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頭號富豪花4800萬,培養了中國一半醫學人才,卻無人知曉

2020-12-14 月月說名人

說起美國頭號富豪,可能你會想到微軟的比爾.蓋茨,或者是股神巴菲特。但今天要講的是洛克菲勒,他是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被人稱為「石油大王」。

他去世的時候資產超過14億美元,相當於現在3360億美元。而比爾.蓋茨920億美元,馬雲419億美元,也就是說他的財富是比爾蓋茨的3倍多,是馬雲的8倍多。

除了富豪的稱號外,他也是一個慈善家。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他創立的,該院為中國培養了一半的醫療人才,鍾南山的父親就是其中的一位。遺憾的是他的巨大貢獻,卻少人知曉。

洛克菲勒

1839年,洛克菲勒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一個貧窮的家庭。母親勤快、節儉、樸實,而父親卻是個自信、好冒險、善交際的花花公子。

洛克菲勒則繼承了母親的勤儉樸實及父親的經商天賦。

在他19歲那年,美國發現了石油,成千上萬的人像當初採金熱潮一樣湧進了採油區。由於瘋狂的鑽油,導致油價一跌再跌,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便與朋友開辦一家煉油廠。採購大量廉價原油,再生產出附加值更高的煤油去賣。

不久後,洛克菲勒就成功地控制了美國90%的煉油業,一不小心就賺了10個億,完成了第一筆原始財富的積累。

有錢的洛克菲勒家族喜歡買地建樓。他一舉買下了美國曼哈頓中城,從48街到51街,從第5大道到第7大道的地皮,建起了19棟摩天大樓,這就是世界最龐大的私人建築群-洛克菲勒中心。

洛克菲勒中心

除了買地建樓,他還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把花不完的財富捐出去,並且用他經商的天賦運作捐款,讓他的錢對世界產生真正看得見的改變和推動。

於是,老洛克菲勒搖身一變從億萬富翁變成了一名慈善家。

洛克菲勒基金不僅創辦了美國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還對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提供大量資助。

不僅如此,老洛的思想境界還相當高,他認為他的錢不僅要施惠於美國,更要播撒在那些更需要它們的地方。

1909前後,當時中國的醫學教育就靠著500多個傳教士在做,而且沒有醫學設備、器械和醫學書籍,更不了解世界上醫學的發展,推動中國醫學教育尤為迫切。

於是,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便出資創辦了北京協和醫學院。當時洛克菲勒的目標,不僅是簡單辦一個醫院,而是要把協和辦成世界最頂級的醫學院。

所以,協和醫學院光選址和建築就花費巨大。先是收購了豫王府的舊址,面積達60餘畝。還邀請了設計過哈佛醫學院的著名建築師柯立芝設計,建成了中西合璧的協和建築群。

北京協和醫學院

洛克菲勒基金會還不惜花費重金,從美國引進各種先進的醫學設備、精密的實驗儀器等,甚至連馬桶、門鎖、地板等一系列的內飾都是從美國運過來的。

除了這些硬體外,協和的教師也全部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醫學大師,比如哈佛、約翰·霍普金斯等大學的教授都是常客。

整個北京協和醫學院投資總額高達4500萬美元,成了洛克菲勒投資金額最多的項目之一。要知道從1913年起,洛克菲勒基金會10年時間所花出去的錢,也沒有超過8000萬美元。

中國也成了洛克菲勒基金捐贈最多的國家。

1921年,協和醫學院落成,小洛克菲勒還專門乘坐輪船海上航行了一個多月,從美國趕來出席開幕典禮。當時任總統的徐世昌也派來顏惠慶代表他發表演說。

開幕典禮成為北京傳誦一時的文化大事件,當時任教於北大的胡適在日記中提到協和醫學院的典禮: 「自有北京以來,不曾有這樣一個莊嚴儀式 」。

洛克菲勒基金不僅僅是為中國創辦了協和醫學院,還用它極為「苛刻」的教育方式,培養了一半中國醫療人才。

在當年,要成為協和的醫學預科生,必須先用三年的時間坐在燕京大學(清華、北大前身)教室裡,努力學習自然科學、英語以及人文科學。

在結束三年的醫預科學習後,學生仍需要通過入學考試,才能有機會升入協和醫學院本部。就算進了協和醫學本部,第一批錄取只錄取了9個人,最終畢業的也只有3個人。

由於協和醫學院採用了「高標準」來培養人才,在建院後的24年,也只培養了310個學生,也就是說平均每年只畢業16人。

按理說,洛克菲勒用這種極為奢華的方式培養人才,對於當時擁有5億人口的中國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可是到了建國時期,中國12個醫學院的領導都是從協和畢業的,8個研究所中有6個是協和出來的。

中華醫學會的骨幹大部分來自協和,《中華醫學雜誌》26個編委,其中有19人來自協和,1965年當選的9名生物醫學院士中,有7名是協和人……

它更是培養出了如林巧稚(鍾南山的姑婆)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連如今被國人所熟知的鐘南山院士的父親鍾世藩,也是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的,後來成了一名著名的兒科專家。

此外,協和在科研方面成績也是顯著的。比如從中藥大黃中成功提煉麻黃素,成為研究中草藥成功的典範。還有對中國常見寄生蟲病、黑熱病和斑疹傷寒的研究,也造福無數患者。

所有這些數據說明,協和對中國醫學的貢獻已經超越了這個機構本身,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給中國帶來火種。毫不誇張地說,協和撐起了中國醫學界半邊天。

到如今,協和仍是一個能代表中國現代醫學尖端與前沿的名字。有一種說法「中國有兩所醫學院,一所是協和,另一所叫其他。」足以說明它在醫學界的地位。

但遺憾的是,它的創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不被人所知。

洛克菲勒

也許對於一個慈善家來講,虛名早已經不那麼重要了。教育子女如何面對金錢,如何善待此生,才是洛克菲勒家族的重中之重。

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經傳到第6代,不但沒有引發任何爭產風波,更是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200多位家族成員中,還出了1個副總統,2個州長,還有1個副州長,那富翁更是不用說了。

有人說,洛克菲勒簡直是窺見上帝秘密的人。他深知權力和金錢不會贏得真正的尊重,讓世界感受到你的善意,才能獲得尊重,精神的傳承要比的財富的傳承重要的多。

所以,他將自己的成長、創業思想、守業理念等,寫成38封信給兒子,並且代代相傳下去。後來,這38封信還被人整理成一本書,叫做《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這本書被譽為:美國富裕家族世代相傳的教子經,也是李嘉誠常置枕邊的家教聖經。比爾 蓋茨也把他作為偶像:「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都買來送給兒子王思聰,作為他20歲的生日禮物。

如果你也面臨成長的難題,創業的迷茫,對財富自由的渴望或者是教育困惑。推薦你買這本寶藏書看看,讀完後或許能瞬間思路開闊,瞬間找到你想要答案。

相關焦點

  • 全類型推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卓越醫生教育培養...
    《意見》指出,經過5年的努力,以「5+3」為主體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全面建立,建設一批一流醫學專業,推出一批線上線下精品課程,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服務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意見》都有哪些內容?有哪些改革任務和重點舉措?
  • 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 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今年醫學類專業吸引了不少考生關注!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
  • 功能醫學健康管理師培養助力產業發展
    >原第一軍醫大學校長、中國功能醫學醫生集團創始人李康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李小軍全面深化改革落地方案專家工作組主要負責人胡唐軍全球合作化基金會主席張偉男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醫學院教授、中國功能醫學醫生集團聯合創始人陳厚琦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大健康事業部副主任樊世斌等。
  • 全科醫學,美國模式在中國的前途
    全科醫生是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然而,中國因長期觀念的差異與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的不同,全科醫學仍然處於相對弱勢的局面文 | 邵新立全科醫學是基層衛生保健的基石,將預防、保健、醫療和康復等相互結合,按患者需求來實施綜合醫療服務。
  • 創新基礎醫學人才培養,1651件參賽作品亮相這場大賽
    本次活動由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聯席會基礎醫學組主辦,南方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承辦,包括基礎醫學創新論壇和實驗設計大賽兩部分組成。國內100餘所高校的100多位領導、嘉賓和評審專家出席了論壇,圍繞培養創新人才等熱點話題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討論。「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日新,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 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補短板 研究生擴招與學院建設並行
    然而,同醫療機構相比,公共衛生部門的就業待遇差,使得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規模小,人才流失嚴重。擴招發令槍打響後,高層次人才能否源源不斷地流向基層、一線公共衛生部門?公共衛生專業規模有限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屬於醫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但卻是一個人才培養規模不大的學科。
  • 最該感謝的兩個美國富豪,一個建了協和醫院,一個賤賣疫苗給中國
    說到美國富豪,許多人都會說到比爾蓋茨、巴菲特、貝佐斯這些人。比爾蓋茨可以說是當代最出色的企業家跟慈善家,特別是過去幾年的表現,比爾蓋茨真的是讓人心服口服。比爾蓋茨在全球慈善領域的付出,為全球的醫療、教育、健康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美國財富超100萬億美元,中國有多少?
    26個人擁有世界一半財富,美國財富超100萬億美元,中國有多少?不管是社會經濟規律,還是自然法則,抑或是宇宙運行規則,一直存在著二八定律。就像太陽系所有行星都圍繞太陽轉,站在地球上自然界頂端的是人類,而社會財富也如此。大部分財富都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 吉林大學聚焦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以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為基礎,實施應用型公共衛生專業學位博士人才培養,拓展「醫學+MPH」雙學位項目和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公共衛生從業人員崗位勝任力和醫院管理人員公共衛生知識水平提升的非學歷教育模式。
  • 中國富豪數量超美國 前十大富豪為何沒有中國面孔?
    中國上榜富豪799位,美國626位,中國比美國多173位。中國新增182位,是全榜單新增人數的四成,是美國新增人數的3倍。而全球前十大富豪,卻沒有一張中國面孔。作為前五名中唯一的非美國人,阿諾特去年曾一度成為世界首富,之後亞馬遜股價飆升,貝佐斯再次登頂。比爾·蓋茨下降到第三名,財富達到7400億人民幣。上個月,蓋茨宣布為全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投入1億美元。過去20年裡,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為改善全球健康和教育狀況捐贈了536億美元。
  • 教學臨床科研強強聯手 打造流影像醫學技術人才培養平臺
    12月20日上午,西南科技大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研討會在市中心醫院第三學術報告廳舉行,會議就醫療、教育、科研單位聯合人才培訓機制,醫學影像技術高級人才培訓等內容進行探討。
  • 2020胡潤富豪榜:一半以上白手起家,科技行業新增富豪最多
    全球富豪榜前十名中,除了傑夫·貝佐斯之外,還有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伯克希爾·哈撒韋創始人沃倫·巴菲特、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等7名美國人,可見美國的巨富非常多。今年中國依然是上榜人數最多的國家,共有799位十億美金企業家上榜。在上榜的中國企業家裡,馬雲家族以3,150億人民幣領先,他們的財富主要來源於阿里系。
  • 醫學院院長鄭加麟:全科醫學與社區衛生有機結合,加速培養能應對...
    醫學院校能否結合自身學科優勢,快速調整人才培養戰略,加速培養能夠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公衛、醫學人才,培養能夠留在基層守護社區健康的臨床醫師,將成為助力我國實現「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關鍵。今年恰逢同濟醫科重建二十年。同濟醫學發展速度有目共睹,公共衛生雖不是同濟的強勢學科,但特色可圈可點。
  • 美國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及啟示
    它是20世紀興起的以反思醫學目的、維護醫學尊嚴、堅守醫學良知等為內容的學術思潮、教改實踐和文化運動[1]。20世紀以來,作為世界醫學人文教育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伴隨醫學人文課程的發展,美國醫學人文教育經歷了四個重要發展階段,為各國醫學人文教育及人才培養提供了借鑑。
  • 華人富豪放棄「美國夢」,從美撤離讓美損失千億,引發「離美潮」
    而當中我國富豪全年移民人數,達到了1.5萬名,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富豪移民問題,再次成為了我國人民關注的重要。要知道,這些富豪移民後,帶走了上萬億元的財富。不僅中國富豪愛移民,甚至一些中國富豪在國內「一毛不拔」,在國外卻「慷慨解囊」捐出上千萬,乃至上億元給國外。
  • 26位富豪掌握全世界一半財富:大部分是美國人,中國人有幾個?
    點擊播放 GIF 0.0M據媒體7月21日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古特雷斯表示,世界上一半的財富屬於 26 個人,其中比爾蓋茨、巴菲特、貝佐斯、布隆伯格等均上榜隨著人類物質生活越加豐厚,貧富差距也的確在瘋狂加大,那麼這掌握全世界整整一半財富的富豪都是哪些人呢?根據2020年全球億萬富豪榜顯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是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然後是比爾蓋茨等大量美國富豪,榜單顯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中大部分是美國人,而我們中國有幾位富豪能排名到前20呢?
  • 這個專業專門培養我國稀缺的「保命」人才!各大醫院都需要!
    導讀麻醉在我國古已有之,相傳華佗就是利用「麻沸散」來減輕病人的疼覺;孫思邈和李時珍也分別在《備急千金藥方》和《本草綱目》中介紹過曼陀羅花的麻醉作用。對於麻醉,很多同學都會簡單地認為,不就是「打一針、睡一覺」。這種看法並不確切。麻醉學凝集著現代醫學科技的高含金量。
  • 醫學人才建設發生重大變化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4個方面17條改革措施,醫學人才培養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人才培養結構、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住培、繼續教育以及經費保障方面將迎來大規模改革,醫學人才隊伍發展未來可期。
  • 培養40名傑青,人才培養質量吊打一半211的安師大能進雙一流嗎?
    當創新成為安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後,高素質人才和科技創新成為安徽發展的重要力量。而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擔負著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但安徽高校卻斷層嚴重,域內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我國的頂尖高校,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一起代表合肥拿下了我國的第二個科學中心。
  • 疫情大考後,中國醫學教育怎麼改?
    而柯楊又強調,醫療需要分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醫學人才有高低貴賤之分。」  事實上,中國已經意識到了全科醫學的重要性。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的遲寶榮教授介紹說,2010年以後,國家設立了全科醫學專業,「但是目前,全科醫師的培養模式還不清晰,基層教學設備不齊全,培養質量不高。現在,我國平均每萬人口的全科醫師數只有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