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血戰」社區團購,「不燒個百億,根本不可能有結果」

2020-12-03 輕羽小程序

「就這麼幾個月,小區裡就有十幾個團了。」食享會成園小區團長嚴九妹感嘆,語氣裡滿是難以掩飾的危機感。

成園小區是武漢光谷的一個還建小區,只有6棟樓,住宅戶數有3000多家,整體規模較小。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成園小區只有嚴九妹開的一個團,但隨著疫情推動社區團購需求量的大幅增長,如今再加上美團、滴滴、盒馬等巨頭的入場,短短幾個月小區裡就有了十幾個團。

實際上,團長數量一夜激增、平臺瘋狂補貼爭奪市場的現象正在全國多個城市上演。隨著巨頭的頻繁喊話和攻城略地,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戰爭早已打響。

11月10日,滴滴對外宣布橙心優選日單量超過700萬單。就在此前一周,滴滴CEO程維在公司全員大會上首次公開談及橙心優選並明確表示:「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

針尖對鋒芒。11月11日,被認為在橙心優選破紀錄前的行業最高單量保持者——興盛優選對外公布當天日訂單突破1200萬單,接近興盛優選的業內人士透露,他所了解到的情況是,興盛優選的訂單目前維持在900萬-1000萬單。

一周後,角逐再次升溫。11月18日,橙心優選正式進入湖南、湖北兩省,在長沙、株洲、湘潭等7個湖南城市上線,直接「殺入」興盛優選的大本營。

就在11月29日晚間,「淘寶買菜」內測上線的截圖在多個群裡發酵。

此前,對外官宣的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早已掀起巨浪;還有京東內部正籌劃的社區團購項目「京東優選」、字節跳動醞釀的「今日買菜」、快手從10月底開始奔赴長沙重點調研興盛優選等消息,雖然沒有得到巨頭的直接回應,但至此,無論是入侵者「滴滴們」的高舉高打,還是守擂者「興盛優選們」的毫不退讓,圍繞社區團購的戰爭正式進入白熱化。

經歷外賣大戰、網約車大戰、共享單車大戰之後,王興、程維甚至是黃崢、張勇、張一鳴、宿華、劉強東都同時將目光投向了生鮮買菜市場。這塊巨大的肥肉,每一家都勢在必得。

而對於興盛優選等經歷過千團大戰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原有玩家,如果說三到五年後這個市場只能剩下一兩家超級平臺,他們似乎也須佔有一席之地。

在多方逐鹿背景下,一夜之間,社區團購成為了多個巨頭下半年的「頭號項目」。獨角獸、網際網路巨頭與本地老牌零售企業三方割據並互相試探,拉新優惠、團購優惠、時間都是子彈,「血戰」空前。

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短兵相接

突如其來的疫情點燃了社區團購的需求,也讓所有人再次重新審視這個並不新鮮的創業項目。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預計中國社區團購會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到2022年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

對於很多人來說,出行平臺滴滴入局社區團購顯得最為出乎意料。而這個承載著由守轉攻後急於擴展業務線任務的新平臺,也正在獲得滴滴毫不吝嗇的資金投入和更多資源的傾斜。

作為回報,自今年5月正式組建、6月通過社區團購小程序在成都開始運營以來,橙心優選捷報連連。其業績也引發了滴滴出行總裁柳青的公開點讚和站臺。

10月21日,柳青在其微博個人帳號上對上線後增長勢頭一直兇猛的新業務橙心優選以及相關團隊的讚美,釋放了滴滴對於新業務進一步加碼的信號。而從程維的最新喊話和橙心優選的訂單突破來看,未來對於社區團購,滴滴必將投入更多心血。

不同於滴滴的突然跨界,美團進軍社區團購則顯得預謀已久。

一直以來,生鮮買菜業務都是美團的重點業務方向,在美團買菜、菜大全等業務在多個城市開花後。今年7月7日,美團發布的組織調整公告稱,將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7月15日,美團優選率先落地濟南。

或許有著豐富的百團大戰的經驗,美團優選在8天內連開6省,加速推進「千城計劃」。其中,鄭州上線僅5天,日銷售量已超過10萬件。短短3個月,美團優選已覆蓋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華北地區的12個重點省份。

據消息人士透露,「社區團購是美團必須要做成的業務,在資源上會給予充分支持,也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

一面是開城過程中的捷報頻傳,一面是不斷提升配置的調兵遣將。

在10月份的最新人事調整中,滴滴網約車平臺公司CTO賴春波調任橙心優選,負責產品技術、客服、倉配、品控以及履約體系建設,匯報給滴滴高級副總裁陳汀。而陳汀曾主導專車、快車業務,親歷滴滴與快的、Uber的兩場戰役。

美團在7月優選事業部成立時,美團高級副總裁、S-team成員陳亮為一號位。10月,美團將優選提為一級戰略項目,新增大區負責人這一關鍵性職級,負責分管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五大區。

據媒體報導,此前,陳亮曾帶領酒旅業務實現突破。在美團「老人帶新業務」的慣例下,陳亮轉換至生鮮零售賽道,於去年推出自營模式的美團買菜業務。根據美團Q2財報數據,美團買菜取得了近4倍的收入增長。

其中,優選事業部成員主要由快驢、買菜、外賣、酒旅等美團各大事業部精英團隊組成。其中,約60%為買菜事業部成員直接轉崗到優選事業部。3個月,100人的團隊迅速擴增到3000多人的規模。

而在美團與滴滴暗自較勁時,8月上線的多多買菜則將市場熱度再次點燃。

多多買菜雖剛入賽道,卻背靠拼多多農產品供應鏈獲得了不少競爭優勢。

在多多買菜門店端小程序的申請入駐的界面中,最醒目的位置上標註著在指定日期前入住的門店每日完成訂單任務可賺取額外獎金的標語——拼多多用慣用的針對商戶的優惠政策來吸引更多的門店加入。

而在入駐門店的種類上,多多買菜也是來者不拒:從快遞採購點到超市,從便利店到餐館,甚至連旅店和教育機構都加入到了其中。

此外,據了解,相比於其它團購電商,多多買菜的佣金也要高出不少。三管齊下,拼多多對團長資源的搶奪上勢如破竹。

拼多多最新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7.313億,相較於去年同期的5.363億,同比增長36%,在掌握如此大的流量下,拼多多向多多買菜進行導流,並輔以極其低廉的商品價格,從而幫助多多買菜快速完成用戶積累。

與此同時,拼多多在「砸錢」方面也是頗為闊綽,在豪擲10億之後又相繼實行包括高補貼拉新在內的「三高」政策,企圖建立市場優勢。而這些優勢將幫助多多買菜,在激烈的社區團購賽道快速站穩腳跟。

黃崢曾在年會上表示,隨著拼多多農產品上行量的持續增大,對上遊和流通領域的影響日益變大,伴隨著疫情消費者又有線上下單買菜的需要,所以決定做買菜。

所以,社區團購買菜,或許可以看做拼多多農產品領域的延伸,是打入城市的「最後一公裡」的一張王牌。

10月底,阿里40億美金押注盒馬社區團購業務的消息又不脛而走,據悉盒馬當月底在武漢就要開出萬人團。

11月底,從多個招聘網站可以看到,阿里開始在全國多地「招兵買馬」,啟動社區團購相關崗位招聘。重兵布陣的城市不僅涵蓋北上廣深,還覆蓋長沙、武漢、鄭州、杭州、石家莊等社區團購熱門城市;招聘崗位也涵蓋大區負責人、社區團購經理、冷鏈事務部負責人等,且薪資待遇十分優渥。

一時間,以巨頭入局為標誌,社區團購成為了最熱鬧又擁擠的賽道。

前有追兵,後有猛虎:「興盛優選們」反擊

前有追兵,後有猛虎。

在2019年剛剛經歷大規模洗牌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的社區團購原始玩家,也在巨頭的進擊下警惕起來。

目前主要社區團購小程序DAU增長情況

興業證券數據顯示,從社區團購小程序數據看,截至2020年10月底,興盛優選小程序DAU大約在600萬左右,而多多買菜、同程生活、十薈團等公司小程序DAU在100萬-200萬區間,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兩家DAU在50萬左右;其中多多買菜小程序DAU增速最快。

作為原有玩家的老大,興盛優選無形中成為了不少巨頭的「假想敵」。尤其剛剛進入湖南湖北市場的橙心優選,每個動作都對興盛優選充滿了挑釁。

面對如此形勢,一些團長反饋,橙心優選這些品牌做促銷的時候,興盛優選的訂單會低一些,但一旦補貼力度不大,興盛優選的訂單馬上就又起來了。

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坦言,不可避免在某個時間的個別地區訂單會受到些許影響,但從全國整體的訂單來看,依然是呈現上升趨勢。

有業內人士認為,短時間內通過網際網路流量和補貼玩法拿下市場後,如何提高履約能力,尤其是供應鏈、物流等體系如何匹配需求的上升,是每個巨頭已經在面臨的問題。

而經過千團大戰後,面對由巨頭掀起的又一輪血雨腥風,社區團購的倖存玩家也多了幾分從容。

「雙11當天興盛優選訂單量突破1200萬,但是售後率非常低,甚至低於日常水平,這對履約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上述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他看來,用戶體驗、高品低價以及配送時效是不是穩定、貨是不是齊全,是社區團購在競爭中獲得主動權的關鍵指標,而這對於底層構建、配套服務都有著較高要求,這些對於前期僅僅依靠流量和補貼打市場的巨頭來說都是相對缺失的。

而對於巨頭的瘋狂攻城略地,一線的團長感知或許更為明顯。

食享會某小區團長向桂珍透露,她目前運營小區微信群有3個,群員數量1000餘人,是小區最大的團購群。5月份以來,小區開團數量猛增,有巨頭平臺甚至一下子招募了七八個團長,分走了一些客戶,尤其是新開的團,會通過優惠較大的秒殺和特價菜來拉居民入群。

不過,向桂珍發現,很多平臺開團只看數量,卻不管質量,有的團長群裡只有幾十個人,居民買的菜就扔在超市、棋牌室內,菜品管理和消費者體驗並不好,難以留住長期客戶。有一個開超市的團長,無論哪個平臺來招募他都同意接,但是並沒有花心思管理。

目前,社區團購主要在拼價格,「一毛錢的土豆、9毛9的菜,各個平臺都有。」向桂珍向記者舉例。一個便宜三個愛,有些品類只要比其他團便宜一塊錢,客戶就可能有其他想法了。向桂珍發現一個常客在其他團長群下單,當時還以為這個客戶以後不會來自己這裡下單,沒想到第二天客戶還是回來了。

所以向桂珍也跟別的團長一樣,會研究競爭對手哪些品類賣得好,然後有針對性地去競爭。

艾媒資訊數據顯示,相比疫情前,疫情之下蔬果類、肉蛋類、酒水飲料在社區團購平臺銷量的增速翻一番還多。

小編了解到,面對市場激烈競爭的問題,食享會也對團長推出了一些獎勵政策,例如銷售額達到10萬元以上獎勵7500元等。不過向桂珍坦言,競爭過後佣金收入恢復正常是難免的,未來社區團購可能會向菜鳥驛站方向轉型,主打收發貨服務,而推廣更多會由平臺來做。

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了這幾個月的社區團購競爭後,向桂珍充分認識到,價格戰只能起到引流作用,不可能會長久,未來團長之間的競爭還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品質由平臺來把控,而團長收到貨以後也要做好質量檢查、分類管理、售後補發等,保證消費者體驗,因此,她現在將客戶服務放在首位進行維護。

作為武漢本土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總經理黃志華透漏,食享會不會與巨頭進行價格戰,因為雙方的定位還是有區別的,食享會早已在武漢市場完成了布局,一直以社區團購為主,團長承擔著宣傳推廣、收貨、品控、售後服務對接等,在業務中處於關鍵位置,團長與平臺的關係更像「合伙人」。

在黃志華看來,巨頭入場團購是為了引流,他們還有其他的業務板塊,美團、滴滴都在搶團長,包括高佣金策略,但這只是為了前期拉人而已,團長把流量都帶過去了,對於這些平臺來說,團長並不是最核心的業務板塊,誰來做團長都可以,並沒有針對團長的維護和管理。

黃志華表示,現在的價格戰整體比前一輪競爭要理性一些,主要集中於部分引流品上面,品類呈現同質化,而且會限量,這樣的客戶忠誠度不會高,價格戰只是為了把人拉過去,但是後期商品價格恢復了,客戶還是不會在你的平臺買。

所以,食享會主要採取差異化來應對巨頭入場的競爭,包括商品規格調整、場地布局等,最重要的是品牌、服務和安全性。

黃志華同時表示,雖然食享會也面臨著巨頭搶團長的壓力,甚至有些團長經常會接到其他平臺的招募電話,但也只是少部分尾部團長流失。目前,食享會擁有3000多個團,覆蓋武漢及周邊城市,目前正在向湖北其他城市擴張。

面對巨頭搶團長的動作,黃志華表示,核心的團長是平臺的重點,會提供地推、配送、銷售獎勵等方面的支持,與團長共同發展。但黃志華認為,真正做得好的團長,是沒有精力做多個平臺的,團長最終也會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當然,目前的價格戰還是引起了社區團購整體毛利的下滑。

黃志華表示,社區團購最終的競爭還是會呈現差異化,幾家平臺並存發展,並且各有優勢,如一家平臺優勢在於選品服務,另一家則側重市場運營等,社區團購市場體量非常大,各家平臺都可以憑自己特色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生鮮電商沉沉浮浮十餘年 為何轉舵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模式跟隨微信生態興起,隨著行動支付、拼團、微商等的出現而進入萌芽期,隨著微信群、QQ群、小程序銷售的出現逐漸完善,隨著經營效率的提升以及履約成本的降低進一步發展,尤其是2018年以來,社區拼團獲得資本的追捧,得到快速發展。

中國社區團購發展史

實際上,社區團購扎堆的生鮮賽道,早在2009年就已經被挖掘。

2009年,易果生鮮、天天果園進駐北京市場,當年被看做生鮮電商「種子」的孕育期。

2016年,易果生鮮獲得阿里巴巴C輪投資。也是這一年,「你我您」等主打社區拼單賣貨的營銷模式開始出現。

2017年,主打社區團購模式的興盛優選、叮咚買菜相繼註冊成立。

2018年,「你我您」獲得了千萬元投資、叮咚買菜在該年度完成6輪融資、興盛優選獲千萬美元A輪投資。

與此同時,網際網路平臺也在積極探索「新生鮮零售」模式。盒馬鮮生、美團小象生鮮、京東7Fresh等先後成立。

2017至2018年間,生鮮市場喜憂參半,一方面,網際網路巨頭代表阿里、京東在線下大店的模式上一路狂飆。另一方面,創業團隊迎來大洗牌。

據公開數據顯示,在2016年已有14家中國生鮮電商倒閉。隨後的兩年又有多家創業團隊相繼倒下。

2019年,生鮮市場繼續洗牌,從業者在大店還是小店、前置倉、中央倉倉店一體還是前店後倉等模式上都有不同看法。其中,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選擇了中央倉+前置倉的模式。各團隊意識到供應鏈重要性的同時,跑社區團購模式的團隊逐漸重視「團長」一職的設置與管理。興盛優選不斷迭代跑出了「線上預售+門店自提」的方式。

此時,社區團購的賽道上洗牌、併購也在加速。

2019年8月,社區團購領域的頭部代表十薈團完成對「你我您」的收購,同月,松鼠拼拼被爆大規模裁員。11月,在獲得6.3億元融資後不到半年,社區生鮮電商呆蘿蔔就官宣資金鍊斷裂。2020年7月底,位列社區團購頭部玩家之一「同程生活」和鄰鄰壹完成戰略合併。

網際網路巨頭也在嘗試中不斷調整生鮮業務模式方向。

2019年4月,美團小象生鮮戰略調整,嘗試「前置倉+買菜」模式;同月,京東7Fresh換帥,從大店模式轉型;「區區購」成為京東社區團購嘗試的前站;盒馬鮮生戰略調整在福州等地閉店……

而就在今年的10月17日,號稱「生鮮第一家」易果生鮮宣布轉型失敗,艱難破產重組。

一面是瘋狂湧入的新勢力,一面卻是暗淡離場的失敗者。

青桐資本董事總經理劉亞榮表示,生鮮電商沒有捷徑,行業難度高,花錢速度快,不管是哪種模式,基本功都不能少。或許,生鮮電商之路不是一場衝刺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曇花一現的爆發力不如穩妥持久的耐受力更重要。

2020年,疫情的突如其來為社區團購送上東風。投資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區賽道已經拿下了近65億元的融資,社區團購再次被引爆。

生鮮電商看到了社區團購模式的活力和更多可能。在總結了各家生鮮電商失敗、成功的經驗基礎上,在疫情爆發、線下買菜需求被快速推進至線上之後,2020年,網際網路巨頭調整方向,轉舵向社區團購駛去。

興業證券報告認為,生鮮有望成為電商新的增長極,眾玩家湧入社區拼團有望推動行業快速增長,生鮮為高頻消費,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流量價值巨大,即使由於補貼以及行業競爭難以盈利,也有望依託流量價值以及高頻導低頻帶來其他機會。同時,生鮮行業市場空間為萬億級別,入局生鮮電商對於提振公司自身收入水平意義重大。

「誰的團長誰的團」

縱觀中國2萬億的生鮮交易規模中,絕大部分還是在菜市場、超市場景,整個生鮮購買的線上化滲透率並不高。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疫情的加速,生鮮電商的線上滲透率被加速2年。

而在劉亞榮看來,2020年因疫情加速,不僅線上的滲透率在提升,生鮮電商的線上購買的人群結構也在調整。60後、70後在線消費的人群也在不斷提升。除疫情等客觀原因對滲透率有所提升外,在社區團購中,「最後一公裡」或成為提升滲透率的關鍵點。

社區團購最後一公裡由「團長」在做,該模式在拉新成本、配送成本上有優勢,但同時社區團購的不穩定性也在於此——團長管理力和用戶留存兩部分成為運營難點。

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圖譜

因此,巨頭轉舵社區團購,在資金、資源對壘之外,對於團長的爭奪也成為了一個主戰場。

據悉,美團優選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團長、供貨商、倉配等第三方合作夥伴,並為業務快速落地匹配人才,在各省市招聘銷售、物流、採購等崗位。

針對團長,美團優選提供「三重保障」措施,包括有競爭力的佣金和獎勵金、完善的培訓體系、質優價廉的商品及售後支持。社區便利店、快遞站點等店鋪經營者,以及寶媽、自由職業者,都可通過「美團優選團長端」微信小程序申請成為團長,部分地區頭部團長的月收入已破萬。

本來鮮是本來生活集團旗下社區生鮮連鎖品牌,本來生活華中區域社區團購負責人嚴祥謀表示,團長對接著用戶最後一公裡、500米,居民出小區就能拿到產品,本來鮮從疫情開始做社區團購以後,會員量增長220%,整體來看是一個比較好的趨勢。

實際上,作為以門店經營為主的本來生活,前幾年也進行過社區團購的嘗試,但效果並不太好,最終將這部分業務剝離出去。

「在當時來看的話可能很難盈利,因為你一旦沒有團長以後,你的業務就很難進行了。」嚴祥謀說,2019年,武漢的社區團購差點全軍覆沒,團長和用戶跟品牌沒有太大的聯繫,需要通過低價來培養用戶習慣,限制條件太多。

但誰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用戶被動接受了社區團購,在這個過程中還完成了用戶教育和用戶習慣的培養,社區團購火了起來。

據悉,疫情期間,本來生活也在武漢開展社區團購,最高峰時有1200個團,接近1500個群,單日最高峰值做到了100萬GMV。

疫情得到控制後,本來生活回歸原來的經營模式,團購業務有所下降,目前只有150多個團,主要圍繞現有門店輻射周邊小區,一部分團長歸屬到了門店。

但社區團購的前景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尤其隨著滴滴、美團、拼多多、盒馬等巨頭的介入。據了解,本來生活也仍有繼續擴大社區團購的計劃。

嚴祥謀表示,新的團都會圍繞門店來招募團長,小的門店5個團長,大的門店20個團長,計劃恢復到1200個團的規模。不過,現在社區團購平臺之間的競爭處於白熱化階段,具體擴張節奏,「要跟著我們的後臺的服務能力提升來定。」

面對愈發火熱的生鮮買菜市場和巨頭的頻頻喊話,嚴祥謀表示,社區團可能對於整個後端的供應採購,包括運營方面要求會更多,所以本來鮮現在暫時是把它歸屬到門店,社區團變成門店團,通過打造門店的私域流量為依託,去做這種線上的轉變。「先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好。」

本來鮮部分線下門店專為團購菜品開闢了自提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明雙攝

「基本功第一是採購和供應,供應鏈做好了以後就是它的後端服務;第二是自身的運營能力,怎麼去打造一個產品線,怎麼去做一個活動;再就是前端門店的履約服務能力,比如怎麼去給用戶提供活動,怎麼去觸達用戶,然後怎麼把商品分到用戶手裡等等。」嚴祥謀表示,基本功練好了以後再去開發,未來是會以門店為依託開拓更多的團。

「不燒個百億,根本不可能有結果」?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目前幾家巨頭的動作來看,滴滴最激進的,主要以流量玩法為基礎,但是這樣長期也會帶來訂單不穩定、履約能力很難跟上等問題,很難在社區電商領域完全沉澱下來,甚至不排除數據有一定的水分。

同樣激進的多多買菜有一定的供應鏈基礎,雖然在門店和物流方面幾乎沒有積累,但是拼多多對於買菜業務的重金投入或許將幫助其迅速補齊短板。

相比之下,美團相對比較穩,但是其在業務發展初期就在全國各地尋找代理商可能會增加一些不可控因素。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看來,關鍵環節核心人物的控制對於社區電商的生鮮品控和保鮮都是必要的。

一位長期觀察社區團購的業內人士強調,相比於供應鏈錘鍊多年的社區團購原始玩家來說,網際網路巨頭如果僅僅是流量打法很難長久。

「網際網路巨頭更多還是網際網路思維,即連接C端和B端,而社區電商要走得長遠,消費者、供應商、門店、物流四端的平衡都必不可少。」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社區團購是個四輪驅動的行業,網際網路兩輪驅動的打法很難玩,因此在短期內僅僅通過流量和補貼獲得市場,將對履約能力帶來巨大的挑戰。」

但是現實情況是,網際網路巨頭的市場滲透愈發勢不可擋。至少對於6月官宣的滴滴、7月入局的美團、以及8月正式上線運營的拼多多來說,社區團購是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來的市場。

對於網際網路廝殺下競爭愈發激烈的社區團購賽道,多點Dmall社區拼團業務部負責人榮健表示,目前市場的玩家每家平臺都有自己的優點,而他們想從社區零售中獲取的利益點也一定不同。

「在這場萬團大戰中,誰能廝殺勝出,很難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拼團模式是離消費者最近的,也是黏度最強的,各個巨頭把拼團或社區零售這件事看得很清楚,且是今年最大的增長點,並迅速成為公司的戰略級布局。」榮健表示。

作為一個早期布局生鮮電商賽道的另一個巨頭玩家,物美多點早已嘗試通過社區團購打開局面。

近日,在走訪北京石景山、朝陽地區物美多個門店發現,目前物美不同種類的線下門店數量眾多,且均分布在成熟小區周圍,每個街區幾乎都會出現「一個大型賣場+一個便利店」的組合。在物美多點大型賣場的客服服務的櫃檯上,社區微信群的二維碼貼在了醒目位置。

據北京物美多點方面透露,北京物美多點在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覆蓋超過3000多個社區。截止到2020年6月底,多點拼團在北京已經擁有幾千個社群,日均訂單量逼近2萬。而拼團下單模式已經為多點拉來近三分之一的新用戶。

榮健同時認為,從現在的情形來看,社區團購依然用戶忠誠度較弱,誰家補貼多,用戶就會去哪裡,團長也一個道理,誰給的佣金多,就會跟著誰走。「我們唯一能控的就是商品和供應鏈,誰能把這兩塊做到極致,誰勝出的可能性就會更大。」他表示。

不過在劉亞榮看來,不管是哪種模式,生鮮電商在供應鏈端的較量都是一致的,即和供應鏈能力很強的區域零售商超較量。在這個較量中,在選品、規模體量上,區域零售商相對社區團購更有優勢。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無論是社區團購還是倉店一體,生鮮電商這條賽道都會得到資本持續關注。因為這條賽道足夠寬,並且是高頻流量入口。」她表示。

「總體來看,在經歷了兩三年的模式探索之後,一些區域的頭部公司基本已經跑出來,模式也更加清晰。從投資上來說,整體的投資越來越向頭部集中,當然也與資本市場機構尋求穩定性和確定性有關。」劉亞榮表示。

隨著巨頭的規模逐漸走上去,對於社區團購的市場布局也將不止於流量、補貼和地盤爭奪。

「可以說是最複雜的業務了。」一位頭部社區團購從業人士對記者感嘆,這個業務太重,坑太多,已經死了很多企業了。甚至,在他看來,「不燒個百億,根本不可能有結果。」

但是他也表示,未來三到五年,這個市場就會跑出來一到兩個超級平臺,但是依然會存在區域性「小而美」的玩家。

眼下,社區團購市場激戰正酣,業內人士認為,經歷了前幾年資本熱捧、洗牌、沉寂之後,社區團購正式迎來巨頭密集投入期。

如今看來,在萬億競技場下,擁有農產品線上化和供應鏈優勢的拼多多系多多買菜、慣用補貼邏輯的滴滴系橙心優選、以及美團優選和阿里等玩家,圍繞社區團購的競爭已然升級。而在跑馬圈地之後,誰又能真正跑通社區團購的盈利模式,或許也是每個入局者需要想清楚的問題。

社區團購,真機遇還是「偽風口」?

繼外賣、打車和共享單車大戰後,或許很多人都沒想到,讓阿里、拼多多、美團、滴滴背後的男人們再次相遇並交戰的領域來自於「彎腰撿鋼鏰兒」的社區團購。

過去十年來,關於生鮮、買菜的電商市場起起伏伏,但是這個不斷有玩家成批黯然退場的賽道,也一度被認為是偽風口——萬億市場份額擺在那兒,卻很難有人能真正啃下來。

如今當滴滴、美團、拼多多以及阿里鋪天蓋地的補貼和開城捷報讓人眼花繚亂時,可能很多人已經忘記這距離曾經社區團購明星玩家呆蘿蔔破產僅僅不到一年時間。

長期陷於「雞毛蒜皮」的紛爭和眾多玩家的蜂擁,讓社區團購市場熱鬧又殘酷。而僅有的從千團大戰中走出來的倖存原始玩家,在過去幾年的探索中才開始跑通經營模式,卻依然苦苦尋找長久盈利的密碼。如今巨頭早有準備的入場,也讓全行業期待能帶來一些新的東西。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這麼簡單。社區團購看似容易的「賣菜」生意要比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走紅的不少商業模式都重了許多。對於身經百戰的玩家們來說,追求規模、流量和爭奪用戶之餘,想要走得長遠,更需要供應鏈、履約模式等各個環節的精細化運營。

或許每一個玩家選擇進入社區團購的出發點都不太一樣,有的是在便利店運營過程中偶然發現了社區買菜市場的巨大機遇,有的是生鮮電商沉浮多年基於找到新的落腳點。但是他們當下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都要儘快拿下社區團購這個市場。

不少玩家堅信,這個領域甚至能誕生下一個淘寶、拼多多或者京東這樣的超級平臺,因此,無論是剛剛下場的巨頭,還是被裹挾進來的中小玩家們,都希望最終留下來的是自己。

對於原有勢力「興盛優選」們,面對有組織、有流量的「人民幣玩家」,如何守住自己深耕行業三四年已經形成的優勢,同時又避免陷入無限補貼的持久戰中,是當下需要考慮的;而對於擅長高舉高打爭奪市場流量運營的「巨人們」,如何真正「蹲下來」,突破兩輪驅動慣性思維推動社區團購四輪的重運營模式,也是他們需要考慮的。

而對於整個行業來說,以巨頭大範圍進軍為標誌的社區團購新混戰時代能否一改生鮮電商此前留給大家的「偽風口」刻板印象,可能也只有交給時間去檢驗了。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在多方逐鹿背景下,一夜之間,社區團購成為了多個巨頭下半年的「頭號項目」。獨角獸、網際網路巨頭與本地老牌零售企業三方割據並互相試探,拉新優惠、團購優惠、時間都是子彈,「血戰」空前。有個開超市的團長,無論哪個平臺招募他都接,但是並沒有花心思管理。目前,社區團購主要在拼價格,向桂珍向記者舉例。一個便宜三個愛,有些品類只要比其他團便宜一塊錢,客戶就可能有其他想法了。向桂珍發現一個常客在其他團長群下單,當時還以為這個客戶以後不會來自己這裡下單,沒想到第二天客戶還是回來了。
  • 下沉市場不需要巨頭,但很需要社區團購
    一線用戶在購物時喜歡對商品進行研究,往往不輕信於別人的推薦,對優惠折扣僅做參考,對品牌和質量往往有很高的追求;而下沉市場的用戶體系雖然在不斷增長,但消費水平相對較弱,更傾向於優惠力度大、價格低的產品,所以相較於京東淘寶來說,拼多多的「拼」著買和「百億補貼」更容易刺激人們消費。
  •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從去年開始,巨頭們通過研究調查,對於社區團購模式的認知一直在加深和改變。我和美團有比較長時間的交流,他們在去年就已經明確要做社區團購了,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今年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起來之後,他們才跟風一股腦兒入場。美團做社區團購,是經過長時間的市場調研所做出的決定。
  • 網際網路巨頭社區團購大戰「殺」到長春 瘋狂補貼能否「燒」出未來
    就連《人民日報》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此前發布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強調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凡事皆有因。其中的背景是,今年以來,社區團購如同一股洪流,以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電商紛紛入場社區團購。
  • 電商巨頭進軍社區團購是不講武德?
    來源:證券時報網原標題:電商巨頭進軍社區團購是不講武德?[靈光一閃]新的工作自然也會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對於事物發展規律的理解與把握。蔣光祥近日,隨著拼多多(多多買菜)、美團(美團優選)、滴滴(橙心優選)等網際網路平臺巨頭進軍社區團購的勢頭再起,一時間家門口的小菜市、小商鋪似乎岌岌可危起來,有聲音認為,認為國外的網際網路巨頭專研科技,做出了不少改變時代的巨大變革,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卻不舍蠅頭小利,現在竟然已經淪落到和小菜販搶生意,不講武德。
  • 社區團購的品牌商家們
    莊帥:我自己去看的應該是有幾個區別的:第一個很明顯,有錢的巨頭進來了,他們不怕燒:滴滴燒100個億,美團燒100個億,阿里燒100個億,都不是什麼大事,他們都可以燒。突然間都殺進來了,因為在18年那會其實很多都倒閉了,如果不把之前那些缺點彌補的話,還會有資金鍊斷缺這個問題。可能作為大公司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也有可能像這種補貼、燒錢也會中止,應對一個項目也不可能搭上整個公司的那麼多錢去給他燒,莊老師您怎麼看待這種情況呢?
  • 巨頭們的社區團購,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會砸了菜農們的飯碗嗎?
    最近火爆的社區團購,就是網際網路巨頭們,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利用大數據,通過巨額低價補貼,搶佔菜農果農小商小販們的市場。很多餐飲店的老闆也成為了社區團購中的團長,比如我樓下的蛋糕店,奶茶店,早餐店等成為了團長,社區團購平臺上,有些乾貨調味品價格很實惠,比餐飲店去批發市場拿還更優惠。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修羅場
    文 | 郭開森來源 | 陸玖財經2020年下半年,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大部分的資金都在悄悄流向一個叫社區團購的賽道,各家都很低調,主動宣傳很少,但是在戰場上,卻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中國的團長們,大有不夠用了的趨勢。
  • 對資本巨頭來說,或許「社區團購」就是他們的星辰大海!
    其實社區團購多年前就有了,為啥最近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進入後,一夜之間主流媒體上巨頭參與的"社區團購"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呢?支持資本進入"社區團購"的網友們認為:1、可以薅一段時間資本的羊毛,難道不香嗎?補貼讓小販死掉一批,補貼過了小販再出來不就得了?
  • 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編輯導讀:今年社區團購可謂是吸睛行業,先是巨頭紛紛入場,接著有文章指出社區團購侵害了小菜販的生意,不少供應商開始抵制社區團購,最近人民日報更是發表評論「網際網路巨頭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所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社區團購的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薄霧,未來將走向何方?
  • 管中窺豹:從社區團購看網際網路巨頭的野蠻之路
    ,這讓行業的原有從業者要麼主動擁抱變化要麼被動淘汰,這恐怕是最近聲討巨頭的根本原因所在。我相信那個時候搞過社區團購的都嘗過供應鏈的苦頭,整合供應鏈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社區團購這種以銷定採的模式有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你按照常規的方式來做的話,前期的銷量是很慘澹的,而且也是極不穩定的,偶爾一天會有一個小高峰,但大多時候是很平緩的,所以你拿著一個不穩定且不算高的銷量去市場上尋找供應商的時候,大概率是要被供應商教育一番的,這個難點在2018年並沒有很好的解決,能夠完美地解決供應鏈問題的還得到今年巨頭們進場才開始解決
  • 巨頭該不該進駐社區團購與底層爭利?鳳凰民調引發共鳴
    圍繞著此話題的議論聲音層出不窮,一周之內,網際網路進駐社區團購仿佛從「眾星捧月」之境地掉入修羅場,幾經非議。在主流聲音中,人民日報評論稱,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團購,「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在鳳凰網財經的獨家採訪中,有商販表達了自己的焦慮,直言看不到前景。
  • 社區團購,凜冬將至
    大致分為三步:  1 補貼用戶,燒錢搶佔市場份額  2 持久戰,把競爭對手耗死  3 補貼退坡,提高抽成,變現盈利  社區團購,目前正處在第一階段。因為有錢可以燒,所以會引來巨頭和資本的「鷹視狼顧」,一時間,在資本的催熟下會誕生大量無序競爭的公司,如雨後春筍。目前社區團購即將向殘酷的第二階段過渡。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另有媒體報導,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從今年初疫情暴發,到現在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社區團購在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費方面顯示了十足的優勢。隨著網際網路的滲透率越來越高,使用社區團購或者網際網路團購的群體越來越大,社區團購將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場景。巨頭入局的下一個網際網路戰場社區團購併不是新事物,早在2016年就已小有發展,京東、永輝等均有探索。
  • 集體燒錢做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宇宙盡頭是「賣菜」?
    它目前是社區團購賽道中的頭部企業。興盛優選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興盛優選在湖南的SKU有1000個左右,在湖北則有480-500個。作為參照,一般社區團購平臺的SKU在200個左右。此外,11月11日興盛優選還對外公布當天日訂單突破1200萬單。率先完成市場教育的武漢,是目前吸引社區團購炮火最多的地方。「武漢市場非常熱鬧,能來的基本都來了。」
  • 巨頭圍剿社區團購,中小平臺、連鎖店打價格戰有戲嗎?
    近期,網際網路巨頭在社區團購領域動作頻頻,這也讓場內一眾中小生鮮電商平臺、社區生鮮團購創企「瑟瑟發抖」。11月3日,滴滴CEO程維在全員會上宣布「橙心優選」的發展計劃:投入不計上限,力爭市場第一,意味著這個共享出行大鱷正式在社區生鮮領域「發起衝刺」,並將與早先入局社區生鮮團購的阿里、拼多多、美團等一爭高下。
  • 京東也加入社區團購混戰?網際網路巨頭密集發力的社區團購真香?
    來源:江瀚視野最近一段時間,如果要問哪個產業最紅火,相信大家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這就是社區團購,最近一段時間,京東、美團、淘寶、拼多多幾乎是數得上號的網際網路巨頭幾乎是商量好的似的,全部衝進了社區團購的紅海,把這片原來不受重視的產業,變成了一場大混戰,為啥巨頭們集體看好社區團購,社區團購真是香餑餑嗎?
  • 社區團購、網上買菜,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貪婪,該收一收了!
    因為新鮮的瓜果蔬菜不適合在主流電商平臺上購買,容易壞。所以網際網路巨頭也瞄準了社區團購這一風口,從今年6月份開始,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開始滲透布局。甚至還有跨界做社區團購的,比如滴滴。滴滴收購了2年前成立的橙心優選,在今年6月份再次調整上線。橙心優選沒有和京東,淘寶等電商巨頭參與雙11的比拼,更沒有把目光放在大眾化的電商產品上,而是針對人們日常生活的購物超市,零售店。
  • 社區生鮮團購的故事,巨頭都在搶著講,但為啥越聽越耳熟?
    因為時下火爆全網的「社區生鮮團購」,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你大概率根本享!受!不!到!2020年12月9日,身在北京朝陽區的筆者,打開了滴滴旗下「橙心優選APP」,發現這一宣傳稱日單量遠超1000萬的應用,並未在北京開通服務。
  • 社區團購「終局」猜想:政府不會封殺,巨頭不會撤退
    2、但整個社區團購戰場的基調可能會快速調轉,之前那樣各巨頭整裝待發,可能會類似之前網約車、共享單車大戰那樣的慘烈局面可能不會出現。也就有了我上面所說的判斷:1、社區團購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對拉動就業肯定存在正向意義,政府不太可能直接封殺之,更可能適度鼓勵;2、社區團購的主要消費品,都是米麵糧油等普通民眾生活剛需,也就是說,這背後其實已經上升到了整個國家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