還有一個技術科學起到紐帶作用。
  • 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
    12月27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舉辦線上開幕儀式。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活動為期4天。未來科學大獎周項目委員會聯席主席與未來科學大獎歷屆獲獎人、捐贈人、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主席齊聚雲端,共同啟動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
  • 2020未來科學大獎舉行雲端頒獎典禮|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通過評獎活動,能夠鼓勵更多的女性科學家參與活動,並選出女性科學家給予表彰,我希望未來科學大獎會有更好的五年,五十年,甚至五百年。何川:科學的歷史是一個人類追求真理、滿足好奇心的歷史,好奇心往往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我希望大家不管是在生命科學或是在其他的科學領域,能夠永葆好奇心。
  • 群星璀璨的17世紀:天才造就時代還是時代造就天才 | 《科學大家》專欄
    按照歷史學家的觀點,17世紀在歷史上是「路易十四世紀」,路易十四是法蘭西的太陽王,在他當政的時候,法國成為世界的一流強國。但是在哲學家看來,17世紀是科學人才輩出的一個世紀,英國哲學家懷特海稱這段時間為「天才的世紀」。這個世紀的科學家不一定有18世紀那麼多,但是重量級的人物特別多,而且其中有一半是橫跨文理兩大領域的。
  • 《自然》雜誌:源自牛頓時代的科學期刊 也刊登科幻小說
    引人注目的是,來自全球的頂級科學雜誌《自然》、《科學》、《細胞》等的代表均到場。其間,三大科學雜誌中的英國《自然》雜誌執行主編薇若妮卡·齊爾默與美國《科學》雜誌亞太分社主編理察·斯通接受中新社採訪,提到來自中國的論文投稿數量激增,但拒稿率達98%,引起一片譁然。之後,時代周報記者獨家專訪了薇若妮卡·齊爾默和三大雜誌中的另一本、《細胞》雜誌主編艾米莉·馬庫斯。
  • 袁家騮:一個有著中國心,並為中國奮鬥一生的「科學巨人」
    不過,有些人雖然身份格外特殊,格外「高貴」,但他卻像普通人一樣,選擇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譬如說,中國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北洋軍閥領袖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那麼,作為名門家族的孩子,尤其是袁世凱的孫子,袁家騮有何特殊之處呢?
  • 饒毅:缺乏科學精神,是我們文化中的一個重大缺陷
    正視中國科學歷史,走出自我麻痺的輝煌饒毅教授曾經在一次採訪中提到:缺乏科學傳統,缺乏科學精神,是我們文化中的一個重大缺陷,但在民間卻曾流傳出另一種說法,「中國古代科學先進,明清才衰弱」,說明中國人的科學精神不是缺失的,而是近代衰弱了。
  • 可能改變世界的五項科技發明
    人們都很清楚發現是解釋世界的方式。而問題關鍵在於改變世界,改變世界通過什麼渠道呢?是的,你沒有看錯,人們通過發明來改變世界。在歷史的進程中,發明在其中起著決定作用,而一項東西的發明或是單個人獨自完成的或是集體創造的,整個世界從古至今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發明創造,才有人們現今所享受到一切生活。
  • 愛科學,因為科學了不起
    我們從上小學甚至上幼兒園開始都在接觸這個詞,小時候覺得,科學就是火箭、人造衛星、電腦……;長大了上中學了才知道科學就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之學;等上大學了,眼界開闊了,似乎明白了科學就是自然規律和專業技術;現在我們踏入社會,為了生話和發展,主觀不主觀地參與著國家的建設,參與著全球的交流,我們經歷了時代的變遷,見證了人類的巨變,這個時候好象領悟了,科學就是不斷地探索自然,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創造
  • 「基因人」時代來臨!哲學和科學在中國的撞擊
    引言:儘管有無數的科幻小說、科幻電影預測「基因人」的誕生,但「他」(「 她」)真正在中國誕生時,還是讓全世界的人猝不及防、為之震驚。幾乎同一時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哲學家、人工智慧專家、生命科學專家,腦科學專家聚集中國,舉行了一場關於技術與未來的跨界大討論,「基因人」、「非自然人」、科學倫理正好會議的熱點議題。
  •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尼古拉·哥白尼,出生于波蘭託倫市,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在40歲時提出了日心說,更正了人們的宇宙觀,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687年,他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法拉第
  • 中國歷史上對外戰績最輝煌的軍隊,幾乎徵服了世界
    曾經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從誕生到現在,一直未曾消亡,說的是文明方面的事情,其實中國從古至近代的人口經濟組織力政治科技,乃至於最外表的一個指標,軍事,也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我毫不懷疑,如果把戰國時期的趙國放到歐洲,估計就沒羅馬,法蘭克什麼事情啦,歐洲共同體會在兩千多年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