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國頭號富豪,可能你會想到微軟的比爾.蓋茨,或者是股神巴菲特。但今天要講的是洛克菲勒,他是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被人稱為「石油大王」。
他去世的時候資產超過14億美元,相當於現在3360億美元。而比爾.蓋茨920億美元,馬雲419億美元,也就是說他的財富是比爾蓋茨的3倍多,是馬雲的8倍多。
除了富豪的稱號外,他也是一個慈善家。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他創立的,該院為中國培養了一半的醫療人才,鍾南山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位。遺憾的是他的巨大貢獻,卻少人知曉。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一個貧窮的家庭。母親勤快、節儉、樸實,而父親卻是個自信、好冒險、善交際的花花公子。
洛克菲勒則繼承了母親的勤儉樸實及父親的經商天賦。
在他19歲那年,美國發現了石油,成千上萬的人像當初採金熱潮一樣湧進了採油區。由於瘋狂的鑽油,導致油價一跌再跌,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便與朋友開辦一家煉油廠。採購大量廉價原油,再生產出附加值更高的煤油去賣。
不久後,洛克菲勒就成功地控制了美國90%的煉油業,一不小心就賺了10個億,完成了第一筆原始財富的積累。
有錢的洛克菲勒家族喜歡買地建樓。他一舉買下了美國曼哈頓中城,從48街到51街,從第5大道到第7大道的地皮,建起了19棟摩天大樓,這就是世界最龐大的私人建築群-洛克菲勒中心。
除了買地建樓,他還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把花不完的財富捐出去,並且用他經商的天賦運作捐款,讓他的錢對世界產生真正看得見的改變和推動。
於是,老洛克菲勒搖身一變從億萬富翁變成了一名慈善家。
洛克菲勒基金不僅創辦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還對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提供大量資助。
不僅如此,老洛的思想境界還相當高,他認為他的錢不僅要施惠於美國,更要播撒在那些更需要它們的地方。
1909前後,當時中國的醫學教育就靠著500多個傳教士在做,而且沒有醫學設備、器械和醫學書籍,更不了解世界上醫學的發展,推動中國醫學教育尤為迫切。
於是,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便出資創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當時洛克菲勒的目標,不僅是簡單辦一個醫院,而是要把協和辦成世界最頂級的醫學院。
所以,協和醫學院光選址和建築就花費巨大。先是收購了豫王府的舊址,面積達60餘畝。還邀請了設計過哈佛醫學院的著名建築師柯立芝設計,建成了中西合璧的協和建築群。
洛克菲勒基金會還不惜花費重金,從美國引進各種先進的醫學設備、精密的實驗儀器等,甚至連馬桶、門鎖、地板等一系列的內飾都是從美國運過來的。
除了這些硬體外,協和的教師也全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醫學大師,比如哈佛、約翰·霍普金斯等大學的教授都是常客。
整個北京協和醫學院投資總額高達4500萬美元,成了洛克菲勒投資金額最多的項目之一。要知道從1913年起,洛克菲勒基金會10年時間所花出去的錢,也沒有超過8000萬美元。
中國也成了洛克菲勒基金捐贈最多的國家。
1921年,協和醫學院落成,小洛克菲勒還專門乘坐輪船海上航行了一個多月,從美國趕來出席開幕典禮。當時任總統的徐世昌也派來顏惠慶代表他發表演說。
開幕典禮成為北京傳誦一時的文化大事件,當時任教於北大的胡適在日記中提到協和醫學院的典禮: 「自有北京以來,不曾有這樣一個莊嚴儀式 」。
洛克菲勒基金不僅僅是為中國創辦了協和醫學院,還用它極為「苛刻」的教育方式,培養了一半中國醫療人才。
在當年,要成為協和的醫學預科生,必須先用三年的時間坐在燕京大學(清華、北大前身)教室裡,努力學習自然科學、英語以及人文科學。
在結束三年的醫預科學習後,學生仍需要通過入學考試,才能有機會升入協和醫學院本部。就算進了協和醫學本部,第一批錄取只錄取了9個人,最終畢業的也只有3個人。
由於協和醫學院採用了「高標準」來培養人才,在建院後的24年,也只培養了310個學生,也就是說平均每年只畢業16人。
按理說,洛克菲勒用這種極為奢華的方式培養人才,對於當時擁有5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可是到了建國時期,中國12個醫學院的領導都是從協和畢業的,8個研究所中有6個是協和出來的。
中華醫學會的骨幹大部分來自協和,《中華醫學雜誌》26個編委,其中有19人來自協和,1965年當選的9名生物醫學院士中,有7名是協和人……
它更是培養出了如林巧稚(鍾南山的姑婆)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連如今被國人所熟知的鐘南山院士的父親鍾世藩,也是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的,後來成了一名著名的兒科專家。
此外,協和在科研方面成績也是顯著的。比如從中藥大黃中成功提煉麻黃素,成為研究中草藥成功的典範。還有對中國常見寄生蟲病、黑熱病和斑疹傷寒的研究,也造福無數患者。
所有這些數據說明,協和對中國醫學的貢獻已經超越了這個機構本身,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給中國帶來火種。毫不誇張地說,協和撐起了中國醫學界半邊天。
到如今,協和仍是一個能代表中國現代醫學尖端與前沿的名字。有一種說法「中國有兩所醫學院,一所是協和,另一所叫其他。」足以說明它在醫學界的地位。
但遺憾的是,它的創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不被人所知。
也許對於一個慈善家來講,虛名早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教育子女如何面對金錢,如何善待此生,才是洛克菲勒家族的重中之重。
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到第6代,不但沒有引發任何爭產風波,更是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200多位家族成員中,還出了1個副總統,2個州長,還有1個副州長,那富翁更是不用說了。
有人說,洛克菲勒簡直是窺見上帝秘密的人。他深知權力和金錢不會贏得真正的尊重,讓世界感受到你的善意,才能獲得尊重,精神的傳承要比的財富的傳承重要的多。
所以,他將自己的成長、創業思想、守業理念等,寫成38封信給兒子,並且代代相傳下去。後來,這38封信還被人整理成一本書,叫做《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這本書被譽為:美國富裕家族世代相傳的教子經,也是李嘉誠常置枕邊的家教聖經。比爾 蓋茨也把他作為偶像:「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都買來送給兒子王思聰,作為他20歲的生日禮物。
如果你也面臨成長的難題,創業的迷茫,對財富自由的渴望或者是教育困惑。推薦你買這本寶藏書看看,讀完後或許能瞬間思路開闊,瞬間找到你想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