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位開國將帥,都被稱為常勝將軍或戰神,那他們誰才是第一?

2021-01-08 靜者為王的江湖

在新中國成立後,有三位將帥被廣泛的稱為:常勝將軍或戰神。分別是林彪元帥、劉伯承元帥和粟裕大將。

先說林彪。林彪可謂少年得志,是公認的毛主席的嫡系大將。很早就出任了紅四軍軍長和紅一軍團軍團長。須知這支部隊,是朱毛紅軍的起家班底。一貫被視為,主力中的主力。自然無論待遇、裝備還是作戰機會,都要強於其他部隊。所以林彪博下「常勝將軍」的名號是最早的。

且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也曾狠狠頂了「林彪一貼」。斯諾在《西行漫記》如此評價林彪:這個二十八歲的紅軍天才戰術家,據說在他率領下的紅一軍團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奉派前來同他交戰的政府軍無不遭到他的殲滅、打敗或者被其制服,而他自己卻從來沒有打敗過。

不過林彪是打過敗仗,且差點毀了林彪的英名。這就是四平之戰,被陳明仁將軍擊敗後,那真是一潰千裡,怎個慘字了得。以至於在《第四野戰軍徵戰紀實》中都有這方面的文字記載:司令部作戰處處長李作鵬對參謀們說:「現在部隊對林總意見很大,說他到莫斯科吃了幾年洋麵包,連仗都不會打了。」參謀也附和道:「說林總怪話的多啦!說常勝將軍變成撤退將軍和逃跑將軍了!」

但無論怎樣,林彪擔得起「常勝將軍」這個稱號,很快便一戰雪恥,率四野大軍解放了大半個中國。

劉伯承元帥早在中共建軍前,就已經是「川中名將」了,而1916年,他在重慶一家德國人開設的私人診所,在僅有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做眼部手術後,便被驚嘆為「軍神」。所以劉伯承元帥,可謂是第一個被稱為「戰神」的,雖比林彪早,但卻沒有林彪那樣轟動。

且劉伯承元帥,還是第一個被送匾額,上書「常勝將軍」的元帥。那是1947年6月,劉伯承發起豫北戰役,大勝之後,冀南行署負責人代表冀南黨、政、群各界,向劉伯承贈送的。當時,謙虛的劉伯承曾這樣自我評價:「說我是常勝將軍,我不敢當。不會是常勝,多數勝就不錯了。」

由於劉伯承元帥內斂而謙虛,且解放後又是第一個「靠邊站」的元帥,所以常勝將軍之名,不如林彪和粟裕響亮。但毫無疑問,劉伯承元帥也擔得其常勝將軍的評價!

第三個被公認的常勝將軍,是新中國第一大將:粟裕!

粟裕跟林彪的經歷很相似,都是從南昌起義開始,然後從連級軍官做起。但可惜粟裕卻沒有林彪那樣命好,長期徘徊於偏師師長或軍團參謀長之間。

所謂厚積薄發,終於粟裕迎來了轉機,那真是一飛沖天,名震天下。1945年11月,粟裕被任命為華中野戰軍司令員後,先是將國民黨黃埔一期生李默庵斬於馬下,首開戰勝蔣介石美械裝備軍隊的先河。跟著七戰七捷,名動天下。孟良崮殲滅蔣介石的第一王牌七十四師,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淮海大戰更是其一生中的巔峰之戰。

所以很快,粟裕大將的常勝將軍之名,竟後來者居上!在蘇中老百姓門上掛起「粟司令打仗仗仗勝,毛主席當家家家旺」的對聯。

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還公開發表《蘇中七戰七捷的指揮者粟裕將軍》的長篇通訊,稱讚說:他是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粟裕將軍成為今天這樣一個常勝將軍,在廣大軍民中享有高度威信,是有其歷史淵源的……粟裕將軍成了蘇皖軍民勝利的旗幟。

所以粟裕大將是官方最高媒體第一次「封贈的常勝將軍」這份榮耀是惟一的。但林彪、劉伯承和粟裕,誰又是「戰神」中的第一人呢?小編想還是借用一句名言: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

相關焦點

  • 陳姓四位百歲開國將軍,來自四個不同的省份!他們分別是誰?
    陳姓是第一個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也是我國人口大姓,歷史上陳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據2019年1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陳姓在2018年戶籍人口數量達6000多萬,人口姓氏數量排名第5位,那麼陳姓有幾位百歲開國將軍呢?
  • 開國上將中,這四位將軍同一年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紅四方面軍作為紅軍的三大主力軍之一,曾誕生了700多名開國將帥,而在57名開國上將中,紅四方面軍只佔據了10位,紅一方面軍則佔據了31位,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有四位將軍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工作,後來這四位將軍都成了開國上將,那麼這四位將軍都是誰呢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也是這一年,任軍長的他帶領高炮部隊擊落一架敵機。從「小紅軍」到「飛將軍」,總有一種力量如影隨形,那就是長徵精神,映照今日。相關書籍中的介紹一個月前,開國少將、原瀋陽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業部部長陳紹昆於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 上饒開國將軍創造了多個第一!他們是誰?
    江西是我國開國將軍第一大省,江西的開國將軍主要分布在贛州,吉安,以及上饒。說起上饒,可能大家就奇怪,為什麼上饒的開國將軍也多呢?上饒開國將軍有幾個特點,職務高,長壽,上饒開國將軍創造了多個第一!
  • 1946年我軍痛失四位將星,使新中國少了四位開國將軍,他們都是誰
    這就註定了194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解放戰爭就此打響。然而,1946年,也是最為痛惜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我軍折損了四位名將、愛將。如果這四位將領不犧牲的話,在1955年舉行的首次授銜儀式上,將會增添一位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和中將。那麼,這四位將星分別是誰?他們都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57位開國上將,兩人活過100歲!他們都是誰?
    解放軍總計有57位開國上將,有兩人活過100歲,一個來自遼寧,一個來自湖南。他們不僅是革命軍人中的先鋒模範代表,在生活中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在長壽方面,筆者注意到,這兩位上將德高望重,淡泊名利,胸襟開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繪畫,寫字。 第一個就是遼寧人呂正操,他1904年1月出生於遼寧省海城市,1923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先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等職務。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袁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30萬,雖然袁姓人口不多,不過袁姓誕生了鼎鼎大名的袁世凱,袁崇煥、袁紹等,三個人中,就只有袁世凱問鼎帝王寶座,也是袁姓唯一的帝王。袁世凱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但是回過頭看看,我們每個人都不會那麼完美,袁世凱、袁崇煥、袁紹亦是如此。
  • 八一南昌起義走出許多開國將帥,其中有5位開國上將,他們是誰?
    1927年8月1日舉行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後來,8月1日相繼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從南昌起義中走出了很多開國將帥,如朱德、賀龍、劉伯承等。
  • 全軍最年長將軍辭世,2020年開國將軍僅剩4位,他們都是誰?
    2019年4月7日晚,全軍最年長的開國將軍,電影《渡江偵察記》的原型熊兆仁少將去世,享年107歲,他曾在37歲就當上了副司令員,43歲被授予少將軍銜,他還是一位十分受人愛戴的「扶貧將軍」。而和熊老將軍同一批在1955年授銜時接受表彰的開國將軍們在當時雖然有一千多位,但到如今65年過去了,絕大多數的將軍都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逝世,如今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已經是寥寥無幾。那麼他們到底都是誰呢?如今的生活怎麼樣?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授銜對於一名軍人來說,可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因為軍銜就是對立下赫赫戰功最明顯的表彰。
  • 北海艦隊原顧問李樹榮將軍逝世 開國將帥僅存69人
    據《人民海軍報》近日的消息,經澎湃核實,今年9月9日,副兵團職離休幹部,海軍北海艦隊原顧問李樹榮將軍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掌握的資料,這已是今年以來逝世的第8位開國少將。目前,健在的開國少將僅有68人,而中將級以上級別則更是僅有今年100歲的張震中將。李樹榮將軍系陝西延川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就像古時候的皇帝,他們都追求長生不老,想著千秋萬代,但是又有幾個皇帝是長壽的?新中國成立後,在1955年的時候,國家為了表彰那些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一千多名將領將帥軍銜。這些將帥避免不了的也是遵循自然規律,生老病死。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
  • 如今還健在的三位開國少將,他們是誰,目前如何了?
    如今還健在的三位開國少將,他們是誰,目前如何了?在新中國建立的過程中,有很多戰士犧牲在革命的道路上。在1955年的時候,新中國第一次授予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這一次授銜,授予了千位指戰員將軍銜。幾十年過去了,很多將軍已經去世,但是在2020年的今天,當年的千位開國將軍,目前也僅僅剩下四位。那這四位如今怎麼樣了呢?他們又是誰呢?第一位將軍是,今年106歲的詹大南將軍。詹大南出生在1915年,在1932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一位資歷非常深的老紅軍,老革命家。
  • 開國將帥中,在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哪一位將軍的年齡最大
    在開國將帥中,五個不同等級的軍銜裡,元帥中年齡最小的是林總(49歲),大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許光達(47歲),上將中年齡最小的是蕭華(39歲),中將裡年齡最小的是劉西元(38歲),少將裡年齡最小的是吳忠(34歲)。這五位都是不同等級軍銜年齡最小的開國將領。
  • 五位建國後非正常死亡的開國將軍
    《木蘭詩》中有這樣一句詩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意思是:將士們經過無數次的戰鬥,有些犧牲了,有的十年後得勝而歸。在抗日戰爭和歷次的國內革命戰爭中,有無數的革命先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當中有的為國捐軀有的在戰火中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
  • 原屬湖北麻城乘馬崗的9位開國將軍,為何劃歸新縣,他們都有誰?
    黃土崗鎮:張培榮(1955年授銜)  宋埠鎮:袁彬(1961年授銜)  歧亭鎮:周純麟(1955年授銜)  木子店鎮:佘積德(1955年授銜)  其中原屬乘馬崗鎮的許世友上將、鄭維山中將、張池明中將、張吉厚少將、餘述生少將、朱致平少將、高立忠少將、胡立聲少將、陳波少將,此9位將軍由於原所在出生地於1933年已劃歸信陽新縣,所以常規統計的麻城籍開國少將沒有包含他們
  • 開國將帥中,跟隨領袖時間最長的是何人
    在首次授銜的將帥中,有不少將領都是自秋收起義開始就跟隨主席幹革命的,比如說張宗遜、羅榮桓、宋任窮、譚政、龍開富、陳士榘、賴毅等人。那麼在開國將帥中,跟隨毛主席時間最長的人是誰?張宗遜,原本是警衛團的連級幹部,秋收起義時,警衛團團長盧德鳴率警衛團參加起義,成為秋收起義的主體力量,張宗遜作為警衛團的中層將領,自然也是秋收起義的中堅力量。
  • 向英雄致敬,2020年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僅剩四位,他們都是誰?
    而在2020年,還健在的開國將軍如今還剩下四位。他們在當年在戰場上英姿勃發,率領雄獅攻城略地,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新中國於1949年成立,1955年為表彰開國將軍的功勳,共計對16414名軍官授銜。歲月無情,如今到了2020年,開國將軍中只有四位仍然健在,他們都已經年逾過百,他們是新中國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參與者。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河北「唯一」的趙姓開國將軍,曾任南海艦隊司令員,他是誰呢?
    郭威的家人被後漢隱帝殺害,傳位給繼子柴榮。郭威和柴榮奠定了後來統一的基礎。趙匡胤的所謂統一,那都是建立在柴榮打下的基礎之上的。在近代,我們河北也是將星雲集,我軍從1955年開始實行軍銜制度,到1965年取消,在這期間被授予少將及以上軍銜的軍隊幹部,就是著名的「開國將帥」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重要的敵後根據地,河北仍有79位開國將軍,其中有2位中將、77位少將,總數居全國第9位。保定籍開國將軍在我省數量最多,一共有28位。
  • 2020年,開國將軍僅剩4位還健在,他們是誰,生活得怎麼樣?
    所以55年授銜,國家對1000多名將士授予了大大小小的軍銜,以表彰他們的卓越功勳。時光荏苒,轉眼間,已到了2020年,那些開國將士們現在如何了?上千位將士們,如今還健在的,只剩下4位了。這四位將軍都是誰?他們又生活得怎麼樣呢?"猛子"將軍——黎光黎光,1914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