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牙套,舌頭當滑鼠!德國碩士生用畢設告訴你,人機互動還能這樣玩

2020-12-18 雷鋒網

透明牙齒矯正器除了矯正牙齒,還能如何利用?

有人將它打造成了一套簡單的可穿戴設備,wifi 模塊佩戴在耳後。

有了這套設備,舌頭都能代替滑鼠操作電腦遊戲了。

這一設備來自於一位名為 Dorothee Clasen 的德國設計師,實際上這正是她在科隆設計學院時為獲得人機互動設計和研究碩士學位而打造的畢業作品。

人機互動設計新思路

一直以來,Google、三星、蘋果、亞馬遜、華為、小米、百度等大廠的可穿戴設備不斷更新迭代;實驗室裡,各國科研團隊也碩果纍纍,比如可代替手柄打造沉浸式遊戲體驗的智能手套、可檢測心房纖顫的可穿戴手環、結合 AI 算法在 20 秒內檢測兒童內化障礙的設備等等。

不難發現,在設計可穿戴設備時,各路大神腦洞大開,神奇的場面再也不是只出現在電影和遊戲中了。

對於 Dorothee Clasen 來說,為做好畢業作品,她研究過不少交互設備,發現許多設備都是針對人手或指尖的觸覺而設計,而她最後決定將重點放在嘴巴位置。

她的一個想法是,嘗試用人類舌頭通過嘴裡的操縱杆來代替手指,實現與計算機的交互。看來,舌頭都能代替滑鼠了!

Dorothee Clasen 設想了不少應用場景——設備可以用於幫助行為障礙人士,而身體健全的群體也可以在雙手不便於控制設備、軟體或者自家的語音助手又雙叒叕化身「人工智障」時用到這一設備。

懷著這樣的初衷,Dorothee Clasen 通過使用不同的材料、驅動器和傳感器,構建了很多原型,探索可行的基於舌頭的交互設備,想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舌頭是否能探測、感知從設備中流出的氣壓?

代替滑鼠的舌頭如何設計?

經過數次嘗試,最終的原型確定了。

Dorothee Clasen 最終設計的原型基於電磁原理,旨在讓人機互動變得有形、流暢、可靠。

具體而言,設備內置了多個簧片傳感器(reed sensors),傳感器可探測到磁球元件(magnetic sphere-element)的位置,而磁球是通過用戶自己的舌頭前後推動的。

值得關注的是,設備中包含的傳感器能夠在磁球沿著導線軌道來回移動時探測到其位置,而不局限於固定的某幾個位置——因此,這使得交互更加細緻,控制範圍也更大。

通過上圖也可以發現,用戶需要放進嘴中的組件(比如電池)的數量比較少。

當然,為了更好地操縱磁球元件,傳感器之間的相對位置是一項關鍵因素,因此 Dorothee Clasen 的想法是設備具體尺寸如何,可以根據用戶口腔、舌頭的差異進行「私人訂製」。

如何「私人訂製」呢?

Dorothee Clasen 在設備中用到了一種很多人並不陌生的東西——透明牙齒矯正器。

一般情況下,在矯正牙齒之前,牙醫都要先進行關鍵的一步:用一種快速定型的膠劑放到患者口腔中,患者咬合牙齒並保持 1-2 分鐘取出,牙齒模型就製成了。根據這樣的牙齒模型,矯正器才得以成形。

實際上,Dorothee Clasen 設計設備的過程也有點兒類似上述步驟,Dorothee Clasen 通過牙印、採用熱塑性材料 PETG 最終製成可完美貼合上顎的固定器。

可能有人會想,使用者會分泌口水,把設備放進嘴裡還用舌頭前後推動磁球,這樣難道不會觸電?

這個問題 Dorothee Clasen 自然也想到了,整個設備外面都被一層矽樹脂(silicone)薄膜密封著,安全問題得到了解決——矽樹脂這種材料兼具有機樹脂和無機材料的特性,有著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能,在耐溫、耐熱及防溼方面都是理想的材料。

舌頭真能代替滑鼠?

設備設計好了,怎麼用呢?

就像文章開頭的動圖所展示的那樣,用戶只需把設備放進上顎處,把「牙齒矯正器」放進口腔內正確的位置,然後把 wifi 模塊佩戴在耳後即可。

其中,舌頭操控的磁球前後移動,產生了輸入信號,wifi 模塊可將信號傳輸到連接的設備上,IoT 便實現了。

Dorothee Clasen 的畢業設計不止是研發了設備,她還開發了一個名為 Tong 的簡易桌球遊戲,這款遊戲模仿了一款最經典的街機遊戲,旨在演示、測試設備。

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可以通過舌頭控制設備,調整遊戲中小滑塊的位置。雖然一開始設備需要校準,但玩家通過練習發現,Dorothee Clasen 的設備的確是有效的。

未來如何發展?

無疑,作為一款碩士生畢業作品,這一設備依然有提升的空間。

正如 Dorothee Clasen 本人表示,如果設備未來真的能走出實驗室開始應用,那麼從「牙齒矯正器」到 wifi 模塊的整體設計並不是很簡約,絕對可以進一步精簡;設備在舒適度方面也還可以繼續優化。

Dorothee Clasen 認為:

理想的方案是設備完全密封,從而確保安全性。

Dorothee Clasen 對自己的畢業作品自然是充滿信心的,她認為這款設備主要有三方面應用:用於物理治療、用於宇航、演奏樂器、滑雪等特殊場景,以及輔助截癱患者。

參考來源:

https://gizmodo.com/i-guess-a-joystick-for-your-tongue-is-better-than-licki-1844544921

https://www.dezeen.com/2020/08/26/inbrace-dorothee-clasen-graduate-design-technology-tongue-computer/

https://mp.weixin.qq.com/s/InJcDa31rSxsojQ9esLQPg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向文杰:人機互動的終極形態是腦機交互
    Rokid公司生產了智能音響的鼻祖,但是當時向文杰並沒有把它理解成是一個音響,因為它是最簡單、最自然的人機互動的方式。那未來會是智能音箱,還是一個什麼樣的設備呢?向文杰說,這就是他們一直探索的方向,「做出讓更多人更容易使用的東西,我們理解的未來是這樣的」。向文杰認為,當人跟機器交互的時候,需要輸入法嗎?需要了解各個應用怎麼用嗎?實際上不需要,只要了解它需要聽懂你的話。
  • Rokid副總裁向文杰:人機互動的終極形態是腦機交互
    大會上,Rokid副總裁、產品技術中心總經理向文杰做了《下一代的人機互動》主題演講。從第一臺PC出現,比爾蓋茨讓每個人辦公桌上有了一臺PC。接下來Smart Phone,賈伯斯推動了手機普及,接下來是什麼呢?
  • 向文杰:人機互動的終極形態是AR
    Rokid公司生產了智能音響的鼻祖,但是當時向文杰並沒有把它理解成是一個音響,因為它是最簡單、最自然的人機互動的方式。那未來會是智能音箱,還是一個什麼樣的設備呢?向文杰說,這就是他們一直探索的方向,「做出讓更多人更容易使用的東西,我們理解的未來是這樣的」。向文杰認為,當人跟機器交互的時候,需要輸入法嗎?需要了解各個應用怎麼用嗎?實際上不需要,只要了解它需要聽懂你的話。
  • 讓牙變齊臉好看的隱形牙套 邀你試戴
    原標題:讓牙變齊臉好看的隱形牙套 邀你試戴在大學就讀的森美從小就有「小齙牙」和牙齒擁擠的問題,只要她一開口說話或是笑,別人就會輕易發現。因此,自初中起,森美的笑容總是遮遮避避,不敢開懷大笑。上大學後,意識到要去矯正牙齒,但一想到滿嘴鋼牙樣子,便又打退堂鼓了。
  • 戴牙套會變醜?被妖魔化的「牙套臉」,正畸醫生說出了背後的真相
    牙齒矯正本來是為了變得更好看,但是牙套戴久了反而還會更醜?這一說法也成為了不少女性正畸的絆腳石。關於「牙套臉」的說法,究竟真相是什麼呢?就讓靠譜牙醫來告訴大家吧! 很多人將正畸過程中出現的兩頰和太陽穴凹陷、顴骨變高、臉變瘦、法令紋加深等面部變化稱之為「牙套臉」,並認為這一改變都是因為戴牙套導致的。
  • 人機互動的內容有哪些_人機互動主要研究什麼
    人機互動的內容有哪些   機交互界面表示模型與設計方法(Model and Methodology)   一個交互界面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軟體開發的成敗。友好人機互動界面的開發離不開好的交互模型與設計方法。因此,研究人機互動界面的表示模型與設計方法,是人機互動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可用性分析與評估(Usability and Evaluation)   可用性是人機互動系統的重要內容,它關係到人機互動能否達到用戶期待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效率與便捷性。
  • 人機互動作品集,一定要展現技術嗎?
    就像在一個籃球隊中你是一個中鋒,即便你運球技術與後衛相比較差也沒關係,因為你的價值不是去控球,而是去籃下拼搶籃板和得分防守。如果一味的要去彌補控球技術,那於你和團隊來講結果必然是不好的。這裡我不是勸告同學們不要去學習技術,而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自身要發揮出的價值最大化。
  • 人機互動專業好就業嗎_人機互動在生活中的應用
    人機互動專業好就業嗎   人機互動是一個學術領域,是計算機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也可以看作計算機的一個分支學科。   人機互動主要研究人的認知模型和信息處理過程與人的交互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如何依據用戶的任務和活動來進行交互式計算系統的設計、實現和評估。由於計算技術是信息化產品的基礎技術,因此,人機互動的模式往往對於人與產品交互的模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人機互動專業作為一個多學科交叉的工程應用學科,其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三大方向。(1)硬體設備開發。
  • 姑娘戴隱形牙套,講話口齒不清流口水,醫院:不退款,走法律程序
    女子花38000矯正牙齒,戴完牙套後流口水小朱對自己的牙齒一直都不滿意,為了讓自己的形象更好一點,她打算通過牙齒矯正的方式來改善。在考察了一圈之後,她選擇了杭州壹加壹美容醫院,諮詢了相關事宜之後籤訂了矯正方案,花38000元。小朱佩戴的是透明的隱形牙套,在矯正期間也會保持美觀。她的這套矯正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口腔和牙齒情況來定做牙套,小朱七月份定的,九月份拿到了第一副。
  • 神奇的滑鼠:有多少人拆出軌跡球當橡皮擦?
    你還記得第一次用電腦的興奮感嗎?對於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學校機房裡那一臺臺已經老化的桌上型電腦卻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Win98裡的畫圖、掃雷、蜘蛛紙牌都能偷偷玩兒好久,甚至連滑鼠裡的軌跡球也總成為一些同學的玩具。
  • 交互進化基於功能進化:OriginOS人機互動玩出花
    OriginOS在UI設計與交互方式上與傳統安卓系統不一樣,如果你已經對當前安卓系統產生些許倦怠,不妨把目光放在OriginOS,相信可以讓你眼前一亮。下面,我們來為大家詳細說明OriginOS特色,華容網格、原子組件、行為壁紙、變形器、超級卡包。
  • 只有上牙不齊,可以只戴一排牙套嗎?
    只有上牙不齊,可以只戴一排牙套嗎? 小編小編~我的牙齒只有上面的牙齒不整齊,下面好好的,那麼是否可以只戴一排牙套呢?是不是美觀不少還能省錢,想想就美滋滋呀。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聊是否可以只進行矯正半口矯正呢?
  • 美國研究新裝置,穿戴設備通過AI軟體識別人類手勢,改善人機互動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種新的智能設備,研究人員用於演示的是一種含有晶片類似薄膜的裝置,包裹在演示人員的胳膊上,該設備可以使用硬體部分通過人工智慧程序來確定人打算做出的手勢。該設備無需使用大家慣用的鍵盤和滑鼠即可控制計算機,當然也可以用於遊戲方面,無需控制器就可以玩遊戲,另外該系統的應用方向還有比如代替方向盤的作用,或者是在醫療方面使截肢患者可以控制假肢或者設備與其他設備互動。總之他研究人員認為,該設備的研究方向為非常廣闊。
  • 天天戴隱形牙套,但你未必真的知道怎樣清潔它!
    為什麼很多人選擇戴隱形牙套?沒有金屬託槽的摩擦,很舒適?吃東西不用忌口,排骨也能吃?圖它美觀才是最最重要的原因!上班、拍照、旅遊都絲毫不受影響!可是,隱形牙套在佩戴過程中,會因各種因素而被著色,並不能一直保持透明,如果清潔的不乾淨,透明牙套就會變得不透明不美觀了,所以佩戴隱形牙套期間,不僅要做好口腔清潔,也要正確的清潔牙套,保持牙套的美觀、透明和無異味。隱形牙套上的白色髒東西是什麼?
  • 哪種牙套的效果好
    但是,市場上進行牙齒矯正治療的時候,是有多種牙套可以選擇的。而這麼多種的牙套,也是讓人挑花了眼,不知道該挑哪種好。【天津市中諾口腔醫院】的醫生告訴你哪種牙套的效果好。   對於牙齒不齊的人來說,牙齒矯正是治療的主要方法。
  • 以人為本 奔馳S級將搭載新一代MBUX人機互動系統
    在科技配置與使用者之間,人機互動系統起到了中間媒介的作用。代表最高科技水平的戰鬥機上搭載的人機互動系統,可以自動捕捉駕駛員的姿態、手勢、以及語音等信息,在駕駛員轉頭的一瞬間即可完成瞄準鎖定等一系列動作。與之類似的人機互動系統如果能出現在民用車輛當中,將會為出行科技做出質的飛躍。梅賽德斯-奔馳的MBUX智能人機互動系統以超智能化的操作方式,開創了汽車界的"駕駛艙革命"。
  • 一種新型自修復人機互動水凝膠觸摸板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中國科學院(CAS)寧波材料科技與工業研究所(NIMTE)的Chen Ta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CAS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一種以透明納米複合水凝膠為基材的新型、自修復和自黏附的柔軟人機互動觸摸板。
  • 伊莉莎白女王曾經戴過牙套,她對此有何感想?
    據多家外國媒體今天早些時候報導,現年93歲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本周三她到訪正式開放的英國皇家耳鼻喉科醫院和伊斯曼牙科醫院新址,在那裡她見到了一些正在戴著牙套矯正牙齒的孩子。女王透露,她有專業人員幫她矯正牙齒,她說:「我曾經戴過牙套,幸好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她甚至對10歲的伊利亞·亞里斯多德維奇說:「我認為這最終是值得的。」
  • 醫生有你:自鎖牙套和普通牙套的區別?
    自鎖牙套也是粘在牙面上的矯治器,但是它自帶鎖扣,無需結紮絲,結紮圈與工絲綁定。沒有這些複雜的東西,它的摩擦力就會小一些,工絲在託槽的範圍內滑動就自如一些,它矯治起來就快一些。
  • 首屆智能人機互動高峰論壇在福建泉州舉辦
    11月26日至27日,由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中國電子學會、泉州市人民政府、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首屆智能人機互動高峰論壇」在福建泉州舉辦。會上,與會專家共話「智能人機互動的前沿趨勢與政策導向」,並圍繞「智能人機互動技術發展」與「智能人機互動產業發展」兩大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論壇主席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陳善廣擔任。