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之於勢,不責於人:到底什麼是「內卷」,如何應對?

2020-12-18 劉潤

「內卷」是今年很火的一個詞。

什麼是「內卷」?

有人說,內卷就是一種過度競爭的狀態。

比如加班,為什麼要加班?是老闆逼迫的嗎?

不是的。

讓你加班的人不是老闆,而是其他加班的人。

這是網民口中的職場內捲化。

再比如上早教。

讓你孩子上早教的不是早教機構的銷售,而是其他送孩子上早教班的家長。

這是教育內捲化。

企業也一樣,企業為了盈利,已經把每個產品開發到極致,只能通過價格戰等惡性競爭,生存下去。

這是企業內捲化。

所以說,網民口中的內卷,就是一種過度競爭的狀態。

那內卷真是這個意思嗎?

最近,恰巧後臺也有同學問我,產品一旦內捲化了,怎麼辦?

今天,藉此機會,我們就一起探討,到底什麼是內卷,應該如何應對?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到底什麼是內卷?

萬維鋼老師在得到精英日課上也討論了什麼是內卷。

他引用了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劉世定和邱澤奇的論文裡指出,

「內卷」作為一種現象,最早是由美國人類學家亞歷山大·戈登威澤(Alexander Goldenweiser)從藝術角度提出來的。

如下圖,

(紐西蘭毛利人的裝飾藝術)

這是一幅手繪的圖案,特別精細、複雜。

但,仔細看,你會發現,這種複雜只是一種單調的重複的複雜。只是幾種圖案不斷地各種重複,並沒有什麼創造力和多樣性。

所以,內卷最初的意思,指的是在藝術領域沒有創新的複雜化。

— —

那內卷是如何從藝術領域走向社會其它領域的呢?

1963年,美國人福德·格爾茨(Clifford Geertz)出了本書《農業的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他把內卷這個概念成功的從藝術領域,引入到了社會生活領域。

書中寫到,印尼爪哇島上的農民,如何讓不斷增長的人口,耕種有限的土地?

解決方法就是,更加精細、更加複雜地耕種。

複雜的耕種方式,複雜的租佃關係,複雜的分工協作。

但這些複雜,並沒有突破性的創新。

這是印尼爪哇島的農業內捲化。

2.什麼是產品內捲化?

了解了什麼是內卷,以及內卷是如何被引入到社會生活領域之後。

我們說說產品內捲化。

就比如微軟的Windows,微軟2001年推出了全球當時最好的作業系統,也就是Windows XP。

即使到現在,據NetMarketShare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快20年過去了,全球有超過2520萬臺電腦,仍在使用Windows XP,佔全球20億臺電腦的1.26%。

是不是有點吃驚。

竟然有2500萬臺電腦,仍然在用近20年前的系統。

一方面說明這些人多麼不與時俱進。

另一方面,也說明微軟在Windows XP後面開發的Windows 7、Windows 10系統沒有太多巨大的創新,讓Windows XP還能用。

否則為什麼DOS,這種需要輸入命令的作業系統幾乎沒有人用了呢。

但相對於從DOS系統到Windows 95 (Windows XP前身)這種飛躍,這20年,微軟的Windows 7 和 Windows 10 並沒有巨大的創新。

越來越像毛利人手工把幾個圖案變著法的重複畫。

確實越來越好看,使用體驗也越來越好,但是已經沒有巨大創新了。

這是產品內捲化。

— —

再比如諾基亞手機,從1996年開始,連續15年全球手機銷量第一。

在諾基亞最顛覆的08、09年,諾基亞給人感覺最大的創新是什麼?

是換7彩手機殼。

更換上不同顏色手機殼,主題也會隨之更換顏色。

這像什麼?

是不是也越來越像毛利人手工把幾個圖案變著法的重複畫。

確實越來越好看,但是已經沒有巨大創新了。

這也是產品內捲化。

— —

理解了什麼是產品內捲化,我們再往深想一層。

產品一旦內捲化,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它正在邀請一次行業的巨大變革。

什麼意思?

當諾基亞開始在換殼上面進行創新的時候,它其實就是在邀請安卓手機、蘋果手機這種大屏手機進入市場。

於是,賈伯斯帶著iPhone來了。

每個產品最終都有可能走向內卷。

被諾基亞邀請來的iPhone,現在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果粉開始吐槽,iPhone這兩年的設計風格,就是在iPhone4到iPhone6之間來來回回不斷切換。

這個時候,你就知道,其實iPhone事實上也在邀請一場行業變革。

所以,所有的產品最後都有可能走向內卷,只是或早或晚。

3.如何應對「內卷」?

既然所有的產品最終都有可能走向內卷,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唯有巨大創新。

在產品發展到成熟期時,要果斷跳出當前的發展模式,拉出第二曲線。

以微軟為例。

2014 年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微軟了,理由是「手機崛起,PC衰落」。

2014年2月,微軟宣布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接替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成為新的CEO。

他在上任的發言中說,「我將在一個星期內,發布一款新產品。」

一個星期就發布一款產品?這三把火來得這麼快嗎?

結果一個星期後,微軟真的發布了一款產品:Office for iPad。

什麼?

薩提亞竟然允許自己的拳頭產品Office運行在競爭對手蘋果系統上。

這太令人吃驚了。

如果了解那段歷史的應該知道,在薩提亞上任之前,微軟的Office只可以在微軟的Windows Phone上使用,卻不能在iPhone和iPad上用。

畢竟,兼容Office是Windows Phone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亮點。

Windows 系統那時還是挑戰蘋果IOS的重要時期,現在IOS系統也可以用Office了,Windows Phone 還怎麼和蘋果打?

但是薩提亞剛上任就做了這個決定。

這個決定也就意味著,微軟放棄了Windows系統的唯一核心地位。

過去微軟內部的格局是,Windows是老大,Office是老二,其他產品都是小弟,必須基於Windows。

那不以Windows為核心,微軟依靠什麼?

雲服務。

薩提亞,接下來提出了重要的戰略「雲端至上,移動為王」。

圍繞這個戰略,微軟宣布,Windows 10 將是微軟最後一個版本的套裝軟體。

Office 變成了基於雲端的可以在網上訂閱和使用的軟體。

甚至,薩提亞在一次演講中,居然當著眾人的面拿出了一部iPhone。

說,

我手上這不是iPhone,我更喜歡把他稱之為iPhone Pro。打開手機一看,裡面裝的很多都是微軟的應用,我們用微軟的軟體,武裝了iPhone。

到今天,微軟已經70%的收入來自於雲計算,市值更是超過1.6萬億美元。

最後的話

回望2014年很多人不看好微軟的理由,手機確實崛起了,PC也確實停止了增長,Windows Phone也沒贏。

理由都成立了,但微軟沒有失敗。

因為微軟成功拉出了第二條曲線,那就是雲計算。

所以,如何應對產品的內卷?

我的建議是,創新,跳出當前成熟的發展模式,為自己拉出第二曲線。

— —

最後,回到我們每個人,我們該如何應對內卷?

第一,首先一定要選好行業,選擇那些沒有進入內卷的行業,加入還沒有進入內卷的企業。

第二,如果我們已經陷入內卷行業,暫時也別無選擇,怎麼辦?

這就真的進入了不得不競爭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抬高競爭對手的成本。

就以只能被動加班、不得不996為例。

借用薛兆豐老師在《奇葩說》上說的話,給你支招,

我們要勸別人千萬不要996,不要加班;也要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地反對996,反對加班;同時,我們自己也要996。

當然,我期待你永遠不要進入這第二種情況:別無選擇,只能內卷,過度競爭。

我期待你總有選擇,找到勢能最強的行業,求之於勢;

總能為你的企業拉出第二曲線,不責於人。

祝福。

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

——《孫子兵法·勢篇》

相關焦點

  •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任正非帶隊伍的心法跟很多老闆不一樣
    所以,勞心者治人,老闆這項工作很艱苦,挑戰很大,居功必擔責嘛。按道理來說,老闆和員工只是分工的不同,大家都是一個團隊,利益、立場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際情況中,我們都知道老闆跟員工更多是一種對立、對抗的形態。老闆想的是我安排任務,員工應該執行到位,這是毋庸置疑的規矩。
  • 程式設計師真的「內捲化」了嗎?如何應對?
    這個問題目前共有6029位關注者,瀏覽量達到500多萬,從關注量和瀏覽量上來看,大家對之後的職業發展的趨勢還是非常關心的,那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程式設計師如何應對「內卷」這個問題。內卷是什麼?「內卷」流行開來,高校學生用它指非理性內部競爭。有同學舉例:老師要求論文五千字,不少同學為評優寫了一萬字,甚至更多。人人都超要求完成任務,但獲優比例並未改變。現在,「內卷」從大學生群體中「出圈」,各行各業內部的非理性競爭都以「內卷」稱之。
  • 《軍事課千問》什麼是「求之於勢」「擇人任勢」的中心思維原則?
    如何科學解決這一問題呢?孫子提出的「求之於勢」「擇人任勢」的重心思維原則,對於指揮員把握戰略思維的重心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這個原則,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為個問題。首先,孫子提出了「求之於勢」這一戰略思維重心觀。在《勢篇》中,孫子提出的「分數」「形名」「奇正」「虛實」四個平行觀念,「四者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是軍隊戰鬥力形成並得到充分發揮的關鍵環節。」
  • 無處不在的「 內卷 」,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要說今年的年度熱詞,我認為 「 內卷 」 一詞必須要佔有一席之地。前些天,華為在內部發的一篇文章火了,標題名為《 什麼是內卷?》。說實話,「 什麼是內卷 」 一直也是我想問的問題,我已經記不清今年到底聽過多少遍這個詞了。
  • 走出「舒適地帶」 因時因勢而幹
    會議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和應對舉措,善於創新工作,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和中央規定、有利於復工復產和群眾利益,都可以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雷厲風行、能快就快,推動問題解決和工作落實。古人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意思是,聰明人會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策略,有智慧的人會根據世事變化的情況而制定規則。
  • 「內卷」,「內捲化」是什麼意思
    內卷的意思是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通俗地說,內卷就是內部競爭。內卷(involution)本來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大意是指社會文化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停滯。
  • 「內卷」是什麼梗?怎麼突然火了?
    「內捲化」是近幾年來中文網絡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內卷,英文叫involution,與之對應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觀地說,內卷就是「向內演化」。
  • 人人都在說的「內卷」到底是個啥?用英文怎麼表達?
    (言下之意是:本仙女聽得懂你說的「內卷」,只是認真在聽你發言而已。)之後劉純懿就一直說著內卷的話題,表示自己已經是高考狀元了,可是永遠有人比她優秀,因為「內卷」讓自己很苦惱,並反覆用自己是高考狀元的歷史來闡述自己對「內卷」有多厭惡。楊冪聽得眉頭緊鎖,完全不知道她在表達一些什麼,但楊冪心裡是知道她在說什麼的。
  • 「內卷」入選流行語:如何讀懂被捲起的網絡社會心態?
    而現在,「內卷」則意味著「白熱化的競爭」,人們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拼盡全力,以使自己在社會上獲取少量競爭優勢,擠佔他人的生存空間,同時造成精神內耗和浪費。「內卷」的使用場景至今仍在不斷擴大,甚至於網民紛紛感慨「萬物皆可內卷」。那麼,「內卷」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有哪些事件和哪些群體受到關注?「內卷」背後又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心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內卷」?
  • 職場人修煉三種能力,告別職業內捲化,助你前程無憂
    如何才能讓工作更有條理?首先就是要在工作中分清主次。做事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你究竟要做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二是善做計劃。工作效率高的人都是善於做規劃的人,大家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做好計劃,結果下來才會不慌不忙,才會有條不紊;三是提前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夜讀|劉純懿沒被喜番,「如何不內卷」還是要回答下去
    教授們放下身段,抵達年輕人中間,其實不是什麼壞事,政法大學的羅翔不是在B站上也紅起來了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接受和學習方法。不要懷著對綜藝的不屑,馬東們也努力的,情懷和追求在他們身上也還沒有完全消退,他們也是心懷理想挖空心思包裝節目,關注熱點話題供公共領域激蕩和思辨;而對於教授們來說,在一些年輕人愛看的節目裡,傳道授業潤物細無聲,不見得就比課堂教學差。
  • 新冠之年的「內捲風」——談內卷的失速、遞歸與巴洛克
    但一夜之間,這個詞突然「出圈」,像龍捲風一樣「內卷」,從學術圈旋轉而出,所向披靡,開始成為人們談論自己勞而無功或者過度競爭卻並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收益的「關鍵詞」。可當我們談論這股「內捲風」的時候,我們真的知道我們在談論什麼嗎?或者說,「內捲風」真的像龍捲風一樣無所不「卷」,只會給人們帶來災難嗎?
  • 2020內卷元年,那些「卷不動」的職場人還好嗎?
    狼多肉少的激烈內部競爭、重複的工作內容、不成正比的收入回報、無意義的加班……內卷似乎已經席捲了不同年齡層和不同地域的職場人。36氪旗下年輕態公眾號 真誠推薦你關注超9成人感覺自己被「卷」住了36氪在全網發起了一項小調查,收集並整理了一份由340份受訪者組成的「當代職場人內捲圖鑑」,一起來看一下他們眼中的職場內卷到底是什麼,以及大家是如何與之共處或逃離的。
  • 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時間:2020-12-09 23: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內卷是最近非常的火的內容,很多的小夥伴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很想了解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內卷的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時間:2020-12-08 00:0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內卷是什麼意思 內卷梗內涵出處含義來源用法介紹 內卷是什麼意思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公布後,其中一個詞內卷很多朋友表示不認識,不知道內卷表示什麼?
  • 內卷,是一種不允許失敗和退出的競爭
    人們可以在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識別出內卷,可以說是從幼兒園一路「卷」到職場、連婚戀也可以「卷到天上去」。 今天推送的這篇來自澎湃新聞對社會人類學家項飆的採訪。今天的內卷和它在被發明之初的含義有什麼區別?我們又如何描述當代生活中的內卷?項飆教授非常擅長使用比喻和日常觀察來深化和細化我們對於概念的理解。
  • 內卷已經人傳人了,該咋辦?
    有一個詞,在社交網絡火到不行——內卷。從小鎮做題家,到清華卷王,再到「寧願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人均都是卷家軍,焦慮感出現明顯人傳人的特點。什麼是「內卷」呢?網友感慨,這到底是要招行長,還是招中科院儲備院士?說到底,名額就那麼些,競爭的人多了,就不得不提高準入門檻,然後考生開始內卷。找到工作以後,一樣要內卷。
  • ...圈的「內卷」,90%的人沒看懂|髮型|馬克思|農業內捲化|爪哇島...
    在「內卷」這個詞流行之前,我一度以為它只是姑娘間流行的新髮型。直到它像海草一樣將我們纏住,並且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縫隙。  讓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闆,而是其他願意加班的人,卷!
  • 逃離內卷:一個讓人豁然開朗的終極定律
    版權:來源 中產先生 ID:mr-middle-com天不生熵增,萬古如長夜。- 1 -社會學上的內捲化,如今的涵義已經非常廣泛,超出了原來學術上的範疇,被廣泛運用到各色社會話題的討論,獲得了廣大學生和社畜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