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音樂飄而不散,柔而不弱,強而不燥怎麼吹?

2020-12-22 騰訊網

關注《 葫蘆絲古箏 》每天欣賞好聽的音樂

很多人吹出來的音色都是硬邦邦的,為什麼會這樣?

葫蘆絲如何吹出美的音色,即輕而不虛,飄而不散,柔而不弱,強而不燥?

關注在於氣息的控制!怎樣控制呢,下面大家來學習一下。

一,氣息控制。用氣量大小和音量大小的控制,即重吹吹強音、中音、弱音,中、輕吹吹弱、中、強音。

二、胸腹控制。腹部氣息吹強弱中音,胸部氣息吹弱音。

三、口腔控制:正吹和倒吹頂住吹;口中儲氣量大吹強音,儲氣量小吹吐音和音尾;控制儲氣量大小,達到由弱到強,由強到弱。

四、風門控制:雙唇風口大,音量大;風口小,重吹,音量小,力度大。

四種控制配合使用,吹出的音飽滿、圓潤、飄aZZz逸、輕巧。

吹葫蘆絲時常遇到這樣的困惑:有時,有勁使不上:吹中音5、6,腹部氣息吃不上力;吹低音5、6,反應慢。雙吐低音5、6,咕音重。吹氣顫音,不很自如。吹滑音,漸弱音不好控制等等。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辦法--一個音的共鳴分開吹奏!

我們知道:吹一個音,必然產生兩種共鳴,即葫蘆共鳴和音管共鳴。給每種共鳴賦予不同的分工,合在一起同時吹出,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掌握共鳴分吹,要點是口腔和胸腹控制。口腔中,靠後的氣息吹連綿不斷的長音,為弱音,可稱之為「基本音」,靠前的氣息吹強音、吐音、加重音等,可稱之為「重點音」。胸部或胸腹吹奏「基本音」,腹部吹奏「重點音」。做到「重點音」可斷,「基本音」不斷。

說得稍具體些:吹中音5、6時,兩種共鳴同時發出,腹部吃上力了;吹低音5、6時,音頭髮出快了。雙吐低音5、6時,「基本音」控制住了咕音。吹氣顫音時,「重點音」隨意吹,不必考慮控制咕音。吹滑音時,收音收在「基本音」 上,強弱分明多了,也自如多了。

但想要吹好,吹出韻味,不是單純的把音和節奏吹出來。當你在演奏歌曲的時候會發現每一個作曲家的情感都非常細膩,技巧的表現都非常豐富,關於音樂的變化,他們有無數種表現形式,「強」和「弱」看似只是兩個字眼,他們卻能製造出很多種不一樣的感覺,什麼強、中強、很弱、漸強……

所以想要吹出有生命力的歌曲,一定要注意氣息的強弱音練習!

下面這些音樂術語要記住,在樂譜中經常出現

欣賞一下這視頻,理解強弱

--End--

喜歡就點讚和分享哦葫蘆絲音樂曲譜區

相關焦點

  • 劉健:葫蘆絲音樂有流派嗎—一個不敢說又不得不說的問題
    在與很多葫蘆絲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大家經常會討論「葫蘆絲音樂有流派嗎」這一問題,近來在網上看有關論述葫蘆絲的文章,也偶爾會發現「葫蘆絲音樂流派」的字眼,很多網友對這一問題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有的說「葫蘆絲音樂是有流派的」,有的說「葫蘆絲音樂有風格無流派」,而且在很多網友發表自己的觀點後,也有很多人「跟帖」說出自己的想法。
  • 從「走出國門」到「走進大山」——葫蘆絲演奏家陳梅的音樂初心
    2011年至2014年,應邀請,陳梅連續五次在祖國寶島臺灣舉辦葫蘆絲、巴烏專場音樂會,並登上臺北最高音樂殿堂——臺北音樂廳,這是臺灣地區規格最高、最專業的音樂演奏廳。當葫蘆絲樂曲《古歌》《山歌仔》響徹大廳時,臺灣觀眾如痴如醉,沉浸在空靈而美妙的音樂聲中。
  • 他在教堂裡用嗩吶葫蘆絲吹「奇異恩典」,忍不住循環了……
    聽完之後,世界音樂菌的心中有個疑問:這個點子到底是誰想的……當嗩吶、葫蘆絲與管風琴相遇!管樂大師郭雅致與管風琴師Libor Dudas合作,一起合奏福音歌曲《Amazing Grace》,如果說前面1分鐘葫蘆絲的音色還沒有什麼太過於驚訝的話,1分14秒嗩吶一響,世界音樂菌的大腦就直接空白了……關鍵這音色還真有點像風笛的音色,我真的錯亂了?!
  • 最簡單易學的樂器:葫蘆絲——適合老年人自學或兒童學習
    常用的降B調葫蘆絲二、 葫蘆絲的挑選葫蘆絲的製作材質有多種,最常用的是紫竹吹管和天然葫蘆做的,音色柔美,可以更好的吸溼氣、散溼氣、最具有民族風情初學普通一支葫蘆絲的價格在一百多元就可以,葫蘆絲有D調、C調、降B調、G調、F調,不同調的葫蘆絲音色高低和指孔間的距離不同,有的音色細而高,有的音色粗而低,兒童年齡在七八歲(小學二年級)以下的,孩子手較小,一般選擇C、D調的較合適,音色高而亮,孔距近,二年級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選擇降B調,成人最常用的也是選擇降B調,音色美,適中,喜歡聲音粗獷低沉的可以選擇G調、F調的,按孔距離就會稍遠些。
  • 葫蘆絲初學者該選擇什麼樣的練習方法
    如今學習葫蘆絲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大專音樂院校開設有葫蘆絲課堂,民間各種培訓機構也如雨後春筍版林立。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朋友沒有這個條件去跟老師學,好多都是自學的或者是民間的一些社區班。前面有初學者基本不能掌握的散版,也就是引子,還有休止符、切分音,雙吐技巧,有需要快速切換高音副管,有升4(#4)音、大量長拍指顫音的演奏。作為一幫連五聲音階練習曲都不能很好掌握,連《月光下的鳳尾竹》、《花滿樓》這樣的曲子都不能感覺很有難度的初學者,腦子一熱就胡亂布置一些大大超出了學習者能力水平的學習任務,實在是有點有失專業和不負責任,而且根據這位學員網友的說法,這位老師還是當地比較有名的一位老師。
  • 當非洲鼓遇上葫蘆絲 成都這場社區音樂會有點「潮」
    社區流動音樂會「畢業季」專場吸引力不少市民的圍觀,作為「溪樂益韻·音樂無國界」系列活動之一,短短1個小時,非洲鼓、古箏、葫蘆絲、吉他、薩克斯輪番登臺,為社區居民和周邊白領,奉獻了一場充滿魅力的流動音樂會。活動開場的非洲鼓表演,將整個音樂會氣氛躁動起來。三支舞曲結束,不少社區居民找到活動負責人希望能「團購」非洲鼓。
  • 中國音樂名曲賞析: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優美纏綿
    近期同學、同事聚會比較頻繁,在一家農家小院聚會時,小院布置別具風格,奇石假山,有小溪流水,竹林密布,小院周圍全是挑花(塑料),特別配上葫蘆絲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好像走進了人們夢寐以求的世外桃源。
  • 葫蘆絲的由來
    中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絲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58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展為14個音。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絲。其中的六孔葫蘆絲,可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
  • 劉健:如何辨識葫蘆絲音樂體裁—獨奏·齊奏·重奏·合奏·協奏
    導入語:我們在葫蘆絲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音樂術語,由於葫蘆絲學習者多為普通大眾,很大一部分沒有接受專業的音樂訓練,特別是在音樂知識儲備上還較為欠缺,以至於在運用音樂術語時出現概念混淆的情況,所以有必要對音樂術語的概念進行釐清,這樣有助於愛好者對很多表達相似而意義不同的音樂術語加以區分
  • 劉健:選擇葫蘆絲吹奏呼吸的根本—音樂形態與反應靈敏度
    一、現狀在現已出版、發行的葫蘆絲教材以及在網絡上傳播的葫蘆絲教學視頻中,都涉及到了葫蘆絲吹奏呼吸的說明、講解和示範,從中會發現以下現象:1、都普遍認為葫蘆絲吹奏呼吸形式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聯合呼吸三種,當然也有循環呼吸(暫時不包括在內)。
  • 零基礎如何學習葫蘆絲3分鐘輕鬆掌握重點快速入門
    葫蘆絲是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管樂之一,其音色優美簡單易學,也是學習樂器入門樂器一種,作為我國特色民族代表樂器之一,優美音色優美深受音樂愛好者的喜歡。一葫蘆絲的種類及構造葫蘆絲基本構造由吹嘴、葫蘆、發音管、按鍵等組成,葫蘆絲的主要振動原理為管壁簧片振動產生音色,葫蘆絲製作材料有紫竹葫蘆絲、紅木葫蘆絲、樹脂葫蘆絲、檀木葫蘆絲、加鍵葫蘆絲等,作為初學者我們一般選擇樹脂葫蘆絲,樹脂葫蘆絲對於初學者來說比較經久耐用,適合初學者入門使用。
  • 「視頻」萍鄉長豐鄉:國家級音樂大師擦亮葫蘆絲名片 激活鄉村動力...
    「來,一、二、三、開始……注意節奏……」在萍鄉市蘆溪縣長豐鄉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國家級音樂大師鄭石萍正指導學生學習葫蘆絲吹奏。今年,在北京打拼近20年的鄭石萍回到長豐鄉,立足文化教育與脫貧攻堅,以個人專業為切入點,發展葫蘆絲主題文化產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 葫蘆絲巴烏吹奏需注意
    葫蘆絲構造較特殊,所採用的材料均取自天然。純手工完成製作過程。她由葫蘆、主管、簧片、附管組成。主管有七個音孔。巴烏用嘴包著吹口橫吹。指法與葫蘆絲相同,音色也相似。一般會吹一種就會吹另一種,兩個樂器被稱為姊妹樂器。
  • 槐蔭區一對六旬音樂伉儷的「雲」課堂
    早上九點,家住槐蔭區發祥巷社區的徐迎會、李玉珍夫婦準時開始葫蘆絲「雲」授課,兩個小時的時間裡,30多位年齡各異的學院通過網絡免費學習交流。春節過後,這樣的課程已經持續5個月了。一周兩節課,課時兩小時,免費教,一起學……「你倆圖的啥?」面對孩子們的好奇,年過六旬的老兩口異口同聲:共享音樂,共享快樂!
  • 葫蘆絲選購靈魂三問:買什麼價位?買什麼材質?買什麼調、幾孔?
    隨著近些年葫蘆絲這件樂器的普及,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和演奏葫蘆絲。葫蘆絲是一件非常好聽又相對簡單易學的樂器,非常適合非專業的音樂愛好者。但葫蘆絲的製作水平卻參差不齊,導致要買到一隻優質的葫蘆絲非常難。究其原因一是因為葫蘆絲在音樂專業領域還屬於非常小的類別,以至於大多數音樂學院都沒有葫蘆絲專業。
  • 吹葫蘆絲走調,字幕組很快打出6個字讓他解釋
    然而,由於一些奇怪的原因,長時間不演奏,易烊千璽誰一直對音樂非常嚴格,已經走調。這使得謝娜和在場的其他人哭得不可能,這一度讓氣氛尷尬而有趣。然而,當謝娜還在笑的時候,節目組已經賣了。見易烊千璽吹葫蘆絲走調,節目組迅速鍵入6個字讓他解釋。如圖所示,標題為:「緊張導致失誤」。
  • 疫情結束昆明彩鷺音樂節不見不散
    最潮流的文化、最熱鬧的現場、最炫酷的燈光與你一同相約在昆明,2020昆明彩鷺音樂節感受一場盛大的演出、一場激情的現場,與你一同在昆明不見不散!昆明彩鷺音樂節時間:待公開昆明彩鷺音樂節地點:待公開彩鷺音樂節就要來到昆明了,你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一起相約在現場,躁動的氣氛、熱鬧的現場、狂歡的派對與你一同相約在昆明不見不散!
  • 葫蘆絲單吐、三吐、雙吐示範
    關注《 葫蘆絲古箏》每天學習欣賞 吐音是葫蘆絲樂器中比較難的一個技巧,特別是吹專業高級歌曲,要求基本功比較高,氣指舌都要配合好,很多人吹的含糊不清。
  • 「山水詩人」周燕婷詩詞|西風吹不散,依舊白雲浮
    舊金山九曲花街情傷空有夢,石碎不成盟。九曲迴腸地,繡球拋未能。過海豐蓮花山日月農莊薰風送清爽,吹雨過重山。遙揖蓮花境,幽棲月亮灣。峰屏青翠疊,水帶淺深環。從此詩家夢,長縈竹石間。西風吹不散,依舊白雲浮。蝶戀花·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一襲藍裙腰際束。草髻花簪,貼鬢如雲綠。剩有零愁眉上蹙,心波何處尋歸宿?秋夜昔曾聞鬼哭。劫後山川,萬象歸幽獨。賺得諸天霖雨足,小姑長住清涼國。
  • 劉健:什麼是葫蘆絲吹奏中的「散板要準,慢板要緊,快板要穩」
    當代葫蘆絲音樂在創作和演奏上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從單一民歌結構向板腔體多元結構的嬗變,因此在吹奏時,多元化的板腔結構常常成為困擾吹奏者的難題。很多葫蘆絲吹奏者認為,滑、打、顫等屬於葫蘆絲吹奏技術,其實不然,而如何處理好不同的板式、節奏、速度才是成為一名合格葫蘆絲吹奏者的前提。因此,本文就「散板要準,慢板要緊,快板要穩」談談對葫蘆絲吹奏技術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