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冬雨憑藉《少年的你》成為最年輕的「三金」影后,易烊千璽也成為最佳新人,電影《少年的你》再一次被拿到人們的視野中。
當初電影開播,成為了校園題材的一大黑馬。一時間,各種話題被扒開了外衣,以最真實的面目展露在世人眼前。
陳念,成年,都說成年之後就是大人,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劉北山,北京,站在陰溝裡的人習慣性地仰望天空,面朝北方。魏萊,未來,如果是這樣的未來,我寧願不要。鄭易,正義,正義始終在路上,也許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每個人都有定義,每個人都有暗喻,或許你心疼那個野蠻生長,為喜歡的人奮不顧身的小北,或許你同情那個遭遇了諸多不幸,依舊心存信念的陳念,但我卻在短短的兩個小時看到了魏萊的人生,沒有光彩的人生。
原生家庭不當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這個問題,我在魏萊身上得到了答案。
影片中有一個情景是因為陳念報警提供證據,魏萊一眾成為了促進胡小蝶跳樓的嫌疑犯,警察上門詢問情況。
在與魏萊母親交流的過程中,魏萊全程沒有什麼言語,這其實是對父母過度依賴的表現,也充分地從另一層面展示了「獨裁制家庭」的特點。
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往往站在主導地位,孩子並沒有什麼發言權,因為在父母眼中他們不懂事,未涉世事,說出的話或做出的事並沒有太多的考慮,他們便應該按照自己所安排的道路生活。
殊不知,這種錯誤至極的觀念會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促使他們產生一種霸道,唯我的性格。
因為是尊敬的長輩,所以會去效仿他們的做法;因為得不到,所以會在其他人或者其他事上展現出來。
所以魏萊成為了校園中一個小小的「頭目」,所以魏萊開始霸凌不聽她話的人,招惹她的人。
而在警方說出魏萊的做法時,魏萊母親的第一反應便是說:「怎麼可能,我們萊萊是好孩子,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我們說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信任,但是這樣的做法並非是因為信任,而是她覺得自己的教育不會出任何問題。簡單來說,孩子便是縮小版的自己,她不認為自己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所以果斷否認。
很多時候,原生家庭所發生的不幸,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太過自信,從來不懂得反思,也不會選擇與孩子溝通。
反觀魏萊家中的擺設,各種各樣的獎盃,琳琅滿目。
我相信她從小就報了許多興趣班,學習了諸多的才藝,周末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釋放天性,參加了許多的大賽,多才多藝,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她其實並不開心,欺凌別人有時也是壓抑的表現,當然這並不能成為她霸凌他人的理由,但換一個角度,她也只是原生家庭中的「殘次品」,也是父母教育的受害者。
影片的後來,魏萊向陳念道歉,那一大段的碎碎念中,卻有兩句錐心之言。
她說:「只要你不告發我,我可以給你錢,多少錢都可以。」她說:「我不能再復讀了,我爸因為這個已經一年沒有和我說過話了。」
這兩句話都非常深刻地反映了魏萊父母教育的失敗。
因為父母給予她的教育,所以她覺得錢是萬能的,錢可以解決所有的事情。
而面對父親的冷暴力,復讀的壓力,她的心中早已不堪重負,所以她將矛頭指向了軟弱的胡小蝶,指向了模擬成績年級前十的陳念。
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因果,在孩子最先犯錯的時候,父母是最應該反思的人,無聲的回應只會助長她的「惡念」。
身為父母,最基本的便是要細心地注意孩子的變化,耐心地糾正或是給予孩子正確的教導,父母對孩子有極大的期望是正常的,但一定要讓這厚重的期望成為孩子前進的催化劑,而不是壓抑的始發地。
願每位父母都可懂得什麼才是真正地為孩子好,願孩子們都有未來,願孩子們不是「魏萊」。
作者:安拾,分享影視娛樂觀點,資深追劇黨一枚,歡迎關注。
註:本文為原創,侵權必究,圖片來自於網絡,如若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