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後,有三位將帥被廣泛的稱為:常勝將軍或戰神。分別是林彪元帥、劉伯承元帥和粟裕大將。
先說林彪。林彪可謂少年得志,是公認的毛主席的嫡系大將。很早就出任了紅四軍軍長和紅一軍團軍團長。須知這支部隊,是朱毛紅軍的起家班底。一貫被視為,主力中的主力。自然無論待遇、裝備還是作戰機會,都要強於其他部隊。所以林彪博下「常勝將軍」的名號是最早的。
且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也曾狠狠頂了「林彪一貼」。斯諾在《西行漫記》如此評價林彪:這個二十八歲的紅軍天才戰術家,據說在他率領下的紅一軍團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奉派前來同他交戰的政府軍無不遭到他的殲滅、打敗或者被其制服,而他自己卻從來沒有打敗過。
不過林彪是打過敗仗,且差點毀了林彪的英名。這就是四平之戰,被陳明仁將軍擊敗後,那真是一潰千裡,怎個慘字了得。以至於在《第四野戰軍徵戰紀實》中都有這方面的文字記載:司令部作戰處處長李作鵬對參謀們說:「現在部隊對林總意見很大,說他到莫斯科吃了幾年洋麵包,連仗都不會打了。」參謀也附和道:「說林總怪話的多啦!說常勝將軍變成撤退將軍和逃跑將軍了!」
但無論怎樣,林彪擔得起「常勝將軍」這個稱號,很快便一戰雪恥,率四野大軍解放了大半個中國。
劉伯承元帥早在中共建軍前,就已經是「川中名將」了,而1916年,他在重慶一家德國人開設的私人診所,在僅有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做眼部手術後,便被驚嘆為「軍神」。所以劉伯承元帥,可謂是第一個被稱為「戰神」的,雖比林彪早,但卻沒有林彪那樣轟動。
且劉伯承元帥,還是第一個被送匾額,上書「常勝將軍」的元帥。那是1947年6月,劉伯承發起豫北戰役,大勝之後,冀南行署負責人代表冀南黨、政、群各界,向劉伯承贈送的。當時,謙虛的劉伯承曾這樣自我評價:「說我是常勝將軍,我不敢當。不會是常勝,多數勝就不錯了。」
由於劉伯承元帥內斂而謙虛,且解放後又是第一個「靠邊站」的元帥,所以常勝將軍之名,不如林彪和粟裕響亮。但毫無疑問,劉伯承元帥也擔得其常勝將軍的評價!
第三個被公認的常勝將軍,是新中國第一大將:粟裕!
粟裕跟林彪的經歷很相似,都是從南昌起義開始,然後從連級軍官做起。但可惜粟裕卻沒有林彪那樣命好,長期徘徊於偏師師長或軍團參謀長之間。
所謂厚積薄發,終於粟裕迎來了轉機,那真是一飛沖天,名震天下。1945年11月,粟裕被任命為華中野戰軍司令員後,先是將國民黨黃埔一期生李默庵斬於馬下,首開戰勝蔣介石美械裝備軍隊的先河。跟著七戰七捷,名動天下。孟良崮殲滅蔣介石的第一王牌七十四師,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淮海大戰更是其一生中的巔峰之戰。
所以很快,粟裕大將的常勝將軍之名,竟後來者居上!在蘇中老百姓門上掛起「粟司令打仗仗仗勝,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的對聯。
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還公開發表《蘇中七戰七捷的指揮者粟裕將軍》的長篇通訊,稱讚說:他是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粟裕將軍成為今天這樣一個常勝將軍,在廣大軍民中享有高度威信,是有其歷史淵源的……粟裕將軍成了蘇皖軍民勝利的旗幟。
所以粟裕大將是官方最高媒體第一次「封贈的常勝將軍」這份榮耀是惟一的。但林彪、劉伯承和粟裕,誰又是「戰神」中的第一人呢?小編想還是借用一句名言: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