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快建立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

2021-01-11 SZNEWS

淂暉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首席醫學官龐建宏博士(右)代表集團與發明宮頸癌疫苗的弗雷澤院士(左)籤署建立淂暉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的合作意向書。

■ 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鄭向鵬

「明年初,我將再次訪問深圳,冀望在深圳儘快建立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推動宮頸癌治療性疫苗技術等國際前沿生物技術在深圳的轉化和產品化,以便在中國更好地治療宮頸癌等疾病。」12月14日,在位於布裡斯班的澳大利亞轉化醫學研究院,宮頸癌疫苗發明者伊恩·弗雷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透露,期待通過與深圳研發團隊的跨國合作,造福更多患者。

在澳大利亞乃至全球醫學界,弗雷澤都是一名重量級的教授,被譽為「宮頸癌疫苗之父」。他身兼多職,是澳大利亞科學院及醫學科學院兩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愛丁堡皇家社會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健康與醫學科學院院長、癌症學會主席,並成為諾貝爾醫學獎提名者。得知本報記者來訪,這位謙遜的業界「大咖」主動在其辦公室樓下迎接記者。

從推廣疫苗知識,到談及中國對宮頸癌疫苗的需求;從介紹澳大利亞轉化醫學研究院的發展現狀,到計劃與深圳合作籌建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弗雷澤與記者圍坐在一起,坦誠交談,分享他的研究成果與見解。

宮頸癌疫苗是世界上首個問世的癌症預防性疫苗,由弗雷澤與已故的中國科學家周健共同發明。弗雷澤一直關注宮頸癌疫苗在中國內地的上市情況,「中國是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需要大量的宮頸癌疫苗。其實這是一個全球問題,不僅僅在中國。」弗雷澤透露,「我們每年需要2億劑疫苗,這需要加快速度,擴大生產規模。」

今年9月,在深圳舉行的2018國際生物治療高峰論壇上,弗雷澤與淂暉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籤約,將擔任該集團首席科學家。同時,弗雷澤與淂暉集團及澳大利亞Admedus公司之間的股權籤約,標誌著包括宮頸癌治療性疫苗在內的多個生物治療領域研發項目在中國的落地進程正式啟動。

儘管世界各地紛紛向弗雷澤盛情拋出「橄欖枝」,但弗雷澤最終選擇「牽手」深圳。在他看來,理由十分充足:一是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並且注重與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合作,這對於轉化醫學研究院建成十分重要;二是深圳有很好的大學及醫院,有利於進行基礎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它們之間的緊密配合將極大提高研究效率;三是布裡斯班已與深圳實現直航,交通便捷。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深圳團隊的吳沛宏教授與龐建宏博士是我的好朋友。龐建宏博士之前更是我的高級臨床助手、曾與我共事多年,他帶領的深圳淂暉臨床開發團隊正在全力推進宮頸癌治療性疫苗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弗雷澤說,來自昆士蘭大學的資深科學家顧文藝博士也將加盟淂暉集團深圳公司。

據透露,淂暉國際正致力於推動弗雷澤團隊相關智慧財產權和技術在中國的科研及轉化,該團隊目前研究的項目和專利包括宮頸癌治療性疫苗、二型皰疹病毒治療性疫苗、肝癌治療性疫苗、鼻咽癌治療性疫苗等新一代疫苗產品。其中,宮頸癌治療性疫苗項目正處於早期臨床試驗階段。 「我們在澳大利亞正在進行針對宮頸癌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這一試驗也將在深圳開展,與疫苗項目同時進行。」弗雷澤說。

弗雷澤對在深圳籌建淂暉國際轉化醫學研究院十分關注,他認為,研究院的選址非常重要,「希望與澳大利亞轉化醫學研究院一樣,選在一個毗鄰大型醫院、生產園區的地方。」弗雷澤說,這樣的選址更利於讓科學家的想法迅速轉化為臨床實踐。

「在過去的20年裡,我成立了3家不同的公司,其中兩家我仍然在參與,一家在布裡斯班,另一家就是帶去深圳落地的公司。」談及創業話題,弗雷澤激情四射,「和深圳一樣,澳大利亞鼓勵創新創業。創業不僅有益於自己,同時也使社會受益。但如果你選擇了創業就要承擔責任,因為這樣才可以收穫成功和喜悅!」

本版圖片: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 李偉文

相關焦點

  • 2020浙江大學勞務派遣人員招聘公告(派遣至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
    本單位擬公開招聘員工1~2名,派遣至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許大千研究員課題組從事科研輔助工作。許大千研究員長期從事研究腫瘤代謝重編程的分子機制以及細胞信號通路中的翻譯後修飾對代謝穩態的影響,發現多個基於腫瘤特異性能量代謝機理的生物標誌物和潛在治療靶點。
  • 遠想醫學研究院在廣州正式啟幕
    12月3日,遠想醫學研究院開業慶典在廣州華創產業園正式啟幕,來自科研領域及行業權威專家、行業協會、友商代表等一百多位嘉賓出席現場,共同見證科研院所的順利落成。據悉,外泌體是未來5-10年的再生醫學熱門領域,而遠想醫學研究院所研發的凝光E.R.T外泌體將引領醫美行業熱點。  硬體上,遠想醫學研究院覆蓋了醫療美容再生技術等應用領域的研究,包括新型高分子生物材料,幹細胞及幹細胞衍生物技術,功能性發酵產物轉化技術等版塊。
  • 遠想醫學研究院開業,智能智造深耕醫美領域
    12月3日,遠想醫學研究院開業慶典在廣州華創產業園正式啟幕,科研領域及行業權威專家、行業協會、友商代表等一百多位嘉賓出席現場,共同見證這座科研院所的順利落成。
  • 「醫學+」「信息+」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文章強調,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要綜合多學科力量加快科研攻關,在堅持科學性、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力爭早日取得突破,儘快拿出切實管用的研究成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高校迅速集結科研力量,展開技術攻關,推出一系列硬核產品,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
  • 大工(青島)研究院路徑管理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大工(青島)新能源材料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核心團隊從510萬元資本金起步,5年間收入超過1億元,納稅400多萬元,孵化科技型企業4家,探索出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管理模式。   成果價值的唯一評價,市場。大工(青島)研究院核心團隊第一次創業轉化實驗室的矽材料成果,投資幾千萬,計劃1年投產。
  • 一批國內國際醫學首創成果造福患者!
    這家醫院為何誕生如此多醫學「01號」2020年終盤點 | 239項專利授權!一批國內國際醫學首創成果造福患者!文匯報首席記者 唐聞佳是醫生,也是發明家!不僅醫務人員的創新熱情在這座三甲醫院持續迸發,一批國內國際首創的新成果也從這裡真正走出實驗室,變成醫療產品,造福患者。
  • 小鼠模型在轉化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轉化醫學研究就是針對來自臨床患者實際問題,通過實驗室包括分子、細胞及模式動物的相關基礎及臨床前研究,最終實現解決臨床所面臨的已知與未知的難題。所以,轉化醫學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與策略,就是將臨床問題,通過實驗室基礎研究與臨床前動物實驗研究相結合,再將研究成果最終轉化到臨床實際應用的過程。如何應用小鼠模型發高質量文章?
  • "昌發展"未來奇點系列活動 跑出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度
    其中清華大學醫學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空間應用中心、微電子所、力學所及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等成果轉化項目與昌發展合作基金及其他資本機構正處積極洽談中。來自首都醫科大學等高校院所項目擬落位於昌發展在生命科學園最新打造的國際精準醫學加速中心。
  • 在後基因組時代揭秘人體「小宇宙」——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
    日前,記者在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的分子表型組數據平臺上看到,來自美國、歐洲、非洲、南美洲的科研數據,每天潮水般實時傳遞過來。根據規劃,上海正著力打造「人類表型組研究」國際大科學計劃的核心樞紐。目前,上海已經初步建成國際上首個跨尺度、多維度的人類表型組精密測量平臺,將馬上啟動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正常人群表型組隊列研究。
  • 清松Portfolio | 邁傑轉化醫學完成B輪3.5億元融資,清松資本跟投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清松資本」(ID:gh_fe27dfdba1aa),原文作者:邁傑轉化醫學 市場部,36氪經授權發布。 邁傑轉化醫學研究(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傑轉化醫學」)近日宣布完成3.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原股東啟明創投領投,清松資本、國藥資本和博潤投資跟投,A輪投資方泉創資本和安捷投資等繼續投資。
  • 精準診斷行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邁傑轉化醫學獲3.5億元人民幣B輪...
    邁傑轉化醫學於2017年完成了1.7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此次獲得逾3.5億元的B輪融資,也再次印證了精準診斷是未來必然的發展趨勢, 而邁傑轉化醫學已成為這一賽道的頭部企業。  作為精準診斷行業整體解決方案的開拓創新者和領導者,歷經7年沉澱邁傑轉化醫學(其前身為德國QIAGEN合資的亞太轉化醫學中心)在技術全平臺、人才梯隊、產品結構、質量體系等各方面都已實現專業化和規模化。憑藉行業領先的核酸、蛋白、病理以及細胞生物學等多組學綜合性轉化醫學全平臺,在診斷伴隨精準醫療行業已經凸顯出技術優勢和領導地位。
  • 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成立
    陶凱元在大會上宣讀最高人民法院賀信,勉勵國際法治研究院加強高端智庫建設,為服務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萬鄂湘發來賀信,勉勵國際法治研究院在新的起點上砥礪前行,進一步加強國際法學科建設和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努力續寫珞珈國際法治新華章。
  • 總投資400億的醫學矽谷項目啟動 槐蔭區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新載體
    8月18日,濟南市委市政府舉行「全力打造『五個濟南』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第三場,記者從會上獲悉,總投資400億元的醫學矽谷項目也已啟動建設,醫學科學中心繼西客站片區之後,成為槐蔭區新的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載體和平臺。
  • 3位黨派成員榮膺「十大醫學泰鬥」
    他關於朗格漢斯細胞來源、分布、轉換、抗原、功能和病理以及角質形成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結果獲得國際公認。他發現維甲酸能促進紫外線所致皮膚損傷的恢復;證實了綠茶提取物在光免疫防護的作用;發現溫熱能促使朗格漢斯細胞成熟,已用於蹠疣等頑症治療。他潛心科研,注重將基礎研究的成果轉化為解決臨床問題的手段;他甘當人梯,為祖國培養一批批醫學人才。耄耋之年的他,至今還在醫學研究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 戰略共建 | 「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部·希瑪國際眼科學院」正式籤約落地!
    依據協議,雙方將在眼科學和視覺科學領域的臨床醫療、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建「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部·希瑪國際眼科學院」。香港希瑪國際眼科醫療集團創始人林順潮教授、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部主任、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教授共同籤署了戰略協議。
  • 速讀長三角: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設施在上海瑞金醫院啟用|上海...
    據悉,新啟用的臨床實訓中心將依託華山醫院神經外科,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放眼世界,推動規範化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培訓模式的建立,成為國內外神經外科人才培養基地,未來神經科學的「孵化地」,助力上海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建成與更高質量的發展。
  • 周光前:奏響再生醫學的交響曲
    回國後,他義無反顧地返校深圳大學,加入樂土生命科技中心並創立樂土丹倫生物醫藥公司,兢兢業業地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化領域持續努力著。如今,他是深圳市科技領軍人才,擔任國際AO Foundation和AO Spine基金評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同時也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現代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副主編、ISRN Molecular Biology編委、《幹細胞與精準治療》編委等。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基於沙河高教園區良好的科研、人才及創新資源,北京市市長陳吉寧在調研中指出:「要打造以奇點中心為中心的校城融合示範基地,加快沙河高教園校城融合建設,推動高校成果儘快實現資本化、產業化。同時,支持引入具備一定規模,發展潛力大的優質企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幫助企業引入產品經理,市場開發人才和產業投資基金,提升創業企業市場化水平。」
  • 京津神經免疫中心創新轉化實驗室成立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日,坐落於天津高新區的企業天津金域與京津神經免疫中心攜手成立「京津神經免疫中心創新轉化實驗室」,致力於搭建神經免疫病生物標誌物產學研一體化平臺,應對中國神經免疫病疾病診治的挑戰。據了解,本次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旨在推動彼此在神經免疫病領域開展相關研發、轉化、全病程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應用、實驗室建設及人才培養的合作。
  • 廣西科學院數字經濟研究院與蘇州極致醫療達成合作
    廣西新聞網南寧10月10日訊(通訊員 仇海漫)10月9日,廣西科學院數字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與蘇州極致醫療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致醫療)舉行智慧醫療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會上,廣西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饒為國發表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