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20年後重映:我發現,伏地魔和哈利·波特是同一種人

2021-01-20 綜藝大王

今年,哈利·波特40歲了。

明天,「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版將在內地重映。這是屬於所有還未丟失童心的人的共同節日。

「哈利·波特」系列到底有什麼魅力,即使過了近20年,還有如此多的人熱愛他。

其中的秘密,絕不是魔法那麼簡單。書單君認為,《哈利·波特》真正的魅力,其實是一顆純真的童心。

我們在功利至上的社會上打拼得太久,往往會把內心最柔軟,最單純的一部分藏匿起來,久而久之,有些人便把它給弄丟了。

但依然有部分人,不願意遺失童心,於是他們把它寄托在「哈利·波特」裡。因為善良勇敢的小哈利,象徵的正是每個人心中,照亮平庸日常的那粒魔法之光。

《哈利·波特》從來都不是童話故事

據說,哈利·波特的誕生起源於JK羅琳的一次旅行。

在從倫敦去曼切斯特的火車上,她偶然透過窗戶,看到一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巫衝她打招呼,於是立刻決定以此為起點,寫一本魔幻題材的小說。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這個小男孩其貌不揚,戴黑色的圓框眼鏡,有點怯懦。跟別人不同的是,他頭上有一個閃電形狀的傷疤,還能跟蛇對話。

小哈利一直寄住在很嫌棄自己的姨媽家,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個神秘學校的通知書。

很快,他擁有了自己的貓頭鷹,又通過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登上了前往霍格沃茨學院的列車,一場通往魔法世界的冒險就此展開。

最後,他打敗了魔法世界人人談之色變的伏地魔,為動亂已久的世界,帶來了和平。

乍一看,《哈利·波特》其實有點像美國超級英雄的故事,一個代表正義的男孩,不斷磨礪成長,最終打敗邪惡勢力 ,拯救整個世界於水火之中。

但認真看過以後,你會發現兩者有著完全不同的內核。

超級英雄故事是講給大人們聽的童話故事,其中的邏輯簡單直接,非黑即白,而《哈利·波特》的故事雖然發生背景為魔法世界,本質上卻是一個「成人故事」。

JK羅琳並沒有想要粉飾現實世界的黑暗,她所設置的人物也沒有絕對完美的,看似慈祥靠譜的鄧布利多,在幫助哈利·波特的背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為哈利而犧牲的斯內普教授,某種程度上,也害哈利成了孤兒。

《哈利·波特》的讀者不乏很多孩子,JK羅琳在創作之初,一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什麼她會覺得孩子們需要接收這樣的信息呢?

書單君想,也許是羅琳想讓每位讀者都了解到,真正的童心是怎樣的。

詞典上對於童心有以下兩種解釋,一是孩子氣,二是本性,真心。

我們似乎很容易注意到表象的童心,穿一件卡通T恤是童心,去坐旋轉木馬是童心,開心時像孩子一樣蹦蹦跳跳也是童心.......

但真實的童心遠不止於此,童心更像是赤子之心,是率直、純真、善良、熱愛生命、好奇而富有想像力、生命力旺盛。

這種能力每個人生來都有,卻只有少數的人能保留下來。

Jk羅琳想通過《哈利·波特》告訴我們,孩子氣固然寶貴,但在經過種種磨難、考驗後所擁有的童心,才是真正難得的,也是我們應該不斷追求的。

而哈利·波特之所以如此長盛不衰,也許是因為,不管何時進入魔法世界,我們都能夠與久違的童心相遇。

伏地魔和哈利·波特,本可以成為同一種人

《哈利·波特》中,最大的死對頭就是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但這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雷同的。

在伏地魔還不是沒鼻子的怪叔叔前,他叫做湯姆·裡德爾,出生、成長於孤兒院,因為會魔法而備受欺凌。

哈利父母雙亡,寄住在姨媽家,睡在陰暗狹窄的櫥櫃裡不說,還要受盡冷嘲熱諷。

後來鄧布利多帶伏地魔進入霍格沃茨魔法學院,而海格護送哈利入校。

他們的人生轉折發生在同一階段,此後卻像兩條相交線的後半部分,漸行漸遠。

雖然備受欺凌,但哈利對身邊的人從來沒有太大的惡意。

初次在火車上見到羅恩時,即便自己並不富有,他仍然慷慨地請這位朋友吃了一堆零食。

後來甚至不顧生命危險,從大火中救出了他的死對頭馬爾福。

哈利當然並非完人,他好奇心過於旺盛,有時還會很莽撞,但他性格中的童心,是難能可貴的。

很多看過《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觀眾,可能都對其中一個場景印象深刻,那就是哈利發現了厄裡斯魔鏡——一面能夠折射人慾望的鏡子。

哈利在鏡中看到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為了能夠感受家庭的溫暖,他不惜多次違規,回到鏡子前。

鄧布利多教授知道以後,告訴他:

「世上最快樂的人,才能在鏡中看到真實的自己,鏡子反映出的,正是我們心中最渴望的事。但鏡子不能提供我們真正的知識或者真相,人類總是在鏡子中虛度光陰,甚至因此而發瘋。人不能活在夢裡,不要依賴夢想而放棄生活。」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哈利很快回歸了現實。

而伏地魔則全然相反。

霍格沃茨為他創造了一個相對舒適平和的環境,按理說,他應該對此感到感激,最起碼,應該做到友好相待。但五年級時,伏地魔偶然發現斯萊特林的密室,放出了密室裡的蛇怪,殺死了桃金孃,他一點不為此覺得不安,還把這件事栽贓給了海格。

伏地魔和哈利·波特都有對魔法的天賦,鄧布利多甚至稱伏地魔是,他所見過的「霍格沃茨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學生」。然而,哈利·波特把這種能力用在了幫助他人、與壞人鬥爭上,而伏地魔則將其用在了傷害他人和製作魂器獲得永生上。

在聽說了自己將會被哈利殺死的預言後,他立刻前去殺害哈利,即便哈利只是一個手無寸鐵的嬰兒。

最後卻弄巧成拙,不但沒能殺死他,反而在某種程度上,讓哈利成為自己最大的軟肋,最終被哈利親手殺死。

如果伏地魔沒有被自己的欲望吞噬,始終保有童心,也許,他有機會和哈利·波特成為同一種人,過上真正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掉進自己的厄裡斯魔鏡中。

日常生活中,伏地魔很多,哈利·波特的存在卻顯得很是稀缺。

我想,很多人如此想要相信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因為真的覺得魔法能夠改變生活,而是希望自己不要被同化為「伏地魔」,更希望即便處在複雜艱難的生活裡,也能像哈利一樣,始終有勇氣捍衛自己的童心與本真。

童心不是嬌柔的花朵

其實童心,是一個有些被濫用的詞。

和「夢想」」情懷」「正能量」一樣,它們都有著無比珍貴的出發點,卻因為在商業社會中被包裝、販賣,而變成了口號和標籤,失去了原來的味道。

以至於到了現在,未經世事的天真可以被叫做童心;逃避長大的幼稚可以被叫做童心;過度保護的巨嬰也可以被叫做童心。

上述畸形的觀念,在我們的社會中比比皆是。更糟的是,很多成年人都處在這樣畸形的兩種極端裡。

一種是,肉體已經成熟,內心卻完全還處在低齡兒童的階段。

武志紅在《巨嬰國》裡提出了中國式巨嬰的概念:作為成年人,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

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另一方面,他們又喜歡把自己依附於某種權威。這種權威往往是自己的父母。

這樣的人,就是典型的巨嬰。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學院中的死對頭,馬爾福,本性並不邪惡,最後也向哈利敞開了心扉,和以前的同學們一起合作,拯救了巫師世界。

但是就早期而言,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巨嬰形象。

馬爾福的家境特別好,作為家中獨子,更是被父母寵上了天。這造就了他傲慢自大,喜歡炫耀的性格。

在原著中,馬爾福的口頭禪就是「我爸爸……」,仿佛老爸的成就是他自己的成就。

這不就是「哈利·波特」版的「我爸是李剛」麼。

另一種成年人,則是完全脫離了稚氣,卻也丟失了那些孩童時最寶貴的東西,譬如相信善良、勇氣和愛的力量。

《哈利·波特》中那些最終倒戈,臣服於伏地魔的成年巫師,都是這樣的代表。越是丟失了這些純真之心的人,就越容易被欲望所誘惑。

之前有網友嘲笑說,強大如斯的伏地魔,他永恆的對手居然是一群高中生。

但其實少年身上有著成年人所不具備的東西,那些東西每個人都有過,只是人長大以後,容易把它弄丟了。

真正可貴的童心,還是哈利·波特本人。他經歷過悲慘的童年,成長以後也一直被伏地魔的陰影籠罩,經歷過一般小孩不會經歷的殘酷現實。

這樣的小哈利,也一直沒有丟失自己的純真之心。

它不是在玻璃瓶裡被精心保護的花朵,經不起一點現實的風雨。而是即使身在黑暗之中,也能從愛和陽光裡汲取養分,穿過黑暗,直面邪惡。

有句話說,屠龍的少年最終往往會變成惡龍。而讓小哈利最終沒有變成惡龍的,正是他那顆被無數「哈迷」們所愛著的童心。

重映日即將到來,書單君的朋友圈裡,一群「哈迷」在歡呼雀躍。

雖然《哈利·波特》最初是一部寫給孩子的書,但真正熱愛「哈利·波特」的人,大多都是成年人。他們平時散布在各個行業領域,對於社會的各種規則諳熟於心。

但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使他們集結起來。就像是散布在「麻瓜」中的巫師一樣,見識了現實的殘酷,這群人還依然相信有魔法的存在。

是他們傻嗎?還真不是。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上說過:

我們不需要魔法來改變世界,我們自身已經擁有了需要的所有力量:我們有能力更好地想像。

是的,我們人人都是「麻瓜」,被囚困在沒有魔法的平凡世界裡。

但總有些人不甘認命。他們明白現實是怎樣的,卻依然選擇相信「哈利·波特」和他的魔法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他們所相信的,正是高於平庸日常的想像力,是純粹的勇氣和愛,也是世界會變得更好的念頭。

而只要你相信,它們就會存在。這不正是我們這個平凡世界裡,真實存在的魔法嗎?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20年後重映:我發現,伏地魔和哈利·波特其實是同一種人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版前幾天也已在內地重映。這是屬於所有還未丟失童心的人的共同節日。海報上依然是那個戴著圓眼鏡的青澀男孩,小哈利似乎從來都沒有長大過。當年那些相信魔法存在的孩子,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依然還相信魔法的存在。「哈利·波特」系列到底有什麼魅力,即使過了近20年,還有如此多的人熱愛他。其中的秘密,絕不是魔法那麼簡單。《
  • 20年後再重映,為什麼人人都愛《哈利·波特》?
    昨天,《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高清修復3D版,宣布8月14日將在國內重映。消息一出,惹得影迷們集體狂歡。而7月早些時候,在上海電影節發布的展映片單中,《哈利·波特》系列也赫然在列。8部電影聯合展映,即使一張電影票被黃牛炒到1500,仍然有不少影迷對它趨之若鶩。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這些知識點你必須要知道,快來看看
    我翻了翻片單發現了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時隔18年,華納兄弟決定將其在國內重映,一石激起千層浪,影迷們再次沸騰了,官博點讚已經超過34萬,哈利·波特才是真正的不老男神。
  • 《哈利·波特》重映依然爆火:時隔20年,我終於看懂了這部成人電影
    當年那些相信魔法存在的孩子,即使已經長大成人,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依然還相信魔法的存在。「哈利·波特」系列到底有什麼魅力,即使過了近20年,還有如此多的人熱愛他。其中的秘密,絕不是魔法那麼簡單。小編認為,《哈利·波特》真正的魅力,其實是一顆純真的童心。
  • 雙語|《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時隔近20年重映!
    2020年7月31日,對於全世界的哈迷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 —— 哈利·波特,這個陪伴我們一路成長的男孩40歲了。1991年7月31日的暴風雨夜裡,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男孩度過了自己11歲的生日,一名不速之客私闖民宅告訴他:因為你足夠特別,我將帶你找到同類。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3D版重映,8月14日,再見哈利波特
    還記得那時的我有一個夢想,揮著小魔棒,大喊瑪尼瑪尼哄!最新消息,第一部《哈利·波特》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4K修復/3D版中國內地重映正式定檔8月14日上映。《哈利波特》系列都改編於英國暢銷作家J·K·羅琳同名小說,2001年美國上映,2002年在中國首映,這次的重映是要勾起一波回憶殺嗎?第一部之後,還有沒有第二部,第三部……畢竟時間已經過了20年,可能好多年輕人都沒看過哈利波特吧!
  • 「哈利·波特」將重映,一封來自霍格沃茲的錄取通知書等你查收!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今日,華納兄弟正式宣布「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在內地重映。這部上映至今已近20年的影片,將以4K修復的3D版本,重新與國內的觀眾見面,引發了網友期待。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拍攝場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於2002年首次在國內上映,在此後的十年間,該系列的八部影片接連問世,成為了陪伴眾多80、90後成長的珍貴記憶。
  • 為何伏地魔沒有發現,他最大的敵人哈利·波特,是第7個魂器?
    在J.K.羅琳的魔法世界中,哈利·波特和伏地魔之間的恩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然而,許多哈迷們都嘲笑,伏地魔是假的大魔王,因為他身邊的人不僅都背叛了他,而且他還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那就是他沒有意識到,他最大的敵人哈利·波特,也是一個魂器。那麼,為何伏地魔忽略了這一關鍵的事情呢?
  • 《哈利·波特》「八」終於來了:伏地魔有個女兒?
    該舞臺劇的全球首演於2016年7月30日在倫敦西區舉行,緊隨其後出版的「特別彩排版」劇本將把哈利·波特和朋友、家人們的新的冒險旅程帶給世界各地的讀者。《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舞臺劇由索尼亞·弗裡德曼製作公司、科林·卡倫德和哈利·波特戲劇製作公司出品。《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英文版打破2016年度預售紀錄,北美地區兩日賣出2,000,000冊。
  • 《哈利·波特》的殘酷真相,二十年後我才懂|魔法|霍格沃茨|伏地魔|...
    2002年,《魔法石》在國內上映;如果我的記憶沒有騙人,它就是我在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至今我都還記得,看到聖誕節哈利留在學校和海德薇一起玩,以為電影要結束了。到今天,距離2011年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已經過了九年。九年過去,我不再看童話故事,魔法世界在我眼裡也不再是童話故事。
  • 經典重映仍不過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盜夢空間》票房頗佳
    8月14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距離其首次在中國內地上映已經過去近20年的時間;8月28日,《盜夢空間》重映,而今年正是這部影片上映十周年。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便在於其歷久彌新。在2020年的當下,這兩部影片仍然沒有過時。
  • 哈利·波特和赫敏等人,花費了多長時間,尋找打敗伏地魔的魂器?
    為了徹底打敗伏地魔,哈利·波特和赫敏·格蘭傑等人,開始了一項特殊的任務,去尋找並摧毀這位黑巫師的魂器。魂器對於哈迷們來說,都很熟悉。在哈利波特的世界裡,魂器是黑巫師用來隱藏他們靈魂的一部分,從而獲得永生的物品。伏地魔一共創造了七個魂器,這也是為何,哈利·波特和他的幾個好友們為了打敗這位黑巫師,前往了艱難的旅程去尋找並且摧毀剩下的魂器。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重映,時隔18年發新海報,後幾部安排嗎
    提起哈利波特想必很多人記憶猶新,對不少影迷來說,甚至也是自己第一次走進影院和看這樣的大電影,當然也是首部魔法電影,實在是滿足了太多人的幻想和希望。而根據消息,目前華納宣布,哈利波特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將在中國內地重新上映,而這也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首次在中國內地的重新上映,很多人也發現,其實《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首次上映距離現在已經18年時間,難怪有網友說,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自己還沒出生。
  • 「哈利·波特」男演員,回答了粉絲困惑多年,有關伏地魔的問題
    自從第一部《哈利·波特》電影上映以來,已經過去了許多年,電影中的演員們,也從孩子變成了成年人。可以說,自從《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登上銀幕以來,電影中的角色們就吸引了全球無數的粉絲,許多的觀眾都對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著迷。
  • 《哈利·波特》重映四天票房破億 經典果然經受的起時間的考驗!
    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全新華語大片《八佰》要到8月21日才正式上映,重映大片仍然撐起上周影市的半邊天。   上周票房排行前五位中,有三部是重映片:8月14日上映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成為上周票房冠軍,共收得9455萬元票房;8月2日上映的《星際穿越》、7月20日上映的《誤殺》仍維持了一定熱度,分別位居第二和第四位。
  • 8部《哈利·波特》高清IMAX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重映
    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於7月18日晚發布國際影展排片表,7月20日上午由電影節指定官方票務平臺淘票票線上開票。根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本屆電影節不實行線下票務銷售,每場上座率不超過30%。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電影《哈利波特》(1-7)將全部以IMAX格式全系列重映!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要重映了,那麼多名場面你還記得嗎?
    哈迷們一定早就聽說了吧《哈利·波特與魔法石》8月14日要重映了而且這次是全新4K修復3D版哦!1991年7月31日11歲的小男孩哈利·波特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霍格沃茲魔法學校錄取通知書由此踏上他的魔法之旅……到今年羅琳筆下的這個人物已經40歲了
  • 20年過去了,我們從未忘記「哈利·波特」
    2007年,《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圖書問世,末章描繪的十九年後,哈利·波特再一次站在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和他的朋友家人一起目送霍格沃茨特快遠去,為自己年少的冒險故事,也為書外看客的青春回憶,畫上了一個平淡的句點。但是書籍之外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甚至還在變得越發多樣和精彩。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這世界變化太快
    這幾天,網上流傳著一段視頻,內容就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2002年中國首映時的情景。講起來那也是新世紀後的事情,可畫面裡的年代感,真是擋也擋不住。想想,視頻裡那幾位青春洋溢、一臉稚氣的女生,如今也和我一樣,人到中年了吧。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重映,下個月9車站等你
    壞消息是原本在3月15日將要開拍的《神奇動物3》由於全球疫情的影響將暫停拍攝,上映日期也從2021年11月延後到了2022年夏季……而好消息就是,18年前的第一部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近期將在國內進行重映,而且還是4K修復+3D版本!不知道哈利迷們,有沒有和AE一樣留下激動的淚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